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11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1
古人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易經曰:“滿招損,謙受益,此乃天道”。就如滿杯的水,再好的東西也裝不進去了,所以,學習一定要以空杯狀態,這樣才能受益,有舍才有得嘛!因此,末學作為剛剛步入傳統文化的.新生,更要先扎根基,學基礎。學習學習,習就是做,一定要知行并進。“傲不可長”,傲慢是求學問一個很大的“殺手”。就像林則徐十無益中所說:“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那么,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門是什么?就是“道德”,因為他掌握了圣賢幾千年教誨的綱領。那么,何謂道德?道就是自然規律;德就是順應自然規律而生活。所以,五倫關系的真正落實就是“道德”。
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婦”。五倫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倫就是夫婦道。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婦更要慎于始。末學真的要感恩祖宗護佑,感恩古圣先賢,讓末學還未步入婚姻就學習了夫婦之道,對以后的擇偶有了正確的方向。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2
在學校舉辦的讀書節活動中,我從同學手中交換了一本《弟子規》。從這本書的總敘中我知道了《弟子規》是一本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范,它規定了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第一門課是入則孝,講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聽爸爸媽媽的話,不惹他們生氣。
第二門課是出則悌,講的是出了家門在外面要與別人和睦相處。要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遇到同學、鄰里,長輩主動打招呼。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第三門課是謹,是指在行為上要謹慎,生活上要有規律。早睡早起,搞好個人衛生,收拾好自己的東西。
第四門課是信,講的是說話辦事要言而有信,對別人做出的.承諾要兌現,不能講大話,不能明明做不到,還告訴別人自己能夠做到。
第五門課是泛愛眾,講的是與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愛,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第六門課是親仁,講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學問好的人多學習,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缺點。
輔修的課是余力學文,講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門主修的課以外,還要多學習其它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書中所寫的規范自己。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3
《弟子規》,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寫出來的一本書,最近老師也在讓我們背誦,為的是也讓我們記住怎么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人。
我一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就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過來我都是慢吞吞才走過去。媽媽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讀到那兩句話,媽媽說一我不說二,對我可有幫助了!
我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媽媽吵架了,反而聽從爸爸媽媽的意見,慢慢改正我的.缺點增強我的優點,使我盡量快點變成一位好學生。
我讀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都要向我的上級——爸爸媽媽請示一下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總而言之,《弟子規》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把我從一個調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規范的學生。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4
不行,這樣中國的未來就沒有希望。”于是她去整來一本《弟子規》讓我學,那時我就不能完全去理解書本里的意思。自從學校發了《弟子規》后,老師要求我們在晨讀時去學習,我慢慢地理解了這些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在一兩歲我會呀呀學語時,我就以為不停喊爸爸媽媽,經常抱著他們親親讓爸媽開心地笑就是孝;到幼兒園上學時,我經常把園里下午發的小點心悄悄地帶回來給媽媽吃,聽到她的夸獎就是孝;上小學了,我以為每次好好學習考高分讓爸媽高興就是真正的.孝……現在我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有時候媽媽的嘮叨和爸爸的嚴厲,讓我沉默甚至反抗和頂嘴。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才理解世界上真正的孝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有什么事可以好好商量著說。記得很多次,我正玩的起勁兒,媽媽讓我寫作業,我不但沒有聽從反而還頂嘴,讓媽媽好一頓難受,想想真覺得慚愧。
我作為現在零零后的孩子,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按《弟子規》的教導去做,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5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勿諂富,勿驕貧”,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生活好時,我們不要笑貧,不要輕視這些貧窮沒落之人;我們如果貧窮,處于貧窮,我們也不要去巴結有權勢之人,沒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間應當坦蕩蕩。這里也告訴我們,要有志氣,要有氣節。“勿厭故,勿喜新”,這一條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話說,“喜新厭舊”,這可以說自古以來,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習性。對物品來講,如果不能珍惜,總是喜新厭舊,追求物欲就會愈來愈深,這樣對我們人生也是沒有絲毫好處的。所以從小我們也要告誡孩子,要愛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厭舊,在這里我們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作用。
對物如此,人亦亦然。人與人相處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厭舊。比如,有些離異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時的.貪欲和喜新厭舊,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離子散。所以,當我們讀到‘勿厭故,勿喜新’的時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質上面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毛病?在與人的感情方面,我們是不是也有喜新厭故的這種心態?若有,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一定要及時回頭,懸崖勒馬,把一切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6
小時熟讀三字經,中學背誦論語。但是我們只是局限于背誦文字,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要表達的含義和真正的教育意義。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傳統道德,現在的我們又做到了哪些呢?讀《弟子規》后,我感觸頗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尊敬師長,孝順父母方面,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否想到過媽媽在懷胎十月的辛苦,她為了不壓住我們,不能睡一個囫圇覺;是否想過媽媽在分挽是使經歷的痛苦;是否想過父母把我們從嬰兒培育到現在的辛苦。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外出掙錢,供我們識字讀書,但是我們是否真正的`關心過他們,是否為他們做過一件小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讓他們感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進入到了叛逆期,在父母教導我們時我們是不是早已經厭倦了他們的嘮叨,羅嗦。一句我都知道了就反駁的他們無話可說,但是我們卻不能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7
這幾個月我們學校舉行了朗誦《弟子規》的活動,我在這次活動中感受頗深,尤其是《弟子規》“信”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說話,首先要講信用,不要花言巧語。你問我為什么要說這一句,因為我也有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約我出去玩,我倆約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園的車站等,不見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時,因為是個下雪天,我作業還沒寫完,那時天氣又很冷,家里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業寫完再說吧。可等我寫完作業的時候,已經八點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鋪天蓋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們的約定,于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準備出去。我打開門,一股冷風迎面撲來,嚇得我一哆嗦,聳了聳脖子,趕快把門關上,“好冷呀!”心里想:還是不出去了吧,家里太暖和了,舒服極了。第二天晚上,我打電話約他,他媽媽說他發燒了,我問他怎么回事,原來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媽媽把他強行拉回去的',我聽了,慚愧極了。
讀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說得對,我不應該失信,那樣就沒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會越來越少。從今以后,我應該講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說是否。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8
在這本書里講了許多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講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細地看;口到,專心地讀。仔細想想這句話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結合我平時的'日常學習去體會這句話確實也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在學習電子琴的時候,真的需要用心記譜,用眼睛仔細的看樂譜,手彈的同時又要大聲讀譜,這樣練進步是十分大的。又比如說背單詞需要我先看書,反復聽磁帶,同時大聲朗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單詞記在心里。
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我,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9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并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就應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哀。看到那里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我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我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哀,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10
《弟子規》文字雖少,內容卻博大精深,我們學的還遠遠不夠,其精髓絕不是短時間內我們能感悟透的。但有一點,我認為:《弟子規》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提法、做法與現代社會不符,我們不能全盤肯定;而其實質性的東西并沒有改變,如講孝道、講友愛、講文明、將禮儀、講誠信、講修養等這些精髓的東西沒有變,而且永遠也不會變。這就要求我們學《弟子規》的知識及在踐行方面做到: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時代特點,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發展,為其增添新的.內容,做到“日新又新我常新”。
普及以國學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將對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帶來深遠影響,亦將是我們民族復興經濟騰飛的堅實基礎和原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做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弘揚者。
做,始于《弟子規》,為人之本也!
四年級《弟子規》讀后感11
我每一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但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此刻我得好好收拾收拾,持續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里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后,我明白自我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了解了自我的缺點,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必須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