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故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故事 1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人,是北宋的名臣,曾經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他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概括了他憂國憂民的一生。他許多的生平事跡,也被后人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范仲淹兩歲時,父親就病逝了,只靠母親為人家縫補來維持生計,他常常一天只能吃到兩頓粥。冬天時,將粥盛在盆里等到凝凍后,再劃成一塊塊的,一頓吃兩塊。后來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后,他的生活就更加艱難了。
那時他借住在一間廟里,晝夜不停地苦讀,疲乏時就用涼水澆臉驅除倦意,累了就趴在桌上或靠著睡,五年未曾解衣就枕。他經常喝粥度日,甚至在粥不充裕時,一天只喝一碗粥充饑。這種情形被他的一位同學發現就回家告訴父親,于是他父親就叫人給范仲淹送來許多的`飯菜。可是幾天過去后,食物都壞了,仍不見范仲淹吃一口。那位同學問他為什么不吃時,范仲淹說:“我很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巳習慣于粗茶淡飯了,如果現在享受這么豐盛的飯菜,那以后我還能喝得下粥嗎?”
有一回,宋真宗率領百官浩浩蕩蕩到了南京,人們爭先恐后地跑去看皇帝。有個同學特地跑來叫他:“快來看啊!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范仲淹隨口說了一句:“將來再見也不晚。”便頭也不回地繼續讀書了。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進士,見到皇帝了。
雖然處在貧賤中,范仲淹仍不為利益所動: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居住的房中藏著一甕白銀,就一聲不響地把它掩埋好。后來他做了大官,寺里僧人向他募款時,他寫封信去說明藏白銀的位置,結果真的在他原來住的房中找到了這些白銀。僧眾見到這種情況,紛紛地贊揚說:“范仲淹為官,百姓就可以放心了”。
在蘇州做官時,他曾買下一塊宅地,準備造屋居住,風水師看到就道賀說:“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范仲淹聽了以后笑著說:“與其獨占寶地,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于是他在該地創設學府,延攬名師講學。不久,造成空前盛況,各地也紛紛仿效。故后人有“蘇學天下第一”之譽。
有一次,他在天平山見到一個風水師為別人選墓地時說:“這塊地上的巨石看起來像亂箭穿心、是塊絕地,會絕五代子孫的。“范仲淹一聽,心想:“我在朝為官,實在難做,不如讓我買下來做為祖墳,讓子孫從此不再為官。要絕就絕我一家吧!不要再害別人了。”于是就買下來做為祖墳之用。老百姓知道這件事以后,紛紛對天祈求道:“老天呀!你忍心讓范大人這么好的人絕子絕孫嗎?”也許是他的善舉感動了上天,在范仲淹高祖落葬的那天,突然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大作,把原本萬箭穿心的巨石統統豎立起來,成了”萬箭朝天“,絕地變成了寶地。因為天平山埋葬范仲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天平山改名為“范墳山”。
范仲淹還有一個義田的故事。尚未富貴顯達時,他曾經立志設置義田,照顧貧困的鄉親,但他為官三十年一直無力完成,直到后來他當了招討使,參與朝廷大政,才有足夠的俸祿和賞賜,來達成愿望:他在家鄉附近購置一千畝的良田,然后選擇族中年長且賢能的人,掌管財物收付及資金的調配,以救濟貧困及親族的人。且鄉親遇嫁娶婚葬,都有補助;曾當官而今退職在家,或等待新職的人,也給予救助;如果當官任職了,就停止補助。他去世后,后代子孫也都能繼承他這項濟助族人的遺愿。
范仲淹雖然居高官、享厚祿,卻把薪俸都用來救濟貧民,以致一生窮困。他一直到晚年,都沒建造一座像樣的宅第,而且死后入殮時,子孫也沒有余錢為他辦好喪事。縱使如此,可是人們對他哀悼的場面是很風光的:數百族人來到祠堂,像死去父親一樣痛哭哀傷,且齋戒了三天才散去;因為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從政過的地方百姓也紛紛為他建祠畫像。老百姓在傳頌他的一生時說:“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故事 2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范仲淹
歷史背景
范仲淹所處的歷史正處于北宋中期,國勢開始轉弱的轉折時期。北宋經開國皇帝及后世幾位皇帝精心治理,形勢穩定,經濟發達,對外用兵,國勢處于上升期。但到了宋仁宗,特別是宋仁宗后期,大搞封建迷信去封禪,結果財政崩潰,入不敷出,國力快速衰竭。引發出一系列問題。
周圍的國家,原本在北宋的打擊下不敢輕舉枉動,一直在裝死狗。此時,見到北宋國力走弱,就開始蠢蠢欲動。這加激了北宋的沒落。
范仲淹正是在這個轉折的前后登上了歷史舞臺的。
此時的北宋,處于轉折期
范仲淹其人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于邠州。他幼年時父親去世,母親為了生存只得改嫁。這份苦難的經歷讓他自小就比其他同齡人懂事許多,他因此發憤刻苦讀書。
23歲時,他拜別母親,到應天府拜戚同文為師。在那里,他努力學習了幾年,對儒家的精神內容全部學精學透,從而產生了心懷天下的理想。
科考中舉進官途
公元1015年,朝廷科舉考試,范仲淹一舉得中,名次一般,考中了乙科第97名,但取得了進士的資格。當時朝廷給他安排的差事是一個軍事職務,廣德軍的司理參軍,一個九品的小官,掌管軍隊監獄訟律,相當于軍法處法官。
他剛正不阿,被上官賞識,不久就得到了連續地提升。
地方為官,政績斐然
公元1021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的鹽務倉庫主管。這個官不大,但掌管民生重要物資,就是食鹽的轉運及銷售。西溪的海堤是很早以前留下來的,年久失修,經常決堤,不僅淹沒了農民的農田,而且把制鹽的鹽灶也給毀損了。如此一來,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范仲淹到任后,了解了這一情況,就多次請求江淮漕運主管張綸,請求重新筑堤。這事引發朝廷重視。公元1024年,范仲淹被提撥當上興化縣的縣令,負責重新修筑捍海堰工程。兩年后,他的.母親去世,范仲淹回家守喪,工程將由張綸主導繼續進行,并最終完工。當地百姓由此深受其益,對范仲淹十分感恩。
守喪期滿后,范仲淹分別被調往多地為官,均努力為民辦事,疏通河道,發展經濟,深受百姓愛戴。
仗義直言
公元1033年,郭皇后有一次誤傷了宋仁宗。此時,宰相呂夷簡與皇后有矛盾,趁機建議皇帝廢后。范仲淹認為這只是一次意外,郭皇后平時為人賢惠,不應因一次意外讓天下震動。因此,極力反對。他與呂夷簡在朝堂上相互辨論,呂夷簡最終竟理曲詞窮無言以對。
宋仁宗最后支持呂夷簡,將范仲淹貶出朝堂,外放到睦州當知州。其他與范仲淹一起反對廢后的官員,無一例外都被貶出朝廷核心。
敢與權貴作斗爭
公元1034年,范仲淹調往蘇州當知州。此后宰相呂夷簡大權獨攬,對朝政單獨把持,并搜羅黨羽,培養自己的勢力。范仲淹雖然人不在朝堂,但對此洞若觀火,認為這是取亂之道,應給予解決。
公元1036年,他上書給皇帝宋仁宗,對呂夷簡的用人強烈批判,勸告皇帝修改人事制度,并把用人大權從呂夷簡手中奪回,親自掌管。此時,宰相呂夷簡為維護自身利益,勾結朋黨,離間君臣關系。 御史韓瀆為自己的官位,迎合呂夷簡,寫了份范仲淹朋黨的名稱,并請皇帝在朝堂上公布。范仲淹于是又被遂被罷黜,降為饒州這個小地方的知州。
一年后,呂夷簡培植親信的惡行被皇帝覺察,因此相伴被罷免。朝堂上許多真正的官員連續為范仲淹辯解。但反對的力量也沒閑著,對對任用范仲淹。一時,朋黨四起。皇帝下旨,禁止互結朋黨,范仲淹一時沒有得到平反。
官路起伏不定
公元1038年,西夏人來攻,皇帝接納范仲淹軍事戰略主張,經過一連串調整布置,最終與西夏簽定協議,西夏人對北宋稱臣,穩住了西面的邊疆。
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封參知政事,相當于副相之職。他上臺后,力主新政。但觸犯守舊派利益,被強烈反對。之后,新政失敗,范仲淹再次被敗出朝堂,到鄧州為官。在鄧州三年,他為官清正,為民辦事,深受百姓愛戴。
之后,又在杭州、青州等地調動。
【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故事】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的故事05-21
范仲淹的故事02-10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08-17
范仲淹的讀書故事11-15
[精品]《范仲淹》的故事05-23
《范仲淹》的故事(優)05-29
《范仲淹》的故事(精華)05-30
【精華】范仲淹的故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