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漁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漁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漁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但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中心思想
“塞下秋來風景異”,劈頭一句,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殊的環境。時間是秋天,地點在邊塞。風景呢?沒說好,也沒說壞,只說了一個“異”。“異”在哪里呢?且聽下文:
“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回旋的雁。“秋來”,滿目蕭條;“風景”越發“異”得難忍,所以雁兒毫不留戀地非飛走不可。這里表面寫的是雁,實在寫人。即連大雁都不愿在這兒呆下去了,更何況人?但是,邊塞軍人畢竟不是候鳥,他們卻堅守在邊塞。
下面三句,寫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指邊地的風號、馬鳴、羌笛之聲。這是寫聲音的,這聲音富有邊塞地區的特色。李陵《答蘇武書》中的“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可作注釋。然而,范仲淹在這里卻更有一層深意,那就是“連角起”。角,是古代團隊里吹的樂器。“四面邊聲連角起”,就是軍中號角吹動,四面八方的邊聲便隨之而起。在這里,作者是把軍中的號角作為主體來寫的,它帶動著邊地的一切聲音。這就是說,邊地“雁去”了,邊地的駐軍沒去;不但沒去,而且用他們的號角,與邊地的人民緊緊相連。這聲音也許有點單調,甚至有點悲涼,但壯闊,充滿力量。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是上闋的結句,突出地表達出邊塞的安穩和牢固。“千嶂”,是寫山勢,層巒疊嶂,猶如巨大的屏風。“長煙”,是炊煙和暮靄所形成的一片霧氣。在“落日”中,邊地的孤城及時地把城門關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環繞,“長煙”籠罩,“落日”照耀,就不顯得那么孤獨無靠。它是堅固的,結實的,嚴陣以待的。然而,城的堅固與否,更重要的還在于把守它的駐軍。因此,在詞的下闋,作者就把邊防軍人推向畫面中心,集中筆墨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句是全詩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里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之情就愈加濃烈。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并不滿足于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因此,接下來的“燕[yān煙]然未勒歸無計”七個字就有著深刻的含義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現在的杭愛山。“勒”,刻的意思。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公元8x年,東漢將軍竇憲打垮匈奴進犯,乘勝追擊,“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還。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勝利的代名詞。“燕然未勒歸無計”,意思就是抗敵的大功還沒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計議了。這個“計”字很重要,它是計議、打算的意思,可見邊防軍人不回家是主動地、自覺的。若是把它理解為計策的“計”,那邊防軍人的不能回家就成為被動的、無奈的了。這樣理解,對邊防軍人的形象,對全詩的意境就都有損害。
“羌管悠悠霜滿地”,承上啟下,進一層強調邊防軍人想家思鄉的情緒,并由此而寫出全體將士憂國的情狀和感慨。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人為何不能成寐?將軍已經白發蒼蒼為何還在服役?年輕的兵士為國守邊為何還要落淚?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憂,是怨,是憤憤不平。他們憂慮國家的安全,抱怨朝廷無人整頓武備,更為當局沒有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而憤懣,以致邊防軍人久住“塞下”,將老,卻不能退休家園,兵少,卻不能與妻子團圓。
從《漁家傲》全詩來看,應當說,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它是一首古代邊防軍人之歌,以其英雄氣概扣動著歷代千萬讀者的心扉。
意境解析
范仲淹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光彩奪目的行星。他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絕唱。他的《漁家傲·秋思》成為“宋詞中第一首邊塞詞”,意境宏闊,氣象雄奇,氣勢豪邁,沉雄悲慨,清新剛勁,被稱為“北宋奇葩,詞壇異幟”,在北宋柔靡詞風統治詞壇的形勢下,它標志著北宋詞風轉變的開端,他藉此走進中國文學史,成為不朽的絕唱。今人唐圭璋稱其詞“有境界,有氣魄,豪邁沉雄”,譽之為蘇辛兩家的先驅,開啟了蘇辛豪放派的先聲,它以獨特的風格成為北宋詞壇最燦爛的篇章。
一、豪放雄渾,風景壯闊之大氣勢
“塞下秋來風景異”,總起全詩,邊境上秋天風景全異,是南北季節變換的不同的異樣,也是邊疆秋景令人驚異。千嶂、孤城、長煙、落日,從視覺上突出背景的大氣,塞上朔風勁吹,群山重重,落木蕭蕭,煙氣渺渺,千山聳立,孤城緊閉,描摹出曠遠雄渾、蒼涼悲壯的邊塞風光,塞上粗獷崢嶸的環境形成空間上的大氣,邊塞特異的風景成為人物活動壯闊的大背景。四面的邊聲,是風吼、馬嘶、號角聲,以動態聲響寫聽覺,從聽覺寫出邊疆的肅殺和緊張的氣氛,這是邊塞聲音的異,這種“邊聲”是中原所沒有的。緊張肅殺的戰地風光,雄渾壯闊的背景,奇異的塞上風光,使作品呈現出景象蒼茫,意境深遠,豪放大氣、雄偉壯闊的境界,為作者英雄氣概的展示提供了抒情的背景,作者的這種氣象開闊的大境界具有強烈邊塞雄風的作品,成為是北宋豪放詩詞派的先鋒,引導宋詞走向壯美豪邁的風格。
二、憂國憂民,壯志難酬之大悲壯
范仲淹“先天下之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先憂后樂思想和志士節操,成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一個的標桿,成為歷代知識分子為民興利除弊的不竭精神動力和追求。《漁家傲》是抵御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篇,是將軍渴望建功立業抱負的情懷,是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體現的是一種英雄壯志難酬的悲壯美。
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憂民愛國情懷構成這首詞的基本情感基調,情調蒼涼悲壯,感慨深沉蒼涼。“孤城閉”,孤獨、渺小、蕭索的景,是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重、悲涼寫照,孤城的險境是敵我形勢的呈現,景語透露出的是對不利的軍事形勢的憂患 ;“濁酒一杯家萬里”,是憂國思家的苦悶,一杯”與“萬里”一大一小形成了懸殊的對比,家的萬里之遙和內心深重憂愁形成強烈對比,思家的痛苦,濃縮在小小的一杯濁酒中,據魏泰《東軒筆錄》記載”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苦是思家之苦,因此他被戲稱為“窮塞主。“燕然未勒”是抗擊西夏的功業尚未完成,邊患不平,戰爭曠日持久地進行,將軍和征夫的淚,同是思念家鄉的淚,是功業未成、壯志未酬的英雄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懷抱使他更能關心士兵的痛苦。將軍和征夫面對清幽的的月光,共同流下憂國思鄉的熱淚,他既同情久不能與家人團聚的士卒,唱出他們戍邊思鄉的哀愁,又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歌,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的向往。“窮塞主”其實更應該是他詞中所反映的那種功業未建、壯志難酬的苦悶,邊患不除憂國的情懷。把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放到詞里,憂國憂民的題材,這種寫法在當時不可不謂是大手筆,它的出現一改晚唐以來只重形式不重內容的文風。《宋史·范仲淹傳》說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這種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形成對當時空泛柔糜的文風的巨大的改革,他不僅以歷史責任為己任的使命感推動慶歷新政,而且在文壇上倡導革新,在詞壇上率先垂范,以自身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開創蘇辛豪放詞先河,對北宋豪放派影響深遠。
三、浩然正氣,英雄情結之大氣概
范仲淹作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被朱熹譽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名臣,元好問更是稱他“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見”,從各個領域對他的成就進行肯定。這首詞更是從名將這一身份來抒愛國之浩然正氣,發英雄抱負之情懷。1040年,因為守邊官員貪生怕死,范仲淹主動要求調到軍事要地延州,挑起了抗擊西夏保民衛國的重擔,擔負力完狂瀾的重任。他在任四年,漸收失地威震西夏,西夏不但不敢侵犯,還稱他為“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當地民謠說道:“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被西夏尊稱為“小范老子”,以示敬畏。這首詞作就是此時的歷史產物。他的作為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及贊揚,因此范仲淹在守邊衛國方面非但不是悲苦的“窮塞主”,更是抗敵的“真元帥”。 “羌管悠悠霜滿地”,不是他沉緬于思家的悲嘆,異鄉異族的羌笛聲中,月光明亮,霜華潔白,使人想起“受降城下沙似雪”的豪邁,“燕然未勒,”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情壯志,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執著,保衛國家是將軍的責任,英雄氣遮蓋了不能還家的悲傷。作者是白發將軍,卻仍然要堅守在遙遠的邊陲,保衛國家是將軍的責任,英雄氣遮蓋了不能還家的悲傷。戍邊戰士的職責,責任感也使他們堅守,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深明大義:為了保衛邊防,保衛國家,甘愿駐守這荒涼的孤城,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這種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形成詩歌的浩然正氣,抵御外患、報國立功壯烈的英雄情懷,勇于犧牲、忘卻小我的崇高精神,追求功業,建立功勛的壯志豪情,在宋代詩詞中,即使是邊塞題材,也少有的情懷。“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基調,展示拳拳愛國之心,抗敵保家的英雄氣概。
濃濃思鄉之愁,悲壯的英雄情懷,慷慨惆悵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使這首詞具有宏偉的悲壯美和慷慨悲涼的英雄大氣。在這首詞產生之前,還沒有一個文人以這樣豪放的風格去寫邊塞生活來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首詞使他被稱為愛國詞人的標志之一,使范仲淹在詞史上有特殊地位成為不朽的作品和篇章。
【漁家傲范仲淹的中心思想】相關文章:
漁家傲范仲淹詩詞11-09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11-14
范仲淹漁家傲詩意11-09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11-22
范仲淹漁家傲的意境12-09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賞析03-26
范仲淹《漁家傲》原文及賞析11-28
范仲淹《漁家傲》詩詞賞析12-06
詩人范仲淹漁家傲賞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