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墟曲中一作:墟曲人)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譯文
住在郊野很少與人結交往來,偏僻的里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里屏絕一切塵俗的觀不。
耕作之余不時到田里,把草撥開,和農民隨意交往。
見面之后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田里的桑麻已經漸漸長高,我墾種的土地面積也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釋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āng):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于陋巷,車馬稀少。
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不。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里屏絕一切塵俗的觀不。
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
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
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
賞析:
陶淵明“性本愛丘山”,這不僅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田園之中,炊煙繚繞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傳來的雞鳴狗吠,都會喚起他無限親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寧靜的鄉村是與趨膻逐臭的官場相對立的一個理想天地,這里沒有暴力、虛假,有的只是淳樸天真、和諧自然。因此,他總是借田園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園生活內在的本質的美。《歸園田居》組詩是詩人在歸隱初期的作品,第一首《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著重表現他“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這一首則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
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詩人“久在樊籠”之后,終于回歸田園,他擺脫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的情景,他總算又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寧靜。詩句的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擺脫了官場的機巧,清除了塵俗的應酬“復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在“白日”大好的`時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門,把自己關在虛空安靜的居室里,讓那些往昔曾縈繞于心間令人煩惱的塵俗雜念,徹底斷絕。那道虛掩的柴門,那間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一切喧囂,一切俗念都遠遠地摒棄了。
詩人的身心俱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復用“野外”、“窮巷”、“柴扉”、“虛室”來反復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曲,墟里、鄉野。曲:鄉僻。披:撥開。這兩句是說,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話桑麻長。”這兩句是說,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虛掩的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常沿著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詩人也并非總是獨坐“虛室”之中,他時常和鄉鄰們共話麻桑,可見他在勞動中同農民也有了共同語言。在詩人看來,與淳樸的農人來往,絕不同于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與充滿權詐虛偽的官場相比,這里人與人的關系是清澄明凈的。這是以外在的“動”來寫出鄉居生活內在的“靜”。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土:指被開墾的土地。這兩句是說,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霰:小冰粒。草莽:野草。莽:密生的草。這兩句是說,經常擔心霜雪降臨,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當然鄉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懼。莊稼一天一天生長,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多,令人喜悅;同時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勞動,遭到自然災害,毀于一旦,心懷恐懼。這里的一喜一懼,反映著經過鄉居勞動的洗禮,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純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以及心境的恬靜。全詩流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元好問曾說:“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詩人在這里描繪的正是一個寧靜諧美的理想天地。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2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翻譯」
鄉居少與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車馬來往。
白天依舊柴門緊閉,心地純凈斷絕俗想。
經常涉足偏僻村落,撥開草叢相互來往。
相見不談世俗之事,只說田園桑麻生長。
我田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經常擔心霜雪突降,莊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釋」
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詩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于陋巷,車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念。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里屏絕一切塵俗的觀念。
④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這兩句是說有時撥開草萊去和村里人來往。
⑤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這句和下句是說和村里人見面時不談官場的事,只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
⑥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⑦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這兩句是說經常擔心霜雪來臨,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樣凋零。其中也應該含有在屢經戰亂的柴桑農村還可能有風險。
「賞析」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組詩作品,共五首,寫于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本首詩為第二首,是詩人陶淵明在歸隱初期的作品,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
開頭四句從正面寫“靜”。詩人擺脫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鄉村,極少有世俗的交際應酬,也極少有車馬貴客——官場中人造訪,所以他非常輕松地說:“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他總算又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寧靜。正因為沒有俗事俗人的打擾,所以“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那道虛掩的柴門,那間幽靜的居室,已經把塵世的一切喧囂,一切俗念都遠遠地摒棄了。——詩人的身心俱靜。在這四句中,詩人反復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復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自己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
不過,虛掩的柴門也有敞開之時,詩人“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他時常沿著野草叢生的田間小路,和鄉鄰們來來往往;詩人也并非總是獨坐“虛室”之中,他時常和鄉鄰們共話桑麻。然而,在詩人看來,與純樸的農人披草來往,絕不同于官場應酬,不是他所厭惡的“人事”;一起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絕對不同于計較官場浮沉,不是他所厭惡的“雜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來往”,還是“但話桑麻長”,詩人與鄉鄰的關系顯得那么友好淳厚。與充滿了權詐虛偽的官場相比,這里人與人的關系是清澄明凈的。——這是以外在的“動”來寫出鄉居生活內在的.“靜”。
當然,鄉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懼。“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莊稼一天天生長,開辟的荒土越來越多,令人喜悅;同時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勞動,毀于一旦,心懷恐懼。然而,這里的一喜一懼,并非“塵想”雜念;相反,這單純的喜懼,正反映著經歷過鄉居勞作的洗滌,詩人的心靈變得明澈了,感情變得淳樸了。——這是以心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悠然自在的語調,敘述鄉居生活的日常片斷,讓讀者在其中去領略鄉村的幽靜及自己心境的恬靜。而在這一片“靜”的境界中,流蕩著一種古樸淳厚的情味。元好問曾說:“此翁豈作詩,直寫胸中天。”詩人在這里描繪的正是一個寧靜諧美的理想天地。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 其二》原文及翻譯賞析11-09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賞析03-25
(經典)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賞析01-25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賞析07-24
歸園田居的其二翻譯賞析11-02
歸園田居其二翻譯賞析06-08
《歸園田居·其二》陶淵明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5-22
《歸園田居》原文及賞析08-25
《歸園田居》原文及賞析06-07
《歸園田居》原文賞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