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顧城的短詩賞析
顧城被稱作當代的“童話詩人”,他創作的詩篇許多都具有童話色彩,并且經常用一些與動植物、天氣、兒童有關的意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顧城的短詩賞析,歡迎來參考!
顧城,1956年生于北京。20世紀70年代開始寫詩。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泰研究員。后辭職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莫新西蘭寓所辭世,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
《楊樹》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睜開了一只眼睛
《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你在等海水嗎》
你在等海水嗎
海水和沙子
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水
你在等消息嗎
這消息
像一只鳥要飛起來
[賞析]
顧城八歲的時候,某天飯后,家人帶他出門散步。他注意到路旁高高的楊樹,以及樹干上枝椏折斷后留下的疤痕。于是,他寫下了《楊樹》這首詩。對詩人而言,這是一個早慧的征兆。
《楊樹》很短,從詩的形式來看,似乎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這首詩以豐富的聯想,把“臂膀”和楊樹失去的枝干聯系起來。第一人稱“我”使讀者仿佛身在其中,感覺自己就是那棵在晚風中搖曳的楊樹。它的身影讓人感到有些孤寂,但又透出一股子倔強。更使人驚訝的是“眼睛”這個意象的使用。樹木長出“眼睛”,完全有悖于我們平時的經驗。顧城的巧筆使楊樹“睜開了一只眼睛”,讀者也同時睜開了另一只眼睛,看見了詩人筆下充滿生機與靈性的自然界。
在《遠和近》中,“看”是串起一切的主線。文中的“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這里省略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省略了人物的狀態,只留下了最簡約的東西——看。
與此同時,“我”也在看,但“我”的看卻被復雜化了。前一節中的“看”僅僅是一種動作,這一節中的“看”則涉及了心靈視角。詩人通過這種“看”發現了人與人心靈間的距離。
《你在等海水嗎》這首詩是由一個問句開始的。“你在等海水嗎”——這種仿佛在與讀者聊天的口吻,不僅讓人感到親近,也使人覺得好奇。它向我們詢問的不是什么確切的人和事,也不是要獲得信息。它的重心在于“等”。而“等海水”,是一個多么抽象的、不真實的動作——這也正是這一開頭的魅力所在,它既讓人感到迷惑,又讓人迫切地想要讀下去。
隨后,詩人用“海水和沙子”把問句推進一步,以便在讀者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全景。一幅關于大海的景致:海水和沙灘。緊接著,詩人又以一種仿佛在下判斷的語氣說“你知道碎了的不是海水”。這一句的肯定語調與第一句的疑問語調形成了鮮明對比。
詩的第二節起始于“你在等消息嗎”。從“海水”到“消息”是從抽象到具象的轉化。“消息”使第一節中的“海水”得到了呼應。
最后,詩的結尾很輕盈:“這消息,像一只鳥要飛起來。”巧妙的比喻使我們聯想到一只海鳥,在海的映襯下,這只“鳥”顯得渺小、孤單,但又有一種使人感到輕快的自由。這也許正是詩人當時的情緒與狀態。
拓展:
顧城介紹
顧城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后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自殺。身后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巨大。
【顧城的短詩賞析】相關文章:
顧城的三首短詩鑒賞08-15
顧城《安慰》賞析05-18
《小巷》賞析顧城12-12
顧城《生日》賞析04-09
顧城的詩《回家》賞析04-08
顧城詩歌《弧線》賞析04-03
顧城作品《弧線》賞析02-03
顧城詩歌賞析《感覺》01-14
顧城詩歌《簡歷》賞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