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關《背影》的課堂教學實錄
一、簡述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本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者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對每一名學生的發言給以積極評價,既緊緊結合教材,又適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珍視他們在研討與探究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教學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點擊課件,播放一段短片,將教材中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插圖動態化,網上下載,約2分鐘)同學們我們都是華夏子孫,優秀的中華兒女,同時,我們都有偉大的母親父親。他們不辭辛苦,終生為我們操勞,費盡心血。剛才我們看到的那個擔著“禍不單行”重擔的形象,就是《背影》中父親的形象,那個攀爬月臺的形象,就是那個在“禍不單行”的特殊背景下,吃力地攀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形象,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默讀課文,質疑探究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屏幕出示話題)
1、文中四次出現“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定語,以修飾限定不同背景下的“背影”,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這與其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有什么不同之處,這一點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示。
3、可否調整一下四次“背影”的出現順序,將后兩次安排在第一、二次之間(各小組組長組織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很熱烈,氣氛活躍,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研究成果。
生:我覺得第一個“背影”設下懸念,給讀者留下無窮無盡的廣闊的想像空間,所以是設置懸念的“背影”。
師:你說得很好。請問本文的開篇屬于我們作文教學中講過的哪種形式的開頭?
生:設置懸念式。
師:很好。
生:我認為“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起到點題的作用。故曰點題的“背影”。
師:你是從文章的線索與主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不無道理。
生:我想給第二次出現的“背影”加以望父買橘的定語。
師:這是從概括文章內容的角度來思考的,很恰當。
生:我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令普天之下所有華夏兒女都感動的“背影”,摧人淚下,感人至深。
師:可以看出你很激動,朱自清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舉動已深深地感動了你。
生:老師我可以對李航同學的發言做點補充嗎?
師:當然可以。
生:我覺得朱自清先生除了被深深感動外,還會有一絲的后悔或遺憾;因為二十歲的他當年并沒有很好地理解父愛,還有“暗笑他的迂”等不應有的心理。所以一旦理解之后,定會有自責之意。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見解獨到。我想朱自清先生是應該有遺憾或后悔之情的。
生:我覺得此時朱自清先生感動之情淹沒一切。因為這是他平生以來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愛的真諦,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的存在。
師:但我們不能否認朱先生此刻內心十分復雜,會有一點點遺憾懊悔之意,你們能理解接受嗎?
生:可以。
師:誰能說說第三次出現的“背影”。
生:我認為這是惜別的“背影”。朱自清在頓悟到父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父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即將分別格外依戀。
師:分析很精彩。
生:我認為此處惜別的“背影”,寫得非常精妙,作者把它放在人流中來寫,距離由近到遠,視線由顯而隱,但感情卻愈來愈濃,沒有用濃墨重彩,只用白描手法,卻給我們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這是一種很成功的空白藝術。
師:你這是側重從藝術手法角度理解。
生:我認為作者此時心情應該很悲酸痛苦,特別是想到父親找工作的前景時,更會為父親擔憂。這樣父親怕兒子路上有閃失擔憂,兒子為父親的前程擔憂,從中我們能體會父子深情。
師:你的分析更深刻,觸及了文章的主旨。
生:我認為第四次出現的“背影”,是思念中的“背影”。是完成形象定格,令朱自清先生永世難以忘懷的“背影”。因為此時朱自清已身為人父,更能理解做父親的不易,所以此處更是感人至深。
師:你的分析,令老師感動,此刻,你是我的老師。
生: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我想朱自清此時會有強烈的回家看看的心理,而“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的父親則更想看到兒子。但生活就是這樣,難以如愿,再多的思念也只能融入晶瑩的淚光中。
師:我想到一個成語“錦上添花”,你的分析更進一層,可謂“錦上添花”。
師:我有點疑惑,難道四次“背影”作者是平行分配筆墨的嗎?
生:不是。
生:作者詳寫的是望父買橘的“背影”,因這一情節感人至深,所以詳寫。
師:我明白你說的意思,誰還能進一步談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材料安排的詳略與否,與文章中心有關。這一情節是全文的重中之重,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最能突顯中心,所以理應詳寫。
師:任何文章都是由材料構成的,那些與中心聯系最緊密的理應潑濃墨重彩。此外還有一點決定這一情節得詳寫,看誰能答出來。
生:因為從這一情節中,作者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第一次理解父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其他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要詳寫。
師:對。這正說明將后三次“背影”的順序顛倒是不適合的。道理李明同學已說得很清楚。
師:同學們,難道沒感覺到這種塑造人物的方法很特別嗎?
生:說來也奇怪。一般表現一個人物,都有正面描寫,都有音容笑貌,可本文留給我們的卻是“背影”,我想這個角度很獨特,算是獨辟蹊徑吧!
師:是的,這是個新視角。
生:我認為這個新視角之所以能成功,也就是“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這是一位身體肥胖的、步履蹣跚的父親,爬月臺留下的,其中的努力、費力、艱難的情狀可想而知,實在令人感動。
師:僅有獨辟蹊徑的精神,角度還不夠,還必須有真實的、感人至深的內容做支撐,否則就會華而不實。
生:聽了同學和老師的講解,我感受很深。我以前寫作都是前人走過的老路,沒有創新,讓人讀來一眼看穿來龍去脈,直來直去,不會設置懸念,給人回味的空間。
師:我想對每個人的啟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會收獲,這種獨特的手法技巧我們能學來,也應該學會。但更重要的是認真觀察體會生活,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來。否則再高的手法技巧,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生:老師,我有個建議,今天的作業就模仿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寫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表現父子或母子深情,好嗎?
師:當然可以,我沒意見,同學們以為如何?
生:好!(齊聲)
(三)觸及主旨,情感升華
師:你們寫父親或母親,是要表現父子或母子深情,那本文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我認為所要表達的感情,就是本文中心,無非就是表現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為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愛只是一個方面,盡管是主要方面,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還有兒子對父親的愛。也就是說,表現父子深情。
師:真是一語中的。
生:老師我有個疑問,我們常說嚴父慈母,可文中的父親更多的是像一位母親,無微不至地關懷著自己的兒子,這豈不是對嚴父形象的糟蹋。
師:你說的“糟蹋”,言之過重了,但老師明白你的意思,你提出的問題很深刻,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生:我也有同感,我總覺得這一父親形象少了一點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
師:我保留意見。
生:我認為這一“慈父”形象的背后,有陽剛的一面。比如父親的這句話語“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句話語氣堅定,有一種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
師:你明確而創造性地表達了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注意語氣。(生齊讀)
師:很好,讀出了堅定樂觀的語氣。
師:你們說得豐富多彩,認識深刻,所提的問題,也很有見解,希望你們牢記父親的諄諄教誨,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多媒體播放《父親》,師生齊唱)
師:同學們,普天之下似乎只有母愛無邊,但我要告訴你們:寰宇之內仿佛更有父愛永存,真是“可憐天下父親心”呀!而“父母的心”,其實就是偉大的無私的愛。讓我們把這種偉大無私的愛傳遞下去,把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下課!(大屏幕出示)
馬維艷老師的教學案例是一個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的、令人回味的優秀案例。
從教學全過程來看,全課教學思路開闊,步驟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樣。導語新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設計獨具匠心。內容分析緊緊圍繞“背影”這一文眼設置問題,重點突出,難點啟發引導很講技巧,有很強的調控能力,面對學生的疑問,毫不驚慌,耐心講解,以理服人。既走進課文,深挖教材承載的語文信息,又走出語文課堂,積極向外拓展延伸,特別是結尾上升到中華傳統美德上來,更是錦上添花。齊唱《父親》是活動形式的變化,也是對文章主題的深刻表達,真是說得好聽,不如唱的動聽感人,使全課教學余味猶存。一句話,全課可謂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值得細細品味,好好咀嚼。
【《背影》的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背影》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7篇)04-08
《背影》課堂實錄08-15
王君 背影 教學實錄11-14
《背影》課程教學實錄02-24
朱自清《背影》教學實錄09-13
《背影》的課堂實錄及評價07-05
《鄉愁》課堂教學實錄09-30
《離騷》課堂教學實錄07-07
《孫權勸學》課堂教學實錄04-08
將進酒課堂教學實錄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