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的經典學案
篇一:觀滄海導學案.
課題:《觀滄海》 課時: 第1課時 課型: 預習+展示 學案編號:
詩詞鑒賞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通過描寫遼闊雄壯的滄海景色,表現出詩人開闊、博大的胸襟,抒發統一全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及遠大抱負。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交代觀海的地點: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其中“水何澹澹”是動態,“山島竦峙”是靜態,動靜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寫草木,是靜態,描繪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把大海點染的生機勃發。“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寫洪波是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的氣象。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夸張、互文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寫,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4、這首詩以“觀”字總領,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或“博大胸懷” )。
5、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的畫面描述出來。
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翻譯+想象內容)
8、“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渲染了大海 蒼茫動蕩 的氣勢。“何”字體現了作者面對大海的驚奇,因為他看到了山島的 巍峨 ,樹木的 茂盛 ,波浪的 洶涌 。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
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后世影響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于《相和歌·瑟調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于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于地質變動,沉于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蕩狀。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么遼
闊、多么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涌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后,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于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觀滄海》一詩全篇寫景,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的。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和樂時加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1.《觀滄海》寫作背景
《觀滄海》寄托了詩人很深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胸懷。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戰爭了。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優秀的作品。
2.關于“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袁行霈)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載,在麗城(現在河北樂亭)西南,六朝時沉入海里。“觀”
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頭兩句起得很平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說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原來的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3.關于“水何澹澹”六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搖搖晃晃的樣子;“何”,這里當“多么”講。“水何澹澹”,形容大海波瀾壯闊,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剛剛登上山頂的第一個印象。“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我們都知道,同樣是觀海,站在岸邊,坐在船頭,或者是登上山頂,我們的感受是很不相同的。曹操這時候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定倔強的感覺。山島巍然,一下子就奪去了詩人的注意,所以緊接著就寫島上的景色:“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充滿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仿佛其中有無限的生趣等(轉 載 于待我們去發現。“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隨著一陣蕭瑟的風聲,突然涌起了滔天的波瀾,使人覺得驚嘆都有點來不及呢!可是等我們掉轉視線,去看那涌起的洪波的時候,詩人卻不再描寫下去了。 “水何”六句是正面鋪寫大海。其中真正寫大海的只有兩句。雖然字數不多,但作者著重抓住了海水的形態變化進行大筆勾畫,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蕩的樣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風,就會立即掀起軒然大波。“洪波涌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作者雖寫觀海,但并不單純寫海。如果只寫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海水,即使寫得再好,也會給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我們試把這幾句聯起來吟誦一下,就能體會到其中的韻味:茫茫蒼蒼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圖畫啊!
4.關于“日月之行”四句
面對這迷人的海上風光,作者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這是何等的氣魄啊!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的色彩。雖然是高度的夸張,但作者還是緊緊抓住了大海氣勢磅礴這個特征來寫,夸張是合情合理的。 詩人豐富的想像,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更加宏偉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寥寥十六個字,就寫出了滄海之大,寫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派。天連水,水連天,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實在是壯觀極了。“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詩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來,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樣。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
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發源于滄海一樣。太陽、月亮和銀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輝煌、最偉大的形象了,可是詩人覺得它們的運行仍然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種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詩里是并不多見的。也是全詩的高潮。
5.《觀滄海》景情結合的特點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前面已經表明,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這種抒情方式與其他古代許多寫景詩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或上文側重寫景,下文側重寫情。如荊軻《易水歌》上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側重寫風水;下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上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重寫景,氣魄也很大;而下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則側重寫情。《觀滄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的,寓情于景中。《觀滄海》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氣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豐富的想像,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觀滄海》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曹操這首《觀滄海》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詞句基礎知識 滄海 “滄海”一詞,可泛指大海,因為海水蒼色,一望無際,故稱。如葛洪《抱樸子·窮達》:“井蛙之不知蒼海”。蒼海:即滄海,大海。
“滄海”又作東海的別稱。本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滄海”指東海。《初學記》六解釋道:“按東海之別有澥(xiè),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這里說的
東海泛指我國東部海域,與今天特指浙江以東的海域“東海”不同。
澹澹
“澹澹”的本義是水波動的樣子。本詩“水何澹澹”即用此義。還可以形容心神恬靜的樣子。如劉向《九嘆·愍命》“情澹澹其若淵”。又可形容廣漠。如杜牧《登樂游原》“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澹澹:形容天空遼闊廣漠。) 蕭瑟 “蕭瑟”,是聯綿字,用作形容秋風的聲音,出自宋玉《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本詩“秋風蕭瑟”用本義。又寫作“蕭颯”。
“蕭瑟”又可用來形容寂寞凄涼。如杜甫《詠懷古跡》之一:“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燦爛
“燦爛”是疊韻聯綿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辭藻華美。本詩“星漢燦爛”,燦爛,光彩耀眼。張衡《思玄賦》“文章奐以燦爛兮”,燦爛:辭藻華美。又寫作“粲爛”。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為配樂歌唱而加上的
篇二:觀滄海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鑒賞詩詞,領會樂府詩優美語句和深邃內涵。
2、通過學習提高詩歌鑒賞能力,培養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3、通過朗讀來體會詩人昂揚奮發的精神。
學習重點: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學習難點:對“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的理解
【預習交流】
1. 文學常識: 《觀滄海》作者____,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____,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他與兒子___、___并稱為“三曹”,是東漢建安(漢獻帝)時期建安文學的核心人物。本詩選自______,原是的_______的第一章。
2. 詩歌分類: 古代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分為____和____。曹操的《觀滄海》屬于古體詩中的____。
3.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曹操在北征烏桓時所寫,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公元207年,曹操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北征烏桓的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戰爭。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4. 讀準字音:
滄海( ) 碣石( ) 澹澹( ) ....聳峙( )( ) 蕭瑟( )( ) ....
【自主學習】
1. 詩歌朗讀:范讀,全班齊讀,分小組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讀準字音,體會節奏停頓。
2. 找出詩歌中主要意象,并說說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主要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繪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 詩歌中哪個字起到了統領全篇的作用?(詩眼)由這個字引出的畫面很多,有靜景也有
動景,請找出詩歌中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詩中作者描繪的景物有實景也有虛景,找出虛寫部分并說說這部分詩句作者運用了哪
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觀滄海》一詩中詩人借助多個意象,運用“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手法來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刀小試】
一、《觀滄海》通過寫觀滄海所見的壯麗景色,抒發自己豪邁的感情表達志向,在抒情方式上屬于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是詩歌中主要的兩種抒情方式,結合下列詩句,體會著兩種抒情方式的區別: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_____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______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______
4.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_____
5.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_____
二、 默寫重點句:
1.寫出《觀滄海》中描寫波濤洶涌,驚心動魄的詩句:_____,_____。
2.寫出《觀滄海》一詩中詩人想象、夸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觀滄海》中表達詩人博大胸襟,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的理想抱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15.《古詩四首》之《觀滄海》導學案
【觀滄海的經典學案】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學案11-26
《觀滄海》導學案11-17
《觀滄海》初中學案05-06
古詩《觀滄海》導學案11-18
《觀滄海》優秀導學案11-18
《觀滄海》導學案及習題11-22
《觀滄海》導學案及鑒賞11-18
初中語文《觀滄海》學案11-17
《觀滄海》導學案及檢測題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