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潮資料收集
潮是一種特殊的自然景觀,指的是潮水的漲落和涌動過程,關于觀潮你有什么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潮資料收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潮的由來
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干一帶為最佳處。因地理位置的變遷,從明代起以海寧鹽官為觀潮第一勝地,故亦稱“海寧觀潮”。 “錢江秋濤”聞名國內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觀潮之日,尤其在農歷八月十八日,路上車如水流,人如潮涌。遠眺錢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洶涌的浪濤,猶如萬馬奔騰,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達九至十米,確有“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勢。不同的地段,可賞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觀“一線潮”,八堡看“匯合潮”,老鹽倉可賞“回頭潮”。
錢江觀潮位于杭州東北45公里海寧鹽官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為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為“天下奇觀”。
觀潮的成因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 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觀潮的景觀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潮來了!江面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 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人一條白線,群又沸騰起來。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岸邊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 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的特色
交叉潮
距杭州灣55千米有一個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觀看十字交叉潮的絕佳地點。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在江中形成一沙洲,將從杭州灣傳來的潮波分成兩股,即東潮和南潮,兩股潮頭在繞過沙洲后,就像兩兄弟一樣交叉相抱,形成變化多端、壯觀異常的交叉潮,呈現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的壯觀景象。
兩股潮在相碰的瞬間,激起一股水柱,高達數丈,浪花飛濺,驚心動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兩股潮頭已經呈十字形展現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馳。同時交叉點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轉移,撞在順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團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頂上,嚇得觀潮人紛紛尖叫著避開。
一線潮
看過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議您趕快驅車到鹽官,等待觀看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猶如擂起萬面戰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銳不可當。
一線潮并非只有鹽官才有。凡江道順直,沒有沙州的地方,潮頭均呈一線,但都不如鹽官好看。原因是鹽官位與河槽寬度向上游急劇收縮之后的不遠處,東、南兩股潮交會后剛好成一直線,潮能集中,潮頭特別高,通常為1—2米,有時可達3米以上。氣勢磅礴,潮景壯觀。
回頭潮
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境不同干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觀潮事項
錢江涌潮"可遠觀而不可近玩"。根據錢塘江的涌潮特點,潮景壯觀之處往往是危險之處,涌潮的推進速度及摧毀能力非血肉之軀所能抗衡。涌潮到來,人切莫與其爭道,避免發生人被潮水沖走的傷亡事故。此外,千萬不要走下堤塘到河灘及丁壩上觀潮。標準堤塘上所留的出入口是堤塘檢查和維護所需,大堤臨水側的混凝土平臺系堤塘結構的一部分,決非供人觀潮和嬉水之用。要避開彎道的潮流下方,這種地方潮水往往躥上塘來,躲閃不及。要聽從民警勸阻和指揮,遵守觀潮秩序。
涌潮,亦稱潮汐,白天的涌潮稱潮,夜間的涌潮稱汐。涌潮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現象之一,在國外,僅有英國賽汶河、法國賽納河和南美亞馬遜河等少數河口地區發生,但都不及中國錢塘江涌潮來得典型和壯觀。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還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采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來,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著阻攔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
由于潮波破碎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使涌潮的推進速度很快,一般大潮汛時可達每秒5至7米,最大可達每秒12米,最高潮差達8.93米。根據測算,巨大的涌潮可以有每平方米7噸的壓力,所以觀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僅壩頭、壩上、壁崖上嚴禁觀潮,即使在攔海大堤也必須離壩根遠些,一般壩南10米內、壩北40米以內為禁觀區,若觀夜潮更應離得遠些,才能確保安全。而且,一定要服從公安等部門的管理和指揮。
錢江觀潮之風早在唐代已形成,南宋時尤甚。當時朝廷把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師、觀潮和弄潮表演都集中在農歷八月十八(相傳是潮神生日),后相沿成習,便成了傳統佳節。
觀潮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一是潮水的巨大威力。錢塘江涌潮一年有兩個高潮期,分別是春分和秋分;一月有兩次大潮汛,分別在農歷初一和十五之后兩三天出現;一日有兩次漲潮,每次漲落間隔12小時。涌潮潮頭一般為1-2米高,最高可達3米,以每小時約20公里的速度由下游向上游推進。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左右的潮水最為壯觀,能夠看到一線潮、回頭潮等特殊的涌潮。平時還有一種暗漲潮,在遠處時波瀾不驚,無法察覺,待到近身時卻是鋪天蓋地,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極大的危險性。
二是觀潮者、沿江活動人員對潮水缺乏了解,安全意識不強,警惕性不高。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們缺乏對錢江涌潮危險性的了解,或是雖然有所知曉,卻抱著一種僥幸心理,對危險置若罔聞而引起的,突出表現在很多外來人員對江堤上專門用于堤塘檢查和維護等用途的出入門旁邊的警示標語和標志視而不見,隨意穿越,到河灘、丁字壩上去游玩、納涼,甚至在江中游泳、洗澡。
從歷年發生的事故情況看,受害者多為外來人員與學生。因此,觀潮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注意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對錢塘江潮水的漲落規律、習性特別是潮水的危險性要有充分的認識。錢江潮水并非只在農歷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要注意媒體發布的錢塘江潮汛信息。
二是觀潮與活動要選擇安全區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標志,服從管理人員的管理。要注意沿江堤壩上的警示標志,并嚴格遵守。要服從管理人員的管理指揮,按照劃定的區域停車、觀潮。不要越過防護欄到河灘、丁字壩等上面去游玩、納涼,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三是掌握自救的方法。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不要驚惶失措,要迅速、有序地向安全地帶撤退,并立即向周邊的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呼救。撤離時,不要為了搶救財物而失去寶貴的自救時機。在萬一落水或被潮水擊打的情況下,要盡量抓住身邊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周邊人員在看到有人落水的緊急情況下,要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立即撥打110報警。
危險看潮點
錢塘江涌潮的起潮點在大尖山以下的高陽山海面,初起涌潮高度約0.2-0.3米之間。潮波的破碎波在向錢塘江口內傳播時,進入狹窄喇叭口,因河床抬高等地形因素,水由深變淺使潮波推進到小尖山內側的大缺口附近時,南北二股潮波匯合,能量大增,使潮波急劇變形,形成交叉潮,因此,大缺口是看潮的第一個危險點。交叉潮匯合后向上游推進,在鹽官形成一線潮。錢塘江在老鹽倉轉彎,一線潮因此碰到海塘急劇回頭,形成回頭潮,這里是第二個危險點。潮水涌向美女壩時,由于海塘轉向,這里有兩個危險點。美女壩曾經多次發生潮水傷人事故。錢塘江在七格又拐了一下,這里又是觀潮的危險點。
除三堡危險點外,九溪應當是很危險的地方。這些危險點應當格外小心,當然其他地方觀潮也要千萬小心。
最佳觀潮時間
據傳南宋每年農歷8月18日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庫,以后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后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節前后,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寧鹽官鎮是觀潮最佳處。
【關于漲潮】
海水有漲潮和落潮現象。漲潮時,海水上漲,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退潮時,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灘。
漲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兩次,很有規律,間隔時間為12小時25分。海水的漲落發生在白天叫潮,發生在夜間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我國古書上說“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在漲潮和落潮之間有一段時間水位處于不漲不落的狀態,叫做平潮。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潮汐每天都要推遲一會兒,而這一時間和月亮每天遲到的時間是一樣的,潮汐和月球有著必然的聯系。我國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經》中已提到潮汐與月球的關系,東漢時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論衡》一書中則明確指出:“濤之起也,隨月升衰”。直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從數學上證明潮汐現象確實是由太陽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漲潮時并不是多出來水,而是因為近海海域的海水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陸地一波波地運動,使得海水看起來好像漲起來了一樣。
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的影響,一年之中有春、秋兩次高潮。潮汐還受地理環境、海岸位置、洋流運動等諸多因素制約。錢塘江口的杭州灣呈喇叭口狀,越往里越窄,加之漲潮時帶進的泥沙淤積在江底形成沙坎,從而造成著名的錢塘江潮。
潮汐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對航海、漁業、鹽業等都有重要影響,潮汐還可以用來發電。
【關于錢塘潮(Qiantang Tide)】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稱富春江,流經杭州始稱錢塘江。
錢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國際地理學界將錢塘江與南美亞馬遜河、南亞恒河并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
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傾倒了無數游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觀潮的最佳時節。
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說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噸多重的“鎮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涌激起巨大回響之后,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后,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后相沿成習,遂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有一首詩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為什么錢塘秋潮如此壯觀而又如此準時呢?這是許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問題。對此,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今江蘇、安徽一事有一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浙江一帶的越國。越王勾踐表面上向吳國稱臣,暗中卻臥薪嘗膽,準備復國。此事被吳國大臣伍子胥察覺,多次勸說吳王殺掉勾踐。由于有奸臣在吳王面前屢進讒言,詆毀伍子胥。吳王奸忠不分,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并將其尸首煮爛,裝入皮囊,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策劃下,果然滅掉了吳國。但越王也較信傳言,迫使文種伏劍自刎。伍子胥與文種這兩個敵國功臣,雖然分居錢塘江兩岸,各保其主,但下場一樣,同恨相連。他們的滿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錢塘怒潮。
當然,傳說不過是傳說而已。錢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獨特的地理條件。
錢塘江外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墻,釀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狀的海灣都能產生涌潮呢?回答是否定的。海寧大潮的形成,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帶,夏秋之交,東南風盛行,風向與潮波涌進方向大體一致,風助潮勢,推波助瀾;潮波的傳播在深水中快,在淺水中慢,錢塘江由深變淺的特點極為突出,這種特殊條件,能使后浪很快趕上前浪,層層巨浪疊加,形成潮頭。此外,潮涌與月亮、太陽的引力也有關。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同。"因為在農歷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線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著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別大,而農歷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引力最大的時候,此時出現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問及,錢塘秋潮會不會產生變化?其實,說起來,錢塘秋潮一直處于變化之中。由于潮勢最盛位置的變化,人們的觀潮點也隨之改動。宋時的觀潮點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寧鹽官鎮左近始成觀潮勝地。現代江海變化,最盛潮位曾西移頭蓬,近年又有東移八堡之勢。而最令人關注的,是1985年錢塘秋潮的衰微現象。
1985年農歷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觀潮的吉日良辰,這天,在鹽官鎮,潮水來時,只見一條很細很細的錢線,緩慢逼近,銀線時隱時現,越近越連不成線到得近處,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觀潮者們大為掃興。有人擔心錢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實上,錢塘潮沒有消失,但是,近十年來,秋潮的確漸漸衰弱了。而1985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有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計圍墾海涂80萬畝,使八堡以上的河道變窄,造成進潮量減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時節,錢塘江流量比歷年平均數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同一帶江面,使這一帶淤積增厚,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涌進錢塘江時,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鹽官鎮時,已經是“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了。
據此,有關人士推知,因為整個杭州灣的喇叭口形狀未變,所以錢塘江潮不會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變窄,錢塘潮的交匯點將逐步東移。今后,觀潮的最佳點,北岸在鹽官鎮以東的丁橋至十堡一帶;南岸在杭州肖山縣圍墾十七工段。
【有關錢塘潮的詩詞】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杜甫: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李廓《憶錢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
李白《橫江詞》: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
徐凝《觀浙江濤》: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
蘇軾《觀浙江濤》: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毛澤東《七絕·觀潮》: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觀潮資料收集】相關文章:
《觀潮》資料介紹03-14
《觀潮》注釋01-26
觀潮 說課稿03-27
《觀潮》學案04-19
《觀潮》賞析03-23
教案《觀潮》03-27
觀潮譯文05-31
描寫動作的句子收集11-11
周密《觀潮》學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