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赤壁賦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赤壁賦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赤壁賦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赤壁賦》是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上是《蘭亭集序》后接《游褒禪山記》。這三篇雖都是古代山水游記內散文,但作者卻不僅僅停留于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個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溢滿于海”。《赤壁賦》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范。學習本文,在準確把握文言現象、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鑒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在《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鑒賞”二字,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揣摩文中意蘊深刻的句子
2、體會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帶著感情誦讀文章,體會本文用語巧妙,極富哲理的語言特點。
2、通過討論,理解文中對人生意義的議論,揣摩作者曠達樂觀的情懷。
3、提高鑒賞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遇到挫折后體現出來的超脫的人生態度和樂觀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蘇軾宇宙觀和人生觀。
2.學習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點。
三、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閱讀一定量的淺易文言文,課前我已經讓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和初讀,結合注釋和課外資料已經能夠粗知大意,但還需要在感性的基礎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
四、說教法學法
1、重視誦讀感悟
[說明]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教師應當努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由于本文的寫作年代離今天較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難,要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要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感情和哲理,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認真感受作者的情懷。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讀,以朗讀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2、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的做法
[說明]在新課標理念中,課堂是個有機融合體。真正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型,課堂結構是復合型的。除了教學步驟等顯性模式外,還應該考慮到教學進行中的各種因素的互動協同。通過課堂內的互動合作來形成一條完整的脈絡,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確保教學的深度和實效,所以我選擇師生共同研討的教學方式,從互動角度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在文中隱藏的生命情感。
五、教學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影視導入《三國演義》片頭曲
(二)、蘇軾訪談錄
1、走進蘇軾
復習舊知:請學生簡介蘇軾生平事跡。
2、與蘇軾面對面
(1).蘇軾是在什么時間,地點,情境下與我們面對面?當時蘇軾的心情如何?
(2).赤壁下的景色如何?置身景致中的泛舟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多媒體出示美景)
(三)、挖掘蘇軾的內心世界
解讀蘇軾的內心世界,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1.客為何而悲?2.蘇子是如何解勸他的?
主要采用問題探究法和辯論賽來開展教學。
主要問題:(1).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樣發生變化的?
第二段,由樂
到悲,營造一種主客之間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承上啟下,引出主客對答。(多媒體播放客的吟唱,將學生帶入1000年前的赤壁之下,帶進蘇子悲涼的內心)
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
悲:客的簫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2).面對江月客人發出了怎么的感嘆?寫曹操的用筆重點在哪里?客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慨?
主要是客的感慨,闡發了懷古傷時之情,感情色彩甚為悲傷。寫曹操不是為了說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上,為了突出像他是詩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終同歸于“空虛”。客通過幾番對比,表達了人生短促無常的感慨。
3.第四段,同樣面對江月,?作者是如何闡發自己的觀點的?
蘇子批評客的觀點,闡發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變為喜悅。以明月、江水作比,說明世上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又有不變的一面。應該輕物質而重精神,執著于自己的不朽事業,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和樂觀曠達的情懷。
4.開展辯論賽。把學生分成三組:正方:萬事萬物都是變化,反方:萬事萬物都是永恒的,裁判。
利用辯論賽,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
4.結尾段感情如何?
客心悅誠服。心情更加喜悅。“喜而笑”“相與枕藉”。
5.如何認識文中的“主”與“客”?
(1).結合背景分析,討論理解。“主”“客”實為一體,分別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積極和消極的心態。進一步發問“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懷”。這是深層次理解文章的關鍵。明確:闡述了自然界變與不變的哲理,蘇軾思想中兩種情緒的對抗表達了他矛盾痛苦而又樂觀曠達的復雜心情。
(2).進一步發問:“為什么采用這種形式?”引出賦的特點。理解本文“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寫法上:“主客問答”“抑客伸主”。形式上:句式對襯整齊,聲律和諧押韻。對第二點,通過指導,學生誦讀體味。
6.鑒賞本文寫景、抒情、議論的緊密結合。
(1)、全文創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含著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陳跡、感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也“不變”的哲理。
(2)、結合具體段落,找出寫景、抒情、議論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標志情、景、理三者轉換的語句,品味感受。
3.請學生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找出與課文中相應的信息點。(用多媒體出示《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再次體會蘇軾樂觀、曠達的胸懷。
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師生互動,互相交流,通過理解探究走進作者的心靈。)
(四)、評價蘇軾
你贊同蘇軾這種面對不幸的態度嗎?你怎樣看待他的這種人生態度?
(五)、走出蘇軾
聽蘇子一席言談,我們心中對跨越苦難、不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當我們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幸時,我們又會如何面對?
三.小結
四.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2、補寫作文第二段(附后)
板書:蘇軾訪談錄
“三悲”:悲物是人非;悲生命短促;悲理想與現實之矛盾。
“二喜”:喜“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喜:可以共享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景(樂—山水之樂)理(樂—達觀之樂)
附作業
2、根據作文命題,結合你對蘇東坡的了解,補寫xxxx年重慶高考滿分作文《獨上高樓》第二段,注意文意貫通。
赤壁賦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郁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并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吊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蘊。文章“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鑒賞”二字,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鑒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以文為賦”——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論世”——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3、教學重點:
(1)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4、教學原則:
從誦讀——研讀、從整體感知——深層評價、從感性——理性的原則
【說教法】
1、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中學生應誦讀一定量的淺顯的文言文,《赤壁賦》是駢散結合的文賦,聲韻和美,節奏富于變化,第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課外搜集資料,寫好發言稿,課堂上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2、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作者和解題】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的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
(1)赤壁的有關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
(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
【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
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奏的緩急和節奏的變化。
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
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注解疏通文意。之后,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
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
教師點撥:第一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節——忘情塵世的灑脫
【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系】
教師板書: 游 景 樂 (以景動人)
“水月” 歌 情 悲 (以情感人)
問 理 喜 (以理警人)
【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
(1)欣賞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談談古人的山水意識。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課時
本課時圍繞上一節課的兩個問題展開,以學生發言——討論——總結的形式,教師適時的引導。
【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教師點撥: 現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引申蘇軾的山水意識】
蘇軾采取的是一種政治性的退避,“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樂和心靈安慰的較為現實的途徑。無論人生的感嘆或政治的憂傷,都在對自然和對山水的愛戀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識提到了一個遠遠超出同時代人的高度。從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筆下,不再是象魏晉詩人那樣只是作為哲理思辯或徒供觀賞的客體,而融入蘇軾的生活、興趣、情感中。秋風秋月、平疇曠野,極其普通的`景色在這里都充滿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種渾化無際、物我兩忘的風格在蘇軾的筆下流淌出來,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結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人格超越】
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
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
【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結語】
(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了韻文的優美、綿長的特色。
(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系,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
【布置作業】
(1)將文中的第一節改寫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較《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的異同。
赤壁賦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大凡在寫景敘事中注入作家濃郁的主觀情思的文章,語言才能神情飛動,意趣橫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從物我之間抒發哲理意蘊的則更是達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蘇軾的《赤壁賦》就是這樣一篇獨具特色的 “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并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吊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蘊文章“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它是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教學重點因此,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鑒賞”二字,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 “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的這一要求
鑒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確立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以文為賦”——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論世”——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點:
(1)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涵
二、說教法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中學生應能夠誦讀一定量淺顯的文言文,《赤壁賦》是駢散結合的文賦,聲韻和美,節奏富于變化,第一課時應讓學生多聽、多看,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課下搜集資料,寫好發言稿,課堂上以交流、討論的形式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這篇課文教學課時設計為兩課時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僅是學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基于這一點并根據這一篇文章的特點,設計以下學習方法:1、通過反復誦讀培養韻律感;2、小組合作,理解文章內容;3、學生自主探究鑒賞,提高審美情趣
四、說教學過程
一、關于作者:
作者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是黃州、惠州和儋州他曾有詩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儋州惠州” 蘇軾寫作赤壁賦正是在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的時候教師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的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二、聽錄音或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奏的緩急輕重和變化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正讀音—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
之后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予以糾正,教師予以點評
三、根據注解分小組討論疏通文意之后,學生質疑答疑,教師引導總結,提示重要知識點,舉例:
詞類活用——
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
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特殊句式——
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后思考回答
教師點撥:
第一節——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節——忘情塵世的灑脫
五、通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系
教師板書:以景動人——以情感人——以理警人
六、作業: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
(1)欣賞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談談古人的山水意識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赤壁賦說課稿 篇4
一、導語:
欣賞了這段視頻,您是否也感受到了美得享受和情理的熏陶呢?古代散文意境悠遠、文字優美,以他獨特的魅力,穿越時空,向我我們展示了美麗的場景和深刻的哲理。但是由于時空的距離,我們的學生“談古色變”。如何改變學生的這一狀況,探索出一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古文教學之路?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關鍵。本次教學設計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為載體,通過以教師的點撥、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古文學習的意境中。
二、說教材:
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說,“赤壁賦”乃中國文人的通用電碼,是一篇難得、有味的經典美文。錢光昕教授將蘇軾的《赤壁賦》收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語文》第二單元中。
蘇軾的《赤壁賦》是一篇獨具特色的“以文為賦”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并茂。將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吊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qì合間闡述哲理。文章“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我把它確立為本單元的重點講讀課文,是因為它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的點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情分析
高中起點的技校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對于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有了一些直觀經驗的積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現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由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鑒賞”的層面并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另外,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渴望長大,但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難以釋懷,心中充滿了迷茫。文章中蘇軾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度,恰恰使他們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我以《赤壁賦》為載體,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為品性之人。
2、教學目標
鑒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立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作為一篇講讀課文,它在文言文知識方面對本單元的其他篇目有著牽引性的總結作用。無論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還是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它都有著典型性。因此,我把繼續積累文言知識,把握文本內容作為其中一個知識與能力目標。 此外,為了增強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熟練的背誦課文。
作為一篇賦,《赤壁賦》既保留了賦體那種詩的特質和情韻,又借鑒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從而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方面的束縛,使文章兼具了詩歌的深致情韻和散文的透辟理意。因此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了解“以文為賦”的特色作為第三個能力目標。學生在感受其優美文辭的同時,又能從作文的角度得到啟發,使學生理解“原來同一文體還可以借用其他文體的創作手法”。從而打破了作文中對文體的禁錮。
(2)過程和方法目標
《赤壁賦》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后寫的,因此要求學生在過程和方法上關注背景,了解作者,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寫作風格。此外,通過對本文學習過程的把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3)情感和態度目標
從情感、態度的目標來看,這篇文章是蘇軾處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完成的作品。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來引導學生,培養他們在困境中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達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3、重難點
《赤壁賦》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范,在準確把握文言現象,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的鑒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由于學生沒有與蘇軾類似的人生體驗,所以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現出的超脫的人生態度和樂觀情懷時,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將它設定為本次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在講授過程中我采用采用感官剌激法、追溯聯系法、提問法、討論法和交流互動法,學法指導采用多維聽記法、合作探究。結構突出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特點,充分體現出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其目的是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老師只是在關鍵處隨機點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在思考、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的`作用。
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我將做出如下兩個課時的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記,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復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梳理字、詞、句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即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發揚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走出文本,尋找中國傳統文人在身處逆境的不同生命軌跡及其心理特征,寫好發言稿,課堂上以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將本課題安排為:導入文本--感知文本--擁有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塊,讓學生有所學、有所用、有所長,達到從誦讀到研讀、從整體感知到深層評價、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也使教師做到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一)情感激發,導入文本:(10min)
1、導入
好的導入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個橋梁,因此我采用感官剌激法和追溯聯系法導入課文。
播放學生在初中學過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視頻朗誦,并讓學生隨著視頻朗誦。目的是在輕松的氛圍中,把學生的視覺、聽覺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為整堂課的講解定下好的基調。
另外學生的認識是逐步向前發展的,不可能產生大的跳躍。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識用舊的知識作為臺階易于被學生所接受。利用追溯聯系法由《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一學過的課文導入新課,可以使兩篇文章形成對照,形成有機的聯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寫作特色。
2、常識積累
接著利用師問生答得方式,進入到課文。
在播放完視頻后我會問學生“這首詞是誰寫的”,學生回答“蘇軾”。我會接著問“你們對蘇軾了解多少”,我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介紹蘇軾作為 “文耀百代,詞唱千年,詩傳萬世,書畫俱工”的“魅力全才”,卻注定漂泊一生,磨難一生,但又不失豁達、樂觀。他因烏臺詩案,因政治迫害被貶黃州。黃州可以說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說是他才華的巔峰,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寫到“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最負盛名的 “赤壁三詠”就創作于此,《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其中的一詠,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赤壁賦》也是其中的一詠。從而完成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提問法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又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把課堂的主角由教師變為學生。最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既學到了文學常識,又消除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抵觸心理。
至此“導入文本”環節結束。
(二) 誦讀品析 感知文本
這一環節中將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我從聽、讀、問、看、記、想多維角度完成本部分的教學。
(1)聽(聽名家朗誦)
落實好正音讀-識文字-察語氣-斷句讀。教學中引用錄音,打破了學生在上課時僅僅面對課本和老師的枯燥局面,增加了講課的生動性,在聽覺上吸引學生,搶占了學生的注意力。
(2)讀(讀課文)
我先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再讓學生根據錄音進行仿誦、朗誦,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并且充實預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
(3)問(提問題)
針對預習和誦讀的情況,將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包括字音、句讀、難解的詞義及句意等,提出來討論。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4)記(文言字、詞、句)
我對學生的提問和討論情況進行總結,并進行必要的補充,幫助學生梳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學生進行記憶。而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作好積累。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我在講解和練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應用動畫,用視覺上的動態效果,彌(mí)補思維上的枯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達到娛教欲學效果。
(5)看(看視頻)
在梳理字詞的基礎上觀看視頻,使學生進一步規范讀音和斷句。另一方面,好的視頻能使學生隨著動聽的朗誦和優美的圖片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
視頻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感受美得熏陶中不知不覺的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減輕了學生對學習的抵觸。
(6)想(文章內涵和感情變化)
再看玩視頻后,我會設置問題“在動聽的閱讀和優美的畫面中,你感覺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變化?你又是怎樣理解本文的文意的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誦讀課文。在學生誦讀和思考后,我會找學生回答,并通過課件將學生的答案引入正規,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把握水到渠成。
以問題導航,明確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課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既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又能讓學生增加學習的信心,消除對文言文的恐懼,并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
“誦讀品析”這一環節的設置,一方面從聽、讀、問、看、記、想的多維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另一方面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僵化模式。此外,在課堂上我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只對重點知識進行講解,減少了課堂工作量。
(3)把握文義(10 min)
熟讀課文,教師進行點拔,清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寫蘇子的樂,樂由何來?--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蘇子愀然,緣何而然?--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段客訴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講何道理?--隨緣而安的態度
第五段杯盤狼藉,為何如此?--忘情塵世的灑脫
至此第一課時完畢,安排下節課的討論話題。并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準備所要討論的話題,每組有一位同學進行總結,形成300字左右的發言稿。這有助于學生求同存異,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
(1)欣賞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談談古人的山水意識。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由于學生已經走入課文,所以第二課時在導入上可以簡化,直接由第一節設置的兩個討論導入。并且圍繞上一節課的兩個問題展開,以學生分組探究--討論總結--教師適時引導的形式進行,使學生做到掌握文本,即第三個板塊:
(三)合作探究,擁有文本
此板塊中要求學生細品本文“美妙之景,曲折之情,深刻之理”,達到“擁有”文本的目的。
第一課時中在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學習了《赤壁賦》的基本內容,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目標。而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則是突破重點,分解難點。本節課通過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識。但是在此過程中要摒棄看似熱鬧,實則浮躁無功的特點,所以在設置討論問題時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由易入難,層層深入,逐步展開。
(1)檢查鞏固(5 min)
檢查課文誦讀及文言詞語的掌握情況。
(2)討論探究(15 min)
○1按照三人一組探討,分析描寫意向水月的變化和其中的感情變化,我可以給學生必要的提示,并給他們分工(現實中、歷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首先現實中的“水月”是作者與客的欣賞之實,是一種柔和之美;接著是歷史中的“水月”充滿了一種蒼涼之意,為的是憑吊古人,開始進入一種虛寫;最后進入哲理中的“水月”,探討人生之須臾,體悟人生之境遇,也是虛寫。
○2再次讓學生討論哲理中的“水月”,側重分析主客問答。讓每組同學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并探討是否真的存在主客?如果不存在蘇軾為什么做如此的處理?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一般會得出主和客分別代表達觀和悲觀的態度。我再以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并講解答案。幫助學生理解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并在此講解有關賦得特點。
答: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分角色閱讀,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進行總結歸納,求同存異,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起到了發揚共性、張揚個性的作用。師生互動,互相交流,通過理解探究走進作者的心靈。
(3)重點突破(5min)
著我結合蘇軾的感情變化,和學生一塊討論景、情、理緊密結合的巧妙之處。進而突破重點。
文章由景生情,緣情入理,由景而生樂情,樂極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斗爭的縮影。
到此,對赤壁賦得本身教學已經完成。語文教學本身的外延是無限的,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文本”。
(四)拓展延伸 走出文本
此板塊旨在引導學生走出文本,理解蘇軾--- 一個遭遇挫折,身處逆境而泰然處之、豁達樂觀、苦樂隨緣的人,一個具有生命厚度、韌度、高度的人,從而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一個立德、立人、立言之高標,并使學生在人生路上得益。
(1)對比欣賞(8 min)
首先讓學生結合《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人格超越。接著由我對學生發言進行總結,指出陶淵明那種“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感情是帶性使氣的;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而蘇軾的“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并提出蘇軾這種精神對現實生活得指導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
(2)難點解析(12 min)
設疑:“如何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先由學生思考回答,再由我點撥(bō),教導學生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培養他們豁達的情懷。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又能使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最后抓住技校生渴望成熟的心態,引用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文末關于成熟的文字結束課程。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此環節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但須言之成理,有據可依。節盡量避免消極、積極的無謂爭論,引導學生在分析占有的材料的基礎上,大膽發表自己觀點。
其實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打開一扇門,使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去挖掘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了引導學生深層次的閱讀和思考,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我向學生推薦以下資料:
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百家講壇--蘇軾
正如周國平所說:“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
六、小結
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本著“教師啟蒙,學生學習”的原則,由師生共同完成《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參與知識的構建,做學習的主人。
教是為了不教,教的是學習方法,是學習思路。教材是一個例子,教師通過教一篇、幾篇課文,讓學生學會一類文章的欣賞,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板書設計
最后布置作業,小結全文。
(1)將文中的第一節改寫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利用本次課的學習思路,自學《后赤壁賦》。
【赤壁賦說課稿】相關文章:
《赤壁賦》說課稿10-24
赤壁賦說課稿10-30
《赤壁賦》優秀說課稿11-13
《赤壁賦》說課稿件08-10
《赤壁賦》說課稿(精選21篇)08-25
赤壁賦說課稿(精選10篇)11-23
【精選】赤壁賦說課稿四篇09-07
《赤壁賦》說課稿優秀(精選10篇)08-26
赤壁賦說課稿(通用14篇)10-22
《赤壁賦》說課稿范文3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