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的教案

            時間:2024-10-10 20:21:35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詩三首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合集15篇)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

              【學情分析】

              這首詩是高一學生即將學習的一篇課文,他們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過去的學習更偏于感性片段,未形成系統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高一學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記憶以有意記憶為主,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能夠初步完成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為主的過渡;思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往往會以偏概全。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情緒內容廣泛,充滿了青春的熱情。教師需利用這些特點,讓學生理解詩歌,體驗詩情,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寫作背景,學會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學會意象分析的賞析方法。

              3、朗讀品味詩歌,著重理解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和抱負無成的悵恨。

              4、品味杜詩借景抒情的手法、音韻美的特點和沉郁頓挫的整體風格。

              二、教學重點

              1、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引導學生以分析詩句為突破口,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詩意之豐、詩情之深。

              2、讀懂這首詩,把握律詩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全面把握這首律詩的豐富意象、深遠意境、深沉情感。

              四、教學工具

              課件。

              五、教學方式

              講授式、誦讀式、提問式。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七、文本分析

              詩歌背景: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重慶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夔州位于河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登高》就是杜甫在夔州期間的杰作,寫于767年的秋天。“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隙而起,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詩人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這一年的重陽節,杜甫約他的一個遠親吳郎來飲酒,不想吳郎因事沒有來。杜甫感慨萬千,獨自登高排遣郁悶,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給他增添了悲哀。國家動蕩、家道艱辛、個人多病、壯志未酬、好友離世(李白、高適、嚴武)的痛苦一時全涌上心頭,寫下了這首即景傷懷的七言律詩。

              《登高》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闊的河秋景圖,抒發了詩人對時世艱難、國事衰微的憂慮及對自己暮年多病、淪落不振的感慨。詩中寫到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回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河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詩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人到晚年,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時世艱難,生活困苦,詩人常恨,鬢如霜白;濁酒消憂,卻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和抱負無成的悵恨,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八、教學過程

              (一)材料準備

              1、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1)抓住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領會詩人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表現手法和語言特色。

              2、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一度任劍南節度使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他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24歲應試不第,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等詩人往來酬唱。34歲開始在長安寓居,長達十年,卻進取無門。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759年,他棄官西行,曾在西川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定居成都浣花溪畔。768年,攜家出峽,漂泊湘、鄂一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十年長安的困守和長期的流離失所的生活,使杜甫深入接觸到了人民的生活,體會到人民的情緒。所以,他的詩歌廣闊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其詩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別”。著有《杜工部集》。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杜甫的一首律詩《登高》。學習之前,先把這首詩朗讀一遍,讀的過程中注意幾個字的讀音。猿嘯、渚清、霜鬢(長在臉兩側耳朵前面的頭發)、潦倒、濁酒。大家看到第一個注釋,這首詩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的重陽節。

              (三)走進課文

              1、解題

              (1)問:大家知不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

              明確: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那一天,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古代認為九是陽數,重九也叫“重陽”。因為這一天有登高的習俗,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2)杜甫在重陽節約他的一個遠親吳郎來飲酒,不想吳郎因事沒有來,杜甫只好獨自登高。登高,看見眼前的`景象,有感而發,就寫下了這首詩。

              2、知人論世

              (1)問:大家了解作者杜甫嗎?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

              明確: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一度任劍南節度使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廣闊地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著有《杜工部集》。(這些文學常識在選擇題中容易出現)

              杜甫前半生懷才不遇,后半生漂泊流浪。這首詩就作于他流落夔州期間,夔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縣。(談談夔州)

              3、朗讀

              杜甫一生坎坷,他漂泊期間作下的詩,必定有濃厚的情感。我們再來朗讀一遍,盡量讀出感覺來。

              4、鑒賞品味

              (1)《登高》這首詩,各聯分別寫什么?

              明確:首聯、頷聯寫景,頸聯、尾聯抒情。

              (2)寫了哪些景物,詩人分別用了什么詞描寫?

              明確:這首詩首聯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頷聯寫了兩種景物:落木、河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無邊、蕭蕭、不盡、滾滾”來描寫。

              (3)詩歌中的景物被用來寄托主觀情思而稱為意象,那么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強調表達效果)

              ①風急──秋天的急風凜冽。

              我們學過的詩詞有很多寫到風的,比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潛入夜”得悄悄的,細無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和煦溫暖,讓萬物復蘇。

              問:而秋風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

              明確:蕭瑟、凄冷、凜冽。

              “風急”表示風剛烈、強勁而有力,富有動態,更渲染了一種蕭瑟的氛圍。試想一下,如果換成“風大”,似乎就沒有這種效果。

              ②天高──形容天高闊遠。

              如果是我們的同學站在那里,在茫茫天地間,會覺得自己特別的渺小而孤單。如果說風是動景,天就是靜景了。

              ③猿嘯哀──猿的啼叫是哀傷的。

              同學們去過三峽嗎?聽過猿猴的叫聲嗎?那是一種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非常哀傷。咱們初中學過酈道元的《三峽》:“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聽到猿叫便落淚沾濕了衣裳。杜甫聽到猿啼,也覺得悲哀。這個哀字,奠定了感情基調。猿啼,這是從聲音方面來寫的。

              ④渚清沙白——“清”“白”兩種色彩。

              問:從色調上來看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明確:冷色調。

              問:該色調給人的感覺是興奮歡快的,還是冷清寂寥的?

              明確:冷清寂寥凄涼的感覺。我們過年的時候,特別是北方,要剪窗花、貼春聯。用的是什么顏色的紙呢?(紅色)想象一下,如果換成黑色和白色,喜慶的感覺會頓失。

              ⑤鳥飛回──鳥兒飛舞盤旋。

              問:這只鳥為何要盤旋呢?

              明確:可能找不到食物,可能是找不到家,可能是與鳥群失散了。總之,它是一只彷徨、孤獨失意的鳥。這是動態的景象。

              ⑥落木──綿延萬里,廣闊無邊,蕭蕭而落。

              ⑦河──沒有盡頭,洶涌奔騰。盡顯壯闊蒼茫之感,是動景。

              落木和河形成了一組對比。葉枯而落,生命易逝,形容人的生命短暫;河不盡,宇宙無窮,更反襯出生命的短暫。

              (4)大家有沒有從這些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這里用了什么手法,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

              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是詩歌的表現手法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詩歌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蜀道難》開頭,“噫吁嚱,危乎高哉!”就是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屬于間接抒情。這里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地刻畫景物,構成一整幅生動的畫面。

              風急天高,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小渚,白白沙岸,鳥兒在低空回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河,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詩人面對這樣一幅景象,感嘆長年漂泊的生涯何時才是盡頭?生命苦短,自己壯志難酬。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55歲,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何其悲哀呀。

              補充材料:

              詩人24歲考科舉沒考上,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等詩人往來酬唱。34歲開始住在長安,長達十年,但是進取無門。在唐朝想做官,除了考科舉,還可以寫文章打響自己的名聲,受達官貴人的賞識而被引薦入朝。李白就是常跟官員來往,吟詩喝酒,提高了知名度,被玄宗召入朝廷。杜甫就沒這樣的運氣,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最痛恨文人和藝術家,因為這些人會任意批評朝政,對他們不利。幾次使壞,阻礙優秀文人入朝。杜甫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玄宗晚年昏庸,受李林甫的蒙蔽,很多事都不知道。

              安史亂起,詩人被叛軍所俘,獲救后做過官,之后又被貶。杜甫很生氣,后果很嚴重。“我不干了”,棄官不做,流亡顛沛,進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后來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重慶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58歲的時候結束了孤苦、漂泊的生活,病死于赴郴(chēn)州途中。

              5、朗讀

              (1)大家把前兩聯再讀一遍。

              (2)范讀與朗讀。

              開頭我們說了,這是一首律詩。《登高》全詩運用對仗(對偶),比如,“風急天高”對“渚清沙白”,“猿嘯哀”對“鳥飛回”,“無邊”對“不盡”……讀起來富有節奏感。而且首聯第一句強勁有力,要讀得高亢激昂,第二句回環婉轉。頷聯的“無邊落木”和“不盡河”要一氣讀出,體現無邊無際之感。師范讀后學生朗讀。

              6、把握感情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頸聯、尾聯。(結合注釋)

              明確:詩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到了晚年,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國家動蕩、生活困苦,厚重的鬢發霜白;濁酒消憂,卻因衰頹、多病需要停杯戒酒。

              (2)我們已經知道,頸聯、尾聯抒情。大家找到了哪些帶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

              明確:“悲、常、多、獨、艱難、苦恨、潦倒”。(合理即可)

              (3)從這些關鍵詞,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情感?結合前兩聯的分析和詩歌背景來思考。

              明確:這兩聯或者說整首詩的感情全集中在這個“悲”字上。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看到“研討與練習”第三大題:宋代羅大經指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詩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來?

              明確:羅大經指出詩中“八意”,即八大可悲。我們知道它可悲,但不知道竟有八大可悲之處,我們一起來數數。離家萬里,一可悲;時逢蕭瑟的秋天,二可悲;他鄉作客,三可悲;常年他鄉作客,四可悲;年已遲暮,一事無成,五可悲;百病纏身,六可悲;親朋亡散,無人作伴,七可悲;登高遠望,徒惹憂愁,八可悲。“萬里”和“百年”從空間和時間上把“悲”無限地延伸開來。

              國家動蕩,家破人亡,極度痛心遺憾。“苦”是很、極的意思,“恨”不是仇恨,是遺憾的意思。愁得兩鬢都是厚重的白發。詩人衰退失意,百病纏身,才不得不戒了酒。

              問:為何是“新停”,而不早早戒酒?(病多并非一日爆發,何不為了健康早點戒酒?)

              明確:借酒消愁,有太多的悲哀需要消解,怎戒得了酒。

              “濁酒”是未經過濾的酒,口感不如清酒,檔次比較低。更襯托出杜甫凄涼的晚景。“艱難”“苦恨”又“潦倒”,這幾個詞連用,仿佛是詩人的惆悵無法一次說清,連連感嘆才能表達出無限的凄苦,真是悲到了極點。

              7、反復朗讀

              (1)有感情地把頸聯和尾聯朗讀一遍。

              (2)師范讀。

              “悲”“常”“病”“獨”這些帶有強烈感情的字要重讀以示沉重。尾聯要慢讀,讀出自憐的悲哀。

              8、小結

              本來為了過重陽節,興意盎然地登高望遠,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愁。“悲”字是全詩的詩眼。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首詩里,有時候會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或關鍵字,聯系全篇脈絡或揭示主旨,這就是詩眼。這首詩處處都在體現著“悲”。

              這首詩首聯、頷聯寫景,頸聯、尾聯直接抒情。百感交集的心情盡展無遺,國運衰微、壯志難酬、漂泊無依,含無限深沉、凄涼意于言外。

              9、誦讀

              這首詩很短。學到現在,我相信很多同學已經能背誦了。我們把書合上,試著背一遍。

              九、課后作業

              1、背誦《登高》。

              2、完成練習冊上《杜甫詩三首》一課的習題。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

              2.背誦三首詩歌,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

              3.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詩人的憤激之情。

              4.把握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熟悉律詩的格律知識。

              5.了解杜甫“致君堯舜上”的抱負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品味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教學重點】感受、品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方法】朗誦法、點讀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杜甫,作為唐代詩壇上的又一顆璀璨明星,與李白并稱為“雙子星座”。韓愈曾推崇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著名評論家胡應麟就曾稱贊杜甫的詩說“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杜甫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語言極其精練,尤長于古體詩和律詩。?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詩三首,通過他的詩來體會一下沉郁頓挫的風格,品味詩歌的意境。

              二、知識積累

              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唐玄宗開元中,他南游吳越,北游齊趙,過著“裘馬清狂”的生活。天寶五年(746),他到長安,進取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度關隴,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詩圣”。?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

              正統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許,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曾自負地說:“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卻在苦難和窮困中度過,這更使他更接地氣,“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人生的痛苦和民眾的疾苦,增添了他內心的辛酸苦累和傷感,憂國憂民的情緒積郁心中,奔流而出化作了詩。

              2.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詩人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秋興八首其一】

              一、背景介紹:《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766)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爭也接連不斷。《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八首詩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勾連,一脈相通,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新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孤獨抑郁的感情。

              3.掌握詩歌內容。

              (1)詩歌大意

              明確:第一、第二聯形象描繪了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第三聯由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系到“故園”,第四聯寫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砧聲所打斷。

              (2)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首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

              4.合作探究

              (1)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玉露、楓樹林、波浪、風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2)這首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凋傷”“蕭森”可以看出秋氣的肅殺,“他日淚”“孤舟”可以看出詩人的憂傷與孤獨。

              (3)以“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明確:波浪洶涌,仿佛天也翻動;巫山風云,下及于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悶不平,也象征了國家局勢的危急。詩人用豪邁、宏闊寫出哀愁,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進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

              (4)賞析名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賞析:這兩句集中體現了詩歌的主旨。此時詩人身在夔州,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第二次看到菊花的開放卻是秋天滿目的蕭條,不覺潸然淚下;聯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覺引起了詩人對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慨。目睹國家殘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為,詩人不忍明言,這正是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體現。

              三、課堂小結

              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從夔州的秋天起興引出了他的感發,而他感發的.重點則在對“故園”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第二課時

              【詠懷古跡】

              一、介紹寫作背景

              《詠懷古跡》也是一組七律組詩,和《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帶有很多古跡,有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傳。?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沉郁怨憤的感情。

              3.掌握詩歌內容。

              (1)串講詩句

              明確:首聯點出王昭君的出生地,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頷聯敘述昭君的遭遇,感慨無窮,從正面贊揚了昭君的堅強性格。后四句指斥君王昏聵,致使昭君遺恨千古,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們既贊揚她的美好品質,又同情她的不幸。

              (2)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借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懷抱的詠懷詩。詩人敘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同時把自己去國離鄉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與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間”;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寫自己的悲憤。

              4.合作探究

              (1)這首詩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王昭君

              (2)找出其中點明感情的詞語怨恨

              (3)昭君怨恨什么?

              詩眼:“怨恨”:“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遠嫁異邦,遠葬他鄉,月魂空歸,思念故鄉的幽怨。

              (4)品鑒借古詠懷的寫作手法。?

              明確: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了自己的怨憤之情。借古詠懷,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三、課堂小結

              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這一評論確是說出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獨留青冢向黃昏”“環珮空歸夜月魂”的昭君悲劇形象,時時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間。?

              第三課時

              【登高】

              一、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藩鎮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

              未酬的壯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郁悶,他抱病登臺,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哀愁、苦痛、悲憤之情。

              3.理清思路,掌握詩歌內容。

              詩文哪里寫景?哪里抒情?

              明確: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尤其要注意“萬里悲秋常作客”這一句,它在結構上有重要作用,把眼前景與心中情緊密地聯系起來。

              (2)請學生串講詩句的意思。

              明確:首聯描繪了六個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肅殺的圖景。頷聯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頸聯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尾聯將“悲秋”之意進一步深化。

              (3)概括主要內容:

              這首詩歌寫了詩人登高所見秋江的廣闊圖景,抒發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4.學生在掌握詩歌的節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三、合作探究

              1.詩歌意象特點

              風——急天——高猿——嘯哀——孤獨無依、漂泊痛苦

              渚——清?(意境凄涼)沙——白?鳥——飛回

              2.情景特點

              落木——無邊,蕭蕭,下——生命之短暫(?沉郁)

              長江——不盡,滾滾,來——時間之永恒?(高昂)

              3.意境:蒼涼、雄渾、沉郁而悲壯

              4.情懷:萬:表明了離國別家,漂泊路途之遠;常:表明了離家萬里,流浪他鄉的時間之久

              作客:客居他鄉;多:感嘆年老多病,精神疲憊不堪;獨:感嘆獨自登臺,形單影只,萬分

              凄涼;恨:感嘆過分的愁苦和憤恨,以致兩鬢過早地斑白了;停:感嘆因窮困潦倒沒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苦:是極度;極度(痛恨兩鬢染霜)

              5.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前兩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首聯兩句出現六個意象,好像六個特寫鏡頭,仰觀云天秋風,俯察江水洲渚,繪形繪色,繪聲繪動,勾勒出了一幅嚴秋肅臨天下的生動圖畫。特別要注意“猿嘯哀”和“鳥飛回”兩個細節,簡直就是包括詩人在內的千千萬萬個流離失所者的寫照。詩人寓情于景,蕭索慘淡的畫面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凄涼,哀猿的啼聲暗示著詩人的悲苦。頷聯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從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到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我們可以感到詩人浩茫而紛亂的思緒。

              6.名句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明確:這兩句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正因為有了“無邊”“不盡”,使詩的境界顯得廣闊深遠;再加上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葉落意味著一年將盡,容易產生時光易逝的感覺;亙古如斯,超越了時間的限制,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這兩聯確實已將詩人的“艱難苦恨”包含無遺,用語之精當,氣象之宏偉,在所有的登高詩篇中可謂絕唱。

              四、課堂小結

              “百年多病獨登臺”,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其中的“獨”字多么痛苦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這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的境況,杜甫的偉大就在此。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3

              【教學目的】

              1、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

              2、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3、通過討論喚起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及思考。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點撥-研討式。盡可能找詩歌的精彩處與學生的興趣點相交匯的部位設疑提問,啟發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性感受與領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嗎?[美貌]知道都是在說誰么?[西施。楊玉環。貂禪。昭君]。不用說她們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給人帶來好運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紅顏多薄命”,《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學過的《馬嵬》中的楊貴妃不也是這樣嗎?還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這樣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劇是否也是這樣的……

              二、《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自己的心懷(漂泊之感和思念故鄉之情)。

              三、整體感知

              1。朗讀(1)學生單讀指出所讀優缺點。

              (2)教師范讀。

              (3)學生集體朗讀,注意音調。語速。感情。

              2。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

              四、賞析詩歌

              1。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赴”本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2。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板書)

              3。(討論)明代評論家胡震亨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明確】不同意。常言道:地靈人杰,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所以,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是較為和諧的。(大巧若拙)

              另外,從昭君墓碑上的字也可見她的形象:

              一身歸朔漠,

              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

              幾與衛霍同。

              4、頷聯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說說這聯主要講了昭君的什么嗎?)

              “一去”與“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可見,昭君是多么孤獨!

              “紫臺”對“青冢”,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

              “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詩解意》)。

              “朔漠”對“黃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

              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

              對比反襯: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板書)

              5、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板書:民族偏見

              思鄉怨恨

              胡俗

              6、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明確】頸聯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生講,以訓練其表達能力。)

              7、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明確】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金圣嘆也曾對此發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則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可見,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清。劉獻廷<<詠昭君詞>>曾聞漢主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由此可知當時皇帝的昏庸糊涂,昭君一樣的宮女的不幸。

              8、“環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劇;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總之,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板書)

              9、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度?

              【明確】“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的怨恨!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是否又會響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放琵琶曲,渲染悲劇氛圍,感染學生。)

              【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板書:首聯引出歌詠對象入題

              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鋪墊

              頸聯揭示昭君悲劇根源鋪墊

              尾聯點明昭君之怨高潮

              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六、歸納寓意

              【點撥啟發】《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的抒發,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1、簡介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略)

              2、討論、歸納。

              聯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遭貶。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板書昭君畫圖省識漢元帝詩人漂泊西南唐皇帝

              身死異國有志難展

              借古傷今

              七、拓展

              到此咱們對昭君和詩人杜甫應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下面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個怎樣的形象?

              附:(1)詩的大意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2)詩中重點詞語理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4

              詩歌常識:

              古體詩:唐代人把《詩經》到漢魏六朝的詩叫做古詩,或者古體詩

              近體詩: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嚴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寫作的詩稱做近體詩或今體詩。近體詩分律詩和絕句兩大類

              詩歌特點: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選入課本的《杜甫詩三首》都是七言律詩。

              詩歌鑒賞之四抓:

              一、抓題目: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情感……

              二、抓作者:知人論世

              三、抓詩句:(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怎么寫?)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釋:①難理解的詞語;②傳遞詩歌當中隱含的內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律詩的朗誦指導:

              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中間兩聯須對仗。

              有嚴格的聲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節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節拍)為“二二二一”,也可根據意義有一些變化,為“二二一二”

              《秋興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詩歌的寫作背景過程與方法通過把握詩歌意象,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通過把握詩歌意象,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一、抓題目

              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里,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

              《秋興》,即因秋感興(觸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抓作者(知人論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

              創作背景

              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爭也接連不斷,《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的社會背景寫成的。

              三、抓詩句(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怎么寫?)

              1、寫了什么:意象?

              玉露楓樹林巫山巫峽江間波浪塞上風云

              叢菊他日淚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

              意境:營造了衰敗、蕭瑟、陰森又風云變化的悲壯意境。

              2、表達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①通過抓取、分析意象,透過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②尋找詩中關于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

              問題:哪個詩句最能表明詩人感情?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明確主旨:抒發羈旅之愁,思鄉之苦。

              問題:尾聯詩人將關注點轉移到生活中來,寫千家萬戶的“刀尺聲”“搗衣聲”,其用意何在?

              歲至寒冬,晚上家家為親人趕制冬衣,而詩人卻仍旅居外地,聽到這聲音怎能不起孤苦無依的羈旅傷感之情。

              用意:蘊凄苦、思鄉之情于刀尺、搗衣聲中,含蓄蘊藉,韻味綿長。

              3、怎么寫?(提示:如可以從本詩的意象、意境,表達技巧(抒情手法、修辭手法),煉字,語言風格等方面去探討。)

              借景抒情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詩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氣蕭森等景象,聯想到自己功業無成、無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淪落,轉徙他鄉,這是何等哀傷。所以說,這是借用景物描寫寄寓了詩人老大傷悲、凄苦的情懷。

              首聯狀秋季陰森之景,襯作者低沉心境。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頷聯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巫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風云陰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貼近。

              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從中流露出憂國憂民的愁緒。

              因此,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寫事,又暗含感情,意蘊豐富。

              觸景生情,抒發感慨,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歲至寒冬,晚上家家為親人趕制冬衣,而詩人卻仍旅居外地,聽到這聲音怎能不起孤苦無依的羈旅傷感之情。

              用意:蘊凄苦、思鄉之情于刀尺、搗衣聲中,含蓄蘊藉,韻味綿長。

              小結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觸景生情之作。

              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抒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

              詩人不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

              《詠懷古跡》

              教學目標:

              1、背誦《詠懷古跡(其三)》,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

              2、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詩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詩人的怨憤之情。3、了解《詠懷古跡》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懷的心情,學會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教學難點: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詩中抒發的感情。教學方法:誦讀、聯想釋疑、品讀鑒賞。教學過程:

              《詠懷古跡》教學過程

              一、抓題目

              《詠懷古跡》是一組結構嚴密的組詩,也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五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劉備)廟、武侯(諸葛亮)廟,都是借古跡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

              詠懷:用詩歌來抒發情懷,寄托抱負。

              詠懷古跡:詠古跡懷故人而感懷自己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

              1、作者為何用“群山萬壑赴荊門”開篇,如此開篇有何用意?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顯出雄渾磅礴之氣

              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

              作者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用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引出昭君。說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所以,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

              2、“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一句中突出運用了什么藝術表現手法?請分析鑒賞。

              “一去”對“獨留”,入骨三分地寫出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臺”對“青冢”,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

              3、“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中哪個字用的極妙?

              昭君骨留大漠,只有魂靈能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

              “空”字,一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二則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

              4、“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昭君怨恨什么?《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

              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樂,正是昭君在訴說著她的怨恨!這兩句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對她的贊揚,又有對她的同情。

              昭君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珮空歸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深沉怨恨)

              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悲昭君以自悲也

              《登高》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2、在吟誦的基礎上,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進而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4、學會寫景詩歌的基本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1、朗讀和背誦。

              2、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進而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吟誦法。

            2、講析法和點撥法。

            3、討論法。

            4、情景展示法。

              《登高》教學過程

              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飄泊西南天地間”。

              詩人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詩人肺病、瘧疾、風痹、糖尿病發作,最后耳聾齒落,百病纏身,潦倒不堪。)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在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之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1、寫了什么:意象?

              風——急使人感到非常寒冷。(身心俱寒)

              天——高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單

              猿——哀嘯讓人聽了十分悲傷

              渚——清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沙——白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

              鳥——飛回鳥兒尚且有家可回,自己無家可歸

              2、面對如此場景,詩人想表達怎樣的感情?

              凄冷、孤獨、悲涼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落木生命的晚秋短暫

              長江歷史的長河永不停息無窮

              既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因壯志未酬而產生惆悵;因而作者感到凄涼、無奈。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頸聯,直接抒發了詩人自己的‘悲秋’及其種種原因,無一字虛設,無一字沒有豐富的內涵。有人認為這兩句八重悲哀。試問有哪八重悲哀?

              宋人羅大經評論此詩頸聯曰:

              萬里:地之遠也;

              秋:時之慘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齒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迥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3、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

              (1)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鑒賞技巧;

              【教學重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教法學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讀指導、提問法、鑒賞指導、聯想觸發等。

              2、學法:想象法、美讀法、思考探究法、能力遷移訓練等。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秋,是中國詩歌中一個永恒的話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給我們呈現的是深秋一位淪落天涯的游子在黃昏的孤獨身影;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同樣是在深秋,呈現的卻是一幅絢爛多彩,生氣盎然的湘江秋景圖,可見,不同的詩人面對同樣的秋天卻有不同的情感體驗,那么偉大詩人杜甫筆下的深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進杜甫的內心世界,去領略他的才情,去觸摸他的靈魂深處。下面,我們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 。

              二、知人論世:你所知道的杜甫?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顯示了唐由勝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現實主義稱為“詩圣”。詩風——沉郁頓挫有<<杜工部集>>。 19歲—33歲,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 34歲始困守長安求仕。44歲才獲得參軍(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官職。(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當道,見解未能采納)一個月后,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冒險逃出,恢復官職,又因直諫被貶。 47歲棄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曾在西川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官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53歲,嚴武死去,他打算離蜀東去,途中留滯夔州二年。(課文約是這個時期作。)56歲,攜家出峽,漂泊鄂、湘一帶,59歲,因長沙兵亂,舉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陽時病死。(湖南耒陽、平江各有一座杜甫墓。)一生窮困潦倒,飽經憂患。

              1、寫作背景:

              杜甫身逢戰亂,從48歲開始,一直到59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飄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慶奉節)時寫的。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4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時代的艱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詩人肺病、瘧疾、風痹、糖尿病發作,最后耳聾齒落,百病纏身,潦倒不堪)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般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為了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2、解詩題:你了解“登高”這一習俗嗎?

              “登高”為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風俗,王維曾在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對這一習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陽節這天有親人團聚,登高,賞菊,喝菊花酒的習俗。

              然而杜甫登高,主要為了排遣郁悶抱病登臺,本來約好一位友人一起登高,可是友人有事沒有來,他只好獨自一人強打精神登高。那么,這位偉大的詩人,一個曾懷濟世之志而又老無所成的走入貧病交加之老境的詩人,他這次“登高”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他傾訴了怎樣的人生感受呢?

              三、初步誦讀感悟:全班齊讀;

              1、美美地聽——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播放《登高》視頻朗讀,同學們美美地聽,注意: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

              2、美美地讀——訓練語感,把握情感。

              (1)第一次讀:播放《登高》音頻朗讀,請學生跟著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學生自由朗讀,醞釀感情。

              (3)第三次讀:1-2名學生朗讀,注意節奏舒緩,讀出詩歌的感情。

              3、朗讀方法小結:

              (1)讀準字音;

              (2)把握節奏;

              (3)注意輕重;

              (4)讀出感情。

              四、賞析詩歌:

              1、整體感知:全班齊讀后提問,這首詩給我們的總體感受(感情基調)是什么?(凄楚、悲傷、悲憤、孤獨、沉郁、頓挫。)

              2、細品內涵:

              (1)名詞解釋:

              意象:詩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

              意境: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如王維《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表達了詩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無比喜悅、閑適的意境。

              (2)思考探究

              在自主鑒賞本詩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本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分析這些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①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A、寫了哪些意象?(風、天、猿、渚、沙、鳥)

              B、它們有什么特點?傳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迅疾的秋風——寒冷;高遠的天空—渺小無助;哀鳴的猿啼—悲涼;冷落的小島——凄清;水落而出的白沙—蒼涼;低飛盤旋的水鳥—孤獨無依)

              (感情:孤獨凄涼、渺小無助)

              C、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既蒼涼雄渾,又肅殺凄清的意境;)

              ②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A、寫了哪些意象?(落木、長江)

              意境如何?(意境)寥廓蕭瑟蒼茫悲壯

              暗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年華已逝,壯志未酬)

              總結: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

              江奔流不息。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使詩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歲月悠久。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

              ③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孤獨凄涼,貧病交加]

              這里能體現詩人感情的關鍵字是“悲”,南宋詩人羅大經就這一聯分析出的八層意思,找一找,你能分析出詩人多少層愁苦,你能領悟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小組討論)

              即八可悲:

              1、他鄉作客;

              2、常作客;

              3、萬里作客;

              4、正值蕭瑟的秋天;

              5、年已暮齒,一事無成;“百年”是虛寫,是說他已經步入了老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6、親朋亡散;

              7、孤零零的獨自去登;

              8、身患疾病。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倍感老病孤獨,身世凄涼,十分眷念家鄉和親人,也為國家多難憂心忡忡。

              總結:九月九日重陽節,雙九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人們普遍把重陽節當作“老人節”,登高是為了祈求長壽,可是杜甫到了人生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倫之樂,功成之勛,不是榮華富貴,飛皇騰達,而是窮愁老病,百業無成,而是顛沛流離,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何樂可言,滿紙悲涼,滿腹悲涼。

              ④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憂國傷時、消愁無門]

              A、“苦恨”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艱難”二字?

              (“苦恨”:極度遺憾-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遺憾自己無法救濟天下蒼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艱難”一詞雙關:不僅指個人艱難,還有國家的艱難;)

              B、“新停”怎么解釋?詩人為何“新停濁酒”?

              (剛剛停止。杜甫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如今他有滿腹的愁苦,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愁苦無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頭!全詩在沉重的感嘆中收結,結得如此悲憤深沉。)

              全詩小結:思考:詩歌前兩聯主要寫什么?后兩聯呢?前后兩聯是怎樣的關系?

              詩歌情景交融。詩的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前兩聯的寫景為后兩聯的抒情張本,寫秋景,物象含蓄,極富特征,特別是在頸聯才點出“秋”字,表明詩人用字的精妙。后兩聯主要是抒情,抒發作者孤獨凄涼,貧病交加,憂國傷時,消愁無門的思想感情。表現了杜甫高超的藝術功力。

              五、理解詩意后再次深情誦讀:

              A、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B、個別朗讀:1 ~ 2名學生演讀(播放音樂《二泉映月》)

              六、方法小結: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鑒賞方法——

              (1)找出詩歌意象;

              (2)分析意象特點;

              (3)分析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系;

              (4)品味詩歌意境。

              七、個人體悟:

              (1)個性化閱讀:自由朗讀詩歌,說說你認為詩中寫得最好、感受最深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想象聯想:假如你身處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會聯想到什么?

              (3)拓展延伸:

              “秋”往往與“愁”關聯:有人見秋霜而悲白發,有人睹殘花而傷紅顏,有人望歸鴻而思親人,有人聞寒蟬而嘆余生,有人拂秋風而覺蕭瑟,有人觸秋雨而感悲涼……,古詩詞中常見的3種“悲秋”情懷有:

              1、抒發離別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2、表現處境悲涼,命運多舛。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3、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不過,由于作者的處境、心情、視角不同,秋天的色調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悅的情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熟讀成誦:

              學生在個人體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本詩,盡可能地背誦本詩。

              八、全詩小結:

              1、知人論世

              2、誦讀感悟

              3、細品內涵

              4、分析技巧

              5、想象聯想

              6、熟讀成誦

              九、布置作業—能力遷移訓練:

              1、背誦本詩;

              2、根據《登高》中學到的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方法,鑒賞下面這首詩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說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寫了哪幾個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6

              教學目的

              1.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

              2.感受詩歌主旨思想。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3.了解歷史人物,關注歷史人物,思考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難點:賞析詩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對聯,叫作“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同時,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劇是歷代文人常常詠嘆的題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追溯歷史,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二、《詠懷古跡》五首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自己的心懷。

              三、熟悉語詞,誦讀并背誦詩歌

              1.注音

              萬壑(hè)赴(fù)荊門明妃(fēi)朔(shuò)漠青冢(zhǒng)

              2.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3.解釋詞語

              ①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還有古跡之意。尚:還。

              ③一去:一旦,一經。指昭君一經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④省”:讀作shěng,教材作“曾經”解。關于“省”,注釋紛紜,莫衷一是,有作“減”“少”解,也有作“略”“不”解。無論哪種解法,這句詩諷刺了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

              ⑤“空”:徒然。

              ⑥“春風面”:通感手法,將視覺移于感覺,寫昭君顏容之美麗。

              ⑦“環珮”女子佩戴的飾物,用來借代昭君。

              四、整體感知

              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并說說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

              明確:主旨落在"怨恨"二字,“一去”,是怨的開始,“獨留”,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明確:這是是一首懷古詩(詠史詩),懷古傷己,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來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五、賞析詩歌

              1.翻譯

              群山萬壑赴荊門,——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山,

              生長明妃尚有村。——這里遺留有生長明妃的香溪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一別漢宮便與北方荒漠連一起,

              獨留青冢向黃昏。——最后只留下青冢向著漠漠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畫工曾經辨識昭君美麗的面容,

              (卻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

              環佩空歸月夜魂。——只有死后魂靈徒然在月夜歸來。

              千載琵琶作胡語,——千年以來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

              分明怨恨曲中論。——還分明傾訴著她內心的怨恨情。

              2.評點

              首聯——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這里用一個“赴”字,就表達出群山奔赴的氣勢,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壯麗。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本來是用來烘托生長英雄的地方,詩人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評析說:“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鐘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

              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

              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寫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對照。這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當年王昭君孤獨地離開漢宮,遠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沒回來;最后身死異域,只留下青色的墳墓,籠罩在昏黃風沙中。“‘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詩解意》)“黃昏”一詞在這里,不僅是指時間,似乎更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漠漠無邊的黃昏天幕。“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據傳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稱“青冢”。“紫臺”與“青冢”的色彩對照,“朔漠”與“黃昏”的意境渲染,營造出濃濃的悲涼蕭瑟的氛圍,透出了強烈的悲劇色彩。這輕輕兩句,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和沉重之感。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

              頸聯——由詠史轉向了抒情與議論,揭示了昭君悲劇的根源: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異域的悲苦命運。

              這兩句從昭君命運的轉折點說起,寫她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的一顆喪父落淚痣,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后,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于父子的懷抱。“空歸”一詞,突出昭君遺恨之深,并深寓詩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則傳神地渲染出魂歸時凄涼清冷的環境氣氛。“春風面”、“月夜魂”,將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比照著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于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兩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文字對仗工巧,又蘊含著無窮感慨:生前已經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后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當然,詩人寫昭君,也是寫自己。在對昭君埋沒宮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之時,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尾聯——正面寫昭君的怨恨,點明全詩主旨。

              昭君雖死,其怨難平,千年以來,胡地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遠嫁,恨漢元帝無知遇之恩。“千載”,則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此耳杜甫亦借琵琶之怨表明對朝廷的不滿,杜甫的一生境遇與昭君相似,所以昭君的不幸,正是杜甫的不幸;昭君的怨,正是杜甫的怨。

              六、歸納主旨意蘊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詩歌的主旨實際上是詠古跡以感己懷。雖表面寫昭君的“怨恨”,寫昭君生于長江美域,歿于塞外荒漠,去國之怨,難以言表。但聯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于郁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處不相似。顯然作者在懷古傷己,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珮空歸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深沉怨恨)

              主旨: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七、小結藝術技巧

              1.借古諷今,懷古傷己。

              2.對比鮮明,對仗工穩。

              第二課時

              詠懷古跡(其三)

              1、背誦《詠懷古跡(其三)》,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2、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詩人的怨憤之情,品味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3、了解《詠懷古跡》的寫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懷的心情,學會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教學重點背誦詩歌,品味語言,領悟情境教學難點鑒賞詠史詩的一般方法

              課型新授課教學方法誦讀、聯想釋疑、品讀鑒賞

              教具器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補充

              課前抽學生背誦《秋興八首》,檢查學習及復習情況。一、導入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走進了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了歷史的青冢里。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盡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板書)二、題解及背景介紹看到標題我們應該猜得出來,《詠懷古跡》是一個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別為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是一組七律詩組。與《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昨天我們已經講到,這一年,安史之亂雖然已經結束,但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的同時,詩人也抒發了自己一生漂泊,功業無成的感慨。三、聽示范朗誦,學生正音并認真品味詩歌情感。(幻燈鏈接)

              明確詩歌風格:沉郁怨憤的感情。四、學生齊讀,請學生結合注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復述詩歌主要內容。明確: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心的怨恨之情。五、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詩歌。1、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你讀出主人公了么?(王昭君)

              2、對于出塞的昭君,多數人看到的是她沉魚落雁的美麗,而這首詩當中,你讀出了昭君怎樣的心事?用一個詞。(怨恨)3、昭君在漢元帝的深宮時,不過是個失寵的宮女,她風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貴的國母,對于我們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應該是草原逐日的千里駒上最幸福的那個人,又何來怨恨之說呢?她怨什么?你是從那些詩句中讀到的?

              明確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環佩空歸月夜魂。(遠嫁異邦,遠葬他鄉,月魂空歸,思念故鄉的幽怨。)

              畫圖省識春風面(對畫師的無恥行為怨恨)

              4、香溪水畔聰穎異常的那個女子,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的一顆喪父落淚痣,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后,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于父子的懷抱——“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樂,正是昭君在訴說著她的怨恨!這兩句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對她的贊揚,又有對她的同情。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5、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聯一開始并沒有寫她的怨恨,寫的是什么?這樣寫的目的又是什么?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兩千多年前,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并在那里度過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那堅強的性格的象征。

              6、佳句鑒賞(這首詩歌當中,我認為有兩句詩寫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歡,不知道有沒有同道中人?)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明確:

              “獨”實寫青冢,虛寫昭君遠離故土的境遇,更寫出了昭君遠離故土后心靈的孤獨之情。

              環佩空歸月夜魂

              明確:

              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歸漢,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故鄉,可見其懷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強烈啊!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7、《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明確:

              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

              昭君詩人絕代佳人,入宮見妒才華橫溢,入朝見妒畫圖省識,遠離漢宮不分忠佞,無辜遭貶身死異國,環珮空歸漂泊西南,有家難歸(千載之怨)(深沉怨恨)所以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評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六、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請我們輕輕地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想象長城外才盛開的那些清香,想象風沙呼嘯的沙漠下,騎馬壯的英雄,還有那,夕陽下的青冢,望向故鄉。(播放蔡琴的《出塞曲》)七、補充,鑒賞詠史詩的三步驟。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弄清史實)2、為什么要描寫古人的這段往事?詩人在詩中表現什么態度?(體悟感情)3、這種態度用什么方法表達?(分析技巧)學以致用:

              西施灘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西施羅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1、兩首詩都針對“紅顏禍水”這一傳統的歷史觀念,為西施反案,但立意有深淺之別。請作簡要分析。2、兩首詩的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時,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兩首詩的三、四句作簡要賞析。

              明確:

              1、崔道融的詩同情西施,為西施個人鳴不平,立意較淺。羅隱的詩寫出了“家國興亡自有時”的自然規律,立意較深。

              2、崔詩“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借景抒情、比喻)劉詩“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對比、反問)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7

              望岳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春望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春望》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石壕吏》教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揭露官吏的橫暴

              3、同情人民的苦難

              教學重、難點:

              體會老婦的話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

              1、介紹背景。

              2、簡介作者。

              二、出示教學目標:

              ◆《石壕吏》簡案第1頁共2頁◆

              三、整體感知:

              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五、說一說:

              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

              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賞音樂《家和萬事興》。

              石壕吏

              課題

              石壕吏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敘述故事、刻畫人物反映社會現實、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2、學習通過寫景、定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

              3、認識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體會自然風光、名勝佳處各具獨特美景。

              教材分析

              概述

              《石壕吏》這首敘事詩,敘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婦啼訴語言和她的被捉,表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嚴重災難,體現了詩人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

              重點

              難點

              差吏夤夜捉人的兇殘,老婦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慘,詩篇社會意義的深刻,詩人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教具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法

              設計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贊美古代巾幗英雄的《木蘭詩》,引出將教學的反映戰亂中人民苦難的《石壕吏》(板書詩題)。

              2、結合注釋①簡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情況。

              這首詩創作于唐肅宗乾元年(759)。當時唐軍60萬在鄴城被叛軍打敗,127;唐王朝為了補充兵力,便在四處大肆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曾被叛軍俘虜,夾在難民當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負荷著時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貼得更緊。這一年,他從華州往洛陽探視,在返回華州途中親見差吏將老人、少年、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統統抓去當兵,心情沉痛激憤,就創作出了《三吏》、《三別》。這組詩篇鏡子般地反映了當時的戰亂社會現實,《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理解詞義、句意、全詩大意。

              4、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讀音準確,讀出節奏。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

              (1)指定學生朗讀第1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詩篇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暮投石壕村”,由詩人投宿地點,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表明詩人目擊耳聞了故事的始末(板書:目擊耳聞)。

              ②哪一句是關鍵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有吏夜捉人”是詩篇的關鍵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經表明差吏強抓老百姓當兵;前面又加上一個“夜”字,更表明差吏時常抓人,以致白天難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來搞突然襲擊,兇狠殘酷。這一句揭開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開(板書:兇殘夜捉揭開故事序幕)。

              ③三、四句表明了什么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表明差吏夜間抓人,連老翁也一樣抓走,已經屢見不鮮;所以老翁夜間一聞捶門聲音,就顧不得年邁體衰、腿腳不靈,趕緊爬墻逃走,而由老婦出門應付。這深刻地揭示出戰禍連綿、差吏殘酷抓人、人民睡臥不得安寧的情景,揭示了老婦一家悲慘遭遇的社會環境。

              (2)指定學生朗讀2、3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兩段。

              ①第2段兩句詩的用詞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127;在這兩段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兩個“一何”,加強了感情色彩:既表現出“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強烈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的感情。這兩句詩統領著第3127;段老婦苦啼申訴的記敘(板書:苦啼申訴)。課本編者把這兩句詩獨立成段,也是意在強調吏之怒、婦啼之苦和統領后文的作用。

              ②第3段只是敘述了老婦的苦啼申訴。127;差吏是在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差吏決不是一直靜聽老婦的苦啼申訴而沒有怒呼咆哮。這里是實寫老婦的苦啼申訴,虛寫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實現虛,在老婦苦啼申訴的幾層意思之間暗含著差吏的怒呼咆哮。

              ③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幾層意思?從中體現著什么樣的進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婦的苦啼申訴包含三層意思,從中體現著老婦不斷苦啼申訴,差吏不斷怒呼咆哮的進程。

              ④第一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表明老婦的三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兒子已經戰死,她家已為那場戰爭作出巨大犧牲,論理論情都不應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無保障,更無生趣;“長已矣”,表露了對死去親人的無限哀思。老婦沉痛地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惻隱之心,高抬貴手。但是差吏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逼出老婦進一步的苦啼申訴。

              ⑤第二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表明老婦家中只有個吃奶的小孫子一個孤兒,和因乳孫而未去的衣服破爛的一個寡媳,家庭情況倍極凄慘(板書:家庭凄慘)。老婦申訴這些,意在喚起差吏的憐憫之情,網開一面。但是兇狠差吏仍然不為所動,繼續怒呼,逼著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婦說出下面的話。

              ⑥第三層申訴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表現出老婦為了避免年邁丈夫、乳孫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請應役了(板書:被逼自請應役)。

              (3)指定學生朗讀第4段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

              ①這一段前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從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聲,暗示出老婦已被捉走(板書:老婦被捉)。“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滿足于捉走老婦,百般威逼,老婦再三啼請自己應役的漫長過程,“如聞”,表現出詩人一直在關切傾聽幕慘劇的發展,徹夜未能入睡。

              ②后兩句的遣詞造句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呼應開篇的“暮投”,一個“獨”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婦雙雙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個相送,老婦已被去承擔那根本不應由她承擔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慘心情都無法表述。言簡意深,凄情綿綿無盡(板書:慘別老翁凄情綿綿無盡)。

              (4)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的寫作特點,社會意義。

              詩人怎親以目擊耳聞者的身份寫出這首詩?產生著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篇句“暮投石壕村”,為以目擊耳聞者身份敘述故事作好了鋪墊;結尾段“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表明一直在關切傾聽故事的發展:表明了詩人確是故事的目擊耳聞者。除中間主體部分用兩個“一何”表達憎惡差吏、同情老婦的強烈感情以外,通篇都只是平實地敘述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再沒有什么議論抒情的詩句。通過故事情節、人物語言,展現出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塑造出老婦的凄苦形象,控訴了官府捉人的兇狠殘酷,反映了黑暗滲淡的戰亂現實,表現了對苦難人民的深刻同情(板書:反映戰亂現實同情苦難人民)。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沉痛凝重的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進一步品味平實敘述當中的深刻內涵。

              板書設計

              石壕吏

              目擊耳聞兇殘夜捉揭開故事序幕

              苦啼申訴家庭凄慘被逼自請應役

              老婦被捉慘別老翁凄情綿綿無盡

              反映戰亂現實同情苦難人民

              杜甫詩三首

              杜甫詩三首

              教學要求:

              1、了解詩人生平。

              2、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望岳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遠望

              望岳近望

              細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春望》賞析

              教學過程: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溫公續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唐音癸簽》卷九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板書設計:

              春望

              憂國———————————————思親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石壕吏》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揭露官吏的橫暴

              3。同情人民的苦難

              教學重、難點:

              體會老婦的話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

              1、介紹背景。

              2、簡介作者。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

              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五、說一說:

              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

              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賞音樂《家和萬事興》。

              板書設計:

              石壕吏

              差吏夜捉人

              老婦哭訴苦難戰爭給老百姓的災難深重

              老婦自請服役

              教學后記:學生對詩人生平的了解,對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理解較好。能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綜合性學習五:蓮文化的魅力

              訓練要求:

              1、欣賞蓮花,了解蓮花。

              2、描畫蓮花。

              3、寫作。

              訓練時間:7課時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詩的藝術特點。

              3,背誦并積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熟悉律詩的格律知識。

              二,教學重點

              感受、品味詩歌意境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鑒賞能力,使學生受到詩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方法:點讀法

              教學過程與步驟:

              秋興八首

              一,知識積累

              1,關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博得后人廣泛的稱贊。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是“千古絕唱”,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詩圣”,對于這些高度的稱譽,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2,關于作品:《秋興》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歷元年)、55歲旅居夔府時的作品。這是八首蟬聯、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七言律詩,體現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寫這組詩時,離開安史之亂的爆發(755)已十一年。

              3,近體詩知識

              (1)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也稱今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其句數、字數、平仄、對仗、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主要有律詩和絕句。

              (2)律詩

              ①詩句字數整齊。分為五言和七言(簡稱五律、七律)。

              ②規定詩句數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稱為排律或長律)。

              ③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每兩句成一聯,八句律詩計四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末聯)。其中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又,每聯中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④有嚴格的聲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3)絕句:每首定格為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韻律與律詩相同,只是不一定對仗。

              4,詩歌鑒賞指要

              (1.)基本要求:鑒賞詩的內容、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基本要領:

              ①朗讀吟誦,整體感受。

              ②披詞入情,激發感情。

              ③展開想象,探究意境。

              何謂“意境”?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情);“境”是指客觀世界(景),兩者融為一體便成為意境。因此,意境是詩人借助于多種藝術手法而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是詩情和畫意的完美統一。

              ④感受韻律,品味語言。

              二,研讀詩歌

              全詩感情基調——孤獨抑郁

              整體感知

              一、二聯——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

              三聯——由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系到“故園”

              四聯——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砧聲所打斷

              通過對巫山巫峽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撲面驚心,抒發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

              分析本詩情景交融的特點

              問: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玉露、楓樹林、波浪、風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問;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秋的蕭殺,人的憂傷與孤獨。

              問:如何感受意境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蕭森的氣息充塞于巫山巫峽中,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隱晦,不見天日,形象表現詩人的極度不安,和胸中的郁悶不平,象征了國勢的危急。

              ——用豪邁、宏闊寫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點,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

              問:叢菊兩地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體現詩歌主旨,詩人此時身在夔州,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開放卻是秋天滿目蕭條,不覺得潸然淚下,聯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覺引發詩人對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慨,憂國傷時。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沒有機會回到故園,秋意卻越來越深了,秋風也越來越冷了,當地人家都開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應了詩題中的“秋”字。過去人們冬天穿棉衣,棉衣穿過一冬,里邊的棉花就板結起來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搗衣石,現在你聽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經到處都是刀剪聲和搗衣的聲音。人們的生活習慣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帶著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經好幾年了,我始終沒有一個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來抵御羈旅途中的寒冷?

              四,小結,這一首詩,從夔州的秋天起興引出了他的感發,而他感發的重點則在對“故園”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9

              學習目標

              1、通過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

              3、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歌

              學習重點詩歌的思想內涵

              學習難點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探究新知

              1、課文誦讀要點:外在:語音、語調、表情、動作內在:(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的作者,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內心,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2、合作研討(提示:抓取典型意象)(1)原文解疑如何理解“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詠懷古跡(其三)》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詩人感情的抒發,是否與標題“詠懷”不符?試結合詩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3、綜合探究本文所選三首詩都作于秋天,其中兩首直接寫到秋景秋思。怎樣理解詩人杜甫的悲秋情懷?(品味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二、課堂檢測

              1.下列對《秋興八首》(其一)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興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時所作。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

              B.凡詩人觸目所見無不是陰晦凄森的景象,可見詩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飽經戰亂后國家的衰敗殘破。

              C.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大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間的時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詩人在此旅居已近兩年,所以說故園之思隨著孤舟在江上飄走,只有徒然面對著叢菊的第二次開放,為去年的情景而落淚。

              2.下面對《詠懷古跡》(其三)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全詩開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寫起,與下文“獨留青冢向黃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對昭君命運的同情。

              B.頷聯既寫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獨,也由“青冢”稱呼中表現了對這位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貢獻的女子的歌頌。

              C.詩歌的后兩聯借歷史傳說譴責了漢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權貴們顛倒黑白的行為

              D.全詩借對王昭君的同情、對統治者的譴責,也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對《登高》一詩的評價,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前兩聯勾畫出一幅秋肅天下的動人圖景。首聯“猿嘯哀”和“鳥飛回”,畫面慘淡,氣氛悲涼,以映照詩人心上的凄涼。

              B.頷聯“無邊”“不盡”,使詩的境界顯得廣闊深遠,氣象萬千。可以看出詩人心情激蕩不已:韶光易逝,長年飄泊,人生無常。

              C.頸聯將以上兩聯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萬里”與上聯“的無邊”對應,“百年”與“不盡”對應,從時、空兩個方面把詩人的.憂思表現得既深且廣。

              D.詩人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又從白發我志不得伸歸結時世艱難,抒發了詩人自己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4.文學常識填空。

              杜甫,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意義,后世稱為“__”。在詩歌藝術上,他融合眾長,兼備諸體,形成了特有的“__”的風格。后人專稱其為“__”。

              5.填寫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叢菊兩開他日淚,_____。

              (2)_____,獨留青冢向黃昏

              (3)_____,不盡長江滾滾來。

              三、課外拓展

              杜甫詩鑒賞練習

              1、閱讀下列三首詩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餐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研讀探究。

              在對詩句的研讀探究中進一步理解杜甫詩歌的沉郁風格,進一步感受詩人憂國傷時的崇高品格。研讀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詩句,邊讀邊提出問題。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三首詩中哪幾句景物描寫最能體現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讀后有怎樣的感受?

              (2)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凄涼之情在哪幾首里結合得特別緊密?請從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或最深的作一評析,說出自己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背誦三首詩

              (3)探討這三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這些詩,一定要注意寫作背景,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業

              1、背誦這三首詩

              課堂小結

              學習反思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別。初步了解詩歌格律常識。

              2.指導學生掌握詩歌朗讀基本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并體悟詩歌情韻,初步了解詩作者的創作風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詩歌鑒賞基本方法和步驟,訓練誦讀詩歌四步法: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三、德育目標

              1.欣賞大自然的美。

              2.體味詩人的人生際遇。

              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

              4、樹立對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

              重點、難點和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由于作者生活年代與我們今天相距甚遠,教學難點當定位在對作者隱晦情感的把握上。

              本單元教學在感受、品味詩歌意境時,應引導學生明確意境的準確定義,可回顧“意象”的知識,明確意境與意象的關系,逐步引導學生“投入”詩的境界。

              解決辦法如下:

              1.指導朗讀,強化背誦。建議學生課前完成3首詩的背誦任務,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詩意,以便較快進人對詩作的理解,將教學重點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問題,重視體悟。精讀課要解決四個問題:詩中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這樣寫的好處。聯想和想象是填補藝術空白、品賞意境的好辦法,就這一點,教師在精讀課上要做出示范,自讀課可把填補的任務交給學生。

              3.補充史料,做好總結。論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詩歌。教師可提供適當的背景資料。讀詩要總結方法: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熟讀背誦3首詩。

              (2)標出詩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鑒賞。

              2.課內

              (1)精讀課教師講析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2)自讀課揭示出詩中最能體現意境的詩句或詩歌的特點,學生思考發言。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課是近體詩,首先要了解兩種詩體的區別。學習品賞意境,要注重抓關鍵詞語進行聯想與感悟。

              二、整體感知

              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字數、乎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詩人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

              1.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

              2.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

              3.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4.中間兩聯須對仗。

              5.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家常以意境的高下來衡量作品的成敗。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緒,即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是境況、境界,即詩中所描繪的客觀生活圖景,它是廣意的,不單指景,還指詩人所見所歷之事。意與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著眼于某種物象中的主觀意向,而意境則是由藝術形象所表露出來的整體境界。讀者運用想象和聯想,進入詩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與作品產生共鳴。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見練習冊)

              (二).精讀《秋興八首(其一)》

              (寫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可是,事與愿違,“安史之亂”雖與763年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對朝廷構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寫此《秋興》時,他已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這首詩。

              (層次結構)

              這是一首七律,兩句一聯,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首聯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緊承首聯“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傾訴思鄉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出思鄉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章法上,“叢菊”暗承首聯“玉露凋傷楓樹林”所隱示的季節特征,“孤舟一系”則由頷聯“江間波浪兼天涌”生發二處(因波濤險惡,不能順流東下回歸長安),呼應巧妙而針線綿密。尾聯則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內容述評)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情懷,書寫了因戰亂而常年流落他鄉、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藝術特色)

              1、章法謹嚴

              本詩單篇之章法結構,前文“層次結構”中已經輪機;本詩與同組其他七詩之相關聯系,請人王船山曾有“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唐詩評選》)的評語,因教材僅選了第一首,故此從略。

              2、情景無間

              情與景的和諧密洽、融匯無間,是南朝劉勰,至唐司空圖、宋嚴羽、明謝榛、清王士禛、直至近人王國維等歷代論者眾口一致所強調的問題。本是在這方面堪稱典范。

              粗略看來,本詩的首聯、頷聯、尾聯寫景,頸聯抒情。其實,全詩自始至終,情景兩首互為依托、互相生發,融會一體,密不可分。如首聯,楓樹為秋露侵蝕傷殘的景象,感發或者說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風苦雨吹打得老大傷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峽的蕭森秋氣,則似乎是充溢于詩人心頭的郁悶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頷聯描繪江間波浪、塞上風云,作者既生動的表現出他們“兼天涌”,“接地陰”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強調了其動蕩不安和陰晦不明,及詩人自身的驚魂不定和憂思不散。再如頸聯書寫思鄉之情,同樣是藉托“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來生動的顯現令人唏噓悱惻的“故園心”。即便是最后兩句,貌似純粹寫景,實則蒼涼的暮色秋聲,使人隱約感受到仿佛就是詩人陰沉蒼涼的心情。整首詩既因物感興,使情思有所附麗;又因即景寄懷,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語言練達

              杜甫十分注重詩歌語言的錘煉,曾表示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寫的一些詩作,往往詞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語法奇異而內蘊豐厚,語言精純圓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拿這首詩來說,頷聯中的“兼”“接”二字,即極為練達而傳神。尾聯在“白帝城高”之后綴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卻有著含蘊無窮的深長余韻。最為杰出的是頸聯之遣詞造句。上句之“兩開”,既前應“叢菊”,表明客居夔州已兩度春秋;有下啟“淚”字,暗示兩年之中時時都向東歸故園,然而新院始終無法實現,每見菊花開綻就潸然落淚。如將“他日”解作“將來”,則更有歸鄉后痛定思痛,為今日之流離失所傷心再三的意味。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旨歸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樣語意雙關。此二字既上承故園的思念之心一直牽系于此岸邊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揚帆啟航,順流東下。不僅如此,上、下兩句還互文見義:“叢菊兩開”謂花開有時,“孤舟一系”傷歸鄉無期;“兩開”見出時光流走,“一系”見出人跡淹留;“他日淚”是果,“故園心”是因……兩句詩詞語平易而涵蘊豐厚,句法奇異而旨意錯綜。對偶工穩而文氣流蕩,筆墨老成,爐火純青。

              第二課時《詠懷古跡》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嗎?[美貌]知道都是在說誰么?[西施。楊玉環。貂禪。昭君]。不用說她們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給人帶來好運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紅顏多薄命”,《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學過的《馬嵬》中的'楊貴妃不也是這樣嗎?還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這樣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劇是否也是這樣的……

              二、《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自己的心懷(漂泊之感和思念故鄉之情)。

              三、整體感知

              1、朗讀(1)學生單讀----指出所讀優缺點。

              (2)學生集體朗讀,注意音調。語速。感情。

              2、詩中重點詞語理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3、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

              四、賞析詩歌

              1、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赴”本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2、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板書)

              3(討論)明代評論家胡震亨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明確】不同意。常言道:地靈人杰,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所以,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是較為和諧的。(大巧若拙)

              另外,從昭君墓碑上的字也可見她的形象: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4、頷聯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說說這聯主要講了昭君的什么嗎?)

              “一去”與“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可見,昭君是多么孤獨!

              “紫臺”對“青冢”,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

              “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詩解意》)。

              “朔漠”對“黃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

              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

              對比反襯: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板書)

              5、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6、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明確】頸聯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生講,以訓練其表達能力。)

              7、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明確】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金圣嘆也曾對此發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則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可見,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清。劉獻廷<<詠昭君詞>>曾聞漢主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

              由此可知當時皇帝的昏庸糊涂,昭君一樣的宮女的不幸。

              8、“環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

              【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劇;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總之,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板書)

              9。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度?

              【明確】“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的怨恨!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是否又會響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放琵琶曲,渲染悲劇氛圍,感染學生。)

              【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

              板書:首聯引出歌詠對象入題

              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鋪墊

              頸聯揭示昭君悲劇根源鋪墊

              尾聯點明昭君之怨高潮

              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六、歸納寓意

              【點撥啟發】《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的抒發,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1、簡介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略)

              2、討論、歸納。

              聯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遭貶。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七、拓展

              到此咱們對昭君和詩人杜甫應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下面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個怎樣的形象?

              第三課時《登高》

              一、新課導入:(投影畫面)

              (音樂起)語調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棗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日。可是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亂之中,他遠離家鄉,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放聲高吟: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滿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來欣賞1200多年前他為我們留下的這千古傳唱的著名詩篇《登高》(投影課題)

              古人推崇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二.補充背景資料:

              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界標,也是唐文學的轉折點。殘酷的戰爭、苦難的環境磨練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當時為國家、人民的哀樂而歌唱的詩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稱為“詩史”。這首詩是他55歲時所作,詩人懷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計窘迫。登上高樓,個人悲愴與國家疾苦一齊涌上心頭,他寫下了這首詩。三年之后他病死于湘江途中。

              三、賞析文本

              1.鑒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賞析時要敢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總之,這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我們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歡樂的鳥,而且只能認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這是因為我們都是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2.鑒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頜聯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還是要聯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暫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應該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系起來總結一下,是互相對比著寫的,也有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或者反過來說,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的生命”,指的是個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

              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有些無可奈何。還有一種很宏大的氣勢。但同時,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也不是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更不是想違背自然規律而祈求長生不老,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律。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在文學作品中,秋天、落葉、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詩人面對蒼涼蕭殺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難再!

              3.賞析頸聯------“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做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做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什么叫登臺呢?登臺,是九九重陽節的一種習俗。古人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而杜甫呢?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悲涼的秋天。做客并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六層了。再往深處想,杜甫登臺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著多病的身體,這樣又是八層愁苦。

              4.賞析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苦,是極度的意思。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發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艱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還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可是卻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在詩的結尾,郁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

              情感蘊藏:首聯哀婉孤獨

              頷聯沉郁高昂

              頸聯愁苦沉痛

              尾聯憂憤無奈

              5、比較賞析

              《秋興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們分別創作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和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時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兩年的時間內創作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除《登高》和《八陣圖》等單首詩外,還有許多組詩,如《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這段日子,是作者創作的豐收時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將結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輝灑向人間,灑向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熱愛著的土地(大歷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時期雖然“安史之亂”結束三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一片混亂,在這種形勢下,他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其一》),在“何日是歸年”(《絕句其二》)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所有這些像沉重的陰云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只有以他的詩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悶與愁苦。

              《秋興其一》和《登高》在寫作上有許多共同特點:首先在感情基調上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丑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里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結構處置上,兩詩的首聯,頷聯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個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后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打倒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渾然天成,足見構思之妙。

              再次,兩詩在用詞造句上,都是律詩的典范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頸聯里體現得特別明顯。如《秋興其一》的頷聯“江間波濤”對“塞上風云”,“兼天涌”對“接地陰”,頸聯“叢菊兩開”對“孤舟一系”,“他日淚”對“故園思”。《登高》頷聯“無邊”對“不盡”,“蕭蕭下”對“滾滾來”,頸聯“萬里悲秋”對“百年多病”,“常作客”對“獨登臺”。

              當然,兩詩又有許多不同點,比如感情表達方式上,格律上,特別是在感情基調上《秋興》詩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秋興》詩首聯基調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在境界上《秋興》雖有“江間波濤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丹和《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3首詩,深入體悟詩情詩境。

              2.完成“研討與練習”。

              3。認真完成練習冊上的有關練習。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過程和方法

              1.誦讀中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詩人蘊含于詩句中的豪情壯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

              1.理解詩的思想感情,把握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設計】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粗字注音。

              岱宗(  ) 決眥(  ) 濺淚(  ) 搔( ) 簪(  )

              逾墻(  ) 鄴( )戍(  ) 老嫗(  ) 幽咽(  )

              2.杜甫是唐代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被稱作詩圣。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其詩作被稱作詩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

              “三吏”是指杜甫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是指他寫的《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三吏”“三別”是他現實主義詩篇的光輝頂點,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新安吏》中淚眼婆娑的母親送走未成年的兒子,《新婚別》中結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別》里白發蒼蒼的老婦人送走已七十多歲的老伴……

              二、古詩講究平仄壓韻,講究對偶,句式整齊,讀起來有節奏感、有音韻美。這些特點是由詩歌的形式決定的。但不同內容、不同風格也是影響詩歌朗讀效果的因素。同時把握好每首詩中作者的情感是讀好一首詩的關鍵。《望岳》寫于開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贊美泰山,表露詩人遠大抱負的,要讀得激昂豪邁。《春望》寫于安史之亂時期傳達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要讀出沉痛憂傷。

              《望岳》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

              2.五言古詩。(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3.初讀全詩,領略到詩人蘊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壯志、萬丈豪情。

              二、配樂朗讀,合作探究

              詩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

              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所見。泰山位于古代齊、魯兩國之間,其北為齊,其南為魯,齊、魯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結果。“未了”,綿綿不盡之意。這里,詩人想說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個什么樣子嗎?請看,它那蒼翠的山色掩映著遼闊無邊的齊魯大平原。這是借齊魯兩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為什么要用虛筆?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這是詩人的強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詩人心靈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陰陽”分指山的南、北兩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曉;山北日光不到,在曉猶昏。“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兩聯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泰山極高,白日里可以望見山腰間的團團云氣,層出不窮;又極幽深,黃昏時可以望見歸巢的鳥兒漸漸隱入山谷之中。詩人抓住這兩個景物細節表達了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然后順理成章地寫出了他心底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里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詩人早年就“竊比稷與契”(《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常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自任,沒有這樣的情懷,是寫不出如此動人的詩句的。

              這首詩雖是八句四聯,中間兩聯又都是對仗,但它不是律詩而是古體詩,它不講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聲韻。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

              1.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

              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并說出:為什么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

              3.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寫成一篇敘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涌。

              表達雄心壯志和遠大的抱負的名言名句。

              《春望》

              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司馬光在《溫公續詩話》里曾寫道:“‘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曾幾何時,竟被毀壞到了“無余物”“無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此聯向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一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并無區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據史載,安祿山發動叛亂的初期,自京畿、坊至于岐、隴都曾遭到叛軍的侵擾,百姓慘遭殺戮。詩人家在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石壕吏》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多媒體課件展示蔣兆和先生的名畫《流民圖》中《西望長安》,二胡名曲《江河水》緩緩響起。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祿山)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Yè)郡(現在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在河南孟州市),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當時詩人任華州司功參軍,管理地方祭祀、禮樂、學校、選舉、考課等文教工作),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他目睹了戰亂中人民的苦難。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這件事的尾聲,暗示老婦已被差吏抓走。

              老婦“致詞”可分三層:第一層(前六句)寫老婦訴說三個兒子全都應征赴鄴城作戰,已有兩個戰死沙場,說明這一家人已經為國家作出了重大犧牲。第二層(中間四句)寫老婦訴說家中現狀。“室中更無人”,隱去“老翁逾墻”一事,是不得已而言。“乳下孫”猶言孫子正在哺乳期間,故其母“未去”,意思是兒媳喪夫,本當改嫁,只因舍不得丟下孩子而仍留家中。“無完裙”,不止于說衣不蔽體,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第三層(最后四句)寫老婦自請應役。河陽,這是當時官軍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為戰士們做飯,以保全家中僅存的三個人。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當時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頌石壕老婦勇于承擔苦難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進行的這場平叛的戰爭,希望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但他又寫出了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這又表明他為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深感悲痛。

              三、質疑探究

              1.寫了一個什么故事?用詩中的詞簡括老婦人一家各個人的糟遇。

              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婦人充數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孫方乳,媳無裙;翁逾墻,婦夜往。

              2.杜甫目擊了老嫗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心里怎么想?

              (可從對老翁一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官差如狼似虎的憤恨、對朝庭黑暗無能的批判、對朝庭捉丁平叛的矛盾等角度進行思考。)

              3.《石壕吏》以陜州(今河南陜縣)東的石壕村一普通百姓家被征兵逼得家破人亡的遭遇,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課堂小結

              以視頻形式(選自《唐之韻》之詩圣”杜甫)再一次深入地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內容及杜甫對民生疾苦的關注。

              (接視頻解說詞的最后一句:因為他們是弱者):但是,作為弱者的杜甫,并沒有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用滿腔的熱血傾注了對戰亂中百姓疾苦的關注,用嘶啞的聲音撕開封建王朝的黑暗腐朽,憂國憂民,嘔心瀝血,用詩歌唱出時代的最強音,這就是杜甫之所以偉大之所在!

              《新安吏》(節選)

              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貼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伶俜:形容孤獨。俜:pīng。

              18.解釋詞義:

              ①更:         ②次:

              19.結合詩中文意思考,如果將“肥男有母送”改為“肥男父母送”行嗎?為什么?

              20.“借問新安吏”這句詩省略了主語,你認為省略的主語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三)18.(1)豈 (2)挨次

              19.不行。上邊有“縣小更無丁”一句說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親送行。

              20.客即杜甫

              21.表達了作者對應征“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以“雞聲茅店月”為上句,選出能與之組成對偶的下句(  )

              A、燕語似譏人  B、野曠天低樹

              C、人跡板橋霜  D、郝郎明月夜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杜甫及其在詩歌發展中的影響;

              2、初步了解詩歌格律常識,了解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

              3、理解并掌握詩中出現的重要意象及關鍵詞句,準確把握詩歌大意;

              4、賞析品味三首詩,了解詩人的創作方法,背誦并積累一些名句。

              過程與方法

              1、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并體悟詩歌情韻,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訓練誦讀詩歌四步法:解題、釋句、入境、會意;

              3、反復吟詠,強化背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的壯美,體會詩人的人生際遇;

              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樹立對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杜甫詩三首》中所寓含的杜甫的漂泊情懷。

              難點:聯系杜甫的生平經歷,著重理解杜甫詩中交織的個人遭際與愛國主義情感。

              【學法提示】

              1、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知識鏈接”,了解杜甫及其思想,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

              2、請同學們運用閱讀六字訣,反復誦讀詩歌,結合課下注解,自主梳理詩句。自主完成課后習題和“問題導讀—評價單”的“預習評價”部分。將結構化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生成后交給學科長;

              3、請同學們經過二次預習自主完成“問題解決—評價單”上的問題。學習本文要在實現結構化預習基礎上,結合重點難點、學習目標來思考下列問題,通過反復朗讀詩歌,感悟詩意并整體把握三首詩歌的共同特點,解決生成的主要問題。

              (1)“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的三首詩歌,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滿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杜甫在年老、多病、孤獨、漂泊的時候,還能夠憂國憂民,心系家國,其偉大就在于此。希望大家在賞析時能夠仔細的品讀。

              (2)“滿紙漂泊言,一把辛酸淚。都云杜甫癡,誰解其中味。”杜甫——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的社稷情懷感動著每一個后來的中國人,他對自己的信念孜孜以求的精神更是激勵著每一個有志青年。課下搜集杜甫的憂國憂民的詩句,進一步加深自己對杜甫的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準備課堂中參與討論、展示。

              4、請同學們積極參與并落實“多元評價”,確保自主、合作、展示的學習質量。

              【知識鏈接】

              1、作者、作品

              杜甫(712~770),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生活可分4個時期。

              (一)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年(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寶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但均無結果。直到天寶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小小的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困頓和生活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麗人行》《兵車行》《出塞》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憂國憂民)

              (三)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759年,對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辭官,于年底到達成都。代表作品有組詩“三吏”“三別”。(現實主義創作達到高峰)

              (四)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斷斷續續住了五年。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開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活,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于長沙至岳陽的船上,年58歲。代表作品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村》《登岳陽樓》等(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

              2、關于近體詩

              舊體詩從唐代開始分為古體和近體兩大類。唐代以前的詩都稱古體詩,近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不是指近代。這種說法已經沿用了1000多年了。古體詩與近體詩的不同點,主要在于古體詩除了必須用韻之外,不受格律的限制,寫起來比較自由。

              近體詩的格律始于南朝的齊、梁,形成于初唐,完善于盛唐,它可以分為絕句與律詩兩種。四句一首的稱絕句,絕句又分為五絕和七絕。五字一句的稱五絕,七字一句的稱七絕。律詩是八句一首,它又分為五律和七律。五字一首的稱五律,七字一首的稱七律。八字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1)每首的字數、句數都有規定,都是八句,五律40個字,七律56個字;

            (2)偶數句押平聲韻,首句可入韻可不入韻;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4)每篇必須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3、作品背景

              (1)《秋興》: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公元763年(廣德元年)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興》組詩八首,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

              (2)《詠懷古跡》:詠懷古跡五首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所導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之中所寫的。詩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卻物是人非,不覺與古人產生了“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共鳴。而殘酷的現實,也讓作者顯得對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

              (3)《登高》:這首詩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秋。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呆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這首詩就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這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那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曠世之作。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3

              教材概述

              杜甫,作為唐代詩壇上的又一顆璀璨明星,與李白并稱為“雙子星座”。韓愈曾推崇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決非過譽。杜甫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語言極其精練,尤長于古體詩和律詩。

              這篇課文選取了杜甫的三首律詩,都是他的后期作品,寫于他寄寓夔州(今重慶奉節)時期。《秋興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感情強烈。《詠懷古跡(其三)》是歌詠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蒼涼。《登高》是作者抒發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學習這幾首詩歌,要善于把握景與情的交融關系,要善于把作者的悲歡憤激之情同當時戰亂的時局聯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詩中的意境。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從而引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潛心涵泳的鑒賞習慣。

              思路方法

              本課教學在感受、品味詩歌意境時,應引導學生明確意境的準確定義,可回顧意象的知識,明確意境與意象的關系,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詩的境界。由于作者生活年代與我們今天相距甚遠,教學難點當定位在對作者隱晦的情感的把握上。要讓學生在誦讀和理解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老師也應該通過各種手段為學生創造情境。

              如何有效地創設情境,主要的解決辦法如下:

              1.指導朗讀,強化背誦。建議學生課前完成三首詩的背誦任務,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詩意,以便較快進入對詩作的理解,將教學重點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

              2.提出問題,重視體悟。精讀課要解決四個問題:詩中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寫,這樣寫的好處。聯想和想象是填補藝術空白、品賞意境的好辦法。就這一點,老師在精讀課上要做出示范。

              3.補充史料,做好總結。論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詩歌。老師可提供適當的背景資料。

              課時安排:3課時

              三維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詩歌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

              2.背誦三首詩歌,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

              3.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作者的憤激之情。

              4.把握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熟悉律詩的格律知識。

              5.了解杜甫“致君堯舜上”的抱負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品味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情景導入

              杜甫曾評價李白的詩歌時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其實他自己的詩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著名評論家胡應麟就曾稱贊杜甫的詩說“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那么今天我們就通過他的律詩來體會一下沉郁頓挫的風格,品味詩歌的意境。

              詩詞導入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統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許,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達則兼濟天下”的道路。他曾回憶他的自負心情說:“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漸昏庸,李林甫、楊國忠相繼弄權的社會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難和窮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會的冷酷現實。

              在他的筆下,多少辛酸苦累傾瀉而出,多少的憂國憂民積郁其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杜甫。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作者杜審言的孫子。唐玄宗開元中,他南游吳越,北游齊趙,過著“裘馬清狂”的生活。天寶五年(746),他到長安,進取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度關隴,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職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離蜀東去,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大歷三年(768),攜家出峽,漂泊鄂、湘一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2.基礎積累

              (1)認讀字音:

              凋(diāo)傷 塞(sài)上 急暮砧(zhēn)

              (2)理解詞義:

              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蕭森(蕭瑟陰森) 兼天(連天) 系(指系舟上岸)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催刀尺(指趕裁新衣) 急暮砧(黃昏時急促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3.文學常識

              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作者在梁陳作者對詩律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家常以意境的高下來衡量作品的成敗。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緒,即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境是境況、境界,即詩中所描繪的客觀生活圖景,它是廣義的,不單指景,還指作者所見所歷之事。意與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著眼于某種物象中的主觀意向,而意境則是由藝術形象所表露出來的整體境界。讀者運用想象和聯想,進入詩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與作品產生共鳴。

              信息篩選

              一、介紹寫作背景(請選看下文課堂建議補充資料)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劍南節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結束了5年來漂泊流離的生活,也促使他決計買舟東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把回家的夢想付諸現實。第二年春天,杜甫攜家來到夔州(今重慶奉節)暫居。在夔州居住的兩年時間,杜甫開始了詩歌創作的又一個高峰,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或追憶往昔似水年華,或感嘆時事如棋局反復,或借古遣懷,或悲傷衰老。本課所選的三首律詩,都是作于這個時期。

              《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766)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爭也接連不斷。《秋興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作者依舊客居他鄉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八首詩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勾連,一脈相通,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新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注意節奏,如: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節奏由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一字尺”構成。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

              明確:孤獨抑郁的感情。

              3.掌握詩歌內容。

              (1)先讓學生串講每聯的大體意思。

              明確:第一、第二聯形象描繪了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第三聯由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系到“故園”,第四聯寫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砧聲所打斷。

              (2)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首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撲面驚心,抒發了作者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

              4.請學生在掌握詩歌的節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合作探究

              一、深入閱讀,分析“情景交融”的特點

              1.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玉露、楓樹林、波浪、風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2.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凋傷”“蕭森”可以看出秋氣的肅殺,“他日淚”“孤舟”可以看出作者的憂傷與孤獨。

              3.試舉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試以“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這兩句為例。

              明確:這兩句很好地做到了情景的和諧統一。波浪洶涌,仿佛天也翻動;巫山風云,下及于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蕭森的氣息充塞于巫山巫峽之中。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但作者并不是簡單地再現他的所見所聞,也不是簡單地描寫景物的特征,而是賦予它們某種性格某種精神。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

              這就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悶不平,也象征了國家局勢的危急。在這里作者其實是用豪邁、宏闊寫出了哀愁,作者既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所要表現的感情也就有了依附。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

              二、名句賞析“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先由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然后交流總結。

              賞析:這兩句集中體現了詩歌的主旨。此時作者身在夔州,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第二次看到菊花的開放卻是秋天滿目的蕭條,不覺潸然淚下;聯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覺引起了作者對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慨。目睹國家殘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為,其中曲折,作者不忍明言,也不能盡言,而這正是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體現。

              方法點撥 律詩絕句的朗讀節奏:

              從句式方面來看,五言的詩歌一般為二、二、一式,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七言的詩歌一般為二、二、二、一式,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從意義的表達來看,有時因表達意思的需要而有特殊的情況,如“勢拔/五岳/掩/赤城”就變成了二、二、一、二式了。

              能力提升

              閱讀下面這首絕句,回答第1、2兩題。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明確: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整首詩歌先寫草堂春色,再寫雪山江船,有動有靜,色彩鮮明,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分析鑒賞

              《秋興八首(其一)》解讀

              本課選讀的是《秋興八首》的第一首,有領起的作用,可以說給全組詩歌定下了一個基調,那就是抒羈旅之愁,悲家國之事。“秋興”,從字面上說就是因秋感興之意。

              首聯從秋景寫起,“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寫出了夔地露冷楓丹、萬物蕭森的景象。“凋傷”本來寓衰颯之氣,但露是玉露,樹是楓林,反而在蕭索中見出了富麗景象,格調頗為勁健。而言“氣蕭森”,則非但指草木搖落,亦且涵蓋江山萬象,為第二聯蓄勢。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承上展開,“江間”,寫巫峽;“塞上”,寫巫山。波浪在地,卻說兼天而涌;風云在天,卻言接地而陰。作者縱目馳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動地寫出了巫山巫峽的蕭森氣象。

              第三聯開始,轉而由景生情,抒發感慨。“叢菊兩開”,指離蜀歷經了兩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淚”則生悲情于從前,“故園心”則托相思于萬里。

              最后一聯,作者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生活中來。風霜凄緊,嚴冬將至,那千家萬戶的刀尺聲和搗衣聲急切響起,怎能不泛起歲暮日晚、羈旅無依的傷感?而凄苦之情,思鄉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詩就此收束,余意綿綿。

              課堂小結 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希望大家課后能夠仔細品讀。

              作業設計

              1.背誦《秋興八首(其一)》,預習后面兩首詩歌。

              2.寫一篇《秋興八首(其一)》的散文化作品,4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僅因為她的美貌,而且因為她達成了漢朝與匈奴的“和親”,使老百姓免于戰亂而被世人銘記于心。當杜甫來到她的出生地時,他會有何感慨呢?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認讀字音: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省(xǐng)識

              (2)理解詞義:

              去(離開) 紫臺(紫宮,漢宮廷的名稱) 青冢(這里指王昭君墓)

              省(曾經) 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環珮(婦女戴的裝飾物)

              信息篩選

              一、介紹寫作背景

              《詠懷古跡》也是一組七律組詩,和《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帶有很多古跡,有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傳。《詠懷古跡》共五首,每首各詠一人一事,分別為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杜甫吟詠古跡,追思歷史人物,同時也抒發了自己一生漂泊、功業無成的感慨。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誦讀提示:前一層宜用敘述調讀,但其間略有變化,如“一去”兩句速度要慢點;后一層宜用詠嘆調讀。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

              明確:沉郁怨憤的感情。

              3.掌握詩歌內容。

              (1)請學生串講詩句的意思

              明確:首聯點出王昭君的出生地,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頷聯敘述昭君的遭遇,感慨無窮,從正面贊揚了昭君的堅強性格。后四句指斥君王昏聵,致使昭君遺恨千古,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們既贊揚她的美好品質,又同情她的不幸。

              (2)概括主要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借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懷抱的詠懷詩。作者敘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同時把自己去國離鄉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與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間”;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寫自己的悲憤。

              4.請學生在掌握詩歌的節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合作探究

              一、品鑒借古詠懷的寫作手法。

              請學生分析討論:作者表面上敘寫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實質上在寫什么?試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加以分析。

              明確: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了自己的怨憤之情。作者運用了借古詠懷的寫作手法,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二、名句賞析。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明確:第一句寫漢元帝“按圖召幸”鑄成大錯,王昭君既已遠嫁匈奴,漢元帝只能在畫圖中約略地看著她的青春美貌了,諷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第二句寫昭君已經出塞,縱然月夜魂歸故里又有什么用呢?除了諷刺漢元帝外,也寫出了昭君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

              能力提升

              請學生閱讀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試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作比較,說說二者在風格上有什么異同。

              王昭君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其二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分析參考:相同之處在于都寫了王昭君的不幸。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居易的詩歌明快淺顯,立意巧妙,詩歌以昭君自己的角度來入筆,先描寫她為胡地風沙所困,已變得憔悴,形象鮮明,但不愿讓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國,有戀主之情;杜甫的詩歌則深沉得多,他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寫,借昭君來寓自己的不幸與怨憤。

              規律總結

              詩歌形象的理解鑒賞:

              1.什么是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杜甫的這首《詠懷古跡(其三)》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王昭君。

              2.對詩歌形象的鑒賞:

              (1)借助詩歌形象,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這首詩歌就是借寫王昭君的不幸,來表露自己的不幸和怨恨。

              (2)借助詩歌形象,分析詩歌意境。如杜甫的《秋興八首》就是借景來抒發感情,營造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氣氛。

              (3)借助詩歌形象,體會詩中的哲理。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向我們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分析鑒賞

              《詠懷古跡(其三)》解讀

              本詩借詠王昭君的事跡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懷。

              起句氣勢飛動,先聲奪人,不知何所指,好像在迎接一個英雄人物的出場。著一“赴”字,便令“群山萬壑”集于荊門,大有驚天動地之勢。第二句揭開謎底:原來寫江山靈秀,是為了托出昭君。一句“生長明妃尚有村”,包含了萬千感慨,頗寓憐惜之意。

              從第二聯起,開始詠嘆王昭君其人其事。用對比的手法,寫昭君遠嫁異域荒漠的悲涼。“一去”,生不能歸來;“獨留”,死永葬漠北。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強烈,令人不忍深思。

              第三聯是委婉的諷語:僅憑畫圖哪里能識得佳人的美貌呢?縱然殺盡畫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許在夜月里,依稀可聽到環珮作響,那是昭君的魂魄歸來了吧!作者通過理性的質問和悲凄的想象,表達了無限的傷感。

              最后一聯,宕開一筆,言千古琵琶之聲,皆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沒漢宮,恨遠離家國。結尾兩句雖是附會之語,卻是至情之論。

              課堂小結

              杜甫《詠懷古跡》組詩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將自身之感、時事之情融入詩中。顯然作者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怨憤之情的。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這一評論確是說出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獨留青冢向黃昏”“環珮空歸夜月魂”的昭君悲劇形象,總會時時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間。

              作業設計

              背誦《詠懷古跡(其三)》,預習后面一首詩歌。

              第三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古人贊頌杜甫的一首詩歌說“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杜甫的《登高》。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認讀字音:

              渚(zhǔ) 鬢(bìn) 潦(liáo)倒

              (2)理解詞義: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樹木落葉) 萬里(指遠離故鄉)

              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潦倒(這里指衰老多病,失意)

              信息篩選

              一、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藩鎮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未酬的壯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郁悶,他抱病登臺,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標志,也是唐文學的轉折點。殘酷的戰爭、苦難的環境磨煉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當時為國家、人民的哀樂而歌唱的作者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稱為“詩史”。杜甫生于712年,這首詩是他55歲時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

              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

              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奏。

              誦讀提示:首聯寫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點,讀時節奏感要強,注意表現整個畫面的氣氛。頷聯寫遠望所見,要讀得氣勢開闊,有包容宇宙之意,“無邊落木”“不盡長江”二語要一氣讀出,“木”“江”二字要適當延長,有余韻。頸聯上句寫長年漂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讀;下句寫老病孤愁,“病”“獨”二字要重讀,以加重悲苦情緒。這一聯形象地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生活狀況,由沉吟往事說到今日登臺之舉,基調是沉重的,宜緩緩讀出。尾聯“艱難苦恨”一語緊承上聯,而后以白發增多、酒杯新停輕輕結住全詩,含無限凄涼意于言外,應讀得更加緩慢、沉重,讓聽者仔細體味作者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態。

              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

              明確:哀愁、苦痛、悲憤之情。

              3.理清思路,掌握詩歌內容。

              (1)詩文哪里寫景?哪里抒情?

              明確: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尤其要注意“萬里悲秋常作客”這一句,它在結構上有重要作用,把眼前景與心中情緊密地聯系起來。

              (2)請學生串講詩句的意思。

              明確:首聯描繪了六個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肅殺的圖景。頷聯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頸聯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作者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尾聯將“悲秋”之意進一步深化。

              (3)概括主要內容:

              這首詩歌寫了作者登高所見秋江的廣闊圖景,抒發了作者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4.學生在掌握詩歌的節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合作探究 重點分析“情景交融”。

              討論: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可以從畫面美和情感美兩方面考慮)

              明確:前兩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首聯兩句出現六個意象,好像六個特寫鏡頭,仰觀云天秋風,俯察江水洲渚,繪形繪色,繪聲繪動,勾勒出了一幅嚴秋肅臨天下的生動圖畫。特別要注意“猿嘯哀”和“鳥飛回”兩個細節,簡直就是包括作者在內的千千萬萬個流離失所者的寫照。作者寓情于景,蕭索慘淡的畫面映照出作者內心的凄涼,哀猿的啼聲暗示著作者的悲苦。頷聯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從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到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我們可以感到作者浩茫而紛亂的思緒。

              名句賞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明確:這兩句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正因為有了“無邊”“不盡”,使詩的境界顯得廣闊深遠;再加上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其狀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從這里還能看出作者心情激蕩不已:葉落意味著一年將盡,容易產生時光易逝的感覺;或許,這又加重了作者的鄉愁,他會這樣問自己,這長年漂泊的生涯何時是了?而長江“不盡”,亙古如斯,甚至會使他超越時間的限制,聯想到歷代的一些優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揮淚,以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這兩聯確實已將作者的“艱難苦恨”包含無遺,用語之精當,氣象之宏偉,在所有的登高詩篇中可謂絕唱。

              能力提升

              思考討論:

              1.談談作者登高所見、所聞;觸發了哪些思考與感慨?

              明確:前兩聯是所見所聞。首聯寫近景,有六種景物:無生命的景物寫了夔州的急風,寫了秋天的高爽,寫了清白色的渚、沙;有生命的景物,寫了哀嘯的猿、盤旋的鳥。從色彩看,畫面黯淡;從情調看,不免悲涼。頷聯寫遠景,無邊落葉到了秋天都要飄落,流不盡的長江滾滾東去無法止步。“無邊”“不盡”寫出了雄闊之勢,“蕭蕭”“滾滾”使人聯想落木惠牽之聲、長江洶涌之狀。在文學作品中,秋天、落葉、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作者面對蒼涼肅殺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英雄難再!

              頸聯的“悲”字點出此番登高的心境,萬里漂泊,居無定所,“常”字點出時間之長;“獨”字從空間上點出今日形單影只的孤獨。人在暮年,體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作者眼里,與心中情感緊密相連,也愈益生悲。詩意至此更具體,也更深沉。尾聯點明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艱難”既指自身命運,又指國運。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更難排遣。這兩聯抒情,寫盡了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難怪人稱其為“詩圣”。

              2.此詩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此詩八句皆對。首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奏感。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哀)。頷聯、頸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無邊”“不盡”和“萬里”“百年”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課堂小結

              “百年多病獨登臺”,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其中的“獨”字多么痛苦啊!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這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的境況,杜甫的偉大就在此。 總體設計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4

              【教學目的】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示手法。掌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

              3、掌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掌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示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古詩五步教學法。

              3、詩歌境界教學法。

              【課時布置】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

              二、簡介作者和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杜甫:號稱“詩圣”,是我國唐代偉大的實際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朝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這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望岳》寫于所謂“開元盛世”,其時詩人才二十四五歲,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志向,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寫于“安史之亂”前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

              三、辨音識字,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粗字注音:

              ⑴岱宗夫如何岱(dài)

              ⑵決眥入歸鳥眥(zì)

              ⑶白頭搔更短搔(sāo)

              ⑷渾欲不勝簪簪(zān)

              2、解釋下面加粗的詞。

              ⑴造化鐘神秀鐘:聚集

              ⑵陰陽割昏曉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⑶會當凌絕頂會當:終當、終要;凌:不盡

              ⑷渾欲不勝簪渾:簡直

              ⑸蕩胸生曾云曾:通“層”

              四、朗讀課文

              1、播放錄音,學生朗讀。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教師從節奏、語調、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導。

              3、師生同讀,同時多媒體顯示朗讀節奏、重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

              4、分組朗讀交流,理解詩歌的竟境美。

              五、閱讀賞析

              《望岳》: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首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樣呢?蔥蘢的山巒在齊魯大地連綿不時望不到盡頭。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那種欣喜驚嘆仰慕的情形,非常傳神。語出驚人,依樣畫葫蘆地寫出自身的欣賞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這兩句是遠望泰山所見的高大形象。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這是近望泰山所見的景象。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仔細看才干看見。這是細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發生的登岳的意愿,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這顯然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

              2、理解賞析詩歌的竟境美:

              ⑴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眾山小)。

              ⑵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詩人凌云的壯志,勃發的雄心,表達了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志向。

              ⑶作者當時為什么有這樣的理解呢?

              ①唐朝盛世。

              ②詩人年輕,意氣風發。

              ③漫游泰山,熱情歌頌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進而透露出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志向。

              3、學生齊背《望岳》。

              《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驚心動魄呢!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曾幾何時,竟被毀壞到了“無余物”“無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春望所感,作者觸景生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深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局部──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所盼: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時。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寫所思: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遲疑,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青絲”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痛。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呆板,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五、比較兩首詩風格的異同

              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杜甫詩三首的教案15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美,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背景介紹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2、簡介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出生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做過奉天縣令,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七歲會作詩,20歲開始壯游,安史之亂后,攜家逃難,千辛萬苦來到了成都,后來做了工部外郎,故又稱“杜工部”,后因成都戰亂,又遷走了,過著貧窮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條破船上。杜甫一生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 早期的創作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調,中后期作品悲壯凄涼,形成“沉郁頓挫”的詩風。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講授新課:

              1、范讀課文,強調字音、字形。

              這首詩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學們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決眥;同學們一齊讀兩遍。

              2、初讀課文,了解詩句大意。

              下面同學們自讀課文,借助文中的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閱讀后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問詞句的含義。然后老師將點名抽查掌握情況。

              3、精讀課文,體會詩句所表現的情感。

              下面同學們將課文一齊朗讀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兩句,我們應該用什么感情來讀呢?為什么?討論一下,再試著讀讀。

              同學們再一起將這首詩朗讀一遍。首聯遠望泰山,表現了作者驚嘆之情;那么頷聯、頸聯、尾聯又分別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討論一下,然后我請同學來讀。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杜甫詩的教案】相關文章:

            杜甫詩教案02-04

            杜甫詩03-27

            杜甫的詩11-08

            杜甫詩兩首教案03-22

            杜甫的詩及賞析04-09

            (推薦)杜甫的詩09-27

            杜甫的詩【推薦】09-28

            杜甫的詩[優選]10-01

            杜甫的詩[精品]10-06

            杜甫的詩介紹11-24

            国产午夜偷精品偷伦,国产有码视频,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一,亚洲视频综合网,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涩涩精品专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毛片一区二区视 欧美精品首页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天堂黄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99爱国产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麻豆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狠狠色很很在鲁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新婚之夜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91视频免费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99精品国产福利免费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天天在线 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日韩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欧美黄色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视屏 99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另类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国内精品免费麻豆网站91麻豆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国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精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 欧美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日韩精品成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 免费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aaa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免费视频一区二区性色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第一牛牛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91麻豆视频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999 天天插综合网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1久久免费视频 色五月激情五月 色综合久久九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吗视频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 亚洲综合91 在线观看国产麻豆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官网 日韩第三页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在线 99久久精品国内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亚洲婷婷六月 亚洲精品福利 免费香蕉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精品网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五月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日韩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国产精品女上位好爽在线短片 国产精品久久99 日韩h网站 综合激情婷婷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 午夜三级网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0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九九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视频 日韩h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久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99精品网 成人亚洲国产综合精品91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99ri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 男人天堂网www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一区高清 国产日韩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推最新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午夜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六月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伊人色强在线网 91极品蜜桃臀在线播放 在线91精品国产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日韩精品久久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成人a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在线亚洲天堂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麻豆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乱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91精品国产调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麻豆 亚洲视频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免费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日韩美女一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942一 综合色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电影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日本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日韩国产综合 亚洲视频自拍偷拍 制服丝袜护士久久久久久 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三级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1区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视频自拍偷拍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区 国产a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3344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99操 国产日韩在线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久久两性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7 在线日韩国产 亚洲三级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进入 国产午夜三级 国产亚洲一区呦系列 国产视频91在线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1成人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乱码国产精品乱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理论片小说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在线综合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成人尤物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日韩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高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99ri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国产原创麻豆 亚洲一区免费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视频99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精品 91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天黄色网址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91a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综合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 伊人成综合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在线99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免费国产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免费日韩精品 99久久精品国内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国产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午夜三级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性色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在线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伊人 伊人宗合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亚洲永久精品唐人导航网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91精品国产丝袜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欧美激情综合网 亚洲视频一二三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 国产精品亚洲电影久久成人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日韩精品麻豆 亚洲天堂美女视频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国产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 国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九色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一区www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日韩精品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10p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18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色图久久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网 日韩精品成人 999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免费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日韩成人精品 亚洲性综合 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91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页 日韩福利一区 91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系列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视频黄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一二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色区 日韩免费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永久精品唐人导航网址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精品导航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99ri在线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伊人 91精品国产福利尤物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人成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精品一区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91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午夜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屏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综合激情婷婷 91精品国产免费青青碰在线观看 91成人国产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91国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99精品网 视频一区欧美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精品国产极品美女mm131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国产a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天堂自拍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h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黄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riav精品国产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人伦久久 色综合久久九月婷婷色综合 国产vvv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午夜免费小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网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亚洲天堂黄色 日韩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制服丝袜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专区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区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免费观看 91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页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a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性影院 亚洲精品嫩草研究院久久 色中文在线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在线视频91 综合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网址 曰曰摸天天摸人人看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小说 亚洲人成影视 五月综合在线 国产视频导航 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在线 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婷婷网 成人不卡视频 日韩成人黄色 国产精品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1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视频四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色综合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91精品福利视频 天天操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高清 午夜怡红院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亚洲天堂资源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免费aⅴ视频 免费国产黄频在线观看视频 999国产精品亚洲77777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欧美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色99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人成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在线免费色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一区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小说 伊人99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国产玖玖在线 久久99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国产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91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精品在线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综合色网站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欧美精品超清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精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五月蜜桃 免费久久久久 91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影视 久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精品欧洲精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色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区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国产精品农村一级毛片 91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综合 91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一区 99国产精品农村一级毛片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高清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深爱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综合网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字幕001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国产成人精品影视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综合不卡一二区 91精品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色综合97天天综合网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aⅴ片在线观看香蕉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视频久久久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无毒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网红在线 亚洲国产福利 日韩高清毛片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一二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观看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亚洲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亚洲国产最新 色婷婷香蕉 亚洲人成免费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毛片不卡 国产污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九九热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福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久久91精品国产91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欧美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三区色裕 日韩精品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日韩免费看片 国产九色在线 国产九色在线 91久久99 免费亚洲成人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黄网站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日本久久99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91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久 亚洲婷婷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不卡绿巨人 日本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天堂美女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毛片久久网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天堂999 99精品网 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日韩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卡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er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99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网 免费香蕉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国产 亚洲婷婷网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91 最新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二区 亚洲三级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牛牛 日韩精品导航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中文字幕久热 亚洲人免费 精品福利在线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香蕉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国产原创麻豆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九九色视频 国产视频三区 亚洲天堂资源 日韩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乱码视频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欧美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一 在线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人成一区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 色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九九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亚洲人成网www 综合色中色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 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午夜伦伦伦午夜伦 伊人久久天堂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一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亚洲精品欧洲久久婷婷99 亚洲人成免费 制服丝袜护士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吗视频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66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3区免费视频 手机毛片免费看 免费a黄色 日韩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怡红院官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日本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两性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9精品福利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一级片 亚洲三级天堂 成人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1精品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综合自拍 国产精品制服诱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性综合 日韩国产第一页 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精品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不卡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在线拍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日韩免费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区 欧美成在人线a免费 自拍亚洲一区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激情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青草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国产九九热视频 国产午夜偷精品偷伦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久国语 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不卡 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99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 成人不卡在线 99成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南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国产手机在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