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故事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 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不僅自己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極其嚴格。范仲淹一生歷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貧儉約家風純樸。
天圣三年,范仲淹任興化縣令,負責治理水患。許多前任都是簡單地修修堤壩應付而已,范仲淹卻親自去海邊,與當地居民商討良策。民工們開始修堤筑壩時,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現場指揮。
有一次,白天剛修好的堤壩,晚上就被海浪沖毀。民工們怨聲載道,不肯再修壩,有的`則偷偷溜掉。范仲淹來到施工現場,不僅勸勉民工們要同心同德將壩修好,還將自己的薪俸拿出來,為民工們改善生活。民工們深受感動,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
范仲淹淡泊名利輕財重義,子女們也深受影響。范仲淹任開封知府時,曾派次子范純仁將一船五百斛的麥子運往姑蘇。
在丹陽停留時,范純仁偶遇文學家石曼卿,當時石曼卿家中連遭不幸,幾位親人相繼離世,他想安葬親人之后再回鄉,因為沒有盤纏而寸步難行。范純仁不加思索地將整船麥子送給了石曼卿,但石曼卿還是愁眉緊鎖,范純仁就問:“石先生若還有為難之事,不妨說來”。石曼卿眼里含淚滿面羞愧地說:“兩個女兒已經找了婆家,奈何沒有嫁妝無法出門”。范純仁爽快地說:“石先生不必憂慮,只需將船只賣掉,嫁妝也就有了”。石曼卿連連道謝,范純仁則兩手空空回了家。范家兄弟的善行,一直為百姓們所推崇。
范仲淹為政清廉,世稱范文正公,而他的言傳身教,也為子女們營造了良好的家風,從而有口皆碑代代相傳,為后世人所敬仰。
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 2
北宋著名良吏范仲淹曾被王安石評為“一世之師”。然觀其一生,亦無非尋常的“三板斧”而已,招數并不復雜,目下人人皆會,人人可會,不同之處唯在于,范仲淹不屈不撓地使了,且斧斧生猛,力道驚人。
第一斧:劃粥斷齏,立志勵志。
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出身貧苦。由于母親改嫁到富裕的朱家,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但他少有志向,存“天下之憂”,所以讀書非常刻苦。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他常常有意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寄宿寺廟,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腌菜,吃完繼續讀書,贏得了劃粥斷齏的美譽。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下真功夫營養靈魂,下硬功夫陶冶精神,心地純潔澄明,高尚品德隨身附體,就站得穩,走得正,干得好。范仲淹入仕之后的所作所為,莫不與他注重磨煉身心有關。比如:他入仕以后,平日沒有賓客登門,是不準上兩樣葷菜的。到了晚年,兒子準備為他修建大宅院,被他斷然拒絕。有人要替他在洛陽買一座叫作“綠野堂”的園林,他照樣不肯,并說:“一旦取其物而有之,如何得安?”晚年,他還諄諄教誡子弟要節儉,家書中這樣提醒:“老夫平生屢經風波,唯能忍窮,故得免禍。”
秉真持正,不以妄心害真心,不當腐官、庸官、懶官、昏官,堅守廉潔從政、為國為民的.精神家園,才干必會大放異彩。
第二斧:死磕權貴,遏制歪風。
范仲淹為官30多年,四次被貶,前三次都是因為敢于直諫說真話引起的。
宋仁宗年幼時,劉太后“垂簾聽政”。后來仁宗滿了20歲,劉太后仍然不放權。對此,朝內大小官員都不敢吭聲,唯獨范仲淹站了出來,上奏折要求劉太后按祖制讓位給仁宗。迷戀權力的劉太后看了折子大怒,立即下旨,把范仲淹貶到一個邊遠小縣做通判。
劉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城重新起用。此時,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范仲淹又開始跟呂夷簡死磕,他經過深入調查,繪制了一幅《百官圖》送給皇上,具體揭露了呂夷簡安插親信的種種罪行。不料呂夷簡倚仗權勢,惡毒反誣。最終,范仲淹未能把作惡多端的呂夷簡扳倒,自己反而再次被貶,到睦州做了知州。
他在京城做右司諫時,有一年江淮災情嚴重,數路饑饉,朝廷派他視察災情,安撫江淮,他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令江淮數郡“開倉廩,賑乏絕”,并且把饑民吃的“烏昧草”帶回京師,讓仁宗皇帝及大臣看,懇請皇帝和朝中大臣減盛宴、去奢華,節衣縮食,體恤災民。
范仲淹一生始終堅持正義立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在一首題為《靈鳥賦》的詞中,抒發自己絕不退卻的激憤心情,有一句話擲地有聲:“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意思是說,他寧愿為正義呼聲而死,絕不默默地茍且偷生。這是何等可貴的精神!
第三斧: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范仲淹最大的亮點,就在于不管自己升官降官,每到一地,總要千方百計興利除弊,做出幾樁惠及地方的事情來。
早年在泰州做鹽倉監官,無聊到極點,他曾寫詩自嘲:“卑犧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蒙叟自當齊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懶甚,溪人能信解嘲無。”然而,他很快發現,這樣下去不行,既然做官,就要給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兒。于是,那幾年,他為蘇北人民留下了“范公堤”。
他謫貶睦州,不到半年,就倡導修建“嚴子陵釣臺”,向世人高揚“使貪夫廉,懦夫立”的釣臺之風;做蘇州太守時,他買下南園,創辦學府,為國育才。對那些不稱職的下屬官吏,一旦查清,他便毫不留情地將其姓名從官吏名冊上畫掉。即使達官顯宦,親朋好友從中勸說,他也堅持到底,不為所動。“一筆勾銷”的佳話,至今流傳。他發動的慶歷新政,幾乎觸及當時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雖然由于守舊勢力的反對而最終失敗,但卻開創了北宋士大夫敢于議政的風氣,傳播了改革思想,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之前奏。
大道若簡,至理也,放諸四海皆準。
范仲淹的“三板斧”,其史鑒價值在于:修剪冗枝,去殘枝敗葉,除瘋枝病椏,大樹才能茁壯生長,成參天之材;不攀比、不折騰、不擺闊、不奢靡,走正道,官員才會有底蘊和政聲。
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 3
明道二年(1033年),江淮一帶發生了旱災。時任左司諫之職的范仲淹,聞聽災情,痛心疾首,立刻毛遂自薦,奏請宋仁宗愿前往江淮一帶賑災。剛剛親政的宋仁宗,聽說災情嚴重,馬上調撥了大批的賑災物資,欽點范仲淹為賑災大臣,前往江淮一帶賑災。
范仲淹的賑災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了災情帶來的嚴重后果,江淮一帶的災民紛紛重返家園,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賑災結束后,范仲淹奉命回京。在朝廷上,范仲淹陳述了這次賑災的.過程,并說給皇上帶回了“禮物”。宋仁宗大喜,心里暗暗道,好個范仲淹,賑災的活兒做得不錯,還不忘給我帶回個禮物。“禮物”搬上來后,宋仁宗不覺皺起了眉頭,竟然是幾麻袋的樹皮草根。范仲淹解釋說:“啟奏皇上,這些樹皮和草根,都是災區災民充饑的食物。臣把這些樹皮草根拿回來,希望朝廷的文武大臣們都能品嘗一下,體驗體驗民間百姓的疾苦。”
聽完范仲淹的一番話,宋仁宗這才體會到了“禮物”背后的良苦用心,當即號令每一位大臣下朝后,都要領一些樹皮草根回去充饑。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京城的奢靡之風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大臣們再也不敢奢侈攀比、鋪張浪費了。
【范仲淹的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范仲淹的故事02-10
范仲淹的故事02-25
范仲淹的讀書故事11-15
《范仲淹的故事》說課稿11-12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11-17
范仲淹的故事【精】06-24
【精】范仲淹的故事06-25
范仲淹的故事【熱】06-25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08-17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