清明節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是指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以紙為載體、以手抄形式發布新聞信息的報紙,是報紙的原形,又稱手抄新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內容,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落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掃墓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中上墳掃墓是清明節的例行活動。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體現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基于以上的各種意義,清明節也因此成了華裔的重要節日之一。
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國家祭掃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通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系,意義重大。
雖然至圣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樣的,當我們上墳祭祖時,也應該把祖先當作在生那樣敬奉。身為兒孫者,應該以感恩心為先人除去墳地的野草,恭敬獻上鮮花供品,并慎重地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稱之為“掛紙”)。這些動作雖然普通不過,但這是感恩,也是后裔可以為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僅隨眾草草而祭,然后匆匆而散。
若是我們能夠把這份感恩之情用于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謝生養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的師長、真心對我們的朋友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那么,這個人間將變成和樂無嗔怨的凈土。
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我們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可是,這并不等于華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是可有可無的。我們依然需要感謝為我們受盡苦難的先輩,并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每逢清明節(當然其它日子亦可),我們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并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心。
關于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又稱禁煙節,至少在西漢就已形成。最初,節日日期及時長都不定,后來逐漸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也有說法是在清明前兩天。最初寒食節持續一個月,后來逐漸變為三天,其間禁火,要吃冷食。
關于寒食節的起源,歷史上主要有三種觀點:
首先是禁火說,認為寒食節的起源來自于周代就有的禁火制度。隋代杜公瞻在注《荊楚歲時記》時說:“《周禮·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注曰:‘為季春將出火也。'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蓋周之舊制也。”這一看法多為后世研究者所認同,但對于周代為什么要在仲春修火禁則各持己見。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星宿崇拜說。“季春將出火也”,“火”就是大火星。許多學者認為“禁火”的習俗是出于人們對大火星的崇拜。
這種說法乍看似乎有道理,但是為了避讓大火星,老百姓不能生火做飯長達一月,又在乍暖還寒的氣候中,未免不合情理。而且,周代雖有禁火之制,禁的卻不是炊用之火,而是冶煉之火。
其次是改火說,源于古人的鉆木取火和換取新火的制度。古人認為,火是有生命的事物,一年四季不能用同一個火種,火用久了就要熄滅,需要重新取火。在換火儀式中,新火與舊火不能相見,要先熄滅舊火,再迎接新火。
最早提出寒食節應起源于“改火”習俗的是唐代李涪,他在《刊誤》的“火”條中談道:“《論語》曰:‘鉆燧改火。'春榆夏棗秋柞冬槐,則是四時皆改其火。自秦以降,漸至簡易,唯以春是一歲之首,止一鉆燧。而適當改火之時,是為寒食節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舊。今人持新火曰‘勿與舊火相見',即其事也。”
清明節作文
春日里的四月,便是祭拜先人的時節,長輩們帶著嚴肅的心情而去,而我們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則是滿臉的笑意,像外出踏青似的,對鄉村有著無限的向往。
童話中的鄉村,有著大片大片金色或淺綠色的麥田。而這里的三月,遍地的油菜花,應該都開好了吧?約莫一人高的花田,望不到邊際的金黃色,走近仔細地嗅,還能聞到一股太陽的味道。置身其中,仿佛整個世界都是一片金燦燦的顏色。
花田的旁邊,總是有著一條泥濘的小路,路的兩邊,便是小蝌蚪們的家了。而那兒,也是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最終的目的地。小路,相當的難走,令人驚訝的卻是路旁水渠里的水,竟也這樣晶瑩透徹,暖暖的陽光照射到水面上,小蝌蚪們便沒有了藏身的地方。它們也不驚慌于我們這寫些看到蝌蚪而幸喜若狂的`孩子,卻很暇意地漂浮在水面上,成群結隊地享受著日光浴。
太太的墳,被埋在了山頂,一年沒來,這里又變化了許多。大人們決定先去探路,留下剛上大學的小姨看著我們。小姨從不管我們,只是一個人座進車內玩她的手機,然后不時探出頭來,叮囑我們:“當心點啊!”我們絲毫不覺得和我們隔著兩輩人,且素未謀面的太太會比小蝌蚪更加有吸引力。往年的三月,天氣應該是很熱了,大家都脫去外衣,穿著彩色的毛衣穿梭在花田里,金色里又多出了幾種和諧的色彩。
花田的中心,有一塊很小的自留地,那兒開滿了大大小小的蒲公英。因為比油菜花矮了好一大截,所以,被保護的相當好。“可是這樣它們就不能旅行拉!”是滿臉稚氣的弟弟,我知道,他剛學過《蒲公英的種子》。一個單純而又善良的孩子。“幫幫它們吧!”弟弟很小心地打碎了蒲公英的‘絨球’,輕輕地將它們捧在手心里,高興地舉過頭頂靜靜地等待著一陣清風,送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去別處旅行。有一顆種子飛進了弟弟的頭發里:“別拿出來,我喜歡讓它在這兒安家,我能照顧它。”仍是滿是稚氣的臉,可稚氣中卻多了一份堅定。弟弟的聲音,回蕩在花田的上空。
他的話,像雨水一樣澆灌進土壤里,流到每一株植物的心里。
大人們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很小心地走著,互相撣去身上沾著的綠葉和不知名小花的花瓣。然后滿是斥責地說我們:“你們怎么搞的?身上弄那么臟!?快點,過來撣干凈!”“辰辰,你多大拉?還和著他們瞎胡鬧?!”“聰聰,你手上拿的是什么?趕快扔掉!”“小蕊,不是讓你看著他們嗎?你瞧瞧!全濕了!”……
弟弟口袋里的彩色小石子,撒了一地;聰聰手里被用來裝小蝌蚪的塑料袋,被扔進了水渠,濺起了無數水花。它們奮勇向上,但最終,卻是落下,落下。好幾只蝌蚪,被困在了袋子里,它們用自己的小尾巴,使勁地敲打著袋子。弟弟跑過去,很小心地撥開袋子,放蝌蚪們出來:“走吧!走吧!趕快去找你的媽媽吧!”“叫你別去碰,你偏不聽!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讓人省心!”很響的一個巴掌,弟弟驚呆了,我也驚呆了。眼淚從他的眼角大顆大顆地落下來,打到滿地的彩色石子。他先是啜泣,很小聲的那種,肩膀一聳一聳的;然后便是放聲地大哭,哭聲中滿是委屈和倔強。
一陣風從天空中飛過,帶著弟弟的哭聲飛過。無邊無際的油菜花,隨著清風搖曳,像妙齡的舞娘,踏著春天的飛毯飛過。
一切的辛勞,都付之一炬,蝌蚪,石子,油菜花和蒲公英。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汽車的遠離而悄然逝去。我突然感覺到一陣前所未有過的疲憊。那些大片大片的金色;那些成群結隊的生靈;那些五彩斑斕的大地的結晶;那些像白雪或水晶球一般的旅行者以及那些回蕩在花田上空的陣陣爽朗笑聲,都將深深地烙入我的內心深處,慢慢演變成我對于春天,對于鄉村的美好回憶。
歸來的路上,我一個人座在車子的最后,望著窗外發呆。真的很累啊!“姐姐!”弟弟跌跌撞撞地跑過來,伸出小手,說:“姐姐,你看!”一棵殘缺不全的蒲公英靜靜地躺在弟弟的手掌心里。“我剛才偷偷藏在帽子里的。嘻嘻!我要帶回去給小宇看。”弟弟已經恢復了他的快樂,絲毫不介意也不記得剛才發生過了什么事。“被你打敗了!”我努力地搖了搖頭,微笑重新占據了我的嘴角,我又找到了春天:“記得小心收好哦!”弟弟使勁地點點頭:“這是我們的秘密,好嗎?”“咿!你好象在做廣告哦!”“哈哈哈!”弟弟做了個鬼臉,小心翼翼地把蒲公英又一次藏進了帽子里,然后唱著不知名的兒歌,再一次跌跌撞撞地跑開了。
清明節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今天,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期間,大家都要掃墓祭祖,悼念和緬懷先人。我們的任務是紀念革命烈士,向他們的墳墓致敬。
革命先烈們為了新中國而流血犧牲,不怕困難,冒著生命危險,我們的心中永遠懷念他們。從盧溝橋上的第一槍開始,日本人投降,有多少中國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從辛亥革命到三大戰役,血泊中有多少革命英雄?不能算。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英勇就義的劉胡蘭,舍命炸碉堡的董存瑞。無私犧牲的英雄不計其數。革命英雄永垂不朽,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作為新一代的孩子,作為21世紀中國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革命英雄,記住一句話:永遠不要忘記過去的老師。學習革命先烈無私無畏的精神,為祖國在戰場上拼搏,英勇就義。讓我們哀悼在這個清明節為新中國獻出生命的英雄烈士。
讓我們記住這些革命英雄,記住英勇犧牲的英雄和革命先烈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3-25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8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10-13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8-19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4-01
漂亮的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1
初中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8-02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4-07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大全08-07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大全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