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手抄報吧,手抄報具有開拓視野、積累知識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
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采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咸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有咸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堿粽、肉粽和豆粽。堿粽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于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由來: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有關端午節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最早源于江浙一帶,農歷五月初五正逢初夏,氣溫逐漸升高,毒蟲活躍,容易形成疫情,對人體造成危害,于是民間將這一天作為驅毒避邪的日子,已引起人們的重視。人們通過喝雄黃酒、用艾葉洗澡,在門前懸掛菖蒲、艾條等,驅除邪惡,以保平安。
到了戰國晚期端午節又增添了新的內涵。著名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因主張抗秦遭奸臣迫害,被楚國君王兩次流放,最終楚國被秦國所滅,不愿做亡國奴的屈原,帶著最后的遺憾,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投入滔滔汨羅江。得知消息的漁民們紛紛劃著小船在汨羅江搜救,然而,多日努力卻仍無蹤跡,大家擔心日子久了,江中的魚蝦會蠶食屈原的尸體,于是,便劃著船往江里投放食物,想以此喂飽魚蝦,保全屈原軀體。后來逐漸演變成用粽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就此,便有了五月初五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這一習俗直到現在,在江浙一帶還在延續著,每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定期舉行龍舟賽。
端午節用艾葉洗澡、門前掛菖蒲等驅邪避毒的習俗,在部分少數民族地方也在延續著。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有愈演愈烈之勢。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迎合了人們對食物的選擇越來越挑剔的心理,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粽子,除了糯米大棗粽,還有肉餡的、豆沙餡的、各種水果餡的等等。每逢端午各大超市粽子展銷區,都會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現在的端午節還增加了更多的內涵。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豐盛的團圓飯,給長輩送點兒禮物等也已成為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中國古老文化的一部分,研究其由來和發展,會使我們更了解偉大祖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傳說:
1、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說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
注意事項:
1、端午節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加上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2、端午當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但是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間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并且規定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并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5、端午節防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因此,端午節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6、端午兒童的禁忌
端午節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的嬰兒端午節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端陽節是為了紀念誰?
1、紀念屈原
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2、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3、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并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后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4、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親和兄弟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伐楚成功后,再次踏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子胥掘墓鞭尸三百天,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允許了。但伍子胥建議,應該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而吳國宰相因受越國賄賂,于是,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以為真,賜伍子胥死罪。伍子胥本來就是一代忠良,至生死與肚外,在臨死之前,他對鄰里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日東門上,去是看著越國軍隊功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祝福語:
1、端午節到,把粽子包,放上糯米,幸福如意,放上紅棗,生活美好,放上花生,事業高升,吃著甜棕,快樂一生,今日送你,祝你順利,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2、端午節,聆聽我粽子般的愛情誓言:像馬蓮纏著葦葉纏著你,像葦葉抱著江米抱著你,像江米粘著紅棗粘著你。在時光的蒸鍋里變得密不可分,讓我好好愛你!端午節快樂。
3、聞著粽子香,思念漂過江,你我相隔幾百里,端午節里更想你!因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祝你"粽"比我快樂,端午節愉快!同時也祝全國廣大考生高考順利,加油!
4、粽加粽,甜蜜攜著好運行;粽連粽,歡樂伴著吉祥動;粽碰粽,開心趁著財運涌;粽挨粽,溫馨隨著幸福沖。祝你端午節快樂!
5、糯米香香傳萬里,思念深深萬里傳。紅棗甜甜粽里裹,問候聲聲短信送。端午佳節已來臨,闔家團聚笑聲歡。愿你佳節心歡喜,健健康康慶團圓!
6、我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美麗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在端午節,提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
7、雖然發出的只是是問候,接受到的只是是文字,打開的卻是牽掛,是快樂,讀出的是思念,是祝福,是截心。這些你都感悟到了嗎?愿你端午節快樂。
8、端午節來了,送你一個"快樂粽",趕走煩憂時刻樂;送你一個"健康粽",嚇跑傷病平安伴;送你一個"財富粽",財源滾滾進你袋;送你一個"幸福粽",家庭和睦生活甜。祝端午節幸福安康!
9、偶爾的繁忙,不代表遺忘。端午節的到來,愿你心情舒暢,端午節的問候,和粽子一起送上;所有的關心,凝聚成這條微信,祝端午節快樂!
10、這條微信,收到就行;要是在忙,不回也行;我祝福你,知道就行;今天的你,順心就行;記得復我,偶爾就行;祝端午節安康。
11、親愛的朋友,端午來臨,送你端午粽,愿你四季如春的美麗,志在四方的前行!
12、端午節祝朋友:幸福美滿享,快樂美無限。
13、端午時節,一條短信勉勵你我,與時俱進,努力生活!
14、祝你端午多愉快,愿你幸福萬年長。端午節安康!
15、蒲月初五端午節,端午送你五個五:祝你收成多多,五谷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祝你端午節安康。
16、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子香,龍舟舞。香飄萬里,舞動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繽紛;事業收獲,五谷豐登!端午節安康!
17、夏季是水果的季節,今天送一籃給你:蘋安富貴,橘祥如意,梨想橙真,杏福快樂,柿事順利,核家歡樂,莓有煩惱,蕉上好友。祝你端午節安康。
18、朋友無需遍及天下,只要有你就好,祝端午節快樂!
19、發出的是文字,收到的是快樂!打開的是健康,讀出的是吉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恭祝您及您的家人健康、幸福、快樂!
20、每逢佳節"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即將臨,"粽"言"粽"語祝福你,愿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安康,"粽"之,樣樣"粽"比我好!祝你端午節安康。
21、發出的是文字,收到的是安康!打開的是健康,讀出的是吉祥!值此端午佳節之際,恭祝您及您的家人健康、幸福、安康!
22、諄諄教導,縈繞耳旁;深情期望,常掛心上;慈愛如父,不敢相忘;端午節到,祝福送上;愿你老師,安康健康。
23、米飯仗著人多勢眾,端午節短信:米飯和包子打群架。見包子就打,豆沙包、糖包、蒸餃無一幸免。粽子被逼到死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臥底!祝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201706-28
2024端午節手抄報資料06-08
端午節的習俗手抄報資料06-08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大全07-08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資料07-08
關于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07-05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10-01
走進端午節手抄報資料07-05
關于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9-10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簡單又漂亮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