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答謝中書書》閱讀題答案
一.基礎知識演練
1.注音 頹( )鱗( )遂( )荇( )與( )奇者 藻、( )荇( )
2.根據課文填空并解釋字詞。
兩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曉霧將( ):________________
( )競躍:________________ 未復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解釋加下劃線的字詞
①五色交輝: ②曉霧將歇: ③夕日欲頹:
④沉鱗競躍: ⑤念無與為樂者: ⑥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⑦相與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積水空明:
欣然起行( ) 水中藻荇交橫( ) 如吾兩人者耳( )
月色入戶( ) 蓋竹柏影也( ) 但少閑人( )
4.文學常識填空
《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號________。題目中的第二個“書”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號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與父親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稱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5.判斷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A.“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作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失意的詩人。( )
B.“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6.翻譯下列句子。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實是欲界之仙都。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內語段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天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全承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行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文中畫線處應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描寫的對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運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
3.翻譯句子。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懷民亦未寢”中“寢”的讀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語___________中有這個字,就作這個意思講。
5.文中最能表現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本文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與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稱“三蘇”,三人同為________之列。蘇軾死后謚號________。
2.解釋加粗的詞語。
遂至承天寺________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_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 ________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中蘊含著作者怎樣微妙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4.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5.簡要說說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樣的特殊心境。
(三)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① , 。 ,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② , 。
1.《答謝中書書》選自《 》,作者 ,字 ,號 。
2.填補原文空白。
3.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課內外延伸閱讀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詞語。 念: 遂: 蓋: 但:
2.上文貫穿全文的線索是________,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層:第一層,記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寫景,寫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層,
抒情,抒發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結尾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怎樣理解作者這種心情?
(二)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洛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zhuì,用繩子拴住人或東西從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山懸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俯仰度數谷,至江,山月出,擊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東:
(3)折處輒為潭: (4)顧影頹然:
(5)不復甚寐: (6)書以付過:
2.翻譯句子:山懸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3.請寫出作者與其幼子蘇過出游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到家的時間。
時間: 地點:
4.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潭中水?
5.作者為什么會“不復甚寐。書以付過”?
【參考答案】
一.1、tuí lín suì xìng
4、陶弘景;華陽隱居;信 .東坡志林;
蘇軾;東坡居士;宋;文學;蘇洵;蘇轍;三蘇
2、交輝:交相輝映。歇:消散。.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3.①交相輝映 ②消散 ③墜落 ④潛游在水中的魚 ⑤考慮、想到 ⑥參與,這里指欣賞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愉快地,高興地.交叉錯雜.語氣詞,相當于“而已,罷了”.單扇的門,一說指堂屋的門.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原來是”.連詞,只是,不過
5.A.√B.×C.√D.√
6.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早晨的霧氣即將消散,猿猴和鳥的叫聲雜亂無章。(交織在一起)
實在是人間天堂。
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二(一)1.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2.月光 竹柏影 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一樣清閑而有雅趣的人。 4.qǐn友好親睡覺,廢寢忘食等。
5.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二)3.5.既有欣喜愉悅,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這是因為蘇軾政治上失意,內心苦悶,才縱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悶;另一方面大自然給了作者無窮的愉悅,令作者陶醉,遠離人間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難以得到的滿足和自慰。4.應是相同時間不同地點.
(三)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 通明 華陽隱居
2.①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②自康樂以來 未復者能與其奇者
3.表達了作者對秀美山川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三、(一)1.想,考慮;于是,就;原來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對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觸。
4.既有欣喜愉悅,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這是因為蘇軾政治上失意,內心苦悶,才縱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悶;另一方面大自然給了作者無窮的愉悅,令作者陶醉,遠離人間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難以得到的滿足和自慰。
(二)1.(1)它的源頭(2)沿著 (3)是 (4)看,看到(5)睡 (6)寫
2.山巖上有幾十個像巨人的腳印,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
3.時間:出游——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點:白水山佛跡院。
4.“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
5.作者對白天所見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優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寫下此文交給幼子蘇過。
【《答謝中書書》閱讀題答案】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的閱讀理解及答案09-07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閱讀及答案10-12
《答謝中書書》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06-08
答謝中書書的中考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答謝中書書》練習及答案05-24
答謝中書書問題及答案05-31
《答謝中書書》習題及答案05-25
答謝中書書和三峽閱讀及答案參考06-09
《權書》閱讀題及答案04-28
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