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詩詞鑒賞
《雜詩》詩詞鑒賞1
【注解】
1.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2.來日:來的那一天。
3.綺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4.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5.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于句末,相當于“否”,表疑問。
6.選自《王右丞集》
【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于言表。本詩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于“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征。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于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一句看起來是問家鄉的情況,但詩人只是籠統的以“故鄉事”來設問,可是問什么好呢?詩人心里滿腹的問題竟然不知從何問起。于是我們可以想象詩人的躊躇,對方的詫異。“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一問倒令對方感到困惑,不問人事而問物事,這時梅花開沒開花?想必讀者對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這樣一問,才是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其實詩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詩人想說的話,想問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對家鄉的思念竟在這一個不經意的問題之中。這是詩人留給人們的空白,讓讀者去想象。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游子形象。雖然飽經滄桑,卻依然超然塵世保持自由心態的精神風致。這樣詩人寫這一首詩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頌一種雖然飽經滄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態的人生風范。
【點評】
這是一首思念故鄉的五言絕句。“他鄉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遠在天涯,故鄉的一切消息都讓他牽掛,一定有許許多多事情想打聽。可詩人卻只是問,家鄉的梅花開沒有?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問,卻是詩人精心提煉概括的結果。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全在這一問中體現出來了。詩人沒有像我們平常人一樣對家里的人是否安康或家鄉有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顯出關心,如果這樣著筆的話,詩就變成了普通的家常話而少了蘊藉。詩人從眾多的故鄉風物中選取代表性的梅花來發此一問,是大有深意的。
梅花是詩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堅貞、孤傲的寓意。在這首詩里的“寒梅”,我們既可以理解為詩人故鄉實際的梅花,從而聯想到詩人故鄉的景色優美;也可以理解為詩人依戀故鄉的心靈,縱使走遍天涯海角,詩人那顆熱愛故鄉的心永遠不會遠離,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樣,每時每刻都“長在”故鄉的懷抱。另外,詩人用設問的方式作結,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仿佛在眼前出現了詩人故鄉那臨寒開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欞,白雪皚皚的庭院、村莊、原野、遠山……又似乎看到了詩人孤獨遠眺、殷勤問候的身影。
這不是王維擅長的山水田園詩,沒有對景物的刻畫描摹,但依然能讓我們有“詩中有畫”的美妙感覺。這也許就是這首“雜詩”平中見巧的魅力所在吧。
《雜詩》詩詞鑒賞2
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釋
1.九州:中國。
2.風雷: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
3.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沒有聲音。
6.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7.究:終究、畢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擻: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縛。
12.降:降生。
譯文
要是這么大的中國重新朝氣蓬勃,靠的是像疾風迅雷般的改革。像萬馬齊喑一樣的局面,畢竟讓人心痛。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銳猛烈的改革。從大處著眼、整體著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杰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雜詩》詩詞鑒賞3
秦州雜詩①·其五
西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浮云②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龍種,仍殘③老驌驦。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一、白話釋譯:
①隴右之地,自然環境適宜廣養良馬。這里養馬風盛,養得烈駿萬匹,已是由來已久的事。/南使,唐置于隴右養馬之官名,這里以官名代轄地隴右;天馬,良馬,意謂神馬,漢代對得之于西域良馬的稱名。
②如今逢戰亂,馬群如浮云般連陣戰歿,只留得秋草遍山閑長。/連陣,陣戰連著陣戰,言戰事頻多;沒,即歿,戰死;因馬多戰死,故山草徒長。
③戰死的盡管不少,但聽說這種真正的良種龍馬,仍然留有病殘老弱的良駿。骕骦(sūshuang)古代良馬名。
④雖是殘老之馬,卻不失骕骦神勇之氣,依舊哀鳴著想投入征戰,立于遙遠的天際里面朝蒼天。/迥,音jiong,遠,遙遠。詩里為馬的立姿壯氣氛。
二、賞讀簡語:
這是一首關于隴右良馬的悲壯之歌。詩人借馬賦感抒懷,取材角度小,立意掘進深,具有新耳目、憾心魄的藝術功效。
首聯交待此地由來已久的養馬歷史背景和地理優勢,豐茂的水草,養得萬匹的強駿,為勁健之馬的赴戰,鋪就壯色。次聯寫戰馬的壯烈赴難的神勇和萬死不辭的獻身精神,投射出的是詩人含而不露的殺敵獻身的壯懷,抒發出對馬死山空草徒長的悲切之痛。第三聯深進一層,以“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十個字,從馬身上藝術地再現了屬于中華民族的可貴品質和英雄氣概。它讓我們想到了《百歲掛帥》里的佘太君,她雖為國獻出了七個兒子,但要使楊門帥旗不倒,即使率孀媳幼眷,也要為國再建功勞的英雄氣慨;也想到了《石壕吏》里的普通農家老嫗,她不計犧牲的一句“請從吏夜歸”,道出的是雖婦流也知為國生死以赴的深明大義。這就是詩人筆下“真龍種”和“老骕骦”豐富的精神內涵。末聯的哀鳴而思戰斗,迥立而向蒼蒼,是對這種馬所體現的人類精神的闡發,并為全詩畫上了意味悠長,昭示壯烈以圖強的主題。
所以,寫出一種濃郁厚積的悲劇氣氛,也是這首詩獨具魅力的一大特色。
三、讀杜集粹:
①《杜詩詳注》釋首字“西”曰:張遠作西,舊作南(《讀杜心解》、《杜詩鏡銓》均作“南使”)。而評五章曰:“借天馬以喻意。良馬陣沒,秋草徒長,傷鄴城軍潰。今者龍種在軍,而骕骦空老,其哀鳴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
②《讀杜心解》釋“南使”曰:猶言漢使,張騫通西南夷,可言西,亦可言南。
③《杜詩鏡銓》釋“南使”曰:南使猶漢使。《漢書》:張騫使西域還。得烏孫天馬。
這首詩借詠馬以抒懷。詩中前四句寫自從漢朝使節張騫從西域引入“天馬”以來,就不斷有良馬被帶到中原,至今已是數以萬計了。但這些神馬并沒有發揮它們的作用。宜:得到。浮云:良馬名,這里代指一切良馬。據史書記載,公元759年3月,九節度使慘敗鄴城,戰馬萬匹,僅剩三千。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很可能就是為此而發的。“浮云連陣沒”,用正面描寫法,“秋草遍山長”,用側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雜詩》詩詞鑒賞4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
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于離鄉游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雜詩》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雜詩》古詩詞鑒賞06-08
王維雜詩鑒賞04-06
《秦州雜詩》杜甫唐詩鑒賞06-03
王維《雜詩·其二》詩詞賞析01-27
唐朝王維《雜詩其二》詩句鑒賞09-29
《秦州雜詩其八》唐詩鑒賞07-13
詠物詩-古代詩詞鑒賞07-16
《秦州雜詩》其六杜甫唐詩鑒賞06-04
《詩經雜》鑒賞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