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有感范文
《弟子規》有感范文1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篇文章,感覺郯子很愛幫助父母,父母得了病都那么擔心,需要的很難得到。為了要給父母治病,要是有人有治病的藥,他都可以做到,說的是也要,全不完成。
可是誰有呢,郯子想為何不把自己化妝成一只鹿,于是他找來了一直鹿皮,給自己化上妝帶上鹿角,學者鹿的`走路方式,來到了森林,趴到地上等待鹿群的出現,突然,郯子感覺一支箭瞄準了他,回頭一開一個獵人在他身后不遠處,郯子急忙站起來大聲說我是人。獵人這才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郯子。獵人告訴郯子他家有頭母鹿,郯子高興謝謝你。獵人說不用謝,只要把國家保護好就行了。
《弟子規》有感范文2
以前我從來不太注重母親節,可是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要回報父母。記得母親節時,我想送媽媽一個禮物,可不知送什么。項鏈……太貴,花……老土。突然,我的腦海里閃過一個主意:干脆幫媽媽做家務吧。說干就干,先拖地吧,我把拖把弄濕,然后把水分擠一擠,把客廳拖了一遍。剛要完工,卻發現后面還有一排腳印讓我很郁悶。這次我穿上鞋套繼續奮戰,汗珠已從頭上流下,但我不放棄,終于拖干凈了。然后我又把家里的桌子、茶幾仔細地擦了一遍,并把自己的書桌收拾地整整齊齊。最后,我把抹布和拖把認真地沖洗干凈晾在那兒,今天的勞動算是大功告成了。此時,豆大的汗珠從我頭上流到衣領上。真累!但是看著我的勞動成果,心里還是美滋滋的。
這時,媽媽下班了,看到整潔的.家,先是吃驚,然后高興地問:“這是誰干的好事?”我得意洋洋地說:“當然是我嘍!”“今天怎么想起幫媽媽做家務了?”媽媽不解地問。“因為今天是母親節呀!這是我送給您的禮物!”媽媽感動地說:“這是我收到最好的禮物!”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暗暗在想:多虧了我的好老師《弟子規》啊!
《弟子規》有感范文3
今天張老師讓我們回家讀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爸爸給我講了這句話的意思,他的第一句是,爸爸媽媽叫我的時候,得答應得快一點,不能慢慢吞吞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媽媽爸爸命令我去干事的時候,不能偷懶,行動要快速而且不能偷偷溜走。我痛痛快快的讀完了。我不光讀了這句話,我還多讀了好幾句呢。
媽媽說:“說到容易,做到難。”我覺得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這些要求。
《弟子規》有感范文4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
媽媽給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推辭偷懶。媽媽問我:“你能做得到嗎?”我聽后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爸媽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顧玩我的。媽媽要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說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又不是你的仆人。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那么不懂事,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要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勞懂事的`好孩子。這也是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表現。
《弟子規》有感范文5
暑假我認真看了《弟子規》的視頻和讀本,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為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為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我們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后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一代一代傳下去。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盡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通過視頻和讀本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自認為學到了許多,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后在學習中一定會努力按照書中的
《弟子規》有感范文6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以前對電腦游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游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做人是就應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樣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我,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我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我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透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有感范文7
這幾天,我通過讀《弟子規》感受很深,書中提到: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首孝悌”中的一個“孝”字,我感覺,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在現代社會,人們往往總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標,對房子、車子的追求熱衷竟讓我們忘記了在家里惦記著我們的父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廣告:老人一人在家,兒女告訴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飯,老人準備了一桌菜,耐心地等待子女們的到來,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著了,最后,兒女們都電話電話告訴老人回不來了。老人很失望很無奈地說了句:你們都忙。
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父母不在年輕,他們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們,多關心關心他們,爸爸媽媽就會顯得異常激動、開心,可是他們的激動、開心并不是因為你給他們買了多少小禮物。身為學生的我們,平時除了向父母要錢,也不能為爸媽幫助做些家務活。如果我們平時放學回家,能幫助家里做些家務,好好的學習做作業或是說一句笑話逗他們開心,不需要父母你監督我,管著我,也許父母會很高興,我就成為了父母心目中的好女兒了。
《弟子規》有感范文8
通過單位集中組織學習《弟子規》后,我深有感觸。《弟子規》總的思想是要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德行。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領導、同事、兄長朋友。其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講信用,也就是誠信為本。最后是說我們與人交往要平等仁和,要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們學習。在空余時間里,要學習各種方面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缺點,從各個方面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入則孝、出則悌:孝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悌,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矩。通過學習這些規矩,可以使孩子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那樣就很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而我們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不同的人,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在公司的領導、長輩面前我們便是弟子,我們應該對他們有尊敬、敬仰之情;在同事、同學、朋友面前,我們便是兄弟姐妹,相互之間要相互學習、幫助,相互關愛。所以,孝悌之義不只教會我們如何對待家中的長輩
和兄妹,同樣也是在告訴我們在其它環境中如何與他人相處,教會我們做人的根本。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孝悌之義在工作當中并不是一種阿諛奉承,而是一種相互之間的關懷。古話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對的,并不只是單方面的.順從、尊敬。所以我們不應過分抬高他人,貶低自己,而是應該保持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互相關愛互相幫助。
謹:弟子規當中,謹的篇幅所用的筆墨最多,可見謹的重要性。行為謹慎,不給自己和家人,還有其他人添麻煩。穿著服裝,言談舉止行為,符合身份。走中道,不偏不過分,不走極端,修習德善。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穿著,給人一種簡潔大方,干凈利落的感覺。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重禮節,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事要事無巨細,悉究本末,認真努力的完成自己每一項工作。
信:凡出言,信為先。孔夫子說“人無信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立足。所以凡是說出的話,首先要講究信用。話說的多不如說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花言巧語,戒除奸邪巧辯。沒看到事實真相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于事情了解不夠清楚,就不要輕易傳播;覺得事情不恰當,就不要輕易答應別人什么,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做錯事,不要故意去掩蓋,如果故意掩蓋就是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錯誤。所以,對于以往的過錯,要想辦法彌補,堅決改正。
泛愛眾: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品行高尚的人,
名聲自然高,因為人們敬重他的德行。才能大的人聲望自然大,因為人們信服他的真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以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注意發現別人的優點;要時刻提醒自己,反省自己;與人相處時,要多幫助別人,多給予別人;要求別人做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注意換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能要求別人去做;時刻記得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找機會報答;與別人發生的矛盾,要盡快找機會化解;多為別人著想,共同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體諒的溫馨社會。
親仁:晉代文學家、哲學家傅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三六九等,良莠不齊。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分工已經極為細致,同樣是為了生活奔波勞碌,難免會沾染上世俗之氣。也正因此那些仁德的人顯得更加稀少。能夠親近仁者,向他們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處,自己的品德自然也會提高,過錯也會相應的減少。所謂“大隱隱于市”,真正仁德的人會悄居鬧市,布仁施愛,德濟蒼生。當今,有很多成功人士,為慈善四處奔走。例如:李連杰從藝多年來一直用實際行動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更是于20xx年創辦了“壹基金”,全身心的投入了慈善,甚至計劃把慈善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這恰好體現了一位仁者應有的社會價值。 余力學文:指那些對于“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應該努力做到的本份,卻不肯力行。而只在學問上研究探索,這樣容易養成虛幻浮華的習性。所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
君子要廣博的研究各種學問,然后用禮節來約束言行。”所以,我們要珍惜剩余的時間,并在有限的時間里,努力的學習充實自己。 總之,在《弟子規》的教導下。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虛度時間?而從《弟子規》里,我們了解到總綱領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省思的。過去我們沒有學習《弟子規》,所以不是很明白。但現在我們深刻的學習了《弟子規》,那么我們應該重新改造自己,這樣我們的生命也將過的更加有意義。
《弟子規》有感范文9
.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譯文:父母叫我們,要馬上答應,不能遲緩。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即行動。
中華是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郯子的'年輕人。他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困難取鹿乳奉親。身為兒女,我們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壯舉,但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真誠回報父母。再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們捫心自問,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們做到了嗎?
生活中,有許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什么事情都讓爸爸媽媽來做,而爸爸媽媽叫他們做一點事情,他們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鬧,就是拖拖拉拉。從小到大,當我們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端茶送水;當刮風下雨時,父母給我們遮風擋雨……而現在父母叫我們幫忙時,我們又是怎樣做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多年,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為他們做點事嗎?我們就不感到羞愧嗎?
如果你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點對父母的基本禮儀也做不到,那么又談何報答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呢?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做爸爸媽媽貼心的小棉襖,做孝順好少年。
《弟子規》有感范文10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這本書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么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有感范文11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為什么要學《弟子規》?通過學習,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含義,"弟子"指的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規"是規范、道理的意思,也就是做人的道理、規范。
《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它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每一個人都應當了解如何做人,這樣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所以古人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去研究如何把小孩教好。尋求人生的歸宿,是很多偉人、圣賢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規》中,圣賢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了我們。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真正做到百事孝為先。
首先是〈入則孝〉,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是不能干成大事業的;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其次是〈出則弟〉,它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孝敬父母了。
我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有感范文12
《弟子規》是繼《三字經》之后,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讀本,作者是清朝的一位教書先生——李毓秀,他告訴我們,按照圣人孔子的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
《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講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愛”。而這句話也在《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一書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最基本的“孝”講開去,層層深入,直至最后的“學”字,和我們一起分享了古代先賢所謂的“規矩”。錢文忠先生解讀《弟子規》也沒有想象中滿篇的之乎者也,反而用詞用語十分貼近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實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詳解了全書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而今,雖然隨著社會進步,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各種“不規矩”在我們的.身邊上演,長此以往,社會如何和諧。所以,只有懂規矩,守規矩,大家本著原則和信條做人,社會才能有序、平穩、健康。所以《弟子規》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時代背景下對孩子的教化啟蒙,在現今也有著其對社會的現實意義。但是真正理解或者說學習規矩,不能也不是簡單的背誦,而對照“規矩”的反思和自我檢討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才是正確的學習過程。否則,就算能倒背如流也不過是死讀書而已。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文化落地為文明”,將規矩在生活學習工作過程中踐行,按照社會公認的道德和禮儀規范接觸社會,進入社會,乃至服務社會。唯有如此,你才能被廣泛認可。而一個有著完備知識和技能,但缺乏基本規矩和道德的“人才”是很難被社會所接納的。因為,知識和規矩的失衡很有可能導致知識成為某些人謀求不正當利益、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武器,此類例子觸目皆是,我想不必贅述——而且,這也只是從一個方面體現了規矩的重要……
當書本翻過最后一頁,細細品味起來,覺著錢文忠先生的解讀平實、易懂,而且有許多地方在原意上做了符合實際的繼承和發展,也算是真知灼見,做到了古為今用。我想,如果我們能如主講者所期望的哪樣將先賢的思想精粹吸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或許我們的生活能有更多亮彩。
《弟子規》有感范文13
在寒假里,我重讀了《弟子規》這本經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規》要告訴人們的許多道理。我發現,要做一個人必須做到尊重長輩、誠實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謹慎這幾點,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規》中,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泛愛眾、親愛仁和余力學文,分別告訴了人們如何做到孝敬長輩、關愛他人、謹慎小心、誠實守信。
書中最使我記憶深刻的是這么幾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長者立,幼勿座,長者坐,命乃坐。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父母親生病的時候,他們的藥我們必須先嘗嘗溫度,連夜地服侍父母親,不離開床邊;長輩站著的時候,我們晚輩決不能坐下,必須長輩同意時,我們才能下坐。看到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們要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必須孝敬、尊重長輩。而平時,我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父母親的勞累,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
這次讀了《弟子規》,我一定要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尊重父母親。讓我知道了作為一位兒子所該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規》有感范文14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每當我翻開《弟子規》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件刻骨銘心的事情。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那是我剛讀的時候不是很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是在這個事情發生以后,我就徹底明白了,并且永遠也不會忘記:
記得那時三年級的時候,那正是個周末,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多,所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約好了星期六去她家一起寫作業,可沒想到我正準備出門時,天上卻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在心里抱怨著:這雨來得真及時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這個時候下了。我心想:現在下雨了,我不去她家應該沒事吧,思考了一下,我決定不去了,可也忘了給她說一聲。可沒想到這個決定卻是錯的。星期一我去了學校,我的朋友一直沒有跟我說一句話。雖然我很想跟她道歉,卻沒有這個膽量。就這樣我們一直堅持了一個星期。在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一,我們進行了一次小考試,而正好是這一天,我忘記帶鉛筆盒了,正在我焦急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她微笑的把一支鋼筆遞給我,我接過她的鋼筆,對她說了一聲:“對不起,那天我是因為雨太大,所以在沒去的,你能原諒我嗎,我保證以后不會再犯了。”她依然笑著對我說:“咳,你說那件事啊,我早就不在意了,今天你既然這么說,那我就原諒你吧,我們還是好朋友。”我點了點頭,我用的這支筆寫的`卷子,獲得了一個很好的成績。弟子規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以后會遵守時間,不會再遲到了。
《弟子規》有感范文15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根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是少年言語行動、道德修養、待人處世的行為指南,對于我們特別有教育和指導意義。《弟子規》第四部分著重就學習作了闡述,對于我們學生來說,讀懂弄通這個部分特別重要。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李嘉誠說:“知識改變命運。”由此可見學習的重要性。就學習的方法,《弟子規》告訴我們:“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細閱讀,口到是多讀幾遍。學習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準確理解其中的意義,學到真正的知識。“緊要功”這三個字對我特別有教育意義,它讓我明白:在學習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要想學到書山、學海里的知識,必須抓緊點滴時間,用心學習、細心探究、全心拼搏,這樣才能增長智慧。
常說一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不好的書則會蒙蔽人的思想,破壞人的心志,讓人永遠迷失在黑暗當中。“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有認真、細致、反復閱讀經典著作,才能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弟子規》還告訴我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學習好經典著作,還要在生活中努力實踐,這樣才能不負所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振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是學習知識的最佳階段。作為少年的我們,只有勤奮讀書、刻苦鉆研,才能學有所獲,才能實現個人理想,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弟子規》有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有感范文06-27
學《弟子規》有感作文范文08-24
弟子規入則孝篇有感09-02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6-30
《弟子規》09-22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9-27
《弟子規》教會了我什么——讀弟子規有感(精選25篇)07-13
《弟子規》教案10-07
《弟子規》教案07-15
弟子規的感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