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1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作者小傳】: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注釋】:
萬山:襄陽西北十里,又稱方山、蔓山、漢皋山等。一作“蘭山”,誤。張五:一作張子容,兄弟排行不對,張子容排行第八。
北山:萬山在襄陽以北。
試:一作“始”。“心隨”一句:又作“心飛逐鳥滅”、“心隨飛雁滅”、“心隨鳥飛滅”等。
清秋:一作“清境”。
平沙:又作“沙行”。
舟:又作“洲”。
【賞析】:
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悅,然后登山望張五;五、六兩句點明秋天節氣;七、八兩句寫登山望見山下之人;九、十兩句,寫遠望所見;最后兩句寫自己的希望。
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2
【詩句】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出處】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1】
什么時候能夠載酒來共飲,于重陽佳節 對酌同醉。每當佳節倍思親,這是詩人在九九重陽節登高望遠時寄給友 人張五的詩句,感情真摯,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意思2】
此詩寫登上萬山遙望張五隱居的白鶴山時所見之景,又因景生情,融情于景,表達了詩人思念張五并希望能在重九日相逢暢飲的感情。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注釋】
①萬山:一作“蘭山”,在峴山的對面。張五:即張子容。孟浩然同鄉、好 友。
②“北山”二句:化用晉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③薄暮:傍晚。
④薺:薺菜。《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 苦,其甘如薺。”
⑤何當:何時。
⑥重陽:農歷九月九日。古以九為陽數,兩九相重,都是 陽數,故稱重陽。古代文人在此日要登高,飲酒,賦詩。
【全詩賞析】
這也是一首登高懷念友人之作。描寫景物清淡而優美,透露詩情灑脫而真 摯。張子容隱居峴山南之白鶴山,孟浩然之家園靠近峴山,他因登上峴山對面的萬山, 而吟詩寄情。一、二句言,北山處于白云之中,可見其高峻而幽深;如此,隱者居于寧靜 之深山,必閑適愉悅。此化用晉陶弘景詩句,巧妙而不著痕跡。下面四句寫登高所見, 因景生情:詩人因思念友人而登高,登高不見人,卻見北雁南飛。于是,詩人之心,亦隨 鴻雁飛去,消逝于天際。此時傍晚,暮色蒼茫,能不油然而生淡淡哀愁? 然清秋山色, 爽朗宜人,又使人逸興遄飛。緊接四句展示了一幅自然優美的畫面,創造了一個高迥、 清空、幽寂的境界:薄暮時分,農人歸來,或步行于沙灘,或歇腳于渡口,顯得從容而悠 閑;放眼天際,那遠處的樹木猶如細密的薺菜;略近的沙洲,染上清光的月色,明凈而清 晰,景色是那樣的優美靜謐,淡雅可愛。末二句說,什么時候能夠載著酒來,在這重陽 佳節里,賞菊吟秋,共醉一番呢! 此二句點“秋”并照應開頭二句,更深深地表達了對友 人的真摯情誼。此詩寫景優美,感情真摯,而語言樸素,平淡自然,是一首情景交融、渾 然一體的懷人之詩。此詩“可以看出孟浩然詩的`特點:寫景淡雅優美,飄逸中帶著淡淡 的惆悵”。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3
【詩句】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出處】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
登上這白云繚繞的萬山峰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脫塵俗的喜悅。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賞析】
詩的首二句脫胎于晉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詩人以此點明環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題意。“相望”顯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遠望,望而不得。只見北雁南飛,如同詩人的心。這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黃昏引起詩人之愁,清秋又引來詩人逸興。以下四句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詩精華。在這里詩人并未著力刻畫人物,也未用力寫景。卻既顯出農村的靜謐,又寫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色。這是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尾句“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頭幾句,點明“秋”時,更表明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出友情的真摯。
這首詩語言樸素,語義平真,語氣親切自然,不著力寫景而處處有景,不著力描寫而友情自出。充分抒發出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4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4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注釋:
1、北山:指萬山,因在襄陽西北,故云。
2、隱者:浩然自謂。
3、二句謂佳節思念張五,所以才試著登高相望,自己的心也隨著秋雁向遠方的朋友飛去。登高:古人有九月九日登高的風俗。
4、興:興致。
5、發:激發。
6、沙行,在沙灘上行走。渡頭:渡口。
7、薺(jì):薺菜,一種野菜。
8、洲:一作“舟”。
9、何當:何時。載酒:攜酒。
10、重陽節:古人稱陰歷九月九日為重九節,九為陽數,故又稱“重陽節”,俗以此日登高飲酒為樂。
賞析:
詩寫重陽佳節登山懷友,精心地選擇了“薄暮”這一易于抒發愁思的特定時刻。詩人登高相望,急盼友人前來歡聚,可能焦心地等了一天,可友人終于沒有來。暮靄沉沉,秋雁南飛,更加增人惆悵;但見村人暮歸,灘頭待渡,都在急切地回家團聚,愈益引起詩人對朋友的思念。秋高氣爽,正是激人詩興的時候,詩人遙望天際,遠樹如薺,俯視江畔,沙洲如月,在一片薄暮空濛之中,失望的詩人不禁發出了“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美好祝愿。這是喟嘆,又是希冀,它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他們之間深摯的友誼。全詩情景交織,渾融一體,平淡見真醇,高遠兼清幽,富有藝術魅力。“天邊樹若薺”二句,摹寫物象,更是入神如畫,化用前人詩句,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5
【詩句】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出處】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意思】
接近黃昏時分仍然望不見友人,詩人心中不由生出淡淡的哀 愁,然而轉望四周,清秋時節秀麗的山光又使詩人逸興稍起。詩句描寫的 是詩人秋日里在山中遠望時的心境,一“愁”一“興”,俱是即景而生:登山 不見故人,兼以天色漸晚,故交便更不可見,因而心下生愁;而遠望山色正 好,何況清秋明凈,望之便更覺秀麗可人,故而逸興暫生。前者是故交不 可見的幽幽悵然,是人世情味;后者是山色猶可觀的淡淡欣喜,是隱者情 懷。讀之,仿佛可以看到清秋時節山林的秀麗與朦朧,感受到詩人極目遠 眺時心中泛起的細微波瀾,余味無窮。詩句看似平淡自然,實則言情真切 動人。
【全詩】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賞析】
此詩寄張五,開篇即從張五而起。“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化用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狀寫隱者深居云山,悠然自得的心境。作者因思念張五,而想象其隱居自得之情,而愈是想象則愈是思念,忍不住登高遠望: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登高遠望,但見林木蒼蒼,云海茫茫,似乎只有秋雁在云空中時隱時現。這時,自己的心也隨著雁而飛到遠處。“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兩句承上而來,亦就是“心隨雁飛滅”的實際內容。瀟灑的秋意,激起了登高懷人的興致;而薄暮冥冥,卻閉塞了遠眺的目光,作者不免引起無端的愁緒。這是懷人不見,此心未舒時的意緒。于是游目眺望山下四方之景: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這四句是游目所見的實景,作者的意緒也由懷人漸漸擴展變化。所懷之人不見,卻見農人歸來,歇息沙洲渡口。由隱者而及于農人,兩者表面上似若風馬牛,但其中卻包含著作者對隱士們一向崇尚的“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王維《渭川田家》)的情調。所以這兩句既是作者意緒的轉移,又與前數句有聯系。后二句由此延伸開去,既見其視野廣邈,胸次開闊,又顯得體物入微,感受深切。“樹若薺”、“洲如月”,實在是蕩去心底凡塵之后領略到的自然之物,可見詩人醉心自然之心態。末了懷人愁緒也蕩然不存,只剩下一種相許,一種向往: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鑒賞08-29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詩詞鑒賞08-23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11-26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08-25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09-01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09-01
古詩秋登蘭山寄張五鑒賞11-13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釋讀11-28
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