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幕遮范仲淹寫作手法
蘇幕遮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下面為大家分享了蘇幕遮的賞析,歡迎閱讀!
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寫作手法賞析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此為列錦修辭格。列錦,即由幾個名詞或定名結構組合在一起,沒有謂語,構成一種特殊句式,這種特殊句式經過讀者對其語義的聯想和補充形成一個畫面,能起到寫景、敘事、抒情的作用。碧,摹繪云色。黃,摹繪葉色。“碧”“黃”二字,總括秋色,讀之便覺氣象萬千,心胸開闊。翠,摹繪水波色,翠綠。“波,波”句間頂針。“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用典修辭,典化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煙本呈白色,因其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與人的秋意感受。
“山映斜陽天接水。”此句摹狀夕陽照著山頭,遠處水天相接的景象。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芳草無情,擬人。(故鄉)更在斜陽外,省略“故鄉”。“芳草”用典,典化《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常暗指故鄉,因此,這兩句有感嘆故鄉遙遠之意。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更”,不僅加重了語氣,而且含著深深的感情。蕙風詞話:“善言情者但寫景,而情在其中。”到這里已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也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外”字在這里有一直向遠處延伸,直至蒼茫不見的感覺,也體現出意境的高遠。
“黯鄉魂,追旅思。”黯鄉魂,想念家鄉,黯然銷魂。化用典故。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黯,摹狀。心情沉郁。追,緊隨,可引申為糾纏。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緒,情懷。“鄉魂”與“旅思”是避復修辭。都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并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愁之深自見。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用典修辭,典出《草堂詩余正集》引明人沈際飛評云:“人但言睡不得爾,除非好夢。”迭字“夜夜”,意為每夜。“除非”為排除修辭,使“反言愈切”(沈際飛評語),強調舍此而別無可能。“夜夜除非”,“除非夜夜”的倒裝。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
“明月樓高休獨倚。”休,不要,表否定。“明月”承上片的“斜陽”,時間已經從傍晚挨至夜晚。“樓高”“獨倚”點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寫的都是倚樓所見。這樣寫法,不僅避免了結構與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寫景與下片的抒情融為一體。這里關鍵一個“獨”字。明月倚樓,固然可以遠望,但再望也望不到家鄉和所思念的人;何況一個人“獨倚”,會更增加惆悵。更深一層寫出了鄉思之苦。“明月樓高“也順承上文的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出“休獨倚”之嘆。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摹繪思鄉心切的情態。同時也是用典修辭,典化李白詩“舉杯消愁愁更愁”,但又突發奇想,用一段“愁腸”把“酒”與“淚”巧妙聯系起來,彌漫著蒼涼之悲。這真是欲遣鄉思反而更增鄉思之苦了。意新語工,設想奇特。
范仲淹這首《蘇幕遮·懷舊》詞藝術手法特點鮮明,寫景則是層層有序,由上而下,由近而遠,在一個廣闊的空間里,引出鄉思離情;抒情卻是迂曲往復,曲折多變。鄉思離情,始終無法排解。清鄒祇謨《遠志齋詞衷》云:“范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這首詞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元曲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直接化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碧云天,黃葉地”,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衍為曲子,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
拓展: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宋夏戰爭爆發后,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對宋夏議和起到促進作用。西北邊事稍寧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樞密副使。后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發起“慶歷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親書其碑額為“褒賢之碑”。后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繼從祀于孔廟及歷代帝王廟。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邊皆有成績,文學成就也較為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