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書心得【熱門】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書心得1
今天,我讀了清代文學家李毓的《弟子規》,使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要牢記《弟子規》中的訓戒,具備一定的.素質,規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弟子規》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讓你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它能教你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它會使你迸發出無限的感想!
弟子規讀書心得2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而學文。
《弟子規》只有一千多字,卻在現在這樣受歡迎,值得這么多人去刻苦學習了;《弟子規》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是一個小人物,只是一個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動就是教書,但他終生研究《大學》、《中庸》,他創辦了一個學校,叫“敦復齋”,當時非常受歡迎,被人們尊稱為“李夫子”。因為他經常和孩子接觸,所以寫成了一部書,叫《訓蒙文》,后來又經過賈有仁的修訂,才流傳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訂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書,卻引起這么大的影響,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它的主題也是中國的道理,中國的規范,主要就是說明:仁、孝、悌、愛。它三字一句,既押韻,又精湛。
眾所周知,一個社會的人民群眾,如果行為規范好,這個社會就會非常和諧,而要保持社會的和諧,就要學好行為規范,每個人都要從小教育,而《弟子規》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這幾句話了: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現在的獨生兒女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而有一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學習了了《弟子規》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這是因為《弟子規》能告訴我們孩子們應該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訴我們應該在:言行、習慣等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這種習慣就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我們現在就應該背《弟子規》、學習了《弟子規》,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難事,到周末在把前幾天背的復習一遍,這也就是古人說的:溫故而知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了《弟子規》吧!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我們一起: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3
不知不覺,開學已經兩個月了。學校也開展了“我學《弟子規》”活動。老師號召我們回家都讀一下《弟子規》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規》我倒是第一次讀,既然老師極力號召,那肯定是不錯的,先讀一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圣人訓……”我剛開始讀,只覺得朗朗上口,并沒有細細品味其中的意思,我開始讀一陣思考一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思考一陣,接著不由得慚愧了,想想自己一起,總喜歡一個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媽媽卻擔心得到處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會回家,爸爸媽媽叫我做一點小事我也不情不愿的,那里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呢?有何嘗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懶呢?慚愧之余,更覺得我應該接著讀下去,當我讀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邊”時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父母對我那么好,而我直到現在都這么任性,總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門回家都不會對父母說一聲,害的父母總是擔心我的安全,我卻非常懶散,完全不把這當一回事。我怎么可以這樣呢?不行,我一定要改變這現狀!
我心想:我必須要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但做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對了,就幫媽媽拖地和洗碗吧!說干就干,我立刻準備拖地的工具,我把掃把拿來,把地面,床底,沙發底下我都掃了個遍,“呼”剛掃完地我就累的氣喘吁吁了,怎么能放棄呢?我鼓勵自己,接著拿來拖把,先學媽媽的樣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著便帶著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間,開始認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來,還沒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棄!我鼓勵自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開始一邊背弟子規一邊拖地,心中也浮現出媽媽回家時看到干干凈凈的地的喜悅表情,我已經下定決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況,這還是弟子規給我的教導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終于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經累急了,把拖把放在墻上就倒在了沙發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規》真的告訴了我很多東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讀一些。勞動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好像我剛拖完地媽媽就回來了。她看著拖得干干凈凈的地,可以說是驚呆了,接著里面摟住我說:“我兒子長大了,懂事了。”我看出來了,媽媽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媽媽的樣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像今天一樣,讓媽媽開心。吃完飯后媽媽有如往常一樣收拾碗筷,我連忙起來拉住媽媽的手“媽媽,我鄭重宣布:以后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說罷,我開始收拾碗筷,一邊哼著《弟子規》一邊洗碗去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弟子規讀書心得4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后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著,可卻沒什么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愿地去倒了一杯水,嘴里還嘟囔著:“倒就倒嗎。”事后,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讀了兩年的《弟子規》,感觸良多。《弟子規》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于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電影卡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圣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于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待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里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圣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圣賢,做菩薩。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感謝看購這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實現夢想,還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滌。
弟子規讀書心得5
為了響應教育新改革,我校開展了晨誦活動。一至六年級學習《弟子規》。作為老師的我在寒假期間閱讀了《弟子規》的全部內容。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里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
讀完《弟子規》后,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范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
作為教師,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后,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并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弟子規讀書心得6
幸福是什么?朋友的一個微笑,是幸福;兒女對父母的一聲問候,是幸福;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幸福……只要我們懂得珍惜,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眼前所擁有一切,都是我們幸福的理由。
在現今的社會,由于有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長寵愛,導致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之心非常嚴重,從而導致了許多問題,大手大腳花錢,和父母頂嘴,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懶惰貪玩不愛學習,沒有責任心,等等等等,以致學校的教育也有了重重困難。
我們家長的教育,既要教給孩子知識,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孩子學會禮儀,有禮貌的待人接物,可以促進孩子更好的發展。讓孩子學會感恩,對于身邊人的幫助,要有感恩回報之心,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讓孩子明白“事雖小,勿擅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點點滴滴注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言而有信,說到就要做到,養成責任心,對自己的行為要有承擔,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以后,都能有所承擔。
通過《弟子規》,我看到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教育方式,如果人人都能像弟子規里那樣去做,將會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家長,并且也將擁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社會。
弟子規讀書心得7
第一次讀《弟子規》時,覺得它很偉大,很深奧。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開了那本鋪滿灰塵的《弟子規》,細細品讀,慢慢回味。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古人告誡我們,不論平時什么情況,父母呼喊我們,得馬上回應,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讓我們做,應馬上去做,不能偷懶或推辭。
看完這句話,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是呀,我們孝盡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只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呢?所以,我們應該把孝時刻記牢,做到。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是古人教育我們,不管是用餐,還是就座、行走時,先讓長輩走在前面享用,再輪到晚輩來享用。
讀過這句話,我想,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長輩創造的,長輩是過了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難道,我們連座位都不給那些給我們美好世界的長輩們坐嗎?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古人告訴我們,在飲食方面,不要挑三揀四,能吃飽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適量。
念了這句話,我的腦中立刻浮現出爸爸跟我說他小時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饅頭……爸爸小時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說,一年難得吃一次。而現在,人們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記了原來的艱苦,大吃大喝,暴飲暴食,真該改改!
終于,我把《弟子規》讀完了。輕輕合上書本,仰望著窗外的點點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規》中的每一點都做好!讓《弟子規》伴我健康成長!”
弟子規讀書心得8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那么,這些行為規范對于現代人會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帶著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弟子規》一書,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門,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后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通過學習、領悟,受益匪淺。
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么是“孝”。通過學習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有很大的啟發。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讓孩子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在今后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在教誨我們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去領受。父母責罰我們的時候,應該虛心接受,好好檢討,反省改過。父母是用一分愛護我們的心,希望我們能夠增長德行,才會教育我們,責罰我們。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復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么,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么,又怎么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后,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結冰了,怎么辦?于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后,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著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發……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后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溫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為,一個好的成績,對于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為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他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他們去做一個子女所應該做的事情。
作為老師,我也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弟子規讀書心得9
今天暑假,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朗朗上口,易讀易誦,像唱歌一樣,非常有趣。他的意思是《弟子規》是圣人對后生的訓導:首先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人要謹慎,講信用。
兩千年前的古圣人告訴我們“孝悌”和“謹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是 21 世紀的現代人更應該時刻謹記圣人訓,并履行到實際行動中去。
我們的生命源于父母,是父母哺育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供我們學習,給我們溫暖。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
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疲憊地回到家里,我們為他們送去一句甜甜的問候: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快坐下歇歇吧!當父母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主動伸出我們的小手,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生日的時候,及時為他們送上一份美好的禮物,送上一句誠摯的祝福。我們更應該虛心好學、勤奮上進,用優秀的成績讓父母歡心。
“人無信則不立”書后的小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宋濂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幼年的他家境十分貧寒,只能向別人借書抄書。一次,宋濂借到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書,可說好明天一早得還給人家,于是宋濂忍受著嚴寒,抄了整整一夜,將書抄完。第二天早上按時把書還給別人。宋濂用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任,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誠信是每天按時地交給老師那工整的作業本;誠信是讓家長簽名的考試卷;誠信是答應別人的事能做到。
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時代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社會正在經歷著月新日異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變革與創新已然成為了新常態,這一切的變化歸根到底緣于人自身的變化。人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為環境等客觀事物所改變。人的力量不言而喻是偉大的,但這偉大之中往往會少了一些純粹的東西,那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最初始的東西,這恰恰是我們不能丟掉的東西。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圣賢的教育。“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敘,大意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這本書講授了做人及學習方面所應該恪守的規范,尤其是為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讀了這本書之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人是否做到“凡是人,皆須愛”;處事是否做到“己所能,勿自私”;學習是否做到“心眼口,皆新要。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為什么我做不到呢?
我曾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內容是關于《弟子規》改變了一個22歲的男孩一生的故事。他被十三所學校開除過,打架斗毆、貪圖享樂、揮霍無度、沉迷網絡游戲,可以說是惡貫滿盈。在外浪蕩的六年間未曾給父母打過電話,也從沒關心過家里的一切,如今22歲的年齡卻有著猶如60歲的老態龍鐘的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弟子規》,這成為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他開始遠離過去的浪蕩生活,決定洗心革面重新開始。特別是當他得知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堅信他一定能變好之后,他百感交集。母親的默默付出沒有白費,她終于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了兒子的轉變。他曾問過母親:“事以至此,像我這樣爛人一個,命運早已有定數,為什么還那么在意我呢?”母親當時只說了一句話:“不管你怎么變,都是我的孩子,而且事在人為,不要相信什么命,如果真的有命運,那也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耐著性子看完了母親為他準備的一套著名企業家胡曉林講授的關于學習《弟子規》后對身心和企業的影響與轉變的光盤。至此他才知道人要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是孝道,他終于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內心所遭受煎熬,于是他遵照母親的建議,在養老院做了四個月的義工,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做著最臟最累的活,并且沒有任何報酬,但正是這短短的四個月讓他收獲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感慨地說:“是《弟子規》讓他重新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讓他找尋到了人生的方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于在有限的時光里為別人、為社會乃至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就此生無憾了。”
我被他的經歷所感動,不僅是我,還有千千萬萬個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被感動了。這就是《弟子規》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也可以說,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之邦,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她熏陶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我也正需要這樣的改變啊!我最對不起的人是父母,最應感謝的人也是父母。是他們起早摸黑地掙錢供我上學,是他們孜孜不倦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然而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曾做到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虧欠了父母十四年!他們那曾經年輕俊麗的面容早在這十四年間換了一副模樣,記憶中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地為憔悴所替代。時光如箭一去不復返,我要從現在開始改變,雖然我買不了什么貴重的禮物,但是心意比禮物更重要。我平時很少給在外工作的父親打電話,一是因為父親工作太忙了,二是因為我忽略了。這次,我一定要打一個電話給父親,因為這天是父親的生日。電話接通了,我聽到父親那勞累的聲音,內心禁不住抽搐了一下:“爸,生日快樂!您辛苦了。”父親聽到之后愣了一下,過了幾秒鐘后才樂呵呵地答應著,我聽得出來,父親的話語里隱藏著幾分激動,幾分驚喜,我想那一刻他一定很開心吧!而我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意。
人不能忘本!這“本”既是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保留下來的燦爛文化,也是我們祖先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荒廢掉,而是要讓她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素質教育即全面發展素質,因此,我們家長以往所提倡的發展德 智 體 美 勞就可以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與途徑。我們居住比較落后的縣城,周邊環境相對較亂,居住人群較復雜,文化水平較低,平時為生計忙碌,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因此,學校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它是一本教導學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
在古時候,古人非常重視兒童教育。為什么他們這么重視? 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污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瑯瑯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愛,他就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記住。所以如果小孩錯過學習得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弟子規》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德育教育重在點滴滲透,同時,又為了不耽誤原有的教學進度,又進行了德育教育。聽到的是孩子吟誦《弟子規》的`瑯瑯的讀書聲。《弟子規》中的內容是來要求自己的言行。處處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須愛”只要充滿愛那個孩子不可愛。所以作為家長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愛心和細心,對待孩子要少諷刺和輕視,多一份尊重和寬容,少說傷害孩子的話,多說關懷的話,少用命令和批評的話,多用商量和鼓勵的話。
中國傳統文化“貴在力行”《弟子規》不是背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實《弟子規》。想要教好《弟子規》就要善于抓住機會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更是機會的教育點。比如見到孩子讀書時心神恍惚,到處張望時,我會提醒孩子“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當孩子講粗口時,我也會教育他們“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當孩子有了不良行為習慣,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時,我也會教他要有禮節,做到“步從容,立端正”《弟子規》貴在“學以致用”,我們不要照搬,要活學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規》教學已開展一學期了,作為我們家長,我們不是在教授《弟子規》,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弟子規》。這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和思想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將和我的孩子不斷提高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讀了《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面且老師說這是最大的的事情。其中·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全文的.中心。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懂得了要關愛別人。聽了陳老師的講課,讓我學會了守紀律,學會了體諒別人,學會了干家務,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這段時間在陳老師的的引導下,我堅持每天讀背經典,做家務,早晚問候爸爸、媽媽,見到老人主動行禮,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爸爸、媽媽和身邊的人都夸獎我越來越有禮貌了,表揚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我開心極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這樣的進步,都是學習《弟子規》的結果。以后,我要把這個好的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同時,我要爭取讀更多的經典、讀更多的書,不斷豐富自己。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弟子規》共分為總敘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別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規范和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學習它首先對孩子們是必需的,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厚德則中國才會更加興旺發達。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沒有德,縱然他(她)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將來也未必會成為社會的棟梁。其次,作為大人,學習《弟子規》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俗話講“打鐵尚得自身硬”,何況是為人師長。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普遍強調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競爭模式和發展思路。若以這個作為行為準則,有利可圖的,大家就爭先恐后、趨之若鶩;沒名沒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么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們將道亦無道;大而推之,則國將不國。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塊學習《弟子規》來說,我覺得倒不失為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進步的有益嘗試。大人自己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每一條都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做,不論孩子說什么、做什么,大人都堅持原則不動搖。久而久之,孩子必將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愛幼等方面有一個可人的進步。從心里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學了《弟子規》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里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于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生活規范編寫的,那里面提出要做到友愛兄弟姐妹和孝順父母、做到言行細心謹慎和誠實無欺;父母呼喚要及時回答、父母吩咐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要拖延、父母教導應當恭敬的聽從、父母批評應當順從的理解;要學會做到用心去體貼父母、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即便是小事也不要不告訴父母自我擅自做主;不要私藏公物,那樣品德就有了污點,父母明白了也會很悲痛。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并不是件難事,父母不愛我我也要孝敬父母、愛父母,即便父母有了過失,我們也要做到和顏悅色的勸告。
經過背《弟子規》我懂得了很多事情、也教會我很多好的`生活規范,原先我在看電視時媽媽和我說話我沒有回應,此刻我能夠做到立刻回答;原先我有些挑食,此刻我什么都吃了;原先我和誰都不主動問好,此刻我能做到主動打招呼了;原先我很任性,憑著自我的性子做事情,此刻我學會了聽從父母的教誨。此刻媽媽說我長大了,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這,不是一本神秘的書,卻令人百讀不厭;它,是一本啟蒙讀物,卻經久不衰,如明珠璀璨奪目,教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卻有個普通的名字:《弟子規》。
這是一本不分性別的書,我之所以推薦它作為我們女性的讀物,是有理由的。圣人的訓導,無論對男對女都是平等的,我們是成長在新世紀電力系統的新女性,也可以和男同志一樣與古人交流對話,博古通今,以古鑒今。我們女性中為人母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影響人,有理由也有責任學好這本書,正人正己,擔當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接力棒,把中華民族的精華代代相傳。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提高我們女性的文化素質、個人修養,從而增加自信,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實現自身的價值。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24個字,展示了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先賢圣人教導我們,做人應持有的規矩,即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弟子規》全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璣,意味深長,談及做人做事的`道理,頗有見地,耐人尋味。讀此一書,感慨萬千,我就從感悟頗深的一二談起吧。
“首孝弟”。《弟子規》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從小在寵愛中長大的我,雖然已成了家,可是對父母的依戀仍舊如孩時,每次回家總能享受一番家的溫馨,享受父母給予我的從不計回報的關懷與體貼,每次臨走時還要帶上父母塞過來的水果、糕點,從來沒有考慮過要為父母分擔些什么,要為父母做些什么,而自己也像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不知道怎樣去關心、體貼父母。《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毋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正好告訴我應該這樣去做: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些話經常拿出來看看讀讀,對照自己,自問今天我做到這些了嗎?吾日三省吾身,相信一定會對自己大有裨益的。
“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為仁”的著名觀點是一致的。我平常生活中不高興時就要跟心愛的人耍耍小性子,賭賭氣,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什么時候傷了對方自己也許還不知道。有時候為了完成一件心里想的事,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辦事比較著急,不達目的不罷休,或是沒有注意到方式方法,缺少與別人的溝通,往往事與愿違,事情也許辦成了,但達到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由父母推己及人,其實每個人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應該是相仿的,都需要關懷和愛。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如人意的事,要告訴自己,別人怎樣對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怎樣去對待別人,“克己復禮為仁”,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的。天地間愛是最真摯、最感人的,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同一企業工作的我們,應該相親相愛,生活中彼此關心,工作中互相幫助、互助合作,這樣才能共創和諧環境、共建和諧企業。
如今,我把“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24個字做成了電腦桌面,每當我打開電腦,靜坐下來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些個大大的字,它提醒我每一天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厚德的人,去做一個誠實守信、有愛心的人,去做一個自信、勤學、奮進、從善如流的人。
感謝《弟子規》這本書,它教會了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謝我周圍的所有人,他們使我在健康、快樂中成長。感謝自己所度過的每一個晝夜,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弟子規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的讀書心得01-31
弟子規讀書心得07-23
《弟子規》心得01-10
弟子規心得11-22
《弟子規》讀書心得【精】12-29
《弟子規》讀書心得【薦】12-29
【熱】《弟子規》讀書心得12-29
《弟子規》讀書心得【推薦】12-29
【熱門】《弟子規》讀書心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