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杜甫《羌村三首》及評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杜甫《羌村三首》及評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羌村三首》
【其一】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⑴。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⑶。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⑷!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⑸。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⑹。
【其二】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⑺。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⑼。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⑽。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⑾。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⑿。
【其三】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⒀。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⒁。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⒂。
莫辭酒味薄⒃,黍地無人耕。
兵戈既未息⒄,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⒅:艱難愧深情⒆!
歌罷仰天嘆⒇,四座淚縱橫。
注釋:
⑴崢嶸,山高峻貌;這里形容云峰。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為太陽在云的西邊。古人不知地轉,以為太陽在走,故有“日腳”的說法。這兩句是未到時的遠望。
⑵因有人來,故宿鳥驚喧。杜甫是走回來的,所謂“白頭拾遺徒步歸”,他曾向一個官員借馬,沒借到。“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著喜悅。
⑶妻孥(nú):妻子和兒女。杜甫的妻子這時以前雖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對于他的突然出現,仍不免驚疑,只是發愣,所以說“怪我在”。下句說,驚魂既定,心情復常,方信是真,一時悲喜交集,不覺流下淚來。這兩句寫得極深刻、生動,是一個絕妙的鏡頭。
⑷遂,是如愿以償。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說明,下四句的引子。“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杜甫陷叛軍數月,可以死;脫離叛軍亡歸,可以死;疏救房琯,觸怒肅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風霜疾病、盜賊虎豹,也無不可以死。現在竟得生還,豈不是太偶然了嗎?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⑸歔(xū)欷(xī),悲泣之聲。在這些感嘆悲泣聲中,讀者仿佛可以聽到父老們(鄰人)對于這位民族詩人的贊嘆。
⑹夜闌,深夜。“更”讀去聲,夜深當去睡,今反高燒蠟燭,所以說“更”。這是因為萬死一生,久別初逢,過于興奮,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因事太偶然,故雖在燈前,面面相對,仍疑心是在夢中。
⑺晚歲,即老年。迫偷生,指這次奉詔回家。杜甫心在國家,故直以詔許回家為偷生茍活。少歡趣,正因為杜甫認為當此萬方多難的時候卻待在家里是一種可恥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歡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沒有。
⑻這句當在“畏”字讀斷,是上一下四的句法。這里的“卻”字,作“即”字講。“卻去”猶“即去”或“便去”。是說孩子們怕爸爸回家不幾天就又要走了,因為他們已發覺爸爸的“少歡趣”。金圣嘆云:“嬌兒心孔千靈,眼光百利,早見此歸,不是本意,于是繞膝慰留,畏爺復去。”
⑼憶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間。追涼,追逐涼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⑽杜甫回來在閏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蕭蕭,兼寫落葉。“撫”是撫念。撫念家事則滿目凄涼,撫念國事則胡騎猖獗,因而憂心如焚。
⑾“賴”字有全虧它的意思,要是再沒酒,簡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⑿這兩句預計的話,因為酒還沒釀出。“足斟酌”是說有夠喝的酒。“且用慰遲暮”,姑且用它(酒)來麻醉自己一下吧。這只是一句話,并不是真心話。
⒀柴荊,猶柴門,也有用荊柴、荊扉的。最初的叩門聲為雞聲所掩,這時才聽見,所以說“始聞”。按養雞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異。《詩經》說“雞棲于塒”,漢樂府卻說“雞鳴高樹顛”,又似棲于樹。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謂“黃河流域養雞,到唐代還一直有讓它們棲息在樹上的,所以杜甫詩中還有‘驅雞上樹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末云“庭樹雞鳴淚如線”。湖城在潼關附近,屬黃河流域,詩作于將曉時,而云“庭樹雞鳴”,尤足為證。驅雞上樹,等于趕雞回窩,自然就安靜下來。
⒁“問”是問遺,即帶著禮物去慰問人,以物遙贈也叫做“問”。父老們帶著酒來看杜甫,所以說“問我”。
⒂榼(kē),酒器。濁清,指酒的顏色。
⒃苦辭酒味薄,是說苦苦地以酒味劣薄為辭。苦辭,就是再三地說,覺得很抱歉似的,寫出父老們的淳厚。下面并說出酒味薄的緣故。苦辭、苦憶、苦愛等也都是唐人習慣語,劉叉《答孟東野》詩:“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都不含痛苦或傷心的意思。苦辭,一作“莫辭”。
⒄兵革,一作“兵戈”,指戰爭。
⒅請為父老歌,一來表示感謝,二來寬解父老。但因為是強為歡笑,所以“歌”也就變成了“哭”。
⒆這句就是歌詞。“艱難”二字緊對父老所說的苦況。來處不易,故曰艱難。惟其出于艱難,故見得情深,不獨令人感,而且令人愧。從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質對詩人的感化力量。
⒇杜甫是一個“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的詩人,這時又正作左拾遺,面對著這災難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還喝著他們的酒,哪得不嘆?哪得不仰天而嘆以至淚流滿面呢?
【其一】
西天布滿重巒疊嶂似的紅云,陽光透過云腳斜射在地面上。
經過千里跋涉到了家門,目睹蕭瑟的柴門和鳥雀的聒噪,好生蕭條啊!
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我還活著,愣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有些偶然。
鄰居聞訊而來,圍觀的人在矮墻后擠得滿滿的,無不感慨嘆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對而坐,仿佛在夢中,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
【其二】
人到晚年了,還感覺是在茍且偷生,但又迫于無奈,終日郁郁寡歡。
兒子整日纏在我膝旁,寸步不離,害怕我回家沒幾天又要離開。
閑來繞數漫步,往昔追隨皇帝的情景出現在眼前,可事過境遷,只留下遺憾和嘆息。
一陣涼風吹來,更覺自己報國無門,百感交集,備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經秋收了,新釀的家酒雖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從糟床汩汩滲出。
現在這些酒已足夠喝的了,姑且用它來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
成群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斗。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手里都帶著禮物,從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濁。
一再解釋說:“酒味為什么淡薄,是由于田地沒人去耕耘。
戰爭尚未停息,年輕人全都東征去了。”
請讓我為父老歌唱,在艱難的日子里, 感謝父老攜酒慰問的深情。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嘆,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不絕,悲傷之至。
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爆發的“安史之亂”,不僅使一度空前繁榮的大唐王朝元氣大傷,更給天下百姓帶來難以言喻的深重苦難。次年,長安陷落。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與平民百姓一樣,不幸被戰爭的狂潮所吞噬,開始了輾轉流離的生活,親身體驗了戰禍的危害。
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舊歷五月,剛任左拾遺不久的杜甫因上書援救被罷相的房琯,觸怒肅宗,差點沒砍掉腦袋,但從此肅宗便很討厭他,閏八月,便命他離開鳳翔。詩人此行從鳳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這倒給詩人一個深入民間的機會。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個月沒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馬亂,情況不明,傳說紛紜,杜甫當時的心情十分焦慮。亂離中的詩人歷盡艱險,終于平安與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著名的組詩《羌村》三首。
賞析:
這三首詩是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杜甫從左拾遺任上被放還鄜州羌村(在今陜西富縣南)探家時所作。關于這組詩,《古唐詩合解》這樣評說:“三首哀思苦語,凄惻動人。總之,身雖到家,而心實憂國。實境實情,一語足抵人數語。”足見這組詩所蘊含的社會現實內容。
第一首著重寫詩人剛到家時合家歡聚驚喜的情景,以及人物在戰亂時期出現的特有心理。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詩人千里跋涉,終于在薄暮時分風塵仆仆地回到了羌村。天邊的夕陽也急于躲到地平線下休息,柴門前的樹梢上有幾只鳥兒鳴叫不停,這喧賓奪主的聲浪反襯出那個特殊歲月鄉村生活的蕭索荒涼。即便如此,鳥雀的鳴叫聲,也增添了“歸客千里至”的喜悅氣氛,帶有喜迎歸者之意。詩人的歸來連鳥雀都為之歡欣,更何況詩人的妻子和兒女。這首詩開篇四句措詞平實,但蘊意深厚,為下文的敘事抒情渲染了氣氛。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此二句詩人逼真地將戰亂時期親人突然相逢時產生的復雜情感傳達了出來。詩人多年來只身一人在外顛沛流離,又加上兵連禍結,戰亂不休,其生死安危家人無從知曉,常年不歸,加之音訊全無,家人早已抱著兇多吉少的心理,未敢奢望詩人平安歸來。今日親人杜甫驟然而歸,實出家人意料,所以會產生“怪我在”的心理。“驚定還拭淚”,妻子在驚訝、驚奇、驚喜之后,眼中蓄滿了淚水,淚水中有太多復雜的情感因素:辛酸、驚喜、埋怨、感傷等等。這次重逢來得太珍貴了,它是用長久別離和九死一生的痛苦換來的,在那個烽火不息,哀鴻遍野,白骨隨處可見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甫一樣幸運地生還。于是,詩人發出深沉悲切的感慨:“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從詩人幸存的“偶然”,讀者可以體會到悲哀的“必然”。杜詩之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能使讀者在讀后驚心動魄,其秘密就在于它絕不只是反映詩人自己的生活經歷,而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詩人生還的喜訊很快傳遍了羌村,鄉鄰們帶著驚喜的心情紛紛趕來探望。“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噓欷”,鄰里們十分知趣地隔墻觀望,不忍破壞詩人一家團圓的喜慶氣氛,看著詩人劫后余生,鄉鄰們情不自禁地為之感嘆,為之唏噓。而在這種感嘆和唏噓中,又含有詩人自家的傷痛。“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詩人用極為簡單傳神的景語,將亂離人久別重逢的難以置信的奇幻感受描摹了出來。曾經多少次在夢中呼喚親人的名字,如今親人真的驟然出現在面前,突如其來的相逢反讓詩人感覺不夠真實。夜幕降臨,灶臺上燃起昏黃的燭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朦朧的燈光映照下,此情此景更讓詩人覺得猶如在夢境中一樣。詩人用這樣兩句簡樸的語言將戰爭年代人們的獨特感受更強烈地呈現出來,由寫一人一家的酸甜苦辣波及全天下人的悲苦,這種描寫十分具有典型性。
第二首,寫詩人得還家以后的苦悶和矛盾心情,表達出作者身處亂世有心報國而不甘心茍且偷生的心態。
對于一個憂樂關乎天下的詩人來說,相逢時的喜悅是短暫的。“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居定之后,詩人的報國壯志重新高漲,對大唐江山的憂患漸漸沖淡了相逢的喜悅。正值國難當頭,民不聊生之際,詩人卻守著一方小家庭,詩人意識到這種現狀無異于茍且偷生。作者曾經豪情滿志地立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在金戈鐵馬、烽火狼煙中淹沒,壯志未酬的苦悶使詩人的臉龐上不再有笑容,日子久了,連孩子也察覺父親的變化。“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看著父親日漸愁苦的臉,懂事的孩子知道父親又在操慮國事了,擔心父親為了理想再度離家而去,于是,孩子們每日守護在父親左右,珍惜和父親在一起的每時每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詩人用今昔對比來寄托胸中苦悶,敘事中穿插寫景。“蕭蕭北風”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圍,也強化了“百慮”的深沉,其中一個“煎”字,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文人,當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無法解決時,詩人內心開始變得極度焦灼不安,詩人需要尋求一個突破口來傾泄胸中郁結的情緒。千百年來,無數失意文人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詩中,杜甫也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詩人名在寫酒,實為說愁。它是詩人百般無奈下的憤激之辭,遲暮之年,壯志難伸,激憤難譴,“且用”二字將詩人有千萬般無奈與痛楚要急于傾瀉的心情表達了出來,這正應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第三首,敘述鄰里攜酒深情慰問及詩人致謝的情景。通過父老們的話,反映出廣大人民的生活。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群雞的爭斗亂叫也是暗喻時世的動蕩紛亂,同時,這樣的畫面也是鄉村特有的。正是雞叫聲招來了詩人出門驅趕群雞、迎接鄰里的舉動,“驅雞上樹木,始聞扣柴荊”,起首四句,用語簡樸質實,將鄉村特有的景致描繪了出來,而這種質樸,與下文父老鄉鄰的真摯淳厚的情誼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父老”說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沒有稍微年輕的人,這位后文父老感傷的話張本,同時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作鋪墊 “問”有問候、慰問之義,同時在古代還有“饋贈”的進一步含義,于是又出現“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兩句,鄉親們各自攜酒為贈,前來慶賀杜甫的生還,盡管這些酒清濁不一,但體現了父老鄉親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鄉親們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說明原因: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連年戰禍,年輕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線,由此體現出戰亂的危害,短短四句,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亂”的全貌,這首詩也由此表現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寫詩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父老鄉鄰的關懷慰問令詩人萬分感動,為表示自己的謝意,詩人即興作詩,以歌作答。“愧”字含義豐富,既有“慚愧”意,又有“感激”、“感謝”意,而“慚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對淳樸誠實的父老鄉親,詩人深感時局危難,生活艱困,可又未能為國家為鄉親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慚愧。結局兩句將詩情推向極至,“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詩人長歌當哭,義憤填膺,悲愴感慨之情驟然高漲。“百慮”化作長歌詠嘆,這一聲長嘆意味深長,飽含無奈和痛楚,詩人對國事家事的沉痛憂慮讓四座鄉鄰大受感染,產生共鳴,舉座皆是涕淚縱橫。聽者與歌者所悲感者不盡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亂引發。詩人的情感思緒已不僅僅是個人的,它能代表千千萬萬黎民蒼生、愛國志士的心聲。杜甫的詩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經由“小我”升華為“大我”,“縱橫”之淚是感時局傷亂世之淚,是悲國破悼家亡之淚,組詩潛藏著的情感暗流在結尾處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愴之情推倒了最高點,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與“三吏”、“三別”等代表作一樣,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雖然作品講述的只是詩人亂后回鄉的個人經歷,但詩中所寫的“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等親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唏噓”的場面,絕不只是詩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經歷,它具有普遍意義。這組詩真實地再現了唐代“安史之亂”后的部分社會現實:世亂飄蕩,兵革未息,兒童東征,妻離子散,具有濃烈的“詩史”意味。
在藝術上,詩人熔敘事、抒情、寫景于一爐,結構嚴謹,語言質樸,運用今昔對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達了詩人崇高的愛國情懷,集中體現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三章詩不僅在形式上連綿一體,而且很好地引導讀者進行聯想和想象,使得這組詩的意蘊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顯得豐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詩人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反映出安史之亂的嚴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詩文功底。
《羌村三首》介紹
《羌村》三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作品。安史之亂中,杜甫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初則攜帶妻室兒女,從奉先向陜北避難;繼則把妻子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自己準備只身投奔靈武(唐肅宗即位的地方),但就在半途被安祿山的亂兵擄到長安,在長安困居流浪了幾個月,終于伺機逃奔到鳳翔(唐肅宗的行在),在鳳翔被任命為左拾遺。由于疏救房琯,觸犯了唐肅宗,險遭不測之禍,幸賴當時宰相張鎬的說解,被赦放還鄜州。《羌村》三首詩,就是杜甫歷經艱險后到達家中,和家人相聚時所寫的一組抒情詩。
《羌村》詩,雖分為三首,但從情節與情緒發展來看,又是不可分割的。關于這,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里曾說: “杜詩每章,各有起承轉合。其一題數章者,互為起承轉合。此詩,首章是總起,次章,上四句為承,中四句為轉,下四句為合。三章上八句為承,中四句為轉,下四句為合,此詩法之可類推者。”這樣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可以把它們引申出來加以說明。
《羌村》的首章是總起,和二、三章有關聯,但它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這章有作者初抵家時所見之景、所遇之人、所抒之情、所為之事。作者一開始寫道: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這一景象,看來很美、很靜。日透云層,天紅地亮,較之作者在《北征》里所寫路上的景色:“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是大不同了。這里有了家,有了鳥雀,人也回來了,該多喜悅呀!尤其是在“不知家在否”的心情下,居然看到了柴門無恙。這里,只是寫景、寫事,然而情寓于景、于事,是“旅人初至家而喜也”。情在景中,情在事里。杜甫是慣于用這種手法的。
到了家了,有了家了,但是家人是否平安呢?杜甫本來“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對家人十分擔心,家人也同樣擔心杜甫。但是終于會晤了,多么意外呀!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既怪又驚,多么激動而復雜的感情,多么失措而又自然的舉動,然而又是多么大的喜歡啊!是悲中之喜,是喜中之悲,悲喜交集。但是作者在這里不寫喜,而寫怪,而寫驚,情更深一層。以十個字把這么復雜的感情和行為表達出來,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概括力之強。但是我們看作者又怎樣應付這樣的場面呢?下面兩句是他自己的心理描繪,緩和了緊張場面,也疏宕了文氣: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多少酸辛在這兩句中表達出來,情感深化下去,也擴展開來。這意味著自己一家團聚了,但這是偶然的。言外之意,有多少人家在戰亂中離散了呢?在激動中,在倉卒中,仍不忘他人。寫得自然、真實,感人的地方也就在這里。
杜家的事,鄰人也關心,他們迫不及待地跑來看,“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這是一幅墻頭觀望圖,充分反映了鄰人的熱情。鄰人為什么都攀墻來探望?就本詩看來,自然是“驚定還拭淚”的“淚”字所引起的,既有淚,當然是哭了的。哭聲如何?這里沒有明寫。但杜甫在《北征》里,描寫他和家人團聚時,“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這和《羌村》里所寫的“驚定還拭淚”是一回事。可見“鄰人滿墻頭”是由于杜家的哭聲招引來的。另外,“亦”字也寫得好,“鄰人亦歔欷”,自家當然在內。字用得經濟,意思卻極豐富。“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詩又一轉,真到家了。然而驚魂未定,還怕是在夢中。寫這未定的驚魂,真是如畫一般,還妙在傍見側出。這種如真如幻的寫法,影響到以后的宋詞,如晏幾道的“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會是夢中。”
總的說來,這一首詩白描如繪,而寓情于景中、事中。通首以“驚”字為線索,有的明白地寫出驚字,如“驚定還拭淚”,有的則并不明白地寫出,如“柴門鳥雀噪”、“鄰人滿墻頭”、“相對如夢寐”,都是因為驚而產生的聲音、行為、動作。這樣,始而鳥雀驚,繼而妻孥驚,繼而鄰人驚,而最后連自己也驚。驚字真實地反映了上述一些人的感情。
到家了,驚魂甫定,緊接著該是生計問題了。杜甫家庭貧窮,在安史之亂前夕,曾因家貧而餓死幼子,所謂“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亂中他雖然曾官拾遺,然而當時的鳳翔朝廷,是“鳳翔千官且飽飯,衣馬不復能輕肥”(《徒步歸行》)。而他自己更是“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同上詩)。現在他哪能不為生活發愁呢?所以第二章的首四句承上首,寫他到家后的情事,并又推開來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杜甫從鳳翔出發來鄜州羌村,在《北征》詩里,點明時間,是“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到羌村后,估計當在九月,歲暮了,也當料理生計。一“迫”字顯出多么緊張,因而就是到家,也少歡趣。孩子對久別的父親“不離膝”,十分親熱,怕他“復卻去”。把兒童的心理、動態,寫得惟妙惟肖。轉過來四句是“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該是這一段的主文。然而作者卻不直率地簡單地來描繪它;而是用對照手法來寫。不先寫冷,而寫熱,不先寫愁,而寫樂。在轉的開頭,就用憶昔二字領起,所謂“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以昔時之樂襯今天之悲,悲喜懸殊,情感深刻,給人的形象也深。《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當系從那里脫胎,不過毫不露痕跡,而得其精神。
生計是困難的,如何解決呢?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這雖然不是什么苦極歡來,但究竟還是可以有些生之歡樂。禾黍收了,糟床當可出酒,有了酒,當可快慰過年。這四句是設想,是預信得酒之詞,是想象。不過我們應當知道: “這也該是杜甫暗寫他妻子的賢能的。因為杜甫在外漂泊,家庭生活都是由他妻子楊氏一身承當的。所以杜甫在懷念孩子的時候,雖然嘆息: “世亂憐渠小”,然而也知道: “家貧仰母慈”(《遣興》),家有賢妻,杜甫在外面可以寬心,在家里更得到照顧。這樣用想象中的歡慰,來暗寫妻子的賢能,表現出詩人的敦厚。
詩寫到這里,從描寫一家人的離合悲歡來說,也該可以結束了。但是如果只到此為止,《羌村》詩反映的社會面不廣,現實意義也就不夠強了。而對第一首詩里的“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的人沒有交待,不夠完整。于是詩人又推開來寫。詩的第三首,開始寫道: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這里,我們看開頭四句,本是描寫鄰人扣門事情,作者卻有三句寫雞。雞亂叫,雞斗爭,雞被人趕上樹。雞聲靜而扣門聲響,才結束了雞的場面。這寫法是從古樂府中得來,“驅雞上樹木”系變化漢樂府《雞鳴》的“雞鳴高樹顛”詩句而來。“父老四五人”帶著酒來慰問杜甫了。父老拿酒來慰問杜甫,說些什么呢?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這是謙辭,也是實情。是從人民的生活方面聯系到時事,話極平實,意實凄慘,揭露的現實很深刻。杜甫如何回答呢?無話可答,但請為歌: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這里所謂歌,即“艱難愧深情”五字,別的話一概擱下。多少低徊憤恨,在這五個字里面呢?詩人有無數的話要說,然而又說不出來,不得已就以“愧”字來感謝父老的攜酒深情。杜甫是“竊比稷與契”(《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稷認為“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也。”契更是“為司徒而民輯”。一個是使人民不致饑餓,一個使人民安居樂業,這兩個人都是封建社會里的所謂圣人,也應該是好的政治家。杜甫想象這兩個人一樣為人民做點事。然而他的遭遇如何呢?長安十年困居,亂中到處漂泊,后官為拾遺,但是不能發抒抱負,落得墨制放還,對人民能有多少貢獻呢?父老攜酒慰問,杜甫用什么來報答人民呢?一“愧”字表達了作者當時對國事的憂思以及對人民的無限深情。緊接著“愧”字推開來: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這是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詠懷五百字》)感情的伸延。在多情的父老們面前,詩人歌以當哭,仰天長嘆,熱淚縱橫。“四座淚縱橫”,當然也包括父老的眼淚在內,杜甫的感情和父老的感情匯在一起,杜甫和人民打成了一片。這樣的結束,似乎是無可奈何的表示,然而在字句以外,是對敵人對無能的統治者強烈的控訴!
《羌村》三首真實地反映杜甫抵家后和家人、鄰居聚會的場面,是戰亂中杜甫生活的一個片斷。它以“組詩”的形式寫,各首詩有關聯,又有不同的描繪重點。其情景的安排,用字的精當,情節的呼應,疏密相稱,頗具特色,為杜甫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此三詩似詠生還之樂耳,以為偶然,以為意外,則許多《垂老》、《無家》、《新婚別》等篇,流離死亡,反是尋常事也。(鐘評) (鐘 惺 譚元春《詩歸》卷十八)
前者,起語寫景如畫,“妻孥怪我”二句,總是一個喜。蓋久別積憂,忽然歸,驟然見,喜不可堪,且怪且驚,繼之拭淚,皆喜心逼迫出來有此光景……“生還偶然遂”,正發“怪我在”之意,見其可喜。“鄰人墻頭”鄉村真景,而“感嘆噓唏”,卻藏喜在。“夜闌更秉燭”,“更”讀平聲。久客歸家,未能即睡,不無瑣事,更換秉燭,自是真景,非相疑而互照。至“相對如夢寐”,則驚怪意猶未盡忘也。其二:久客以歸家為歡,今當晚歲,無尺寸樹立,而匆迫偷生,雖歸有何歡趣?此句含有許多不平在。……嬌兒卻去,正為少歡趣……“憶昔”以下四句,正發少歡之故。
其三:起語,鐘云: “描寫村落小家光景如見。”但他人決寫不到此,入詩卻妙。“莫辭酒味薄”云云,絕似老人口吻。“兵革未息”,“兒盡東征”,亦述老人語。兒童東征,故黍地莫耕,正相發也。“請為父老歌”,答其來意。“艱難”正根“黍地無人耕”來。如此艱難,猶復送酒,所以愧其深情。……至“歌罷仰天嘆”,則公與老父各有其悲,而無復歡趣,此句又三首之總結也。(王嗣奭《杜臆》卷二)
《羌村三首》,驚心動魄,真至極矣。陶公真至,寓于平淡;少陵真至,結為沉痛。此境遇之分,亦情性之分。(施補華《峴傭說詩》)
【讀杜甫《羌村三首》及評析】相關文章:
《羌村三首》杜甫唐詩鑒賞03-27
杜甫《羌村三首》的藝術特色12-08
杜甫詩詞《羌村三首》的詩意賞析04-08
杜甫《江村》原文,注釋和評析04-26
杜甫《羌村三首》全詩翻譯賞析12-16
《羌村三首》古詩閱讀及賞析09-30
杜甫《旅夜書懷》評析12-21
杜甫《夢李白·其二》原文及評析12-02
杜甫《春日江村》古詩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