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弟子規》讀書心得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書心得1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過去,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讓末學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無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純真,純善。這使得末學更不敢對自己松懈,更是戰戰兢兢。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家庭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
因為:“童蒙養正圣功也”。幼兒正是長養天性的時期,“先入為主”。他們現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張白紙,給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著孩子們,而我們的言行由思想決定,所以,抉擇中最重要的`就是“擇念”。因此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解決,而非指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像蔡老師說的那樣,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見來下定論,不然會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來進行判斷。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斷去學習,學習中華圣賢經典智慧,因為它是經過時間驗證的,永恒不變的真理和規律,它超越了時間跟空間,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這樣的智慧值得我們用短暫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這樣,才不會走太多彎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嘛”!
老師還講到,思想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決定著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改變著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社會,要想解決問題和沖突,根本就在思想。每個人從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話,我想,整個社會必然是和諧圓滿的了。
反觀之,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還是被欲望所遷。“欲令智迷”,欲望是個無底洞,是無止境的。我們要教孩子長德行而非欲望。
厚德方能載物,大學里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后,才能則近道已。
《弟子規》讀書心得2
這,不是一本神秘的書,卻令人百讀不厭;它,是一本啟蒙讀物,卻經久不衰,如明珠璀璨奪目,教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卻有個普通的名字:《弟子規》。
這是一本不分性別的書,我之所以推薦它作為我們女性的讀物,是有理由的。圣人的訓導,無論對男對女都是平等的,我們是成長在新世紀電力系統的新女性,也可以和男同志一樣與古人交流對話,博古通今,以古鑒今。我們女性中為人母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影響人,有理由也有責任學好這本書,正人正己,擔當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接力棒,把中華民族的精華代代相傳。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提高我們女性的文化素質、個人修養,從而增加自信,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實現自身的價值。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24個字,展示了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先賢圣人教導我們,做人應持有的規矩,即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弟子規》全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璣,意味深長,談及做人做事的道理,頗有見地,耐人尋味。讀此一書,感慨萬千,我就從感悟頗深的一二談起吧。
“首孝弟”。《弟子規》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從小在寵愛中長大的我,雖然已成了家,可是對父母的依戀仍舊如孩時,每次回家總能享受一番家的溫馨,享受父母給予我的從不計回報的關懷與體貼,每次臨走時還要帶上父母塞過來的水果、糕點,從來沒有考慮過要為父母分擔些什么,要為父母做些什么,而自己也像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不知道怎樣去關心、體貼父母。《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毋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正好告訴我應該這樣去做: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些話經常拿出來看看讀讀,對照自己,自問今天我做到這些了嗎?吾日三省吾身,相信一定會對自己大有裨益的。
“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的著名觀點是一致的。我平常生活中不高興時就要跟心愛的人耍耍小性子,賭賭氣,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什么時候傷了對方自己也許還不知道。有時候為了完成一件心里想的'事,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辦事比較著急,不達目的不罷休,或是沒有注意到方式方法,缺少與別人的溝通,往往事與愿違,事情也許辦成了,但達到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由父母推己及人,其實每個人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應該是相仿的,都需要關懷和愛。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如人意的事,要告訴自己,別人怎樣對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怎樣去對待別人,“克己復禮為仁”,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的。天地間愛是最真摯、最感人的,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同一企業工作的我們,應該相親相愛,生活中彼此關心,工作中互相幫助、互助合作,這樣才能共創和諧環境、共建和諧企業。
如今,我把“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24個字做成了電腦桌面,每當我打開電腦,靜坐下來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些個大大的字,它提醒我每一天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厚德的人,去做一個誠實守信、有愛心的人,去做一個自信、勤學、奮進、從善如流的人。
感謝《弟子規》這本書,它教會了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謝我周圍的所有人,他們使我在健康、快樂中成長。感謝自己所度過的每一個晝夜,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弟子規》讀書心得3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了以前做兒女的是多么尊敬長輩,可現在我們是怎么做的。
父母,忍著疼痛將我們生下來,養育我們,供我們上學,把飯盛到嘴邊。可我們長這么大,誰又給父母成過飯?在以前,做子女的幫父母做事根本不用叫,對父母恭恭敬敬。
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不要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恨父母。雖然父母很嘮叨,但不是為了我們好嗎?父母疼我們,愛我們,可我們卻根本不理會她們的苦心。《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待,不離床。父母生病了整夜照顧,熬的夜要先嘗一嘗是不是很燙。現在是父母這樣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
媽媽出去做事了,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洗碗、煮飯。媽媽回家端一杯茶,遞一雙鞋,爸爸工作累了,幫他捶捶背。其實好兒女并不難做,難做是我們不樂意去做。
從現在開始,多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書心得4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后,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啟發,這本書是古人在教育他們的子孫后代,要學會和懂得謙讓好學,知書答禮,懂得做人的規矩,做人的道理,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兄弟姐妹,要懂得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對待自己的父母要以孝為首,對待朋友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通過學習弟子規以后,我一定要以此書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今后的一言一行,和儀容儀表,敬重自己的老總和服從各個主管工作中的安排,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們和諧相處,和諧工作,以禮相讓,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好一個合格標準的.員工,因為它代表和樹立了我們單位的整體形象,也代表著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在工作當中,我不會的和不懂的,我都應該虛心請教同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自己有多么的忙,我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高興的同時,也讓父母不必在擔心和牽掛著自己,更加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疼愛溫暖自己的孩子。
更加懂得尊敬自己的師長,尊老愛幼,更加真誠的對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做一個懂道理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5
“弟子規,圣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范。《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范。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恒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余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凈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讀書心得6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則是,非則非,一點都不能含糊。”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從孝悌來入門——古人深知這樣的道理,于是他們傳承給我們一些最寶貴的做人經驗,而這些都記錄在《弟子規》里。《弟子規》這本書出自于孔子的筆下。這本書主要是圍繞著“孝心,孝言,孝行”而創作的一本古詩詞。讀了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讓我先來說說“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們的愛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有一顆孝敬尊重長輩的心。我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父母和長輩地感受,想著要為他們做些什么。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們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說:我們在對長輩、父母、同學、朋友說話時一定要文明用語,這樣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認為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的四句話是每位同學必須具備的:
1、早上起來對爸爸媽媽說聲:“早上好”。
2、到了學校對爸爸媽媽說聲:“再見”。
3、回到了家對爸爸媽媽說聲:“我回來了”。
4、睡覺前對爸爸媽媽說聲:“晚安”。如果你做到了并且對爸爸媽媽說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認為你已經長大了,而且會很開心。希望大家可以說好這四句話,讓文明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傳播吧!除了“孝心,孝言”還有“孝行”;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愛護比我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們。
在長輩們累的.時候,我們可以為他們捶捶背,或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對“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無所不適的,社會不能沒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沒有孝。凡事孝為先,沒有孝就什么都做不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分一秒做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弟子規》讀書心得7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自己要虛心地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遵守誠信,萬萬不可食言。這讓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話:“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也不能少給;與別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這句話說的多有道理啊!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曾子殺豬》的故事。主要講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苦惱不已,妻子許諾孩子回家殺豬,做紅燒肉給他吃。妻子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連忙阻止,說是和孩子開玩笑的。經過曾子的勸導,妻子把豬殺了做了紅燒肉,這件事便在這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語文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有一天,宋慶齡要去爺爺家玩時,想起答應小珍的事。本來她很想去爺爺家,因為爺爺答應了她送她一只鴿子。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宋慶齡她拒絕了去爺爺家,盡管父母也勸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慶齡還是拒絕了,在家等小珍。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書心得8
《弟子規》乃是古代圣賢的智慧,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著我們的成長,是教育我們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的閱讀《弟子規》,真正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有好品行,他須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其次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禮、謹、信等。它不僅僅只要求我們這些,它也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力行,且讀書時,心眼口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讀好書,成為棟梁之才。
《弟子規》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幾句話。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沒有看到真實情形的時候,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我們知道的并不夠明了的時候,不要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就不要下結論,不要亂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你沒有這樣做,不僅僅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我們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時,我們就不能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日里,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在某校里,教師在一樓召開會議,當老師正進行激烈的討論時,一樓的學生聽到,就傳給二樓的學生:老師吵架了。二樓的'學生又開始傳上三樓:老師打架了……傳到五樓時,就變成了老師打架進醫院了。原本就沒有這件事,是因為有的人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傳出去,接著,以訛傳訛,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你要讓別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連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趕快打消這個念頭,不要讓別人做。《論語.顏淵》里說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連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別人又怎么會做呢?最近,校園里經常出現欺凌現象。學生們都忘了這句話,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今后 ,我還會深入內心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心得9
自從讀了《國學經典》中的《弟子規》后,我深受啟發,領悟到了很多道理,并且事事遵守《弟子規》了。
記得以前,我看到長輩,如果長輩離我近的話,就打個招呼,如果長輩比較遠的話,就連招呼也不打了。父母為此也沒少批評我,我總是不以為然,但自從讀了《弟子規》中的“路遇長,急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后,知道了“路遇尊長,就要快步走上前去打個招呼,如果尊長不說話,就應該恭敬地退回去”這個做人的道理。
現在,即使長輩離我較遠,我也會快步走向前去,打個招呼,然后跑回去繼續干我的事。
還有另一件事,讓我從《弟子規》中領悟了更多更多,發生了更大的變化。
沒學《弟子規》前,吃飯時總是長輩沒吃,我便開始吃了,而且覺得心安理得;坐車也總是搶在長輩前面,但是,《弟子規》中的“騎下馬,乘下車,長者先,幼者后”,讓我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知道了吃飯、坐車或者其他什么,都應該讓長輩先,輩分小的后,要尊敬長輩。
所以,現在,吃飯時長輩不坐下,我就耐心地等待,等長輩坐下吃了我才開始吃,乘車時也是先讓長輩上車。
長輩們都夸我變得懂禮貌了,聽著他們的夸獎,我心里真是比蜜甜,沒想到,成為大人們眼中的好孩子,并不是一件難事。讀《弟子規》,我知道了我們應該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發揚光大,既然古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作為現代文明的人類,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個光榮傳統,做一個傳承文明的中國人。因此我感謝《弟子規》教我變成好孩子,感謝老師,教給我做人的真諦,更感謝這個集體,讓知識與快樂伴隨我成長。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假期時,我按照教師的安排,學習背誦了國學文章《弟子規》,文章中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自我也按自我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長輩,關心愛護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學習。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會更多的學習《弟子規》中的知識,更好的理解。
我覺得學習國學,就是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讓我們更禮貌,更有禮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們此刻的小學生成長。所以我以后要多讀書,異常是國學方面的書,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等我長大了,好做一個傳播中國國學的學者。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規》的書,熟讀的過程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
原來自己覺得只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就行,但讀完這本書后才發現做人要有這么多的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如何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而信〉,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扣,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學生身份;無論是說話做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議論其他人的長短,這樣是不道德的。 人要寬容大方,誠實可信,遠離私心雜念,力求心胸寬廣,這樣才會健康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們盡量做好自己應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別人怎么說怎么做,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弟子規》又一次讓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把他們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肆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范,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范,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因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今天暑假,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上口,易讀易誦,像唱歌一樣,非常有趣。他的意思是《弟子規》是圣人對后生的訓導: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人要謹慎,講信用。
兩千年前的古圣人告訴我們“孝悌”和“謹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是 21 世紀的現代人更應該時刻謹記圣人訓,并履行到實際行動中去。
我們的生命源于父母,是父母哺育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供我們學習,給我們溫暖。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
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里,我們為他們送去一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當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主動伸出我們的`小手,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生日的時候,及時為他們送上一份美好的禮物,送上一句誠摯的祝福。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用優秀的成績讓父母歡心。
“人無信則不立”書后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宋濂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幼年的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能向別人借書抄書。一次,宋濂借到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書,可說好明天一早得還給人家,于是宋濂忍受著嚴寒,抄了整整一夜,將書抄完。第二天早上按時把書還給別人。宋濂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任,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誠信是每天按時地交給老師那工整的作業本;誠信是讓家長簽名的考試卷;誠信是答應別人的事能做到。
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不知不覺,開學已經兩個月了。學校也開展了“我學《弟子規》”活動。老師號召我們回家都讀一下《弟子規》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規》我倒是第一次讀,既然老師極力號召,那肯定是不錯的,先讀一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圣人訓……”我剛開始讀,只覺得朗朗上口,并沒有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我開始讀一陣思考一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思考一陣,接著不由得慚愧了,想想自己一起,總喜歡一個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媽媽卻擔心得到處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會回家,爸爸媽媽叫我做一點小事我也不情不愿的,那里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呢?有何嘗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懶呢?慚愧之余,更覺得我應該接著讀下去,當我讀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邊”時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父母對我那么好,而我直到現在都這么任性,總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門回家都不會對父母說一聲,害的父母總是擔心我的安全,我卻非常懶散,完全不把這當一回事。我怎么可以這樣呢?不行,我一定要改變這現狀!
我心想:我必須要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但做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對了,就幫媽媽拖地和洗碗吧!說干就干,我立刻準備拖地的工具,我把掃把拿來,把地面,床底,沙發底下我都掃了個遍,“呼”剛掃完地我就累的氣喘吁吁了,怎么能放棄呢?我鼓勵自己,接著拿來拖把,先學媽媽的樣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著便帶著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間,開始認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來,還沒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棄!我鼓勵自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開始一邊背弟子規一邊拖地,心中也浮現出媽媽回家時看到干干凈凈的地的喜悅表情,我已經下定決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況,這還是弟子規給我的教導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終于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經累急了,把拖把放在墻上就倒在了沙發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真的告訴了我很多東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讀一些。勞動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好像我剛拖完地媽媽就回來了。她看著拖得干干凈凈的地,可以說是驚呆了,接著里面摟住我說:“我兒子長大了,懂事了。”我看出來了,媽媽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像今天一樣,讓媽媽開心。吃完飯后媽媽有如往常一樣收拾碗筷,我連忙起來拉住媽媽的手“媽媽,我鄭重宣布:以后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說罷,我開始收拾碗筷,一邊哼著《弟子規》一邊洗碗去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而構成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古代圣賢所創造的啟蒙經典。自從讀了《弟子規》后,我深有感觸。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弟,次謹信”,這幾句話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在《弟子規》眾多經典名句當中,這幾句是我最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雖然做到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但是,卻沒有做到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次,媽媽買了一些零食回來,妹妹正在做作業,并不知道有吃的,于是,我自個兒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頓。結果,妹妹做完作業后看到一包包空零食袋,號啕大哭,我還不以為然,昂著頭,興高采烈地玩電腦去了。還有一次,我和表弟在旱冰場滑旱冰,表弟不小心摔倒了,手脫了臼,大哭大嚷著要回去。我無可奈何,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旱冰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責罵表弟,說他是懦夫、毛毛蟲等弱不禁風、經受不了風雨的事物。現在想起這些事來,我真是覺得無地自容、羞愧不已。
“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我們中華民族就有許多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就拿孔融來說吧:孔融在四歲時,家人買梨給他治瘡,可孔融覺得自己應該關愛關心自己的人,便將大梨讓給了別人,自己只吃最小的梨。以后我也要像孔融學習,更加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處處想到他們,有好的東西時與他們共同分享,而他們有困難時,我也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他們煩惱時,也要為他們排憂解難,和他們共同開心,共同憂傷,團結互助。
今后,我一定會做到“首孝弟,次謹信”,與親人共處一片藍天,互相關愛幫助。而《弟子規》也將陪伴我走過以后的人生!
【《弟子規》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書心得07-23
《弟子規》讀書心得10-17
弟子規讀書心得10-02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9-16
弟子規心得08-02
弟子規心得07-30
《弟子規》心得07-24
2022弟子規讀書心得08-18
弟子規讀書心得通用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