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答謝中書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謝中書書》讀后感1
《答謝中書書》一文是被譽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信。在這封信里,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山川景色,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這篇短文先以感慨發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使全文首尾呼應,中心突出。
文章第一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寫景抒情的基調。其中“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因“山川之美”,人人皆愛,所以“古來共談”。第二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樣風景,可見作者惜墨如金。寫“山”,突出“高峰入云”,表現出山的高俊,給人以具體的形象感;寫“水”,突出“清流見底”,給人以清明澄澈之感,山水相映,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畫面。至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則寫出了色彩配合之美,清脆的竹林、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優美景象。
山川樹林里,必有各種動物。“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早晨天空中的薄霧即將消散的時候,森林里傳來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四句由靜態景物描寫轉入動態景物描寫,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動物的活動,寫出了晨昏變化之美和動靜相襯之美,
為山川之美增添了靈動感與生命氣息。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短文的結尾,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首尾呼應,不僅使文章的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更表達了自己像謝靈運一樣,能欣賞到他人未能欣賞到的美妙,其自得之樂、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全文僅以六十八個字,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畫面,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美動人,真不愧是名傳千古的佳篇。
答謝中書書》讀后感2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都屬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答謝中書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09-18
答謝中書書08-14
《答謝中書書》中的謝中書是誰09-11
《答謝中書書》中書是何官職06-29
《答謝中書書》教案06-28
答謝中書書教案07-24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12-25
《答謝中書書》教案09-22
《答謝中書書》賞析06-13
答謝中書書的翻譯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