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讀后感(通用14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滄海》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滄海》讀后感 1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后拜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于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但是以知人著稱的許劭評價他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根據《曹操傳》張作耀著)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
《觀滄海》讀后感 2
我站在河北西南部的碣石山上,向下望去,那一望無際的滄海呈現在眼前。
海水在動蕩,浪花是海上的奇景,波浪滔天。可她更像一個舞蹈家,她能讓人解除煩惱和憂傷,盡情地舞蹈,海浪沖擊著巖石,不時得發出一陣“嘩嘩”的'響聲。那滄海的顏色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繪,幾座小山聳立在海中央,和一座水上城市一樣,有花、有樹、爭奇斗艷、應有盡有。一陣秋風輕輕的吹來,平靜的海面碧波蕩漾,層層波紋隨風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伴著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戲。
每天月亮升起,太陽就好像被大海吞沒了,太陽和月亮,像親姐妹一樣,形影不離,真是情真意切啊!晚上的星星像銀河里灑下的光輝,滿天星斗,繁星閃爍,把海面襯托得更加美麗、更加迷人。此時,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東臨碣石,已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觀滄海》讀后感 3
話說有一次,諸葛亮、劉備、馬超四人同乘飛機,突然遇到了緊急情況需要跳傘才能逃生。這時發現機上只剩下三個降落傘包。大家一陣緊張,諸葛亮飛快的說:“我說幾道題,你們答上了就跳傘。”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好”。他問劉備“天上有幾個太陽?”劉備說:“一個”,便拿了個傘包下去了。又問馬超:“天上有幾個月亮?”馬超拿起了傘包說了一聲“一個”便走了。他又去問了曹操,“天上有幾個星星”曹操一抖,只好自己跳了下去,啊!
什么,他竟然在河里撿了一條老命,沒有死,曹操可真命大呀!
第二次又這樣,諸葛亮問了問,他們沒想到曹操答不上,又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老樣子,不過這次他是被一位洗衣服的老奶奶撿了回來。第三次飛機又壞了,曹操沒等諸葛亮來問問題,就想跳下來了。“妄你一世聰明呀,今天飛機上有四個降落傘,哈哈,哈哈”諸葛亮說。
《觀滄海》讀后感 4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詩人,代表作《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關于曹操有一個望梅止渴的小故事。曹操以一個小小的謊言鼓舞了全軍士氣,化解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危機。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說這著個小故事。
有天中午,烈日炎炎,曹操大軍行軍許久,又累又渴,都氣喘吁吁地說:大人,我們……走不動了,我們想喝水。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炙熱,太陽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威力。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將士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中暑了!接著,又有幾個人接二連三的倒下。
此時,曹操大聲對將士們說:大家振作起來,我聽說前面有一片梅子林,梅子酸酸甜甜,水分很足,吃起來很解渴,大家趕快行軍,到梅林歇歇腳。兵士們一聽這話連忙趕路,想到有梅子吃,好像也不渴了。
由這件事我感覺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我欽佩他!
《觀滄海》讀后感 5
曹操,陰險多謀也好,一世奸雄也好,在我眼中,他是一個絕對優秀的領導者。
首先,賞識人才,廣開言路并能采納正確意見,許攸來投時他跣足而出,最終用了他的計策決漳河攻下冀州。其次他果斷堅決地堅持自己的.方針,不念情感地除去阻礙因素。如他因荀彧阻止自己加九錫而賜彧死,為保曹丕世子地位安穩而殺楊修,雖然無情,但他為自己的大局能如此冷酷,也是一個領導需要的能力。第三他很清楚地劃明上下級界線,相比劉備他從不與下屬甚至同僚稱兄弟,但他不是不會拉籠人心,望梅止渴,不小心踐壞麥田時以身正法,借糧官王垕首級穩定軍心,他有能力用事情使人順從而非花大量時間精力制造道義光環,雖然不長久,但他有精力來發展實力,最終他的后人打敗劉備。
所以,我認為曹操是一個知人善用、個人各方面能力也極強的好領導。
《觀滄海》讀后感 6
我敬佩岳鵬舉的奮戰沙場;我敬佩張翼德的英勇無畏;我敬佩關云長的大義凜然,然而最令我敬佩的卻是有勇有謀的'曹孟德。
曹操,字孟德,漢末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詩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不受世人喜歡,但他卻憑著自己的才華,率領部下打下一片天地。世人都說他奸詐,但我認為他有勇有謀。當時,董卓把持朝政,眾人對此都束手無策,唯有曹操有膽量去刺殺董卓。他只身一人前往董卓的宮殿,趁董卓睡著的時候,拿起鋒利的匕首想要刺殺董卓,不料卻被董卓發現,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慌了手腳,而是假意要向董卓獻寶刀,在緊急時刻逃出了董卓的營地。
曹操的詩文也是氣勢磅礴,無比豪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寫出了大海包羅萬象、吞吐日月,也表明了曹操想要統一天下的決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他的壯志雄心卻依然沒有熄滅。有遠大志向的人到了晚年,奮發進取的雄心也不會停息。曹操正是如此!
曹操,應亂世而生,是真英雄!
《觀滄海》讀后感 7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是曹操的名作《觀滄海》,瞧,這詩歌中充滿了豪情斗志,令我無比敬佩。
曹操,字孟德乳名阿瞞,與其子曹丕、曹植共稱為“三曹”,其文筆連貫,充滿豪情而深受我的喜愛。人們都稱他是一代梟雄,可我卻對不這么認為,雖然他長相看似十分殘暴,卻有一顆愛賢的心。不就是有些狡猾,打仗起來不拘泥于兵法有所創新嗎?那是滿腹經論的表現,這樣成就王圖霸業者,理應是英雄才是,而且曹操生性謹慎,辦事小心,還有著統一天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想法,他難道算不上是英雄嗎?
曹操他身經百戰,臨危不亂,可見其智勇雙全,他希望三國統一可見他有著雄才大略,他對降將十分優待,可見他的愛才之心。這些都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就拿曹操的一大敗筆——火燒赤壁來說吧,現在許多政治家都說在這場戰役是曹操的指揮不當造成的。可是,我卻并不這么認為,我覺得這場戰役是因為黃忠利用曹操的愛賢之心所造成的,正是因為他們利用了曹操的愛賢心才讓黃忠下成了苦肉計,還有龐統的.連環計成功,才讓火燒赤壁這場戰爭發生了。
曹操,我心目中的英雄,不僅是他的才華橫溢,更是因為他的雄才大略,他的魅力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心中的美。
《觀滄海》讀后感 8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機智聰明、博學多才的曹操。
自從讀了《赤壁之戰》這篇課文后,同學們都以為曹操很愚蠢,是個傲慢大意之人,但我不這樣看。我最敬佩曹操,他是一個機智聰明,博學多才的人。雖然他有時會失敗,但勝敗乃兵家常事。
我看過很多關于曹操的書,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是讓你們常說的那么奸詐,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漢朝丞相。雖說是丞相,但相比之下,他的權力比漢朝的皇上還大。他掌管著北方。曹操治理北方時,他有與眾不同的妙法。他在北方組織農田、興修水利、減輕賦稅,恢復和發展了北方的農業生產,解決了軍糧嚴重短缺的`問題。
曹操不記前仇,大膽任用和自己有過節的人表現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胸襟。
另外,曹操還十分喜歡讀兵書,善于韜略,親自為《孫子兵法》作注釋。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是建安文學的首要代表。他的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宏大。如他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歷來為人們傳頌。當年天下大亂時,軍閥們特別無知,是摧殘文化的儈子手,而曹操能成為杰出的詩人,真不簡單!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曹操,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一個有博大胸懷,遠見卓識而又博學多才的英豪。
《觀滄海》讀后感 9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于揮師北伐之際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么遼闊,多么壯觀的景象!詩人不禁嘆道:“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詩人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逢的滄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島嶼,想到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是何等激奮!這是詩人眼前的島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海面上涌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英雄本色;波濤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于是詩人嘆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觀滄海》讀后感 10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遼闊,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贊美之詞。“澹澹”而更加贊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機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后,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廣袤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可以翻譯為高興到了極點,可以用寫詩,唱歌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胸懷了!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值得指出的是: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理解、融會、取舍、強調,然后形成藝術的產品。這種產品,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詩人主觀精神的凝結。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愿曹操的這首《觀滄海》,能讓我們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最是傷心秋又到,難聞何日是歸年”的悵惘中釋懷“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坦然面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疾風勁雨,知難而上,彈奏人生的華美樂章!
《觀滄海》讀后感 11
一首寥寥幾句的詩歌,卻表達了作者的宏偉壯志。而對于我一個剛剛學過這首詩不久的初中生,對此也有很深的感受。
曹操,字孟德。當曹操登上碣石山上時,心中的志向一一涌現出來。曹操登上碣石山,看到一路以來萬千景象,油感而發,寫下了豪言壯志的《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曹操是筆下,在曹操的心里,對自然界的萬千景象有了新的`詮釋。曹操登上碣石山上的時候,看見那寬闊的大海,在高山的映襯之下如此的美輪美奐,美不勝收。看到碣石山上的樹木如此豐茂,不禁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站在碣石山上時,秋天的晚風在悄悄然的刮過,也許曹操這時不禁會有一絲絲涼意,但是看到在秋風刮過的同時,海面上也有了波濤,看到這樣的場景。曹操不禁想起了自己遠大的抱負,于是又接著寫下了千古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句詩表達了作者自己的遠大抱負,從日、月、星、辰,銀河等方面寫出來了作者的宏偉壯志。在日月星辰之間卻顯得如此渺小。詩人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入自己的想象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氣概。這就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觀滄海》——展現了一個雄心勃勃、大有作為、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物,真是見詩如見人。
《觀滄海》讀后感 12
開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繼承了《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交代了觀海的地點。“碣石”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六朝時已沉入海里,東漢末年碣石山在現在的河北省樂亭縣的西南,面對著渤海。
據史書記載,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的途中。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了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至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愿。大戰之前,身為統帥的曹操,登上了當年秦始皇、漢武帝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
事實也是如此。“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面的“水何澹澹”是寫大海在無風情況下水波動蕩的樣子,而遇到了大風,海面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在蕭瑟秋風中洶涌起伏著不盡的洪波巨瀾。作者在描寫大海時,又插以山島草木的點染,聳立的山島“樹木從生百草豐茂”,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山島草木的靜態與波涌連天的動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威嚴,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透露了作者熱愛壯麗河山的感情。
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寫的是虛景,這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表現了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從東方升起,繞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是大海吐納的;星光燦爛的銀河,斜貫在天空,它那遠遠的一端垂向大海,好像發源于大海。作者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
詩歌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詩人的感情蘊含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古代許多寫景抒情詩是情景分寫的,如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前句側重寫風水,后句寫壯士決死的感情。再如杜甫的《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等等。而《觀滄海》里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作者自己寬廣的胸懷、豪邁的氣慨,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宋人敖陶孫評論曹操的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的確,這首詩讀來就蒼涼悲壯,歷來被稱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觀滄海》讀后感 13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欲望,這是對著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曹操是北征少數民族烏桓時寫下這首詩的,這個時候,雖然幾個強大的對手已經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并立,統一大業困難如山壓海迫,但是從這詩中,看出來的是曹操無所畏懼的雄心,敢寸:征戰的氣魄。
毛澤東十分喜歡曹操這首詩,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寫了魏武揮鞭,曹操的詩中并沒有寫到揮鞭,可是毛澤東卻能說出他在揮鞭。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再加上揮鞭,這是個什么樣的形象?袍上是土,劍上是血,馬身上是汗,一個征戰未定的詩人,以鞭指海,并吟著詩。
鞭之所指,便是征服的決定,便是磨旗所向千軍萬馬的沖殺。揮鞭是位偉大的.人另一個偉大的人的充分理解,別人是寫不出揮鞭的其賣,在魏武曹操之前,已經有一個人君臨碣石以觀滄海了,這個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國后,就急急地奔向大海,他在這里刻石樹碑,向大海宣揚自己的功績。然而贏政實在是疏于文采了,他沒有留下詩文,他的一生也沒有留下詩文。橫槊賦詩,以武略文功詮釋大海的蒼涼,曹操為第一人。
《觀滄海》讀后感 14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樣的詩,給予人的是說不出來的恢宏、博大之感,是決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說的。只有能夠一個人大呼大喊的場合,才可以誦讀這樣的詩。這是一個講究”靚“”酷“”斃“的時代,這個時代藝術的口號是”生產快樂“,而我卻覺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區分的時代,應該提倡讀一下這樣的詩要自強,中國青年應該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不反對“愛”“玩”“搞笑”,但是也應該有那么一點點時間讀讀曹操的《觀滄海》,長長陽剛之氣。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純粹的寫景詩,也是中國最有氣勢的一首寫景詩。“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海與山,樹與草,風與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連日與月的行走,也是在詩人的腳下,這真是雄大得讓宇宙也得降服的氣魄。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欲望,這是對著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曹操是北征少數民族烏桓時寫下這首詩的,這個時候,雖然幾個強大的對手已經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并立,統一大業困難如山壓海迫,但是從這詩中,看出來的是曹操無所畏懼的雄心,敢寸:征戰的氣魄。
【《觀滄海》讀后感】相關文章:
《觀滄海》教案12-17
《觀滄海》說課稿11-09
《觀滄海》教案(經典)05-25
觀滄海教案03-24
曹操的《觀滄海》03-11
觀滄海(曹操)01-16
《觀滄海》譯文10-21
《觀滄海》的賞析08-14
曹操 《觀滄海》12-31
賞析《觀滄海》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