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1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閱讀訓練
10.詩中用一“觀”字統領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分)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試評析。(2分)
參考答案:
10.自己的雄心壯志。(2分)
11.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用“若”字表明寫的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想像,體現了詩人闊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2分)
A.“水何”六句,詩人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地描繪大海浩瀚壯闊的景象,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從兩個“若”字可看出寫的是虛景,即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 寫出了滄海之大,描繪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圖景。
C.這首詩通過描寫滄海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表現了正處于事業最高峰的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D.詩人運用了大膽的夸張、豐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麗、意境開闊,全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顯出雄渾蒼勁的詩風。
答案:.A
閱讀訓練
6、下列與本詩中所描述的季節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C、亂花漸入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D、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7、詩人在詩中借大海的雄偉壯麗之景,抒發了 。(2分)
參考答案:
6.B(2分)
7.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2分)
閱讀訓練
(1)詩中“竦峙”是什么意思?(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2.(1)高高地挺立。(1分)
(2)詩人借助想象展現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及遠大的政治抱負。(4分)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2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0.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領全篇。
B.“水何澹澹”描寫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 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答案】B
【解析】B項中“描寫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錯誤,應為“描寫了大海的遠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考點定位】鑒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答案】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或表達了詩人宏偉的政治抱負、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或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開闊胸襟、宏大的抱負。)
【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這首詩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20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這首四言古體詩是詩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觀滄海》是建安時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言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考點定位】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3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5、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詩人眼中的'大海、山島、草木的特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6、這首詩寫得意境宏闊,請結合畫線詩句,說說你閱讀后的體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5.答案示例:(大海)洶涌澎湃,(山島)高聳挺拔,(草木)豐盛繁茂(3分。每點1分)
6.答案示例:詩人想象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于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是從大海的母腹孕育而出,這讓我感受到大海的博大壯闊,體會到激蕩在詩人心中的豪情壯志。(4分。詩句內容2分,體驗2分。意思對即可)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4
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 觀
2、詩中哪幾個詩句是寫現實的?哪幾個詩句是寫想象的?
答案:現實之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想象之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詩中哪幾個詩句最能體現詩人博大的胸懷?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4、“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一句中的“臨”是“登上”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C )
A.《觀滄海》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B.“山島竦峙”一句中“竦”與“聳”同義,為“高”的意思
C.本詩結尾兩句,與正文的內容有直接關系,起深化主題的作用
D.建安文學時的“三曹”包括本詩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6、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答案: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5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詩人觀滄海的地點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寫了哪些事物?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詩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談談你對曹操這個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碣石,在現在河北昌黎縣的海邊。
2.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從靜態事物寫到動態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4.這是開放題,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6
觀滄海
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①詩中統領全篇的一個字是:觀 ;從寫景的虛實上看,這首詩前八句寫實景,后四句寫虛景②寫大海無風時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寫大風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現作者博大胸襟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詩中描寫實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1)、詩中抒寫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2)、本詩的感情基調是:蒼涼慷慨
3、從本詩所寫之景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胸懷?博大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滄海)
5、賞析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秋風刮過,平靜的海面頓時化作洶涌的怒濤洪波涌起,大海有著掀起揭天巨浪的無窮威力,這句詩句有著明顯的旬征意義這兩句,體物形象,場景壯大,格調激揚亢奮,表現了一世梟雄的廣大胸襟
6、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仿佛也是從海里出來的!在大海的懷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寵兒而已這四句淺顯明白,但意境闊大,氣勢豪邁真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締造了世界萬物,生發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所以沈德潛說:有吞吐宇宙氣象此評確當,洵非過譽
閱讀練習二:
【試題】
1.這首詩以 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
2.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參考答案】
1.觀;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或博大胸懷。
2.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
閱讀練習三:
相關試題
1.按要求填寫原詩中的語句。(3分)
①詩人登臨碣石山的目的是觀滄海。。
②實寫詩人所見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③虛寫詩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請根據你的閱讀感受,說說本詩的情感基調。(3分)
蒼涼慷慨,悲壯激昂。
3.前三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的是動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的是靜景。(1分) (動景靜景各寫一點即可,寫錯一處本題即不得分)(1分)
4.后兩行詩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2分)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意對即可)(2分)
(5)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統領全篇寫景的一個字是① 觀 。 寫景時,先寫島上的②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③秋風洪波,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3分)
(6)簡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思想內容并指出其表現手法。
思想內容:這四句寫出大海的廣闊浩大(1分),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1分);(2分)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想象夸張(答對其中一點即可)。(1分)
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資治通鑒 卷第六十四 曹操攻黎陽 閱讀答案附翻譯觀滄海簡述曹操“許田打圍”的故事
四、閱讀練習及答案
1、澹澹是形容 的樣子,竦峙是寫 的形象。叢生、豐茂給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滄海中運行。
B 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從滄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滄海。
3、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字統領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實寫,后 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 , ;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 ,次寫海面上的 ,最后寫天空中 。詩中將大海稱為滄海,是因為 。
4、這首詩的主旨是
答案:
1、水波動蕩 山島巍然屹立 生機蓬勃
2、B
3、觀 六 四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百草 秋風洪波 日月星辰 海水呈青蒼色
4、通過勾畫大海的壯觀景色,抒發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后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注釋】
①碣(ji)石:山名。碣石山有二,這時指的大碣石山。一說即指今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
②澹澹(dn):水波搖蕩貌。
③竦( sǒng )峙(zh):聳立。
④星漢:銀河。
【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的很茂盛。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鑒賞】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歌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觀滄海》通過對于滄海的描繪和歌詠,表現出壯闊的胸懷。
[曹操的詩詞大都氣魄雄大、情調悲壯該詩亦如此寫海景有遠有近,虛實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博大的胸懷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曹操《龜雖壽》閱讀答案及賞析資治通鑒 卷第六十四 曹操攻黎陽 閱讀答案附翻譯觀滄海簡述曹操“許田打圍”的故事
賞析中華古典詩歌理當知人論世。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許攸之計,揮鞭北指,以少勝多,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歸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一詩。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并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淼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一中國的壯志豪情。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平穩起頭,交代詩人觀海的地點、觀察的方位,從這個方位正讓我們明白詩人是登山俯視大海,這為后文的理解作了鋪墊,因為站在不同的方位觀海,得到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雖純為敘事,但言語之間也流露了第一次覽觀大海時的興奮而莊嚴的心情,使人感到滄海不是尋常的景物:觀滄海也不同于隨意登臨。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6句的描寫是寫實,是對大海的直接描寫,除了刻畫海的博大動蕩之外,也寫出了有關景物的蕭瑟氣氛。雖然著墨不多,卻使人想見整個海景,并似乎感覺到詩人此時的心情。這幾句詩看起來并不是精心刻畫,而只是現現成成地說出了目中所見,心中所感,但卻更顯得質樸自然,錯落有致,了無雕琢的痕跡。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 詩人以豐富的想象把我們帶進個宏偉的境界,是對大海的間接描寫。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描繪了宇宙間的奇觀,創造了一個博大宏偉的境界。這幾句是寫個想象的境界。這寥寥16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于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樣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并不多見的。這幾句描寫使整個海景更有立體性,它不僅是在平面上向遠處伸展,而是海與天空渾成一體。同時海中既有洪波涌起,天上的日月群星又運行不息,所以那渾然一體的海天之景又始終是處于激蕩運轉之中,這就是通過眼前景物與活潑想象的結合構成了一種極其雄偉的奇觀。
曹操這首《觀滄海》生動地描繪了滄海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反映了滄海的形象,同時也寫出了它的性格。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作形似的摹擬,而是力求表現滄海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由于景物不是客觀的描寫,而著重刻畫了詩人對海景的獨特感受,所以詩中對于氣勢雄渾的滄海的歌詠,也正表現了詩人自己的壯闊胸懷和宏偉氣魄。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觀滄海小學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曹操《觀滄海》閱讀答案06-25
觀滄海閱讀題答案08-03
曹操《觀滄海》閱讀練習及答案09-25
《觀滄海》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0-30
觀滄海閱讀練習題及參考答案06-02
《觀滄海》教案及閱讀鞏固05-03
小學《龍蝦》閱讀答案07-22
《秋葉的思念》小學閱讀答案08-07
小學《快手劉》閱讀答案05-05
觀滄海中考題及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