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詩歌中的“詩畫意境”是怎樣表現的
引導語:岑參的作品就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幕幕邊塞風光。那么,岑參是用什么方式來表現他筆下的“詩畫意境”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探討岑參詩歌創作中的“詩畫意境”。
岑參詩歌的“詩畫意境”
第一,詩人用遒勁有力的語言,譜以激越豪壯的韻調描繪出了雄邁豪放、各具風格的“唐軍出征圖”。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詩人描寫唐軍西征的代表作之一。詩人說“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簡單的幾句形象而又生動的描繪出了朔風夜吼,飛沙走石的惡劣的邊塞自然環境,有力地反襯出“漢家大將西出師”的聲威。
這正是匈奴牧場草黃馬肥之時,敵人縱馬犯邊,來勢逼人,“金山西見煙塵飛”。緊急的軍情,征戰中將軍鎧甲日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矛相碰;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馬背上,汗氣蒸化,轉瞬間又凝結成冰,軍帳中起草檄文的硯墨也已凍凝。而這一切卻并沒有影響到軍紀嚴明的戰士們。相反,“虜騎聞之應膽懾”,詩人已早早的料知敵人不敢應戰。因此,早在軍師城西門等待報捷的消息。
詩中沒有寫戰斗的場景,沒有具體的個別人物,以三句一轉韻的急促節奏,配合迅速變化的軍事情勢,飽滿有力地描繪出了一幅將士們頂風冒雪,銜枚疾走,不聞人聲的“唐軍夜行圖”。
再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是詩人描寫唐軍西征的另一首重要作品,寫法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截然不同。這首詩寫的是白晝出師,直接從戰陣入手:軍府駐地的城頭,角聲劃破夜空,“輪臺城北旄頭落”,呈現出一種異樣的沉寂,部隊進入緊張的備戰狀態。吹笛伐鼓,三軍大呼,“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軍隊的聲威壓倒了自然。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不同的出征場景,繪制出了一幅激情豪邁、振奮人心的“白晝出征圖”。不同的手法,卻同樣地表現了唐軍英勇無敵地共同的精神面貌。
第二,詩人以雄奇瑰麗的浪漫主義寫作手法,描繪出了不畏艱苦、樂觀積極的“軍旅生活圖”。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為例,詩人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八月的塞外,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下起了鵝毛大雪,天地間雪白一色,讓人恍恍的覺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似乎有了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雪花飄散,進入珠簾,沾濕了羅幕,即使穿上狐裘都不感覺到溫暖,織錦做成的被子也覺得單薄。天氣真的很冷,連將軍和都護都拉不開弓,都覺得鐵衣太冷,難以穿上。百丈厚的堅冰縱橫交錯在茫茫的大漠上,愁云暗淡無光,在萬里長空凝聚著,仿佛還要有大雪來臨。軍中的主帥擺下酒宴,給即將回去的客人餞行,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了熱烈歡快的樂曲。傍晚,在轅門外,紛紛大雪飄落,紅旗被凍的僵硬,強勁的北風也不能讓它飄動。在輪臺東門外,送您離去,離去的時候大雪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嶺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見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了馬走過的蹄印。
詩人在冰天雪地、軍營奇寒的背景下,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形象而又生動的描繪了軍旅和平生活的場景,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以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奇思異想地表達出了自己惜別和思鄉的心情,繪制出了一幅“雪地軍營送行圖”。
再如“雨拂氈墻濕,風搖毳幕膻”(《首秋輪臺》)寫出了軍營艱苦的生活環境;“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燈前侍婢瀉玉壺,金鐺亂點野駝酥”(《玉門關蓋將軍歌》)描寫了將軍幕府中具體陳設;“琵琶長笛齊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臉嬌娥纖復濃,輕羅金縷花蔥蘢。回裙轉袖若飛雪,左延右延生旋風”(《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延歌》)敘述了歌舞宴會的場景圖,這些都反映了封建社會高級軍官的奢華生活,與普通將士艱苦惡劣的生活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
第三,詩人以造意新奇的創造態度,描繪出了色彩絢麗、美麗多姿的“塞外風土人情圖”。
岑參有不少作品描繪了西北邊塞的奇異景色和邊塞習俗。如《火山云歌送別》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滿天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讀之好象炎熱逼人,形象的描繪出了塞外火山之景。再如,“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趙將軍歌》)等作品就反映了各族人民之間互相來往,共同娛樂的`動人情景。
同時,“好奇”的詩人還擅于加工少數民族的神話,如《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便把我們帶進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奇世界。
除此以外,詩人也寫過一些在邊塞懷土思親的詩歌,如為后人傳誦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用平實簡單的語調寫出了平凡的事情,抒發了深厚的感情,繪出了一幅“游子流淚思鄉圖”。
意境是一首詩的精華,是詩人借以抒情達意的一種載體。一首詩形象鮮明具體,意境深邃闊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岑參以其獨特的寫作手法,用優美的詩歌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幅幅優美的邊塞、軍旅圖景。在《岑嘉州詩集序》中,杜確評價他的說“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可見,岑參的詩當時流傳甚廣,不僅雅俗共賞,而且還為各族人民所喜愛。我想其詩之所以能夠如此,應該是與詩人詩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完美意境密切相關。
拓展
岑參詩歌特點
岑參,唐代著名詩人,曾先后兩次出塞,詩作題材廣泛,以“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感情”的邊塞詩見長,其詩歌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在藝術上,詩作氣勢雄偉,想象豐富,夸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
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馬風塵的戰斗生活里,他的詩境得到空前了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也得到了凸現,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開始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基調。火山云、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都融入其詩——一幅景象闊大,氣勢雄渾的塞外風光圖就此展開了。
明胡應麟認為:高岑悲壯為宗,王孟閑淡自得。”,“盛唐高適之渾,岑參之麗……”,“岑句格壯麗,高情致纏綿”.
因此,悲壯奇麗是岑參邊塞詩歌的風格特色。
悲壯的體現
悲壯慷慨昂揚,是先秦漢魏以來描寫行役、戰爭的傳統風格,岑參詩歌的悲壯,就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傳統的“悲壯”有兩種格調,一種是感慨而蒼涼的格調,如曹操的《苦寒行》;第二種是昂揚慷慨的格調,如屈原的《國殤》,岑參邊塞詩所體現的悲壯二都兼有。
一方面岑參邊塞詩中描寫的“黃沙漫漫,風吹草低、走馬萬里,仰望故鄉的朝日與明月所產生的鄉思之情”表現了戰士跋涉之苦和思戀之苦,格調悲壯而蒼涼;
另一方面描寫征人鼓而雪海涌,三軍呼而陰山動的戰爭場面和戰士勇往直前時,則體現了戰士的豪情壯志,格調悲壯昂揚。但是岑參的邊塞詩歌在反映行役、戰爭的苦難的同時,更多的是表現將士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因此岑參邊塞詩歌的主旋律是悲壯慷慨昂揚。
由于岑參邊塞詩歌所體現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得他的邊塞詩具有一種雄偉的壯美,這種壯美不是由于敵人力量而體現,它是由將士的獻身精神所體現的,即使是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直入天際的漫漫黃沙、高聳入云的雪山、凍斷寶刀的奇寒。
這些,在將士面前都如敵人一樣的倒在了腳下,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在將士的面前人的力量顯然戰勝了自然的力量,這是人在和雄偉的自然做斗爭,人壓倒了自然,這是對人的力量的贊美,是將士英雄氣概的贊歌,在我們今天看來則顯現為雄偉的壯美。
因此,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岑參的邊塞詩歌的悲壯風格形成一種磅礴的力量,這是岑參區別于其他邊塞詩人的地方。
【岑參詩歌中的“詩畫意境”是怎樣表現的】相關文章:
岑參詩歌中的“詩畫意境”10-03
關于岑參詩歌中的“詩畫意境”10-15
岑參詩歌的“詩畫意境”10-03
淺析岑參詩歌意境09-28
岑參詩歌“悲壯”的表現10-05
岑參的邊塞詩歌及意境09-28
岑參詩歌中的西域05-31
岑參的詩12-15
岑參邊塞詩的詩歌風格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