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翻譯賞析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插秧適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決渠當斷岸。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主守問家臣,分明見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鷗鳥鏡里來,關山云邊看。
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前言】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作品,本篇主要描寫插秧后引水灌田的'情景,這是水稻種植十分重要的環節,只有水分充足,秧苗才能茁壯生長。充分表現出作者對于廣大勞動人民的關心以及對于普通農民生活的深切關注之情。
【注釋】
①行官張望:行官,唐節鎮、州、府小吏,掌受差遣,行役四方
②稻畦:稻田
③東屯:地名。在今重慶奉節縣東
④案:矮長桌
⑤適云已:剛剛完畢。適,剛剛。云,句中助詞,無義。已,完畢
⑥引溜句:引澗水給予灌溉。溉灌,即灌溉
⑦方塘:此指稻田
⑧決渠句:引渠水灌田時要堵塞好斷裂的堤岸
⑨公私句:意思是公田、私田都得了灌溉,水稻自會茁壯生長
【鑒賞】
公元766年(大歷元年)春至三年正月,杜甫在夔州住了兩年多,由于都督抬茂琳的照顧,讓他主管官府在東屯的百頃稻田,同時自己也租了一些稻田耕種,因此對于水稻的種植十分關注,有好幾首專寫這方面的詩,如“東屯稻田一百頃,北有澗水通青苗。晴浴狎鷗分處處,雨隨神女下朝朝。”(《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九《夔州歌十絕》之六)為了收割水稻,特地把家從湘西移到東屯。《自湘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之二詩云:“東屯復湘西,一種住青溪。來往皆茅屋,淹留為稻畦。”(卷二百二十九)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作于公元767年(大歷二年)六月,此時杜甫尚住在湘西。全詩三段,每段八向,第一段寫引水灌田。第二段述灌水后的稻田,一望無際,秧苗蘋蘋,有如翠羽。第三段是展望秋收。
【杜甫《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負薪行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杜甫《絕句》翻譯賞析07-19
蠶谷行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彭衙行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杜甫《李鄠縣丈人胡馬行》翻譯賞析01-24
杜甫《夢李白浮云終日行》古詩詞翻譯賞析01-21
杜甫《去矣行·君不見鞲上鷹》翻譯賞析01-20
杜甫《瘦馬行城傍牧馬驅未過》翻譯賞析01-19
杜甫《石犀行君不見秦時蜀太守》翻譯賞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