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學習心得(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學習心得1
初次接觸《弟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后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這本書。要報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并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以眾生之苦為己苦,幫助更多有緣人。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學習心得2
我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為此很郁悶。
因為長期身體不好,手術就做過四次。
住院期間,父母家人既要照顧我,還要給予我經濟上的幫助,讓我非常愧疚。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身體不好源于自己的身心不和諧。
一次學習中,有學長問我是否有按時起床、睡覺的習慣時,我突然醒悟:身體不健康是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賴床、不注意飲食造成的。
回想結婚前,一直是媽媽喊我好幾次我才起床,而且經常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為此媽媽既心痛又上火,真的是不孝又不敬。
結婚后,因為公婆是非常勤勞、節儉的.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感到很不適應。
面上不敢反對,但心里抵觸不接受。
有時,因為自己起晚了婆婆臉色不好看,我就心生怨氣,認為婆婆不如媽媽對我好——其實婆婆對我并沒那么嚴厲,各方面對我都很好。
直到婆婆去世,我心里對她仍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那天晚上,我靜下心來回想從前婆婆待我種種的好,猛然醒悟到是自己錯了,我真誠地在心里向婆婆道歉:“媽,我錯了!對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由于我沒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和我一樣地賴床,不知愛惜身體。
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雖然對我來說醒悟得太晚,但我仍感覺身心輕松了許多。
感謝學長的提醒,感謝祖宗的護佑,使我有機會在儒蓮這個平臺明白許多道理,學習到改變自己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學習,學會按照自然規律生活,讓自己變得身心和諧,變成讓父母家人省心的人。
《弟子規》學習心得3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們中(2)班學習弟子規的時間了,孩子們像模像樣地朗讀著弟子規。
在生活中都是家長對孩子毫無怨言的付出,無微不至的關心;而孩子們把這種關心當成了一種必須,以至于為了一點的委屈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大呼小叫、亂發脾氣。孩子們從沒有想過要去孝順父母,關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聲問候。我們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有哪些孩子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結果知道的人只有幾個。這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從中我們感觸頗多。教育者的使命是關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們不但要教給他們知識文化,更要教會他們做人。《弟子規》像一盞透著光明的路燈,教育著我們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陽光一樣,給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指引了一條光明之道。
在孩子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們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方法,每周學習四句話,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圍繞這四句話進行教學,孩子們先大聲的朗讀經句的內容,讓他們能熟讀、熟記。然后通過將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理解經句的含義。他們的年齡較小,光靠單一的講故事形式,幼兒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們常常會通過課件、情景表演來幫助幼兒理解。
如:在理解“冬則溫夏則凊”這句經句時,我們讓個別孩子做爺爺、奶奶,他們因為寒冷凍的直發抖,寶寶給他們拿熱水袋、水壺、抱著爺爺奶奶等給他們驅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時,我們也是請個別小朋友充當家長、孩子的角色,讓他們理解在出門時要告知家長有事外出,回來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告知自己回來了,以免家長擔心。通過多種形式我發現我們班孩子學習《弟子規》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常常會在散步時、游戲時不經意間說出《弟子規》中的經句,他們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也更強了。
《弟子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點名環節中老師喊“寶貝們”,孩子們立馬回答“哎”,這不就是“父母呼,應勿緩”嗎?看到有個別幼兒要悄悄地拿東西了,就會有小朋友說“事雖小”其他孩子馬上附和“勿擅為”......《弟子規》成了糾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切遵照圣賢教誨,給孩子做一面好的鏡子,從孝開始,從仁愛之心開始落實。讓《弟子規》這種傳統文化影響每一個人,學以至用,重在力行,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4
今天我坐在這里靜靜地想《弟子規》這本書,大年初五我爺爺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經與天地融為了一體,我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爺爺的離開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失去了兩個親人,他們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親人,我與他們都有過那么那么多的回憶。小時侯與他們在一起的情形歷歷在目,我從來都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話爺爺我愛你,外婆我愛你。我,對著自己特別親的人,從來都說不出來,我愛他們,但是我愿意將我的愛放在心理。但是現在的我有那么一絲后悔,后悔我從來都沒有向他們表達過我對他們的愛意,小時侯經常粘著他們,叫他們說這說那,聽他們年輕時那些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我以為我會一直這樣下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不再粘著他們,不再跟他們說這說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不再懂我,他們不會再理解我的想法,這樣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有時候,在一起只有時間的流逝,并沒有歡聲笑語的存在。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重,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們人生第一件必須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現在也依然如此,只不過,在當今這個物質集聚膨脹的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識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錢關系也逐漸的進入人們的情中,在我爺爺去世的這幾天,家里已經吵了好幾回了,我們家里有四兄弟,這么多年了,我們家的關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許表面上都不是,我們家里應該算是在這幾兄弟之間最不好過的一家,我大學才剛剛開始,還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我爸媽又沒有什么工作,全靠賣苦力掙錢,而其他的幾家人,他們的兒女已經出來了,有著穩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經濟情況沒有了那么困難,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媽為人老實,正直,有時候也不會說話,也會被他們欺負,而且吃了虧,還說不出來。大爸他們家跟本就看不起我們家,也許其他親戚也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家沒錢。有時候,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會是這樣,從我記事以來,有時候我覺的親戚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好詞,她也許還不如陌生人來得好,至少陌生人會給以起碼的尊重。他們那些大人話說的是相當的漂亮,但是真正為你想的人又有幾人呢?我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面。有時候我無法說,也無法解釋。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人從小就讀的書,而我們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師叫我們背這些東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說呢,《弟子規》這本書講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禮儀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它是教我們如何做人,學會怎樣做人。我們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來就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遺臭萬年,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一樣的,但是在后來卻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情況。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寫,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但是做一個人真的不容易,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就又是難上加難。記得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生活是什么?痛苦與折磨。人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苦的,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經歷多少的坎坷與磨難,人就是在不斷的掙扎中成長。而弟子規就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該堅持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們活著總要做些什么,為父母,為自己,為兒女做些什么,進而為我們的祖國做些什么。我們這一輩子都在拼搏奮斗,都在為著美好的未來生活,我們渴望著人世間這美好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規》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將它所說的東西認真品味,或許我們會得到讓你終生受益的東西。
《弟子規》學習心得5
星期二干部培訓班安排了觀看《弟子規》講座,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非常詳細的解讀了《弟子規》,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冊子卻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余力學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兒行為規范的典型讀本。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二十四個子簡潔明了的解釋了弟子規,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續,在編寫不足二百年的歷史下,卻創造了一個奇跡。
入 則 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錢文忠教授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舉了幾個例子,非常深刻 ,當他問道有幾人能做到父母呼應勿緩時卻很少敢說我做到了,的確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經歷的而且是非常多的。但我仔細回想起我時卻萬分慚愧,這么簡單的一個行動自己卻沒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時看到的是對自己的利益。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古人這樣來要求自己的行為規范,現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難以辦到了。孟子和他的母親能夠達到心有靈犀你的境界,母親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們真的沒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條無形的紐帶的。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看到這條解釋時,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錯父母指責是,自己那幾次又是在恭敬地聆聽的,又有那幾次沒有進行過反駁,錢文忠教授的講解,讓我感到了一種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沒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賺錢了來孝敬他們,而我卻真的不懂他們要的是什么,每次的電話總有幾句問寒噓暖的嘮叨,是的,現在看來那是幸福,最起碼在你上大學,遠離家鄉的時候,還有人對你說這幾句話,這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而當有一天你再也聽不見他們的嘮叨的時候,后悔已于事無補。
不錯的,《弟子規》不僅僅是一本行為規范,它更是一本讓人反省的經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但能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父母不操心,讓父母安心,認真的聽每次電話那端父母的叮囑,記得每周給父母的電話,記得節假日對父母的祝福,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只要你健康,快樂,多陪他們。
《弟子規》學習心得6
《弟子規》第三篇‘謹’。這一章總共二十四節,所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圣賢教導童蒙,教導初學都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規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來修煉自己的誠敬之心。誠敬是我們學圣賢,最關鍵的一種心態。
《中庸》講‘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就是天道。人的行為能夠時時用真誠,這就符合天道了。人道是‘誠之者’,我們心地至誠的時候,已經跟天道相應了。何謂圣賢?‘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這樣的人稱為圣人。他的行為是自然而然,沒有一點造作。所行的都是中道,沒有個人的執著、分別、妄念,這種人就是圣人。但是沒有天生的圣人,圣人是靠教、靠學出來的。如何學?就是要‘誠之者’。‘誠之者’,就是要‘擇善而固執’,一心為善。言語、動作、起心動念都與本性本善相應。做到了圓滿就稱為圣人。而人的誠敬心,是要在生活點滴中來養成的。 當我們每時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養成誠敬心的時候,誠敬就變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古人講‘誠于中,形于外。’從生活的行為表現出我們的心地。如果放縱自己,行為上一定有虧缺。有智慧的人,是誠敬到了極處的人。他觀察任何事情真的是入木三分。從很小的動作神態上,就可以看出個人的心地,就可以預知一個人吉兇禍福。因為人的一生吉兇禍福,都是他的心地決定的。他的心善,他的境界,他所遇到的'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他的心地不善,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有很多坎坷。
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有智慧的人,他百姓心態,從國家的媒體里播放的內容,從一個領導人的言行,就可以預知這個國家的興衰。《中庸》說,‘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zhen)詳;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shi)龜,動乎四體;禍福降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至誠如神’,也就是說他觀察問題敏銳。心地清明有智慧的人,看到了他馬上就明了情況,他能從一些小事,小的現象里面看到整體,甚至能夠預知未來。因為未來的禍福,興亡都有前兆。這個前兆,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小現象,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吉兇禍福表現在人的動作形態上。‘見諸蓍龜’。蓍龜,是用來預睹未來的東西。‘蓍’是一種草,‘龜’是龜殼。古人用來占卜用的。何以能占卜?因為必定有一個前兆,這個前兆就是一種像。這種像能夠預卜未來。
能有預知未來的本事這個人很神,而學了傳統文化就能夠培養出有智慧的人。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神情動作,吉兇禍福‘動乎四體’。看一個人四肢的動作,就知道是吉兇還是禍福了。總之,動作輕薄無禮的人就無福。動作恭敬,待人謹慎厚道的人就有福。因此‘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善先知之,不善也必先知之,都是因為讀了圣賢書,學會了怎樣去看待事物、看人。當然學習最關鍵的不是去看人,而是要反觀自己。希望自己這一生有福,就要在‘謹’上下功夫。過去沒人教我們,現在學習是“亡羊補牢”也不算晚。 “1(3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朝起早,夜眠遲’是講我們的起居作息要有規律。要勤奮。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過早。因為如果睡眠占據的時間太多了,我們寶貴的光陰就給睡掉了。人一生光陰本來就不多,如果一天睡八個小時,一天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了。再忙于日常生活的瑣事、生病了要調養、休閑娛樂,這樣又去了三分之一。剩下來就只有三分之一時間,可以用來學習和工作。了解了這個情況,我們就要格外珍惜時間,努力進德修業,抓緊每一寸的命光。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決不會浪費光陰。很多人專心于工作,精力集中就沒有什么妄念,這種人反而睡眠會少。因為,他的心比較清凈,心定消耗的能量就比較少。
有統計表明,一般人的時間,百分之五十是花費在煩惱未來。總是想著將來該怎么做,很多憂慮,很多規劃。百分之四十人的時間,是用在后悔和回憶過去。總之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不是妄想未來,就是追憶過去。過去的事情過去了,追憶也沒用。未來的事情還沒到,想也是妄想。人真正有用的時間,只有百分之十,真正幫助我們的只有當下。緬懷過去、期望著未來,都是浪費時間。如果能夠把這些妄想、憂慮減少,就可以省出很多時間來了。
我們自己的學業、事業,也都要抓緊時間去提升。古人講得好,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不要等到年紀老了,才悔恨自己浪費了時光。
這里的‘朝起早,夜眠遲’,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才是比較正當的?現在很多人都‘夜眠遲’做得不錯。你問他晚上幾點鐘睡覺,可能十二點,可能是一、兩點甚至三、四點都沒睡。‘夜眠遲’他做到了。但是‘朝起早’他做不到。要知道古人講,‘朝起早,夜眠遲’意思不是讓我們凌晨兩、三點鐘還不睡覺。
古人的作息是隨著日頭,所謂‘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晚上七、八點鐘天就黑了,就入夜了。‘夜眠遲’晚上九、十點鐘這就很遲了,那個時候就該休息了。早上幾點鐘起來比較合適?最好是五點前,不要超過六點。這樣就比較符合‘朝起早,夜眠遲’。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依照中醫的理論來看,一天可以分為四季,早上三點到上午九點是春季;九點到下午三點是夏季;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是秋季;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三點是冬季。人在春夏秋冬一天里的四季,應該遵循什么時間起居?春發萬物生長,人開始蘇醒應該起床了。夏天是做事的時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冬天一定要躺下睡覺。這是最符合生理衛生的。
《弟子規》學習心得7
記得小時候首先接觸的是《三字經》,總是喜歡和同學比,看誰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規學習心得。
其實那些故事的真正含義都是后來才慢慢明白的。
來到了巨人培訓學校,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這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
不得不深感慚愧,這么晚才學習《弟子規》。
經過幾天的學習下來,令我受益匪淺。
今天就把學習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通過學習《弟子規》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孝"。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百善孝為先,這就是最簡單的做人原則。
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對他身邊的親人朋友也一定不會好。
我很贊同這種教育觀念,從小我也是個比較聽話乖巧的女孩,對長輩一向是比較尊重,所以在父輩或長者也對我很關心。
這點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別人的尊重。
《弟子規》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換句話說,我們要孝順父母長輩,也應善待他人!《弟子規》提到"信"說道:"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就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對于"誠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體會。
如果我說過要做的事一次沒做到,兩次沒完成,第三次便不會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
我是個愛說話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歡在任何場合表現一番。
看到"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內疚。
我以前從來沒有重視過說話的藝術,從來沒有認真的反省自己在說話方面有什么缺點,所以經常會因為自己說話不妥與朋友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今天《弟子規》讓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銘心的記得說話不要多說,要說到點上,說得具體明白。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就是說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謠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這句的意思是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對于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
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
不要喜新厭舊,對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
對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最后說說生活習慣,《弟子規》道:"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
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
學習是不斷的,生活更是學習做人最好的平臺。
感謝《弟子規》鞏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訓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斷都告誡自己有很多不足,謙虛的接受別人善意的批評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將要繼續學習《弟子規》的傳統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時要學會做人。
我勵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機會,樂觀積極的面對未來成長道路上的各種挑戰。
做感動中國人的教育!
《弟子規》學習心得8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親仁”顧名思義就是親近仁者,也就是說選擇有仁愛之心的人來做朋友, 我們應該親近這樣的人,特別要有意識地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的一個成長環境非常重要。換句話說,我們要注意交朋友的情況,和什么樣的人交往,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規》告訴我們應該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規》在“親仁”部分首先講“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類不齊,也就是說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間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怎樣分辨好朋友與壞朋友呢?
《弟子規》講“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會對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諱,色不媚”他說話的時候非常地正直,他不會是花言巧語,不會是嘴上一套說得很好聽,口蜜腹劍,仁者應該是實事求是說話,非常直率地說話。色不媚,也就是他的舉止、他的行為不會很獻媚。換句話說,仁者不會拍馬屁的,他不會溜須拍馬。
我認為的仁者有幾點:
第一、要有大公無私的精神、有博愛的情懷,仁愛愛人也,首先要有愛心。
第二、這個人應該是能夠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來要求和約束自己,不能由著自己的喜好,由著自己個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會的秩序、不管社會的道德,這是不行的。
第三、應該具備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養。
第四、應該智、勇、言兼備,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識。勇,你要有勇氣、要有擔當、要有責任感;言,你要會表述、會表達,按照圣人之言來表述、來弘揚這種仁義的思想、來推廣這種仁義的道德。必須智、勇、言兼備,同時還不夠,你還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極端,你必須中庸之道來強調一種和諧、平穩、雍容的這樣一種境界。
最后一點,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備了品德的人,要有具體的行動和行為,你不能自己關在門里大講仁義道德,或者就在課堂上講仁義道德,或者說就把它作為書面上的一些教條,不行,你要有行為,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規親仁》篇告誡我們,內心一定要以仁義道德作為衡量標準,要明辨善惡、親近仁者、結交君子,“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如果你能夠親近仁者,那么無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過錯會每天比每天少一點,因為你接近的都是仁者,都是行為很好的人,那么你參照他,你會每天都意識到自己哪個地方做得還不夠好,哪個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過錯就會越來越少,而你的品德就會與日俱增,你的品德修養會一天比一天高,這叫德日進。你如果不親近仁者,你就有無窮無盡的壞處,什么壞處?小人近,如果你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接觸的是小人,小人就會乘虛而入,會進到你的社交圈子里,這樣的話小人就會影響你,你就會被小人的這種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為給污染,結果你一百樣的事情都會壞掉。
《弟子規》的親仁部分的要義。對于我們今天教育來講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弟子規》學習心得9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共同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教育的課本,這個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賢之道來作為我們指導的方針,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人人通過學習圣賢的教誨、落實圣賢的教誨而能夠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賢。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許多人會認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大人就不用學了吧?那么實際上這種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弟子規”這三個字,“規”就是規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學生的意思。誰的學生呢?圣賢人的學生。所以《弟子規》我們曉得它是根據孔老夫子在《論語》里面的一句話來作為整篇的綱目,《論語》里的這句話是這樣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一句話是出自于《論語》第一篇《學而》篇里面第六條。所以整個《弟子規》就以孔子的這句話作為綱目來進行開解。所以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弟子規》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學生的、必須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學生,你看顏回、子貢、子路、冉求都是大賢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們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這個教誨不僅是說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學,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學的。我們想要做圣賢人的好弟子,就必須要在這個《弟子規》上面扎根。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弟子規》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要學習的,都應該學習的。為什么呢?因為這是孔老夫子的教誨,而孔老夫子自己說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敘述的是古圣先賢之道,都是過去老祖宗代代相傳的教誨,孔老夫子自己沒有發明創造,是轉述前賢的教誨,所以這種規矩、這種生活的規范教育就是讓我們能夠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賢的根基。
那我們來細細地分析為什么說《弟子規》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應該學習的呢?首先我們來看為什么孩子要學。《易經》上有一句話說:“蒙以養正圣功也。”“蒙”是講童蒙。童蒙養正就是小孩的時候就要給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讓他奠定德行的根基,這種是圣人功業。為什么呢?因為祖國的未來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沒有德行,縱然他有科學知識,那么將來必定也會形成讓社會混亂的一種力量,他越有科學知識而沒有品行是越危險。所以在學校里流傳著一句話,說孩子如果是有才無德那是危險品、那是毒品。那我們要培養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現在的社會普遍都強調功利、強調競爭,都以這個利作為行為的準則,如果是這個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趨之若鶩、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沒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們就會忘記了道義。
我記得小的時候,我有一次犯了一個錯誤,那是什么呢?我小時候很喜歡集郵、很愛郵票。鄰居家的小孩剛好他也很愛集郵,所以我們兩個小孩就成為了朋友。結果當我看到鄰居家小孩的郵票都很珍貴、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貪念,就想著方法怎么樣把對方的郵票騙到手。我的年齡比鄰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鄰居的孩子都很聽我的話,我就拿著自己普通的郵票跟這個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跟他招搖撞騙了,說我這個郵票多么多么珍貴,你那個郵票其實也并沒有那樣珍貴、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換,我可以跟你換,結果就這樣子,把鄰居家的孩子的郵票都騙到我這個集郵本上了,我的普通郵票都給了他。結果大概過了一、兩個禮拜,有一天,鄰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們家來了,因為這個鄰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這個郵票攤給他父母看,結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驚,為什么珍貴的郵票都不見了,換成是普通郵票?所以一問之下,就把我這個騙局給問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記得當時我的母親看到我這樣的一種行徑,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話不說,就把我所有的騙來的郵票還給了鄰居,而且那些普通郵票也都不要了。然后當鄰居父母走了以后,母親就很嚴肅的用一種很平淡但是又含著嚴厲的口吻對我說:“茂森,如果你要再發生這樣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這些郵票通通燒掉了,因為我不想你因為郵票而道德品質墮落。”雖然母親只是簡簡單單一兩句話,可是自己就覺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規》所講的“德有傷,貽親羞。”我還算是有一個優點,聽父母的話。“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證,今后在也不要發生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這是我小學時候發生的情況。自從那一次父母給我的教訓以后,我再也不敢用這種欺騙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規》上講“過能改,歸于無。”所以父母有這樣的一種教育的意識可以幫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說一個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縱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話,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說坐在這里跟大家大談《弟子規》呢?一定是一個道德墮落的一個人了。這種情況都是在孩子萌發出微小的不正念頭的時候,就應該幫助孩子去杜絕掉。如果縱容、包庇、沒有好好的正確的引導孩子,將來可能會釀成人生的悲劇。為什么呢?因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沒有義,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他為了獲得一個手機,家里窮,沒有錢買手機,為了獲得手機,竟然把他的父親和母親雙雙都毒死了。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筆人壽保險金,他想用這個人壽保險金去買手機。這些都是令人發指的而又真實的'案子。起點、追究根源,都在于從小失掉了倫理道德的教育,一個家庭沒有教育家庭會墮落;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倫理道德教育,這個社會必定是混亂。所以我們希望社會和諧、世界和諧,用什么方法能夠達到呢?用我們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夠向善、都能夠遵循倫理道德,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嗎?而要轉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中國古代的經典,像《禮記》《學記》這篇文章就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對國家來說重要啊,對世界來講也是重要的,特別是在利與義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腳跟稍微不穩就容易墮落。那我們看到美國摩根斯坦利(音譯)、著名的投資銀行,一位華裔女副總裁,這位女副總裁的工資是相當豐厚的,可是這在前些日子被發現原來她暗中用公司的內幕消息來進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聯手進行內幕交易,這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這個女副總裁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是一個頗具資歷的高級公司的領導,沒有理由干出這種違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對她判處了十八個月的監禁,給她罰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開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間,就搞到身敗名裂,就搞到傾家蕩產。
歸根到底,還是沒有深厚的倫理道德根基,這是古人講的沒有讀圣賢書之過啊。所以在利益和道義之間,這種黑白分判的時候,她不能夠站穩腳跟,為了這些貪取一時的財利犧牲自己的品德,犧牲品德的結果便是身敗名裂。所以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財富,一個君子絕對不會用貪取的手法來賺取錢財,他知道、他會安分守命,這是有德君子之所為。而《大學》上講“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個財富就像一棵樹的枝條、花葉,看起來是很不錯、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這個樹木的枝條、花葉才得以長久,那個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財。無德的人如果有財,反而很快就變得家破人亡、傾家蕩產。所以孩子從小就要給他培植這種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經》上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順父母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賢教育都從教孝開始教起。而《弟子規》可以說從頭到尾就是教一個孝字,這個孝是根基。而一個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開展了,他的人生態度就能轉變了,而幸福就隨之而來了。
那么在教《弟子規》這方面的工作,中國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們兩年來就用《弟子規》來教化湯池鎮的四萬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風大大的改善,人們有禮了,孩子懂得孝順父母了,夫婦和順了,犯罪率大大減少了,離婚率也大大的減少了,這是兩年我們就看到《弟子規》教學這種效果。而他們講《弟子規》最重要的是從孝道下手:
有一位湯池鎮第二中學的初一女學生,這位女同學她的性格是很內向、很孤僻,脾氣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親常常都會吵架,跟同學也沒有辦法和睦,現在這樣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親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親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兒又哭,所以沒有一個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學也苦。后來有一天,這位女學生聽說在廬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規》的課,在教室里聽了一堂《弟子規》的課以后,這堂課正好是教孝道,聽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認識到自己錯誤,知道什么呢?媽媽原來是愛我的,我對媽媽這種無理的態度是不對的,自己為什么會這么苦惱呢?因為《弟子規》上沒做到,所以自己會這么苦惱。《弟子規》上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自己沒做到反而會埋怨父母,這個是自己不對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過失,你看《弟子規》上教“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父母有過失、犯了錯誤,我們要勸諫父母,那個態度“怡吾色,柔吾聲。”都要用溫和的臉色、用那種柔軟的聲音來勸導。這父母有過都要這樣子,那何況是父母平時沒過、我自己在耍小脾氣,那還大哭大鬧,這叫做無理取鬧嘛。
所以她、這個女同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懺悔。怎么懺悔呢?“過能改,歸於無。”她首先想到要回家為她父母做一餐飯,平時都是母親做飯,自己都沒有看到母親的辛勞,所以她就下了決心要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向父母懺悔。當她回到家里,她買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頓飯。等她的父母下班回來,她母親回來,女孩子就在門口守候,母親剛進到房間,她就在門口向母親深深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這個媽媽聽到自己的女兒這樣一句話,又見到女兒向自己鞠了一個躬,這個心里七上八下的,為什么呢?原來從來沒有看到過女兒是這樣子的。女兒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這個女兒拉著媽媽的手跟媽媽說,“媽媽呀,請你閉上眼睛,我拉著你走,我讓你看一樣東西。”這個母親露出了一絲微笑,這個女兒要跟我玩什么游戲呢?就很欣然的閉上了眼睛。
這個女兒就拉著她媽媽走到了飯廳,然后這個時候請母親睜開眼睛,當這位母親一睜開眼睛,看到滿桌子的飯菜已經準備好了,淚水就已經快要掉下來了。當孩子要吃飯的時候,很習慣的先拿起筷子來夾菜,可是剛準備夾的時候突然想到,哎喲,昨天我聽的《弟子規》上面講了,“長者先,幼者后。”這個筷子馬上夾起的菜馬上放到了媽媽的碗里讓媽媽先吃。所以這一頓飯下來,母親都是含著淚。等吃完飯,這個女同學把碗筷都收拾干凈,然后端著溫泉水,因為湯池它有溫泉,當地的居民都很喜歡打溫泉水來泡腳,這個女同學就端著一盆溫泉水為她母親洗了腳。這個時候她母親就不斷地流眼淚、非常的感動,這個孩子這個時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動,抱著她母親都痛哭起來,向媽媽懺悔說,“媽媽呀,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明白怎樣來愛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會讓你生氣了。”這些都是這個孩子寫給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師們的感謝函里面講到的。這個孩子從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順父母了,發現原來媽媽真的太愛我了,當她走到學校的時候,她也對同學們都謙恭有禮,主動地向同學們打招呼,同學們都發現這個孩子怎么變了?變得這么彬彬有禮、變得這么謙順了,于是同學們都跟這個孩子和睦起來,沒有像以前關系那么緊張。
所以當這位同學在寫給中心的老師們的這個信中最后說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話說“《弟子規》我愛你。”她真正的發現《弟子規》原來可以幫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樂,而這個人生的幸福快樂總在我們一念的迷惑或者覺悟之間。當我們迷惑的時候就會看到別人都是錯的,我都是對的,樣樣都要挑別人的毛病,就跟別人對立了,連自己的父母都好象變成一個對立的不能夠互相交流的人了,這個隔閡、代溝就隨之產生;而當我們一念覺悟的時候,用圣賢的教誨改變自己的心態,看到別人其實都是好人,原來自己有毛病啊,錯的是自己啊,反求諸己以后,這個懺悔的心、原諒別人、寬恕別人的心、對別人的愛心隨之就生起來了,這個時候發現媽媽是愛我的,原來爸爸是愛我的,原來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吶。你看看,媽媽還是原來的媽媽,同學還是原來的同學,自己的觀念一改、一念之間就從苦惱的世界進入了幸福快樂的世界里了,這就是教育的功。
試想想,這個女孩子如果她沒有聽到《弟子規》教育,那么任由著自己的習氣、任性來成長,等她長大以后,自己的這個習氣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會,在工作里面她跟領導的關系、跟同事的關系一定不可能處得好;當她以后結婚、跟她的先生結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樂呢?常常都是看別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這個孩子能教得好嗎?所以要知道一個孩子他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了身邊多少的人,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學《弟子規》。
我們再來看看為什么大人也要學《弟子規》?《弟子規》很多人認為這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當然這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是我們祖國的下一代,必須要接受道德教育,那么現在成年了的人要不要接受這個《弟子規》教育呢?更是要接受《弟子規》教育。當我們有優良的品德的時候,自然就能夠招感有幸福的人生,有成功的事業,他能夠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嗎?所以不管您現在做什么行業都要學習《弟子規》。你看孔子教學,他講四門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正事;第四是文學。四門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規》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這是不管你做什么行業,行業是后面講的第三條正事,第二條言語是教我們如何說話、如何跟人交往,這《弟子規》也談到這個問題,所以德行和言語成就了以后,這個正事才能夠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們所從事的行業,那是行行都出狀元。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業有根,將來才能夠發達。文學是講文藝生活、精神生活這方面,他的情趣愛好,因為有了德行,這個根基能夠很高尚。
我們看到北京有一個匯通匯利企業,這個企業的老總在自己的企業一百多員工里面推行《弟子規》教育,結果發現,過去非常難管的企業現在非常好管了,員工們都用《弟子規》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細致的去管這個員工,因為員工自己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體制。我看到這個企業的一些員工學習《弟子規》的心得:
其中有一個、一位女士,年輕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學習體會中說到,沒有學習《弟子規》以前很喜歡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廳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擔心自己的女兒,那這個女兒不但沒有體會父母的那種關懷,反而賭氣說不要你管。這是在沒有學《弟子規》之前這么一個狀況,后來在公司里面學了《弟子規》,結果發現了,哎呀,原來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規》所講的很多條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檢點改正過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廳的壞習慣。通過學習以后,她發現其實在KTV場所里面喝酒、唱歌、發泄只是痛苦暫時的結束,就像人吸毒一樣,暫時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煩惱會更多。她反省說,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廳回來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來以后就看這個表,發現離要上班的時間很近了,就趕緊沖出門外,結果沖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帶了,上班沒有考勤卡就等于曠工一樣,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個考勤卡,等她再回頭上車的時候路上又堵車,北京市堵車很嚴重,結果時間托得很晚,上班遲到了。結果整一個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為了晚上去那里狂歡,暫時的去麻醉自己,結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這一點之后知道《弟子規》上講“斗鬧場,絕勿進”,這些熱鬧的場所真正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后來她明白了要孝順父母,她就回到家里決心要給她父母做一頓飯,以前都是母親占據著廚房,她今天就發了心,想要給她父母做一頓好吃的。自己平時做飯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練,母親在旁邊就很關懷的看著她,就想要幫忙她做些事情、協助她,她自己看到母親這個樣子就跟媽說,“媽媽呀,今天從頭到尾就我做,你這個地盤今天讓給我。”這個時候看媽媽微笑的神情,這個女兒的心里也覺得很踏實、很欣慰。好不容易把這個三菜一湯端到飯桌上,父母跟她一起來享用,當父親夾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兒就問父親,說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飯菜做的怎么樣啊?好吃好吃,女兒做的菜比她媽做的還好吃!這個父親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了。這個女兒自己也反省說,其實我做的飯菜哪比得上媽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飯菜,父母一定是覺得最好吃的。媽媽在旁邊也笑著說這回女兒來了,我就該下崗了。
所以當這個女兒體會到家里的這種父子有親,親情的溫暖,突然之間她覺得原來真正的快樂不是從KTV歌廳那里得到的,那種孝順的溫情,真正讓我們得到幸福快樂。所以她在寫給公司老總的信中講到,說其實孝順并不難,幸福并不遙遠。她在體會中特別表露出自己對公司老總讓大家學習《弟子規》的那種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發的,讓我們看了都很感動。所以看到一個公司能夠用《弟子規》來教導自己的員工,員工在這個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種親情的溫暖。
《弟子規》學習心得10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們學習《弟子規》就是學習理智、學習智慧。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智,沒有智慧,就會做錯事。要經營一個人的幸福人生,就要從小從心培福,我學習《弟子規》的時間并不長,只有六年,這六年由于自己的煩惱、習氣重學的很不好,還經常有對學生生氣的時候,有抱怨的時候,我要感謝校長,感謝校領導安排我這次發言。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又檢討了自己,懺悔了自己的過錯,心靈得到升華。在XX年的暑假,我聽完蔡李旭老師《經營幸福人生》之后,我就發愿當孩子的好榜樣。在家庭、社會、工作、生活時行孝盡忠,并且要竭盡全力。
教學生學習《弟子規》我就抱著不要讓孩子將來成為社會負擔。孔子說:教也者,長善而求其失。教人之善不用太高,教好禮貌就行,學生行禮,恭敬心就有了。這個學期我們學校領導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生面貌發生了變化,學生有了恭敬心,我們走進校園爽心,課堂也舒心。我們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不衰,是因為我們的祖先都會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龍教龍,鳳教鳳,我們當老師的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動學生。
我們心地就能夠關懷一切眾生,真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每一個老師就真正做到了毛主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們學習《弟子規》就是要落實弟子規,我們給予孩子的人生態度應該是向上的、健康的.。全心全意用忠誠去愛護孩子。學生考試100分,德行沒有跟上,有什么用呀!現在學生亂丟亂扔,臉上沒有任何慚愧的表情;但是,孩子們出門看到父母在撿垃圾,在校園看到老師彎彎腰會很感動,所以現在我們學校亂丟亂扔的同學少了,我們老師要謹慎把握每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堅持去學做好人,才能“正己化人”,正了自己,感動了他人。先改變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緒,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你就會兄友弟恭,子賢孫孝。我們要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呀!謝謝大家!
《弟子規》學習心得1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閱讀《弟子規》,了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后的點滴體會。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范,它雖然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圣賢之人都應刻苦學習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它教育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還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還有余遐,更應努力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我徜徉在《弟子規》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讓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行動緩慢,父母的命令也要聽入耳并且服從。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懂得孝敬長輩,反而還是長輩對我們百依百順,這種行為是極其錯誤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順。
我連續兩次參加過學習舉行的《弟子規》背誦比賽,我有了一個更多時間去誦讀,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規》的過程,這使對我《弟子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也成為了我的行動指南,將一直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12
《弟子規》學習心得正文:
在開展《弟子規》為核心的國學教育學習中,通過開班會、分小組討論、寫心得體會、談心、行為規范訓練等多種活動,受到很大教益,其中最大的收益應該是讓學生重新審視自我價值,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下面是他們的一些學習感言:
潘xx: 多人說《弟子規》里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因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規》啟蒙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的心靈,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人生機遇會大不相同,我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
3、為人要謙虛;
4、要照準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大可不必去羨慕別人取得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勤奮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目標。
雷xx: 學習了《弟子規》,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等,它使我知道原來平時不知道的小細節。 就如“出必告,反必面”,出去一定要告訴父母,回來也要跟父母說,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也表現一個人的品德,不要讓父母擔憂和掛慮;“問起對,視勿移”,當長輩問你話時,視線要對著長輩,這個細節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在這個物質泛濫的世界,對于小孩子喝酒又有多少人去理啊!“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說粗口的人何其多,像那些大學生,碩士,博士以罵粗口來泄憤的大有人在,更何況是小孩。 我們是禮儀之邦,不要讓文明在現代“暴粗”中流失,真的該好好學習《弟子規》,好好踐行《弟子規》。
《弟子規》學習心得13
首先我自覺慚愧,這么遲才認識《弟子規》這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今天的學習雖不算深,但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我受益匪淺。以下選些印象比較深刻的內容作簡單的學習心得。
首先通過學習《弟子規》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孝”。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百善孝為先,這就是最簡單的做人原則。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對他身邊的親人朋友也一定不會好。我很贊同這種教育觀念,從小我也是個比較聽話乖巧的女孩,對長輩一向是比較尊重,所以在父輩或長者也對我很關心。這點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別人的尊重。《弟子規》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換句話說,我們要孝順父母長輩,也應善待他人!
《弟子規》提到“信”說道:“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就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對于“誠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如果我說過要做的事一次沒做到,兩次沒完成,第三次便不會有人相信你了。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我是個愛說話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歡在任何場合表現一番。看到“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內疚。我以前從來沒有重視過說話的藝術,從來沒有認真的反省自己在說話方面有什么缺點,所以經常會因為自己說話不妥與朋友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今天《弟子規》讓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銘心的記得說話不要多說,要說到點上,說得具體明白。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就是說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謠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這句的意思是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對于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最后說說生活習慣,《弟子規》道:“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
學習是不斷的,生活更是學習做人最好的平臺。感謝《弟子規》鞏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訓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斷都告誡自己有很多不足,謙虛的接受別人善意的批評并加以改之。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將要繼續學習《弟子規》的傳統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時要學會做人。我勵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機會,樂觀積極的面對未來成長道路上的各種挑戰。
《弟子規》學習心得14
春節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老叔。我們一見面他就問我三個問題:“1,想讓你的孩子考上大學嗎?2,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嗎?3,想讓自己的工作一帆風順嗎?”當時我在想,這不都是廢話嗎,誰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說:“那太容易了。”此時心里除了懷疑還是懷疑。接著他遞我一本書《弟子規》,并告訴我盡快背會再落實行動,然后讓孩子也照著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閑著沒事,我硬著頭皮開始看這本書,一邊看原文一邊看解釋。第一章是“入則孝”,我越看越慚愧,連最起碼的孝順都沒做好,竟然還自以為是這么多年。原以為對老人,只要給她們錢,她們就高興了,其實不然,他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體貼。如書中所說“冬則溫,夏則凈,晨則省,昏則定……”當我背會“入則孝”后,讓女兒拿著書檢查我背的是否正確,在我背完的時候,女兒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并且給我加個問題:“號泣隨,撻無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對答如流,這時她小聲說:“真厲害”。接著我開始背第二章,照例讓她考我,我仍然很順利,這次女兒不服氣的拿起《弟子規》說:“我明天就能攆上你”。果然當我背到第四章時,她已經把一本書(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勝于言教啊!
一邊學習《弟子規》一邊落實行動,快到春節了,親自幫三位老人買衣服,辦年貨。無論是回娘家還是婆家,徹底改掉了往日的“懶”的毛病。三位老人看著我的變化,臉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對我越來越滿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變化女兒都看在眼里,當她和我大聲說話時,她會用“怡吾色,柔吾聲”來約束自己,當她感到學習太累,想懈怠時,她會用“親所好,力為具”來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盡管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兒已經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我最想看到的,無論她做什么,只要盡力就好。
現在我不得不承認《弟子規》的力量很神奇,但這種神奇的力量只對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學習這本書接近四個月,受益匪淺,愿看到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觸動。相信《弟子規》能幫您圓幸福美滿人生之夢!
《弟子規》學習心得15
今天認真并且朗讀了《弟子規幸福教育手冊》,每一次讀過之后都感觸頗深,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很經典,更值得我們學習。
孩子自上初中學習《弟子規》以后,改變很多,每次父母出門,孩子都會叮囑路上慢點,知道了關心父母。從以前的頂嘴到現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好。
花錢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掙錢不容易,不買奢侈的東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當然也有許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過繼續學習《弟子規》慢慢地一點一點改正,做一個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樂成長!
【《弟子規》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弟子規學習心得02-03
《弟子規》學習心得01-17
《弟子規》學習心得5篇02-15
《弟子規》學習心得精選15篇02-13
《弟子規》學習心得15篇02-10
弟子規學習心得(精選20篇)06-08
《弟子規》學習心得(精選15篇)03-10
弟子規學習心得(15篇)02-04
《弟子規》學習心得(14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