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賞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名家點評
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詩正聲》:燕公(張說)《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見情,便不能與青蓮此詩爭雄。
《唐詩絕句類選》:末二句寫別時悵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唐詩直解》:更不說在人上,妙,妙。
《唐詩解》:“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說“孤帆”即是說人。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送別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說。
《唐詩摘鈔》: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
《增訂唐詩摘鈔》:“煙花三月”四字,插入輕婉;“三月”時也,“煙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寫“辭”字、“下”字。
《而庵說唐詩》:有神理在內。詩中用字須板,用意須活。板則不可移動,活則不可捉摸也。
《唐宋詩醇》: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網師園唐詩箋》:語近情遙(末二句下)。
《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將題面說明,后一句寫景,而送別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不必作苦語,此等語如朝陽鳴風。
《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注:千古麗句(“煙花三月”句下)。
《詩境淺說續編》: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銷魂之意。太白與襄陽,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箋不盡。乃此詩首二句僅言自武昌至揚州。后二句敘別意,言天末孤帆,江流無際,止寥寥十四字,似無甚深意者。蓋此詩作于別后,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別,直望至帆影向空而盡,惟見浩蕩江流,接天無際,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曹子建所謂“愛至望苦深”也。
《唐詩絕句精華》:善寫情者不貴質言,但將別時景象有感于心者寫出,即可使誦其詩者發生同感也。
作品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4卷第24首。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原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中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6)廣陵:即揚州。
(7)天際:天邊。
⑻西辭:孟浩然由武昌去揚州,是由西往東,所以說“西辭”。辭:告別。
作品譯文
在黃鶴樓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辭,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他要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向著天邊奔流。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74_2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賞析】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及內容講解09-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09-2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經典]11-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賞析12-0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內容講解05-2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賞析07-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賞析05-0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篇05-3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釋及賞析05-0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及賞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