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潮》資料介紹
導語:《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的資料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禁中例觀潮于“天開圖畫”。高臺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遙瞻黃傘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簫臺蓬島也。
詞句注釋
浙江:錢塘江。
既望:農歷十六日浙江觀潮,以農歷八月十六至十八日為最盛,此指八月十六日。
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涌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里兩邊的山對峙著。
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玉城雪嶺:形容潮水像白玉似的城墻,積雪的山嶺,極言潮頭之高。際天:接天。
吞天沃日:遮沒天日。沃,澆。
楊誠齋:南宋詩人楊萬里。
京尹:此指臨安知府。教閱:操練、檢閱。
艨艟(méng chōng):巨型戰船。
盡:極盡變化。五陣:五種不同陣勢。
乘騎弄旗標槍舞刀:
略:幾乎、差不多。
水爆:在水面點放的煙炮。
一舸無跡:不見一艘戰船的蹤跡。
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
逝:去,往。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擅于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為吳國之地,故稱。善,善于。泅,游泳、浮水。
文身:在身上刺花。
溯迎:逆潮
鯨波:巨浪。仞:古時八尺為仞。
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干:江岸,江邊。
溢目:形容滿目皆是
倍穹常時:成倍高于平時。穹:高。
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轉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篷。僦賃:租賃。看幕:觀潮時搭的幕帳。
席地而不容閑:像坐席那么大的一塊空地也沒有。
禁中:皇帝所居日禁中。例:慣例。天開圖畫:據《武林舊事》,天開圖畫為南宋皇宮中的高臺之名。
黃傘雉扇:指皇帝所用的黃傘羽扇。
簫臺蓬島:神仙所居之處。簫臺,指簫史吹簫引鳳的鳳臺。事見《列仙傳》。蓬島,傳說中的蓬萊仙島。
白話譯文
錢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看上去幾乎只有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粗細;不久,潮水漸漸近了,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天空,沖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后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乘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色的煙霧四面騰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卻連一條船的蹤跡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于游泳的吳中健兒,都披頭散發,渾身畫著花紋,手里拿著用絲綢縫制的十面大彩旗,爭相奮力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沉浮,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幾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錢塘江簡介
錢塘江,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最好的地方是海寧市的鹽官鎮。古稱浙江、漸江、羅剎江和之江,是祖國東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錢塘江全長605公里,流域面積48887平方公里,流經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內,建德梅城以上泛稱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別稱為桐江、富春江、錢塘江。錢塘江兩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線。錢塘江發源于安徽南部黃山地區的青芝埭尖,流經14個縣市,注入杭州灣。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極佳,統稱富春江。聞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稱錢塘江,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寫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點,故稱之江。現豐錢塘江或之江稱全江。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里,至錢塘江口縮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里。河床縱剖面有龐大的沙坎隆起,從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倉前附近達到頂點,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聞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破裂洶涌,形成天下奇觀“錢塘江潮”。錢塘江干支流開發歷史悠久,沿河兩岸許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跡。在這遼闊的錢江流域,特產富饒,人杰地靈,風土民情,豐富有趣,被稱為“黃金旅游帶”。
錢塘江大潮典故
原先錢塘江的潮來時,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樣,既沒有潮頭,也沒有聲音的。
有一年,錢塘江邊來了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真高大,一邁步就從江這邊跨到江那邊了。他住在蕭山縣境內的蜀山上,引火燒鹽。人們不曉得他叫什么名字,因為他住在錢塘江邊,就叫他為錢大王。錢大王力氣很大,他打著自己的那條鐵扁擔,常常挑些大石塊來放在江邊,過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燒了三年零三個月的鹽。可是,這些鹽只夠他裝一頭,因此他在扁擔的另一頭系上塊大石,放上肩去試試正好,就挑起來,跨到江北岸來了。
這時候,天氣熱,錢大王因為才吃過午飯,有些累了,便放下擔子歇歇,沒想到竟打起瞌睡來。正巧,東海龍王這時出來巡江,潮水漲起來了。漲呀漲的,竟漲到岸上來,把錢大王這頭鹽慢慢都溶化了。東海龍王聞聞,水里哪來這股咸味呀,而且愈來愈咸,愈來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沒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這位錢大王呢,睡了一覺,兩眼一睜,看見扁擔一頭的石頭還放在硤石(就是現在的名的硤石山),而另一頭的鹽卻沒有了!
錢大王找來找去,找不著鹽,一低頭,聞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鹽沒有了,原來被東海龍王偷去了。于是他舉起扁擔就打海水。一扁擔打得大小魚兒都震死;兩扁擔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擔打得東海龍王冒出水面求饒命。
東海龍王戰戰兢兢地問錢大王,究竟為什么發這樣大的脾氣。錢大王說:“你把我的鹽偷到什么地方去了?”東海龍王這才明白海水變咸的原因。連忙賠了罪,就把自己怎樣巡江,怎樣把錢大王的鹽無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來的事情,一一說了。
錢大王心里好氣呀,真想舉起鐵扁擔,一下把東海龍王砸爛了才甘心。東海龍王慌得連連叩頭求饒,并答應用海水曬出鹽來賠償錢大王;以后漲潮的時候就叫起來,免得錢大王再睡著了聽不見。錢大王聽聽這兩個條件還不錯,便饒了東海龍王,把自己的扁擔向杭州灣口一放,說:“以后潮水來就從這里叫起!”東海龍王連連答應,錢大王這才高高興興地走了。
從那個時候起,潮水一進杭州灣,就伸起脖子,“嘩嘩嘩”地喊叫著,漲到錢大王坐過的地方,脖子伸得頂高,叫得頂響。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寧。舉世聞名的“錢江潮”就是這樣來的。
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涌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歷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臺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
筆卷江濤,墨瀉江潮──《觀潮》析(吳功正)
錢塘江潮是一大勝景。古人稱之為“壯觀天下無”。錢塘江大潮與其獨具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寬處過百里,窄處僅十里,巨潮被狹窄江道約束,當然會形成波瀾壯闊的涌潮。其二,是河口有巨大攔門沙坎,潮水涌進遇到如此巨阻,當然會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趕波,浪疊浪,潮水就會奔騰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嘯而來。我國古代的墨客詞人多以錢塘大潮作描寫對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詞《望海潮》中寫:“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周密的《觀潮》則是用散文的形式,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點出題旨,揭示描寫對象。行文吐墨,亦飽含著激賞之意。“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收攏文勢,以示集中寫此。接寫潮來之狀,進入直接描寫。作者觀察細微,而又大筆淋漓,由遠及近,漸次寫來。“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水天相接之處,如銀線一絲,觸入眼簾。以“銀線”為喻,顯示出作者極目遠眺之態,立足點高,視線遠,方能看清潮起之時的景況。以“銀線”為喻,又寫出潮來之前的情境,很有生活實感。不親臨其境,親睹其狀,是決計寫不得如此逼真的。“既而漸近”,因潮頭奔卷而來,描寫由遠鏡頭,驟然跳成特寫。“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文勢突兀而起,如山巒陡聳,文墨則橫潑縱灑,恣肆淋漓。作者傾萬丈狂瀾于卷面,聲、色、形、勢四者俱佳。有其色:“玉城雪嶺”,見其“白”,托喻新穎,環扣上文的“銀”字,比喻城、嶺,亦見其形;有其聲:“聲如雷霆”,比譬形象,顯其聲威激壯,撼人心魄;有其勢:“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如同自天際壓將下來,飛騰激卷,噴玉濺珠,極富動態,蔚為奇觀。“吞天沃日”,欲給焰焰紅日洗澡,欲將浩浩蒼天吞下,盡夸張之能事,又該多大筆力!這是極寫雪濤之威猛,氣派之壯闊。作者眼耳并用,目之所即,耳之所及,盡納篇中;作者筆酣墨飽,飛旋揮灑,以動勢寫動態,大開大闔,文情有如繁管急奏,又有如勁弩連發。讀來令人豪興大旺,意志倍振。然后,作者用楊誠齋(楊萬里)詩句“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作結。引用詩句不是炫淵夸博,而是為著證之他人,是增強作者這樣寫的逼真感和真實性。
接著文章轉入另一重境界,寫“教閱水軍”演兵之形。“艨艟數百,分列兩岸”,一層;“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一層。兩層之間,互相勾連,映前帶后。以“分列兩岸”之狀,突出“奔騰分合”之勢。“奔騰分合”四字,文詞高度簡約而概括的內容甚為廣泛,以少許勝多許,生動地描寫了戰船操演的情景:時而劈浪疾飛,時而躍波騰起,時而分隔兩廂,時而又合舷并駛。雖未明言操舵駕舟本領之高超,但其生動的情景刻畫卻將此意,盡傳句外。“并”字使文意有了迭進。“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寫出船上操練的具體情景。“乘”“弄”“標”“舞”等動詞要言不煩,出神入化,其龍騰虎驤之狀,自可想見。“如履平地”,寫出其從容裕如的悠閑神態,矯健縱踉而如此起落平穩,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見。然而,作者卻又有未明言的筆墨暗寓在紙外,這就是,水軍操演不是在平波展鏡、水浪不興的江面之中,而是在掀天揭地、“震撼激射”的江濤之上。如果我們聯系上文,就會深察作者在這里作如此描繪的深刻意圖,以水漲船高的暗托、烘染來突現水軍健兒。爾后,文章進入演陣的實戰演習描寫。“倏爾”以示來得迅敏,也使畫面轉換顯得迅速。作者聲態并作地描寫了這幅情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以人物隱形,示黃煙之濃;用“聲如崩山”之比,喻“水爆”威力。煙霧激卷,爆聲震耳,是動的畫面,驚魂撼魄。當人們的視線被動的畫面所牽引,當人們的心靈被動的情景所黏吸,情景又迅速轉入靜的畫面,“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顯示出實戰演習的戰斗效果。“一舸無跡”與“人物略不相睹”相照應,正是說明戰船趁煙霧蔽江時,已疾駛遠去。奪魂褫魄的水軍實戰演習于此結束,文章轉入意趣盎然的弄潮之景的描繪。
第三節主要句讀以逗號,一氣如注。“披”“持”“爭”“鼓”“迎”“出沒”“騰身”等動詞蟬聯而下,令人眼花繚亂。“披發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鯨波”寫弄潮兒的矯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現力的情態,作傳神的刻畫。巨浪滔天為弄潮兒設置了險惡的環境;披發文身,是民間習俗的出色點染。“彩旗”“文身”則相映生色,使文章平添意趣,一幅古代的民間弄潮風俗畫,鮮活壯美,悅人眼目。上面所寫“溯迎”“出沒”只是寫弄潮兒“鼓勇”之“勇”,下面“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的對比成文,則是突出弄潮兒本領之“強”。可見,持彩旗弄潮不是為了裝飾,乃是為著“夸能”,用某一具體的物體把某種無法直接顯示出來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地強調出來。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濕”在句中雖輕敷一筆,實在有扛鼎之力。這是對弄潮兒本領的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
在對江上的潮、船、人作了恣情淋漓的描繪后,鏡頭搖到岸上,觀“觀潮者”的盛況。“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特意點出“十余里”,逶迤而去,以路途的長顯出觀潮的盛;若僅有咫尺,是不見其盛的。珠綺滿目,車馬擁道,是盛況的具體化。行文至此,作者猶覺不足以盡意,再作側面烘托。看棚之內,席地無暇,插足不得。作者潑墨在飲食看棚上,運意卻在人潮上,真是人山人海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連成一片。而作者寫觀潮之盛又非目的,乃是以此反襯出江潮之美;否則,江潮不美,何能吸引如此多的觀眾呢?這實在是興發此而意歸彼的精妙筆墨。
這篇散文精粹簡練,作者布局謀篇,運思熔裁,遣詞造句都很有功力。
深細和簡約相依。作者觀潮觀得深細,眼到耳到。由遠及近,點滴不漏;從聲到色,從江心到江岸,盡收胸中。作者觀時深察入微、巨細俱到,但寫時卻大處落墨、小處渲染。不是兼容并包,而是有所取舍剔存,抓住最有特征、最為典型的人、事、物下筆。這樣就達到深細和簡約的相依相關:不深細則無從簡約,不簡約則見不出深細。深細能發現事物的特點和本質,簡約能成功地突現本質和特征。例如寫錢塘來潮時的景象,短短一句就寫得氣勢飛動,逼真欲現,情景兼備,宏聲壯采。這是錢塘江獨特情景的再現和藝術記錄。全文字煉句鍛,無旁逸斜出的枝蔓,格調清新雋永,三兩句就能刻畫出形象,二三詞就能傳送出精神。一句“騰身百變”,使健兒形神畢肖;一句“溯迎而上”,使健兒奮勇之態,跳躍紙上。文章開篇入題,徑奔主旨,戛然收束。全篇安字置詞都有刻形繪境的作用,無一虛設,沒有浪費。四幅圖畫各具情態,組成連軸畫卷。寫江岸觀潮,獨立一段,似是閑文浪墨,與潮中諸物,形若無關;跟全文簡潔特點,并不相稱,然而細加研讀,又深覺作者用墨精心,是增強描述的社會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筆致。
風景和風俗相融。飛玉噴銀、聲震蒼穹的錢塘江大潮是雄豪奇異的風景畫;披發文身,手持彩旗,濤頭弄潮是情味橫生的風俗畫。風景畫和風俗畫的相互交融,豐富了讀者的欣賞趣味。風景因風俗而增色,風俗賴風景而添輝。風俗畫入篇,增強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國氣派和民族傳統色彩。
對比和映襯相間。白浪滔天映襯出水軍操演的從容;波翻浪滾映襯出弄潮兒本領的高超;觀潮盛況映襯出江潮壯偉。通過映襯,作者所要描寫的事物更加惹眼。再有是對比,聲如崩崖的操演之動對比出煙釋聲歇的江面之靜;鯨波萬仞的氣象險惡,騰躍百變的變幻身姿對比出旗尾不濕的本領高強。通過對比,作者所要刻畫的人事更加突出。對比和映襯兩法又不截然割裂,而是交錯相間,時而在這一角度出之對比,時而又在那一方面出之映襯,一切視表達的需要而定,廣為采用,騰挪多變,顯出作者筆墨技法的妖嬈多姿!
浙江錢塘奇觀“海寧潮”將申報“世界遺產”
舉世聞名的錢塘奇觀──海寧潮將要申報“世界遺產”。這是繼溫州雁蕩山、江南水鄉古鎮西塘、烏鎮、南潯聯合申報“世界遺產”后,浙江省申報“世界遺產”的又一舉措。
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錢塘江潮,從海寧角度觀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前后,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經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勝景。
天文學家指出:海寧潮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和杭州灣“喇叭形”的出海口共同的作用而形成的。錢塘江大潮特大涌潮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朔”(中國農歷初一)或“望”(農歷十六),即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連成一條直線;二是這“朔”或“望”必須最靠近“秋分”節氣(在九月二十三日左右);三是這“朔”或“望”必須發生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時候(去年是九月十七日,地球和月球相距最近)。農歷八月十八的錢塘江大潮,僅符合第一個條件;而農歷八月初三的錢塘江大潮,則同時符合以上三個條件。因此,同是錢塘江大潮,農歷八月十八的將比八月初三的遜色得多。
記者從海寧了解到,本月底,海寧市將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著名旅游景點及聯合國《世界遺產》博覽會上,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申請報告。如果申報成功,這將是浙江省第一個“世界遺產”。
【《觀潮》資料介紹】相關文章:
《觀潮》資料09-02
觀潮的資料08-30
有關觀潮的資料08-30
錢塘觀潮介紹10-10
《觀潮》作者介紹08-29
汪曾祺的介紹資料08-26
文天祥的資料介紹04-12
韋應物資料介紹03-14
曾鞏簡介資料介紹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