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通用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答謝中書書》評課稿(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1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描寫自然山水的優秀短文,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深入地體會作者欣賞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文言文中的文與言的結合是古文教學的一大難點。順田老師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注重文言的朗讀和基礎知識的落實。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必須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不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嗎,所以順田老師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先放手讓學生自由讀、規范字音和節奏,最后學生放聲齊讀,讀出美感。通過多次讀,體會語言之美和山水之美。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同桌間互相合作、互相解疑。此時,順田老師只是起點撥作用,學生完全成為學習的主人。順田老師的`這堂課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讓平時處于被動狀態的學生也變為主動參與,致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積極。于是,順田老師抓住時機,帶領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學習。順田老師圍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也描繪了一幅這樣清麗的山水畫,他描寫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樣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反復閱讀課文,指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文言語句的賞析。賞析時,重點抓住“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句中的“亂”字加以換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亂”字用得特別傳神,“亂”字寫出了山川的早晨萬物都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景象。從而讓學生明白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但順田老師指導學生品析文言語句時,美句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若能以讀來欣賞美景,不僅能體會作者賞景的愉悅之情,也更能體現學生在這節課上的學習之快樂。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2
這是第一次將文言文作為公開課課文,心里其實沒什么底。很想突破老套古板的文言文教法,讓學生在讀懂讀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情感并且體會文言文語言的魅力。
《答謝中書書》這堂課準備得比較倉促,有些地方確實有預設不周的地方。
一、首先在層次的安排上,在導入的環節中我其實已經提到學生對“謝中書書”的兩個“書”有疑問,但我經過導入之后只單單解釋了第一“謝中書”的身份,第二個“書”的解釋我又不經意地放在作者介紹之后,中間間隔了將近三分多鐘,其實是打斷了學生理解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自己說從文中得到的答案,“書”在文中其實已有解釋,學生很容易找到并且也能自己理解。
二、從初讀環節來看,我在開始設計的原意是讓學生在理解語句內容的基礎上談談他所說的這句話能體現景物的哪些美,這環節中學生才讀完第一遍課文,其實還是會有疑問的地方的,雖然這是一篇簡短淺顯的文言文,但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單讀完第一次就給學社拋除這個問題,難度似乎有點大,這里的時間也還需要好好把握,其實作為一個新老師,我有點害怕讓課堂靜下來,會有莫名的.緊張,所以在這里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比較短,如果加長思考時間嗎,讓學生靜下來思考一會,他們或許就會有更精彩的答案了。
緊接著初讀感知我設計的是歸結寫景語句,并齊讀,完了直接進行字詞賞析,由“亂”字引出,讓學生自己找最深刻的字詞,學生此時才稍微有點被帶動起來,有學生找了“競”,有學生找了“將”,也有的找了“交”等等,跟之前預設的都貼近,這一環節中還出現了一個亮點:一個學生說猿鳥亂鳴寫出了當時猿鳥的“興奮”,于是我就順勢讓學生們想象當時它們為什么興奮,這樣,課堂就熱鬧了起來,還有同學順便將“沉鱗”爭著看日落的生機勃勃都說出來了,這里是課堂的出彩之處。我就趁此將描寫角度的知識點進行了復習,如果將前面的景色的描寫角度都連起來再梳理一遍,他們可能會理解得更深刻點。
四、另外在情感的感悟上我的提問出現了無效的偏向,其實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再多也需要學生好好地領悟,重在讓學生說而不是老師說,這里讓學生自己去說,去總結出作者的情感其實是可以做到的,而我卻有代勞的嫌疑,確實不該!而且這一環節讓我感覺到自身語言的感染力實在有待提高,一個激情飛揚、熱情的語文老師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和她個人的魅力,這也是我幾次開課來最大的感受,我的個人感染力還不足以帶動整個課堂的氣氛,這是我最需要努力去培養的素養。
歸結而言,教學環節設計要更清晰,對教材的把握要更準確到位,提問該更具有效性,課上少說多感染,提高自身的課堂魅力形成自己的風格。敢于讓課堂靜下來,盡可能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言,多交流!獲益匪淺,要更上一層樓,加油!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3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在《答謝中書書》的備課、試講過程中得到了領導和各位老師的熱情幫助,順利地完成了調研課《答謝中書書》的教學。教完這堂課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多媒體教學增強了教學過程的情感化、藝術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形象、直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教學《答謝中書書》時,第一次運用了多媒體。《答謝中書書》寫的是山川之美,賞析文章意境時利用多媒體依次展現風景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形成強烈的直觀感受。身為山區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通過美景再現,馬上就會激起共鳴,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作品內涵的把握就能迎刃而解。學生不僅會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內容,而且會領悟文中贊美壯麗山河的激情,對學生進行了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除此之外,將作者簡介、寫作背景、重點詞句、結構分析等都通過多媒體展示,改善了課堂結構,優化了教學過程,使課堂結構靈活自然,新穎誘人,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以讀代講,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得熟則不說自曉其義也。《答謝中書書》短小精悍,韻味無窮。采用誦讀教學,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順利地完成各個環節的教學。例如,《答謝中書書》語言字凝句煉,簡潔明快,善用短語,駢散相兼,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音韻美。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初步形成語感。然后教師范讀,再指導學生朗讀:“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要讀得舒緩,節奏較慢。“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要適當柔和,感情充沛。再讓學生仿讀,齊讀,多次練習后,學生能進一步感受課文,熟悉課文,領悟文章的語言美。在理清課文思路,分析文章情感時,又指導學生朗讀,這次重在語氣的把握和情感的流露,特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直抒胸臆的兩句,要讀得柔和,讀出喜悅得意之情。這樣一來,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深入地體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總之,在這堂課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終,課文內容的熟悉,句意的理解,美景的再現,情感的把握,都在朗讀中得以實現。
三、學習方式多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樣化的教學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感興趣。在導入《答謝中書書》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手段,讓學生在輕揚的音樂聲中欣賞優美的山水圖片,在直觀上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美景并說說感受。有位學生說道:“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流水,綠綠的樹葉,紅紅的花……仿佛置身于美麗的童話世界。”質樸的語言,簡潔的描述,打動了在場的老師和學生,不由自主的給她以熱烈的掌聲。這樣,既激勵了學生,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又如,在欣賞《答謝中書書》的意境美時,我用“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高大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碧綠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添了活力”這樣一個句式,在分析句式的特點后讓學生仿寫,再將仿寫句大聲地讀出來。通過模仿,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意境的揣摩,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看、說、讀、寫,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對文章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趣。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還不夠,學習氣氛還不夠濃厚。例如,學生的朗讀水平、情感沒有充分體現;部分學生的仿寫沒有完成,學習目標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二、教師的課堂激情還不夠,對學生的帶動性不強。如能充滿激情,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走近山水之美。
通過教學《答謝中書書》這一課,我深刻體會到在教學活動中,備教材、備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也感受到課堂需要激情,需要藝術。作為青年教師,還需要加強多方面的訓練,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能力。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4
今天教學《答謝中書書》。在學生毫無預習的情況下,課文進行地很順利,學生思維敏捷,課堂氣氛也相當活躍,看著同學們燦爛的、滿足的笑容,那一刻,身為語文教師我很自豪。
現在想想,本節課的成功得益于課堂組織環節緊湊,教學重點很清晰;給學生的任務很具體很明確,遵循學生自學或合作學習之前學法指導先行的原則,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盲目、模糊的閱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學生初讀課文時,讓其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出字、詞,明確自身學習的重點,聽課方向清晰;在賞析山川美景時,先詢問學生描寫景物的方法:描寫的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感覺等)、觀察的角度(仰視、俯視、平視、遠看、近看、細看等)、景物的狀態(動、靜;早、晚)。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此外,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運用聯想法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曉”你能想到什么?學生定會說:太陽。那太陽的形狀、顏色、陽光灑在大地上什么樣?聯系“青林翠竹”、“猿鳥亂鳴”,那寫哪里的早晨呢?怎么樣呢?在此啟發下,學生肯定能或多或少在頭腦中浮現一些畫面,感受到自然美景的清新宜人。借此時機,讓他們試著將所感受到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練習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今天,平時不太發言的幾個同學都能說一段話來,真讓我喜出望外!我清晰地看到學生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那里蘊藏著滿足與自豪,那時那刻,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很幸福!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5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齊梁年間一篇杰出的山水小品文,作者是陶弘景。這篇文章從表面上看非常容易把握,思路清晰,無非是對寫景方法的探究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但是,通過這節課我對此文卻有了很多意外的收獲。
一、謝中書是誰?由于文章是陶弘景寫給謝中書的回信,所以書下注釋說:“謝中書,即謝徵,因官至中書鴻臚,因為又稱其為謝中書”。這個注釋非常的簡單,我為了更好的了解本文的背景,就在網上百度了一下,結果讓我有了些新的發現。百度百科中介紹說,謝徵,公元500——536年,善文辭,為梁武帝所喜;而陶弘景的生卒年是:公元456——536年,那就是說,假使此文是謝中書20歲時寫給陶弘景的,那作者當時已經是64歲的老人了,這多少讓我有些困惑:這個謝中書真的就是指謝徵嗎?我再次開始了探尋,這下有了新的發現:關于謝中書是誰的問題早有爭論,共有三種說法,而教材沿用的是最開始最古老的說法,按照我的理解,我覺得謝中書指謝覽更為恰當,因為無論是從生活的時代或者興趣秉性上看,二者都極其相似,這真的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二、謝中書原文何在?備課的時候,我的頭腦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問題:他寫給陶弘景的'信中到底說了些什么?可是,當我殫精竭慮的搜尋之后得出的結論是:原文已失,無可考證。我在沮喪的同時,也有了這樣一個推測:從二人可以書信往來的實際情況看,二人的關系應該比較親密,是可以稱之為好友的,那么,當好友遁跡山林的時候,出于關切,謝中書一定會詢問朋友隱居生活的情況或者是心情,如果這個猜想準確的話,我就明白了為什么作者結尾的時候是一種自得和自傲的感情,他不是在向世人炫耀自己異于常人的欣賞水平,而是含蓄的告訴友人,自己的隱居生活是愉快的,自己沉醉于這樣的美景中自得其樂,從而達到安慰友人的目的,這是古人一貫的含蓄美的具體體現。想到此,我豁然開朗!本文的主旨就是這樣得到了深化。
三、文中的景色美嗎?文中寫景句子共有十句四十個字,這樣儉省的筆墨能讓我們體會到美嗎?我帶著這樣的疑問去細讀:高峰如云,清流見底,五色交輝······誦讀、解讀,我漸入佳境:“高峰如云,清流見底”——山水相映之美。為何?山是剛硬的,陽剛美,水是陰柔的,是一種柔美。陽剛與陰柔結合起來,才是一種完美;彩色大錦緞上嵌著一顆顆晶瑩翠綠的玉石翡翠;朦朧而夢幻的清晨薄霧中,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讓人頓覺生機盎然;薄暮西山,清可見底的溪流中有無數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更見其幽靜深邃······這樣一幅幅畫面不斷的在我腦中回蕩,我想這種美感應當讓學生體會,否則這節課就是失敗的。而這節課最精彩最讓人難忘的部分就是此處吧。
四、我的學生們怎么了?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一直是活潑靈動的,他們常常是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今天的課堂孩子們表現的卻特別沉悶,我想了很多辦法去調動他們,后半節課他們才漸漸活躍起來。下課后,我一直問自己:怎么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天的天氣特別的陰沉,我上課的時候已經快十點了,可是教室里依然是昏暗的,加上教室里坐滿了聽課的老師,多少還是有一點緊張的吧。另外,學生從早上七點半就開始等,一坐就是兩個小時,思維變得倦怠了,興奮點或者已經過去,或者還沒有到來,而當時的我忽視了這一點,還是按部就班的按照預想的設計進行了導入,結果第一個環節就遇到了阻礙。我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能從陰晦蕭索的景色入手導入,就會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從而調動起他們的興奮點,使整節課的氣氛活躍起來。這讓我想起了李鎮西老師在課堂上的隨機應變,這需要智慧需要細心需要對學情真正意義上的認識,這是一個教訓,更是一個收獲。
也許,這種不斷的自我追問會讓我走向成熟。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6
《答謝中書書》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兩個具體而明確的任務:一是發展語言,即讓學生在文言文字詞上獲得發展;二是豐富認知,從古代先賢那里吸納人生的智慧,即讓學生通過學習體驗作者熱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目的就是既重視語言也重視內容的學習,這一點在上課前,得到了區教研員的肯定。
完成本課教學后,反思這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導入方式富有語文味。以賞析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導入新課,學生一下子就對陶弘景的人生志趣有了濃厚的興趣。
2、以朗讀帶動其他教學環節。朗讀,不能簡單的乏味地重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由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到讀出感情,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解文句,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
3、重視文言文字詞的學習,抓住最常用最具有生長性的字詞句講解,給學生留下自己繼續去學習去查找的空間。在教學中學生既認識了新得字詞,也鞏固了學過的字詞。并利用學習卷、古文筆記,重點對課文的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的字進行了歸納整理,讓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
4、通過示例進行講解,優化課堂教學。分析本文如何寫景狀物的時候,由教師先做示范,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教會學生從觀察角度、色彩配合、人的感官、景物狀態、時間變化、修辭手法、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思考回答。學生掌握方法后,都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些見解和表述有自己獨到之處,甚至發揮想象理解課文。這個環節,學生思考比較充分,對課文的賞析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真真切切的領悟文字之美。
這節課,上得比較實在,沒有花里胡哨的多媒體課件,沒有熱熱鬧鬧的分組討論,沒有興奮激動的遷移,有的是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有的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有的是學生和老師的溝通。當然在教學本文完后,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沒有做好范讀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朗讀不夠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范讀是非常重要的 。
2、在課堂上的教學不夠機智,對一些突發問題不能恰當地引導。如課件中的錄音不能播放時,稍微停頓了一下,耽誤了一點時間。
3、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過于單調,有些點評還欠缺深度。教師點評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應該是對學生理解的簡單重復,更重要的是補充學生的發言,優化學生的發言。
4、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文背誦沒能在課堂上完成。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7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這是一篇很好的課文,對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賞“美”,以“美”品“讀”,兩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在品析文章的美句時,挖掘文本不夠深入,給人一種蜻蜓點水的感覺。
在讓學生品析美句時,幾個學生都選了“曉霧將散,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磷競躍”時,在有學法指導的前提下,學生大多局限于“這里是以動寫靜,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的理解上,應該引導學生而深入挖掘,這里的‘亂鳴”是一種嘈雜的聲音嗎?這時學生也該明白,這是一種隨意的聲音。接下來就趁勢引導,作者在這里是不是只是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大自然的隨意的和諧的聲音呢?結合陶弘景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明白,作者刻畫這種真實的潔凈的聲音,它們發出的這種聲音不是為了名、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馬之聲,也不是爭權奪利。從這里就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情懷:淡泊名利,喜歡真實的潔凈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歡快愉悅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教授過程中雖然注重了學法的指導,但學生并沒有在具體的賞析中實踐運用好,反而局限了他們的思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師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做得不夠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做多練的。
再有課堂進程慢,課堂效率低是我授課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本節課在設計時是打算當堂成誦和鞏固練習的,但是課堂效率遠不如預計的高。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 8
《答謝中書書》是初中語文課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對于這樣一篇山水美文,我主要采用“讀”的方法來使學生體會,以“讀”促“講”,以“讀”賞“美”,以讀為主線串聯起課堂,讓學生能在品析文章的同時,完成當堂背誦的教學目標。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樣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完全可以將“讀”作為理解文章的途徑,因此,這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朗誦帶動其他環節,教學重點落在“讀”上。具體做法是:1、齊讀,檢測預習效果,正音。
2、指導節奏停頓,讀出節奏。
3、譯讀,讀懂原文,理解內容,能進行簡單翻譯。
4、美讀,圍繞課文中寫景的句子分析美點,讀出美感。
5、品讀,通過換字法品析文章凝煉的語言,帶著想象讀出畫面感。
5、分析課文感情后,讀出文章的感情。
6、誦讀,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到了文章的美。
但是這樣的教學思路有個不足,在分析感情和體會意境這一環節上,許多學生難以用優美準確的語言來進行表述,我想學生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缺乏表達力,缺乏語言的積累,在平時的課堂上沒有注意對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錘煉。并且由于時間所限,對作者的思想挖掘不夠深入,拓展環節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這次的教學實際還有一個小遺憾,因為教學進程推進較快,導致拓展完后還剩下一兩分鐘,這個時候我選擇讓學生把剛剛背的詩積累下來,實際上這有點畫蛇添足了。我完全可以讓他們將課文改寫成一段描寫風景的散文,落實“寫”的能力,或者再進行自由背誦,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這也是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導致的,可見以后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還要繼續學習,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答謝中書書》評課稿】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情感與佳句賞評04-17
《答謝中書書》微課教學設計04-01
《答謝中書書》優質課教案04-21
答謝中書書09-18
答謝中書書11-02
《答謝中書書》中的謝中書是誰04-17
《答謝中書書》優質課教案(附板書)06-01
《答謝中書書》中書是何官職12-24
答謝中書書譯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