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集合[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紅樓夢》有感1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讀黛玉的《葬花吟》,讀出黛玉心中的孤寂與悲傷;看新版《紅樓夢》,悟到的是人生的繁華與蒼涼。
我是從寶玉快要娶寶釵時開始看的。我看見了那一大家庭的虛偽、可憐、還有,累。是的,他們活得真累!鳳姐騙寶玉說:“給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寶玉丟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聽徑直從床上彈起:“好啊,好啊!”滿目驚喜,神情煞是可愛,令人不禁莞爾。寶玉對黛玉的愛,癡迷的,難以割舍的,緊迫的,就像曾經說的一句:“我是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摯,溢于言表,令我感動。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會是一個騙局。鳳姐她們騙了兩個單純且執著的人,她們的騙局也注定要付出代價,代價也在后面一一體現且慘痛,慘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其實她們充其量也只是別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順著早已鋪好悲劇之路一步步走下去,傷痕累累,血淚斑斑。
我發覺蔣夢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將黛玉死前的絕望揮灑的淋漓盡致。燒手絹焚詩冊時絕望的笑,自嘲的笑,讓我心中莫名壓抑。我想阻止:“黛玉,為什么要燒了這些?你寶哥哥會一無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訴我:“不!今生已還盡了淚,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個傻瓜,一個執著的傻瓜。可現在你執著的令人害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今生的絳珠仙草已為神瑛侍者流干了一世的淚,燒了罷,燒了所有的愛,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臨終時你說:“寶玉,寶玉,你好…好…”是的,你沒有再叫寶哥哥,而是悲憤的叫著“寶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過我想,應該是好好的活著,縱然有千番怨,萬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你走了,那個叫林黛玉的'如詩如畫的傳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經有人說過的一樣:“真正的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你確實做到這點了,你就這樣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與孤寂讓世人評判、嘆息。
這邊滿目凄涼,黛玉魂歸離恨天,那邊張燈結彩,寶玉混娶薛寶釵。這是怎樣的戲劇性呢?可悲、可嘆!賈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對有情人,最終,黛死,寶瘋,釵怨。這樣的結局她們也不想要吧?可這樣的結局又有誰知道呢?好端端的三個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終還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傷。你看,代價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們。賈府的悲劇仍在上演,探春遠嫁,賈府被抄,鳳姐憔悴,據書上說命不久矣。那么精明的一個人,曾經是只手遮天,呼風喚雨,但注定她最終只落個破席裹尸的下場。
如斯顯赫的家族,在當時是一個神話,可他們最終沒有續寫祖輩們用生命譜寫的傳說,僅傳了三代便沒落了。這么一大群女人,曾經清純可愛,才情絕代,但最終,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雜草叢生。舊欄遺址,瑟瑟冷風,吹醒了人們曾浮華一世的夢,物依舊,人已非。
“奈何天,傷懷日”,“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詞我一遍一遍細細的看,我想,結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還是輪回的痛呢?
這一曲“紅樓殤”,這一世的繁華,終究不再依舊。
讀《紅樓夢》有感2
一本《紅樓夢》在手里翻來覆去,最終還是停留在“香菱學詩”一節,大多讀過《紅樓夢》的人,總會對這一節留有印象。細細讀罷,閉目沉思,禁不住對林黛玉的教學藝術拍手叫好。
黛玉教香菱學詩時,不是煞有介事地高談闊論一番,讓學生“聞”而生畏,而是頗為隨便地對香菱說,“作詩有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你看,黛玉短短數語,便總結出了作詩的基本常識,既強調了要領,又消除了香菱學詩前對詩的神秘恐懼,一下子就把香菱引進了藝術的`門檻。
聽了黛玉的話,似乎茅塞頓開的香菱輕松地言道:“原來這般規矩,竟是沒事的,只是有奇句為止……”針對香菱的話,黛玉又因勢利導,指出作詩立意要緊,倘是意趣真的,詞句修飾不妥,也使得的。在這里黛玉強調了“立意”“意趣”在詩歌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將香菱對詩的感悟引向深一層的藝術境界。
教,是為了不教。堅持啟發式教學是黛玉教香菱學詩的基本原則。無論是詩歌理論的講解,還是指導香菱閱讀欣賞,她都始終貫徹了這一原則。
一次,香菱對黛玉說:“王維的五言律詩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有情。”黛玉聽后,首先對香菱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予以肯定,接著又結合具體作品進行分析,使香菱完成了從抽象理解到具體感知的學習過程。
如果說,在引導學生探求新知的過程中,不故設屏障,善于撥開迷霧,探幽發微的教師才是優秀教師的話,那么,林黛玉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香菱步步步入詩歌藝術殿堂,則不愧為一名頂尖的優秀教師。
讀《紅樓夢》有感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關于書的名言很多,有一句是說書可治愚,“書猶藥也,且讀可治愚。”
《紅樓夢。》不同于《,三國》《水滸》的情節和人物單發展的特點,創造了一個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藝術結構,是眾多人物活動在同一時間和空間,表現了作者卓越的藝術才能。《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型和藝術性的偉大文學作品,作品對現代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敗,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等及制度以及與些個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社會道德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紅樓夢》的.主要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思想難以衡量,他與林黛玉的愛情夭折了。黛玉死后,他出家了。
林黛玉出身侯們,父母早逝,他十分高傲,但體弱多病,給人一種病態美,他是寶玉的知己,最后她含淚而死。
薛寶釵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且“得,工,容”俱全,最后雖然與寶玉成親,但沒能得到幸福。王熙鳳口齒伶俐,心機又深,作為榮國府的管家奶奶,最后落個抄家的落場。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一生寫了篇著作《紅樓夢》。
讀《紅樓夢》有感4
今天我再一次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與書里其中一位主角王熙鳳親密接觸,讓我真正品味到一個人怎樣做人,才能被別人所尊敬;一個人挖空心思算計別人,但最后卻落到被后人所恥笑,我的靈魂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
《紅樓夢》是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的縮影,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主線,以榮寧二府的盛極而衰的過程為副線,將眾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組成了一個有序的`網狀結構,為我們展示了廣闊又高度集中的封建社會腐朽生活畫卷。
《紅樓夢》中刻畫了四百多個人物,不同人物有著不同命運,活靈活現,其中王熙鳳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與別人不同,在她的身上有著兩面性,她擅長用“借劍殺人”之法,“坐山觀虎斗”之計,挑唆秋桐與尤二姐互斗,自己卻展現出大度的一面,退居其外,最后是二人雙雙去世。這顯示出,王熙鳳足智多謀,有策略,有心計,在處理大小事務時,井然有序,圓滑應對,深得長輩喜愛,也難怪偉人毛主席曾稱贊她有戰略頭腦。但是在施展策略與心計時,我認為還是要按道德行事,不能勾心斗角,挑撥離間,為人要有誠意,要懂得怎樣才是對的,怎樣才是錯的,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這句話正印證了王熙鳳的悲慘結局,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不會虧待一個人,也不會過多地獎賞一個人。
雖然王熙鳳十分陰險狡詐,但是說實話她的聰明才干卻讓我佩服。這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他腦中同樣蘊藏著令人欽佩的策略與心計。不是嗎?諸葛亮得知司馬懿已率兵前往陽平,可陽平的大部分士兵都已出去打仗,只留下了五六百人,于是他就在情急之下,讓士兵在城門口排好兩路縱隊,而他坐在城樓上,彈起了古琴,沉著冷靜,琴聲不亂。兩個小童在他身旁站好,城門打開。司馬懿到達之后,看見了這一場景,懷疑孔明肯定在城內布下了陷阱,立刻調轉馬頭,回魏國去了。諸葛亮就是利用司馬懿疑心病很重的這一缺點,布下“空城計”,救了陽平。可后人卻對諸葛亮有著很高的評價,那是因為他的策略與心計上閃爍著善良的金光。
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個是為了顧全大局,雖然兩者都十分聰明能干,雖然兩者都是有策略與心計的人,雖然……盡管有一萬個相同點,但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根本的區別。善良能給人們帶來多少好處,多少快樂,善良的策略與心計能給多少人帶來溫暖,既然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這些小學生就要從中吸取營養,給王熙鳳的策略與心計穿上“善良”的外衣,然后移植到自己腦中來,為社會創造財富。
讀《紅樓夢》有感5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紅樓夢》。每一次看《紅樓夢》,對于里面各種各樣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們不公的命運深感痛恨。特別是晴雯。
晴雯是一個奴仆,是屬于當時社會低身份的一個人物。她對賈寶玉的執著愛戀之情是婦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會的思想槽粕與制度,導致她內心的情感無法宣泄,也正因為如此,才導致了她悲慘的結局。每當我讀至此,都會為她悲慘的命運深感痛恨與惋惜,像她這樣一個弱女子,為了追求愛情,而不屑努力,是多么的`崇高而偉大啊,卻由于封建社會的制度,讓她手無寸鐵、無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決書”。
在現代社會,似乎沒有多少人會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為愛犧牲了。因為這個時代是一個虛假的時代,有很多對夫婦都不是為愛而結婚,而是為錢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為生活在當時社會的人感到悲痛之時也會為他們感到慶幸,因為他們的愛情世界是真實的。
讀《紅樓夢》有感6
一段纏綿的情緣,兩眼流不盡的淚水,三人生死糾葛的愛恨情仇……
初遇時,那句,"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淚是為他,他瘋魔也是為她。沒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絳珠草,木石前盟,是他們的緣,亦是他們的劫。
神瑛侍者帶著五彩石來到繁華紅塵,而絳珠草為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隨侍者而去,許愿以一生的淚水來報答。她確是留了一輩子的淚水,耗盡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終。
神瑛侍者入世,銜玉而生,故名寶玉,一年后,姑蘇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絳珠仙子。在賈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況下,為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導,林父將黛玉送去賈府,黛玉與寶玉糾纏一生的命運便就此開始了。
寶玉與黛玉相識相知,他們興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嚴等級下,他們都有著與世不容的逆骨。他們的相戀同所有的戀愛相似,甜蜜而又酸澀。他們矛盾過,黛玉曾因爭吵誤會剪碎了贈予寶玉的香囊;他們契合過,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道盡了歲月的無情,時光的殘忍,寶玉亦有感而發,悲慟大哭;他們思念過,當寶玉失玉,神智迷失時,誤以為黛玉將要歸家,他的淚水里,是最真摯的情;他們痛苦過,當黛玉病重,為寶玉的消息病況疏好疏壞,而彼時正神志不清的寶玉,因將要娶黛玉為妻而有了一絲清明。兩個癡兒,為彼此傾心,為彼此傷神,誰又知這只是一場注定沒有結果的姻緣。
金玉良緣,本是兩個人的幸福,這里,卻是三個人的悲劇。黛玉魂歸離恨,寶玉看破紅塵出家,而寶釵,一人獨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極高;寶玉天資聰穎,多情而又癡情;寶釵曾有詩"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他們都有絕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漸衰落的大觀園的禁錮下,他們的人生走向了遺憾,走向了生離死別的結局
我仿若還能看見黛玉泯唇一笑間的風情,還能聽見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寶玉與姐妹嬉鬧時的愉悅,體會到寶玉出家時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還有寶釵嫵媚秀麗的身姿在浮現,耳邊仍有她半生孤寂的嘆息在回響……
曲終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韻……
讀《紅樓夢》有感7
秋已盡,風輕過,日猶長。書卷歷歷重翻,淺吟、低唱:一個是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究竟誰是誰的劫?
《紅樓夢》一書揭露與批判了眾多:社會重用男才,封建制度的加深。使曹雪芹對于社會愈加失望,看破了世事的灑脫與傷感。書中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一個個轉折點,讓整本小說充滿了壓抑感。對于紅樓夢有許多感想,但作為俗人的我關心一切的俗事——寶黛之情。
有一個觀點:重新再讀一遍你所讀過的書,需要勇氣。或許,你將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論點。對于經典文化的膚淺的閱讀,生活閱歷的'不足,文化底蘊的不夠深厚。有一個至今想來都可笑的觀點:相愛的人一定會在一起,他們之間的結局一定會幸福圓滿。當時的自己沒有分析復雜的社會背景家族關系,錯中復雜的家庭關系等等一切諸多的原因。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這是黛玉在三十八回之時所寫。世人皆用不同的花來形容黛玉,但是我認為黛玉自己筆下的菊花更可以體現她自身的一切。詠菊之人,愛菊之人,感菊之人,又何其之多呢?陶淵明墨下柳體的菊也與高傲的她不正一樣嗎?一樣的淡泊疏野,一樣的孤標傲世。世人皆評她“心胸狹窄”可是有誰明白她背后的深情。多少次驚鴻一夢,多少個日夜夢囈,多少個春秋的無奈。夢中的那個男子是黛玉見過最有少年氣的人,在她心中是那種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老,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的少年。但是,一切的一切,制度、習俗、本性讓他們越走越遠。黛玉的生性多疑,但是他們之間相處的時間之少。讓本是一顆心的每個人,生出了兩顆心。她該用什么來宣泄一切?宣泄她對于那個少年如涓涓流水般的愛意?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背后的痛,背后無限的愛與悲涼。讓人不經心痛這樣的女子。他的孤傲脫俗有誰懂,有誰憐。她對于愛情的求而不得:葬花,葬花,葬的恐怕還有在這個封建社會被扼殺的愛吧。“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凄凄慘慘,慘慘凄凄。太過于執著,反而成了一種夢魘。奈何不過世事:苦珠魂歸離恨天。她的最后一句話是“寶玉,你好……”
朱唇似啟,也許她的話還有許多。但寶玉從此再也聽不真切。少女眼中的傾世桃花,口中的珠譏妙語,剎那之間,停止與永恒。心心之間,念念之遠。夢回深處,是否會脫口而出:我愿與君絕。
讀《紅樓夢》有感8
淡淡的月光下,一股凄厲的風飄過,幽靈在賈府徘徊,似乎永無寧日。
初讀《紅樓夢》,總覺得它如一瀉千里的月光,淡淡地灑在大自然中,輕輕地、幽幽地,細細品味之后,就漸漸能欣賞出這美妙的月景了。
林黛玉,正如淡淡月光下的小湖一般幽靜、明澈。她嬌弱清麗,總是憂郁哀婉、孤標傲世,同時她又有著十分敏感、細膩的感情世界。由于父母早亡,她孤身一人投靠到賈府中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就使她養成了強烈的自尊意識。她得到了賈寶玉的傾心愛戀,不過,這也促使她的悲慘命運了釀成。由于在當時的社會中賈寶玉的祖母、母親為了家族的利益和寶玉的前途,于是就促成寶玉和寶釵成親。這一切黛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到了最后,癡情的黛玉無奈在憂傷中死去。月光還是淡淡的,小湖還是平靜又柔軟,只是籠罩著無比幽怨的氣息。
賈寶玉,像月光靜瀉下的叢林。總想用自己的軀體來接住直瀉而下的月光,但卻留下了昏暗的黑影。他追求隨心所欲的率性生活,雖然幼稚,卻有很執著的清高脫俗。正因為如此,他傾心憐愛才情洋溢、孤標傲世的林黛玉。他們思想情趣相通,相互引為知己,但在家長們的周密安排和不知底細的情況下,寶玉與寶釵成了親。終于,寶玉也在悲與恨中選擇了離家出走……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這是何等的.悲痛!當時的社會竟然是如此的殘酷!月光還是淡淡的,叢林還是勇敢地接住月光,是那么的堅決,那么的執著……
王熙鳳,自然似月光盡情地灑在山川里,那樣的直率,瀟灑。她是賈璉之妻,有著出眾的才干并精通權術,也因此成為榮國府的管家媳婦;她是一個爽朗大度的人,以其談笑風生贏得老少尊卑的喜悅;又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以陰險狡詐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但就是這么一個精明干練的女人,也有其艱難窘迫之時,她不僅曾遭到罩衣娘的暗算,更經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氣,在賈府捉襟見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體恃強支撐,終于因辛勞力拙而死去。可悲,似淡月朗照山川!
我站在月光下,漫步于賈府之中,思緒也隨月光一同靜瀉:為什么是拆離而不是成全呢?為什么是屈服而不是抗爭呢?為什么是殘忍而不是博愛呢?……太多的為什么了,才會釀成如此悲劇,讓你心無寧日啊!正是這不完美的情節和結構的安排,才凸現出它鮮明的個性、飛揚的靈彩,使它成為不朽的杰作。
月光還是輕輕地,靜靜地,淡淡的……
讀《紅樓夢》有感9
讀了《紅樓夢》不禁感嘆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對文字強大的駕馭能力。可以說,閱讀過程如一部精彩的偵探小說,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個人物、一場盛宴,小到一個人名、一盤菜肴,都無一不掩埋著作者的深厚寓意。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卻也是艱辛的.。
全書如一部百科全書,作者通過書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讀者傳遞著各種信息。革命家說:《紅樓夢》是階級斗爭;政治家說:《紅樓夢》是“掛羊頭賣狗肉”;史學家說:《紅樓夢》是家族興衰。;社會學家說:《紅樓夢》是“三教九流”;經濟學家說:《紅樓夢》是管理全書;紅學家說:《紅樓夢》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說:《紅樓夢》是“奪命三郎”;小說家說:《紅樓夢》是“黃山歸來不看岳”;大畫家說:《紅樓夢》是濃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見仁見智。
對《紅樓夢》評價很多,個人見解也不同,可以說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話講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讀《紅樓夢》有感10
從“金玉良緣”陰謀實施的過程來看,是相當成功的。不僅攪得寶玉和黛玉吵吵鬧鬧,而且也著實讓賈母大傷腦筋。而更可怕的是,居然連元妃也參與了進來,“王氏集團”的力量可謂強大。
在“王氏集團”的行動得到了元妃的支持后,王夫人就開始以未來賈府“掌門人”的身份在賈母面前“耍大牌”了,去陪賈母打醮,竟說“身體不適”,而在得知自己不去,賈母要去并還帶很多人去的時候,王夫人竟說了一句“還是那么高興”,她以為,賈母既知元妃認同“金玉良緣”,那賈母應該郁悶、悲哀,怎么還那么高興呢?冷嘲熱諷、幸災樂禍的“敵意”表露無遺。這些,難道賈母看不出來?不!賈母肯定看出來了。她不僅要去,而且看見大家都要去,“越發心中歡喜”。為什么?因為她要在清虛觀破解“金玉良緣”的'陰謀,當然人去得越多越好,又“打發人去請了薛姨媽”,這位“金玉良緣”陰謀的另一位主謀也去。
當年寶玉的祖父榮國公的“出家替身”張道士在打醮途中“突然”為寶玉“提親”。說是一戶人家的小姐“今年十五歲了”,而且“小姐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得過”寶玉。巧的是,就在小說第二十二回,薛寶釵剛過了十五歲的生日,這是一個多么奇妙的“巧合”,而且寶釵的模樣智慧、薛家的根基家當,當然也配得上寶玉和賈家。這不是暗指寶釵又是指誰呢?可是賈母這精明的老太太說什么呢?只見賈母輕描淡寫的說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里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得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窮家子,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難得好的。”說得多么巧,既然你是道士,那我也胡謅個和尚,你說根基相當,我偏說窮也沒關系。就這樣,一場陰謀又被老太太巧妙化解了。
讀《紅樓夢》有感1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
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臟的一面。小說的內容很多,但令我最動容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愛情悲劇。
或許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雞腸,是有些嬌柔做作。但我們仍從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溫柔與多才。我也并不否認薛寶釵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書的亮點。
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會的塑造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從長輩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賈寶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卻給我另一番體會。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又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
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后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哪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著賈寶玉的`到來
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于事了,黛玉帶著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
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讀《紅樓夢》有感12
世界上,有多少悲劇?想一想莎士比亞寫的悲劇集,那悲苦的劇情是普通的事物所不能比的。《紅樓夢》中的苦情我是讀一次就為他們的寶黛之愛落一次淚。
賈寶玉與林黛玉的初識是在賈府,當時黛玉的媽媽剛患病去世不久,黛玉就被送到賈府下了。但由于當時的古代,黛玉的身份在賈府是低人一等的。后來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她便是真正的寄人籬下了。黛玉的多愁善感便由此而生。
寶黛的愛情悲劇是由于古代的封建思想所導致的。一是因為黛玉病重,怕是為短命之人;二是因為黛玉的身份只是個外人,并不是賈母的外孫女所致;就因這兩個原因,賈母就使鳳姐的“調包計”使寶玉與黛玉被蒙在鼓中,以至于后來寶玉狠心為了黛玉而出走不碰世俗紅塵,而黛玉在寶玉娶親時病重身亡的悲涼故事。
從中,是因鳳姐從中作梗,給賈母出謀劃策,才導致了后來的故事,那么鳳姐又是怎樣一個傳奇人物呢?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鳳姐是俗氣貪財,愛見風使舵的一個虛榮的`人,鳳姐一手操控,寧榮二府的大事小事,是一個精明的人。但,她太過精明,由于貪欲,她干了不少的背地里的勾當,貪污了不少錢財,到后來,她的下場十分可憐,但可憐之人就是有她的可恨之處,要知道,鳳姐最后貪污的事被查出來了,她就是害地寧榮兩府落敗的罪魁禍首,因為她,導致黛玉與寶玉美好的愛情破碎,害地寧,榮兩府落敗,財產丫環全部充公!鳳姐最后也沒有善終,她心懷愧念,病重身亡,臨死前把巧姐托付給了劉姥姥。
《紅樓夢》,紅塵樓中含情一夢,一把辛酸淚,千年情愛走一回,終會被粉碎!
我討厭封建社會中對父母命婚姻的難違,我覺得,做人不能像鳳姐一樣,要老實地生活著,不能做虧心事與壞事,那怕是一點,也會遭到惡報。
我欣賞林黛玉的敢愛敢恨,厭惡封建社會的腐敗與丑惡。
讀《紅樓夢》有感13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或許便是小說拉開前的縮影。《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是第一回的回目。假如沒有興趣讀完全部,會不會以為甄士隱與賈雨村便是書中的主角?哪有什么賈寶玉的影子啊。這回小說,沒有說到賈府的故事,只有一個夢,甄士隱的一個夢。一個神話故事引發的引子,在姑蘇閶門十里街人情巷葫蘆廟旁展開。
這位甄士隱老先生算是當地望族,家中人不多,老兩口只養了一個女兒。家中有一些傭人使喚。老先生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后,夢見了神秘的一僧一道,帶著一塊刻滿了字的“通靈寶玉”,他請求看看,只看到了通靈寶玉四個字,更多的字卻是一個沒有看到便跟著僧道兩人到了太虛幻境牌坊前。那塊玉被討要回去。他想跟進幻境,被響聲驚醒,依舊還是熱熱時光。這夢很有想象力,是真的嗎?
被驚醒了的甄士隱,轉臉看到奶媽抱著他的女兒,粉妝玉琢的小英蓮。這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孩子。自己抱過來了。正好這時又過來一僧一道。他那個浪漫的夢,被驚醒時忘掉了大半。這時候好像第一次遇到僧道。僧,癩頭跣腳;道,跛足蓬頭。假如誰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僧道,肯定不會多看一眼。和尚看甄士隱抱著孩子,居然大哭起來:“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這樣的瘋話,又有誰愿意聽?甄士隱,書中說將真事隱去之意。這個下午發生在甄士隱身上的事兒,哪一件是真的?
后來,甄士隱還有更多的意想不到不得不接受。轉年到了正月十五,家人帶著孩子出去看燈,不曾想將孩子丟了。家人逃走了,留下甄士隱夫婦每日痛苦。又過了兩個月,隔壁葫蘆廟炸貢品,居然失火。大火燒掉了甄士隱的所有家產,兩口子無奈投奔岳父母。那個名叫封肅的老丈人,可能是風俗所致,對女兒女婿不甚好。他甚至半搶半騙地掠去了女婿家變賣田產的銀子。真是人情紙薄!
傷心失意的'甄士隱,眼看活不長了。某天,他一個人拄著拐杖閑溜達,竟然又看到一個跛足道人。那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念著幾句“不是好,就是了”的言詞。這段話到是合了萬念俱灰的甄士隱的心境。甄士隱與跛足道人對上了話,還自告奮勇地為那些“好、了”作注。注解完畢,跟著跛足道人揚長而去。
這是甄士隱的故事,真事隱去的故事。甄士隱走了,甄家娘子只得在娘家苦熬歲月。新任太爺上任了。這位太爺名叫賈雨村,曾經潦倒地寄住在葫蘆廟里被甄士隱救助過。賈雨村一表人才,不同于甄士隱的老邁年高。他心懷大志苦于沒有銀子。甄士隱的幫助,給了他龍回大海鳥飛天空的機會。如今,賈雨村回來了。而賈雨村再沒有機會報答他的恩人甄士隱。賈雨村的表演,明明是世相,放在今天同樣有市場。作者偏偏說是假語村言。
甄士隱的退場與賈雨村的登場,可見得真,真的很難。唯有假,才能活躍,才能步步高升!甄士隱和賈雨村,是兩個人的故事。后面徐徐拉開的大幕,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是真還是假?
讀《紅樓夢》有感14
疫情期間,我宅在家里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原著。
《紅樓夢》講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位青梅竹馬的少年,在大觀園中悲悲喜喜數十年的事。賈元春嫁給了皇帝,賈珠死了,賈元春省親,造海棠詩社,寶釵嫁給賈寶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學多才。她為了還賈寶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數十次。因為病總隨身,不常出去走動。聽丫頭說,寶玉要娶寶釵,一時心急,吐血身亡。
賈寶玉,因為出生時嘴里含著一塊寶玉,所以取名為賈寶玉。他一生不好學,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兒不可。
《紅樓夢》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賈政因聽寶玉最近做了這么多壞事,很是氣憤,說:“拿寶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頭找寶玉。這時寶玉可著急了,找不到一個丫頭,突然只見一個老婆子來了,便跑來跟她說:“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緊!要緊!”可這老婆子卻聽成了:”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寶玉見她耳聾,就失望起來。只見賈政來打寶玉了。寶玉咬著牙忍著痛,過了一會面白氣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賈母都痛哭起來。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么讀書,看哪些文章,還有家里平常的穿著……。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歡樂與窮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發展和現代科技發展的區別。
讀《紅樓夢》有感15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迷離虛罔間,清人曹雪芹作了一個夢。夢里,
有個叫做“大觀園”的女兒國,是清白女兒的 伊甸園。溫柔的女兒,多情的女兒,善良的女 兒,聰慧的女兒,俱婷婷地立在這里,歡喜著,憂愁著,撫掌而笑,默默垂淚。
黛玉跟著進士賈雨村讀書,會識字斷章,嬌怯羸弱的身子隱不住逼人的才氣和多情。進了大觀園,這一切都自然地顯現了出來。自是立著,便是一番別樣嬌美,及見了別樣風流的寶玉,竟都有一種宛若隔世而相識的感覺。猛然,寶玉看著她:“可也有玉沒有?”黛玉有些疑惑,卻也乖順地搖搖頭。不料這竟引來癡狂的寶玉摔了被視為命根的佩玉。夜闌人靜,黛玉暗自垂淚。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這個人。注定,她一輩子的眼淚都是要給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純然的靈氣,寶玉引其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長過程中,兩個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靜靜地愛著,單純地以為一切都可以如此這般地平靜下去。即便有“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憂慮,也只當是有生之年,知己長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詠月的'林妹妹,抹淚的林妹妹,俱在寶玉的心里了。那樣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別樣的純凈和靈氣——在寶玉心中,她是無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愛耍小性子,他都體諒了,包容了。
可是這樣的一段情,經注定沒有好的結局。自平靜的生活里加入了一個懷著“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寶黛一段情便風波不定。寶釵的深明大義、恪守禮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于黛玉終日抱病,賈母斷是再疼她,也不愿讓寶玉娶了她。愛誰,寶玉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娶誰,卻由不得他作主。便縱一個想得心力交瘁,一個哭得柔腸寸斷,也只被當作少年無知而已。
任云淡如許,玉色凄凄,都只為風月情濃。舉案齊眉,胸意難平。寶黛相愛著,愛得蕩氣回腸,驚心動魄。但是世事并非他們所能把握的。作為一個名門旺戶,事事都須循著禮制。身居內苑,初涉世事的他們都未嘗意識到這一點。直到使自己愛著,賈母寵著,卻不料寶玉命中是“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虛無縹緲,人生在世,難免風云流散”。淚淹沒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夢里的,正如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失父喪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賈府找到親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淚,都灑在了這里。
瀟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觀園里人盡皆知的。滿身的凄苦,滿心的惆悵,卻只念些“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竟應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癡癡的寶玉以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歡喜萬分地急著搬離了怡紅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來。張燈結彩,喜氣非常。
但他滿臉堆笑,揭開新娘紅蓋頭的那一刻,卻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凄清冷靜的瀟湘館“香魂一縷隨風散”。她的淚確是為他流盡了:“寶玉,你好……”言未盡,命先絕。
寶玉說,“我有一顆心,前兒已交給林妹妹了。她要過來,橫豎給我帶來,還放還我肚子里頭。”他沒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沒有那顆心了。
前前后后,大觀園的女兒們,連同寶玉,都四散了。遠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釧,自縊的鴛鴦,觸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寶玉則“俗緣已畢”,頓悟出家。他做到了對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當和尚。”只苦了寶釵帶著尚在腹中的胎兒獨守空閨,一生無依。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人俱散,夢已了。往后多少的故事,皆與這些夢中的人無甚關聯。有溫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縷香。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讀《紅樓夢》有感】相關文章:
讀《紅樓夢》有感05-18
讀紅樓夢有感06-06
讀《紅樓夢》有感06-14
讀紅樓夢有感06-16
讀紅樓夢有感【熱門】09-29
學生讀《紅樓夢》有感12-27
【熱門】讀《紅樓夢》有感11-02
【推薦】讀《紅樓夢》有感11-03
讀《紅樓夢》有感【熱門】11-04
讀《紅樓夢》有感【薦】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