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弟子規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后感1
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于一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命運……
-------題記
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面對這個兩百多年前的站立規矩:言行慎重。《弟子規》告訴我們:這是必須要從小養成的習慣。
在走路的時候,不要慌慌張張,要一步一步從容穩重的走;站著的時候,不能歪歪扭扭;叩拜時,不能開玩笑,要嚴肅、恭恭敬敬的彎下腰;在面對長輩時,行禮要心存恭敬,舉止得當,從容小心。
站的時候,不能彎腰駝背更加不能抖腳。站如松,要像松樹一樣挺拔。要抬頭挺胸,義氣凜然。
走路要有走路的樣子。步伐不要匆忙亂趕,行如風。腳步要像風一樣的輕盈,使人內心自在。
坐的時候,不能亂動,亂摸。坐如鐘,坐時要像鋼鐘一樣穩重。
睡覺的時候,不能翻來覆去。臥如弓。身體自然彎曲就像一張弓一樣。
人不可以太注重外表,多注意這個人的內在,通過觀察一個人,觀察他是不是手守禮、尊禮,懂禮,可以看出這個人在社會中有沒有地位;觀察他的'言行舉止,也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未來成就……
《弟子規》中又提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東西。一、在古代進門時,腳不能踩在門檻上;二、在站的時候,不能一直腳支撐著整個身體,這樣顯得十分沒有禮貌;三、坐在地上時,大腿不能岔開;四、坐或站的時候,不能搖動大腿……這些舉動,都會讓你顯得很輕浮,在社會上不能生存,也會導致長輩不喜歡,也沒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一個注重外表禮儀的人就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尊嚴、自信與威嚴,也得到了別人對你的尊重。一個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一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當然,她也會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要求。我想,這些都能做到,一定是一個在社會中人緣好,容易被接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如果,覺醒的話,就朝這個目標前進吧,你的付出,一定會有你想要回報,加油。
弟子規讀后感2
我很喜歡讀書但是《弟子規》是我的最愛,學習了《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是顯圣鏡,可以顯現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德行。《弟子規》同時也是照妖鏡,對照一下看你是否做到《弟子規》哪些,假如沒有做到那就“有則改,無加警”。“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人指路”,誰是名人?我們的老祖宗呀也就是古圣先賢,《弟子規》就是古圣先賢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人生中的131件事情,每件事情都意味著一個人生的哲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按照《弟子規》所說的來做人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快樂的。
《弟子規》教誨我們,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時時刻刻以一種恭敬的心,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要有舍得的精神,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范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說《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說《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熏陶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有感恩的心,才會有愛人的心。知恩才能報恩“,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那么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生活在感恩和愛的世界里,就能時時品嘗幸福的感覺。
蔡禮旭老師說,有愛的地方就有家,有感恩的地方就有家。把愛和感恩帶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學會愛學會感恩和諧就在你我身邊,愿我們用《弟子規》攜手共同營建一個和諧幸福的家。
弟子規讀后感3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為什么要學《弟子規》?通過學習,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含義,“弟子”指的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規”是規范、道理的意思,也就是做人的道理、規范。
《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它教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每一個人都應當了解如何做人,這樣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所以古人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去研究如何把小孩教好。尋求人生的歸宿,是很多偉人、圣賢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規》中,圣賢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了我們。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要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真正做到百事孝為先。
首先是〈入則孝〉,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是不能干成大事業的;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其次是〈出則弟〉,它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孝敬父母了。
我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后感4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的部分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現代子女教育問題突出,一個孩子從小不知道該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后人際關系,夫妻關系一定很糟,從小沒有紀律和品德的修養,長大后即使知識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萬事以孝為先。《弟子規》里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教育我們每一個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虛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項意見,并積極改正錯誤,聽從父母的指揮,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只有這樣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讓他們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為,覺得非常慚愧。調皮的我,個性倔強,不聽父母的教導,做了很多錯事,令老師和父母傷透腦筋,令他們傷心,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規》里的各項準則衡量自己,虛心接受父母的意見,聽取他們的教導,各方面要求進步。
我覺得這本《弟子規》很值得我們去看去讀去做,如果一個rén dà部分的日常行為規范都依照《弟子規》里面的做,將來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閑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風。
弟子規讀后感5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淺。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自己要虛心地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要遵守誠信,萬萬不可食言。這讓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話:“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也不能少給;與別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這句話說的多有道理啊!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曾子殺豬》的故事。主要講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苦惱不已,妻子許諾孩子回家殺豬,做紅燒肉給他吃。妻子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連忙阻止,說是和孩子開玩笑的。經過曾子的勸導,妻子把豬殺了做了紅燒肉,這件事便在這個孩子的心靈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同時,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到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語文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有一天,宋慶齡要去爺爺家玩時,想起答應小珍的事。本來她很想去爺爺家,因為爺爺答應了她送她一只鴿子。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宋慶齡她拒絕了去爺爺家,盡管父母也勸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慶齡還是拒絕了,在家等小珍。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后感6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并不能為企業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后感7
中國的國學博大精深,蘊涵著古人的智慧。這些代代相傳的民族文化精髓,就是我最好的啟蒙教材。讓我了解最基礎的'國學知識,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是清朝李毓秀所寫的,讓我百讀不厭,教會我如何尊重別人———要孝順父母;是它,幫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要守信;是它,讓我學會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問題———要仔細。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我們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條讀書學習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讀書時眼在書上,嘴也在念,可心經常飛到九霄云外。自從讀了這句話,我就開始在學習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而是專心致志地學習,讀書,寫字、上課認真聽講。就是因為這樣我的學習效率才大大提高。
《弟子規》教會我的東西太多了,每當我讀起它,就會想到很多很多……我相信,我讀了《弟子規》,肯定在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捷徑。
弟子規讀后感8
《弟子規》大家肯定都明白,也會背下來,可是你明白《弟子規》寓意嗎?我明白,并且我還把它運用到生活當中去了。你呢?此刻我來帶你去看看。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一天,我來到必勝客去吃飯。一進去,我就被眼花繚亂的美食給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勝客多吃一點,因為這是難得的美味,僅有在我考試好的.時候才能吃到。服務員帶著菜單來了,我點了一個夏威夷匹薩、一份薯格、一盤泰式口口香、一盤雞翅、兩杯咖啡、和一塊蛋糕。
餐上齊后,我開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完后,我絲毫沒有感到飽的感覺。但過了幾分鐘,我覺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準備上床睡覺了,但我的肚子還是很不舒服,怎樣辦呢?我只好將就睡了。我剛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覺就來折磨我了。我躺著等,等著什么時候胃會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我等不住了,心里越來越著急。這時,我有個主意,這就是——吃藥。
我叫爸爸起床,給我找藥吃,爸爸給我找了一盒“嗎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繼續睡覺。躺在床上后,我感覺舒服多了。一個小時后,我最終入睡了。這難受的感覺整整折磨了我5個小時。
經歷過這次教訓,我以后可要細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飯,我以后可再也不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了。我也最終感受到“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話的寓意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吃東西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我可明白了,你明白了嗎?
弟子規讀后感9
前幾天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感觸頗多,《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自從學習了《弟子規》,我覺得自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暑假里的一天,我要和同伴去游泳,媽媽說:“今天天氣太冷了。別去!”我說:“我不!我偏要去!”結果游泳后回來我就發起燒來,媽媽急得半夜三更背著我上醫院打點滴。到了醫院,我看著汗水不斷地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心里后悔極了。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明白了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也不能任意而為。如果擅作主張,就容易出錯,因而讓父母擔心,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是不孝順父母的行為。現在的我,已經不會擅自做主了,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咨詢父母的意見,父母說不能做的事,我也就不會再任性了。“冬則溫,夏則清”當我讀到這句時,回想起以前一直都是父母讓我在冬天感到溫暖,在夏天讓我感到涼爽。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倒過來做,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溫暖的懷抱;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地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為我們無私的付出。漸漸長大的我們,也應該學著為父母做些什么了。
一個人如果只有才華,而沒有好的品德,就像花瓶里的花,看起來很漂亮,但因為無根,過不了幾天就枯萎了。而《弟子規》就是我們扎好德育最好的根。
我們的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弟子規》只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后我將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我相信,在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我相信我以后會做的更加的完美!
弟子規讀后感10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里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著我。
《弟子規》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為規范。從古代到現在,小學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著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小學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后媽。后媽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后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后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11
在我們三年級的書單里,我們有一本名為《傳統蒙學讀本》的書,它主要收集了《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經典。它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厚重、溫潤和美好。特別是我們上個學期學的《弟子規》,更讓我學到了很多傳統的禮儀。
“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弟子規,是圣人的教誨。圣人教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通過學習,我對其中如何孝敬父母的行為有了很多的認識。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想到我自己,平時遇到長輩安排給我比較喜歡的事情時,我會答應的很快,然后很快的完成,但是如果碰到我不是很喜歡的事情,我就要拖拖拉拉,不及時完成長輩的安排。特別是早上起床時,都要媽媽叫我好多次,我才肯起床。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后,才能入睡。想到古人對父母要這么照顧,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偶爾會給媽媽暖被窩,但是實在做的太少了,平日生活中,都是長輩照顧我比較多。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我小時經常感冒發燒,那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圍著我轉,喂我吃藥的,喂我吃飯的,給我量溫度的……日夜守護著我。輪到他們感冒時,他們都是自己照顧自己,都說:沒問題的,我一會兒就好了。
我以后要認真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做一個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1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后,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我出生于七十年代,這本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優秀作品卻與我失之交臂,我認識它太晚了。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會出現 “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個古代從三歲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們現代人有多少人知曉?即便有個別人記得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卻往往忘記了自己對父母也要盡孝道的道理。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讀后感13
童年的時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嬌要買玩具,被媽媽押著去學外語。當不滿足的時候,你會嘆氣:“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廣西柳州的艾滋孤兒阿龍不會:他一個人洗衣做飯,一個人養雞喂狗,一個人讀書寫字,一個人入睡。他從不覺得自己很苦,盡管他今年只有六歲。這就是廣西艾滋孤兒阿龍的倔強生活!
今天,媽媽推薦給我看了這篇報道。看完后,我感到震撼,然而更多的是羞愧。阿龍只有六歲,而我比他大了一倍多,我會為了一些不算多也不算累的家務勞動和家里人爭吵,甚至還討價還價。為了督促我的學習,媽媽每天晚上都會無數次地和我發脾氣。我們都有父母的關愛,受委屈了,不高興了,可以找爸爸媽媽哭訴,撒嬌,我任性,讓大人頭疼,生氣。阿龍呢?他又該去找誰?我們每天都吃得飽,穿的暖,不喜歡了就一扔了之,甚至有的東西阿龍見都沒見過。這樣的`生活,我們習以為常,感覺天經地義。同樣是孩子,這對阿龍來說,公平嗎?
六歲,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記憶的童年時光,而阿龍卻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與病魔抗爭,爭取自己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利,看著阿龍這樣的生活狀況,我心里感到一陣陣酸楚,也為阿龍的命運感到不平!
我想為阿龍做點什么,卻不知從何做起。媽媽對我說:“在我們國家,像阿龍這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幫助他們,就應該先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這樣你才有能力幫助他們。”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長大后,才有能力幫助更多的“阿龍”們,成為一個真正有能力幫助他人的志愿者。
弟子規讀后感14
感恩教師對我的教誨,感恩社會對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我之所以明白,要對自我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規》的指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應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應對父母的斥責,我甚至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那天在房間里讀《弟子規》以后,我羞愧難當,明白自我錯了,并且錯得很過分。當自我摔門而出時,并不曾顧及父母當時的.感受時,沒有父母心碎的樣貌。
父母是我們人生中的太陽,他們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我必須行,別忘了,自我背后還有我們的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此刻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沖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們要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明白父母對自我的恩重如山,才明白自我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明白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感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激《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猶如一盞明燈照我成長,為我指引方向。我將用自我的行動踐行《弟子規》的真諦,回報父母,感恩社會,就讓我們在《弟子規》的指引下,快速成長吧!
弟子規讀后感15
中華經典,千古流芳;潛移默化,經久不衰;奇光異彩,獨一無二。
——題記
翻開幾千年的中國歷史,我們偉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許多曠世之作。但是,在我心里,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規》。
孝,萬物之根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連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話,那就真的可以說不不配當人。縱觀歷史,有那么多的'榜樣可以學習,孔融盡管很小,但他卻知道讓梨,知道孝順親人;董永雖然很窮,但他為了給父親看病,賣光了所有能賣的東西,只為了那一份難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鴉知反哺情……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要知道孝順自己的親人。
自從讀了《弟子規》,教育的力量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進點孝,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頭悄悄生根發芽。
莫忘,萬物之根——孝!
信,萬物之本
“凡出言,信為先”,每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總用無限感慨。誠信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擁有了誠信,就擁有了一份快樂。所以,凡是開口說話,首先要講究誠信。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信,是萬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這就是一種閃光的品格,這就是一種公認的美德。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自從讀了《弟子規》,我明白了:只要我們每個人多一點誠信,少一點欺騙,那么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絢爛,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莫忘,萬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
雖不是山,卻比山要高深;雖不是海,卻不還要深沉;雖不是地,卻比地要博大。這就是,一本魅力無窮的曠世之作,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恒之作——《弟子規》
感謝有你,讓我的心靈開出一顆開花的樹,清香永存!
莫忘,萬物根與本!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作文-弟子規讀后感范文03-28
弟子規|《弟子規》創造的奇跡08-24
弟子規全文弟子規里面的故事03-15
《弟子規》經典名句07-20
弟子規的感悟12-13
弟子規心得11-22
《弟子規》教案01-02
《弟子規》心得01-10
弟子規句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