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庭堅的故事(精選7個)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庭堅的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的故事 1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句話是明朝一位進士袁枚說的,他是說宋朝的黃庭堅(字山谷)的故事,黃山谷是江西省修水縣人,在縣志里記載著他的故事,他的詩書畫,稱為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
山谷得中宋朝的進士之后,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的`知州,他就任時才26歲。有天他在午睡,做夢走出州衙,來到一處鄉村,看見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站在一家門外的香案前,桌上供著一碗芹菜面,口中喊叫人的名字,山谷走近前去,看那碗面還熱氣騰騰,似乎很好吃的,不自覺的便端起來吃,吃完回衙,一覺醒來,嘴里還有芹菜香味,夢境甚清晰,但以為作夢而已,山谷還不在意。
次日午睡,再夢如昨,口中又有芹香,于是大感奇異,遂起身步出州衙,循著夢中道路行去,行至老婆婆家門外,叩門進去,正是夢中所見的老婆婆,問她有無在門外喊人吃面之事。婆答:“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在生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山谷問:“你女兒死去多久了。”婆答:“已經26年了。”山谷心想,自己正是26歲,昨天亦正是自己的生辰。遂再問她女兒在生的情形,家中還有些什么人?婆答:“我只有一個女兒,她在生喜歡讀書,信佛吃素,很是孝順,但不肯嫁人,到26歲生病死了,死的時候,她說還要回來。”山谷問:“她的閨房在那里,我可以看看嗎?”老婆婆手指著那間房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里,只見臥床桌椅之外,靠墻有一個大柜還鎖著。山谷問:“里面是些什么?”婆答:“全是她的書。”問:“可以打開嗎?”婆答:“鎖匙不知她放在那里?所以一直無法打開。”山谷心中想了一下,記起鎖匙的位置,便告訴老婆婆找出鎖匙,打開書柜,發現許多文稿,山谷細閱之下,原來他每次試卷的文章,竟然全在這里,而且一字不差。山谷此時心中完全明白,他已回到了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這個家只剩老母一人。于是山谷跪拜在地,口稱母親,說明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轉世,然后回州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山谷在州衙后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滴翠軒”,亭中有山谷的石碎刻像,自題像贊曰:“似僧有發,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從這首像贊,亦可以證明山谷的轉世故事,為真實不虛也。
黃庭堅的故事 2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省修水縣人。黃庭堅的前世今生故事,就記載在故鄉《修水縣(江西省西北部)志》上。顯然是真有其事,而不是稗官野史。從故事中可以發現:一個人在今生所從事的工作和嗜好,大多是上輩子的延續。
黃庭堅平素就很喜歡吃芹菜,在他中了進士后,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安徽省東南)地方的知州(知州是州的長官),就任時才二十六歲。有一天,當他正在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門的大門,一直來到一個村莊。他看到有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太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擺著一碗芹菜面,口中還叫著一個女孩子的姓名。
黃庭堅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香噴噴的芹菜面,香味可口,不自覺就端起來吃,吃完后即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里還留著芹菜的香味,夢境雖然十分清晰。但黃庭堅認為只是一場夢,因此并不以為意。
接連二、三天,每天午睡時,都夢到同樣的情景,醒來嘴里又都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認為不是在作夢,可能是真有此事,決心探個
究竟。于是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
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致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這樣一直走到一個村莊,果然看到有個老太婆在門外,擺著香案,口中還念念有詞,喊出一個女孩子的姓名,這個老婦人正是夢里見到的。
就問她為什么擺著香案,供奉芹菜面,喊一個女人吃面。老太婆回答說:“前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擺著香案,供奉芹菜面,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祭拜,喊她。”
“女兒死去多久了?”
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庭堅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前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問她女兒生前的情形,家里還有什么人。老太婆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她以前很喜歡讀書,念佛、吃素,非常孝順,就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歲時突然生了一場大病死了。死的時候對我說,她還要回來看我。”
“她的閨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嗎?”黃庭堅問道。
老太婆指著一個房間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我給你倒茶去。”黃庭堅走進房中,環顧四周,臥床桌椅,倍感親切,這里的一切好像似曾相見。只見房里除了桌椅,靠墻有一個鎖著的大柜。黃庭堅問:“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兒的書。”
“可以開嗎?”
“鑰匙不知道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開。”
黃庭堅想了一下,馬上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鑰匙存放的位置,找出鑰匙,將書柜打開,發現許多女孩從前所寫的文章。他細看之下,內心非常驚訝,他發現里面存放他每次參加科舉考試所寫的試卷,而且一字不差。
黃庭堅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只剩下她孤獨一人住著。于是黃庭堅跪拜在地上,說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后回到府衙叫人前來迎接老母,奉養余年。
后來,黃庭堅在府衙后園植了一片竹林,并建了一間涼亭,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庭堅的石碑刻像,他自己在刻像上,題了贊文說:“似僧有發,似俗脫塵;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黃庭堅的故事 3
在泰和縣城廣場的西南(人民文化宮西南邊)有一條路叫山谷路,這條路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曾經在泰和做過縣令的北宋著名文學家,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在北宋詩壇上,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齊名,世號“蘇黃”。元豐三年至六年(1080——1083)任泰和知縣。
在泰和縣城東側(現泰和中學校園內),有一以獨特的建筑風格、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載入《中國名勝詞典》的古閣樓建筑——快閣。這座閣樓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閣”。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縣令期間,因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常登閣遠眺,心曠神怡,遂易名“快閣”。史稱:“閣曰快,自得之謂也”。
黃庭堅擔任泰和知縣時,經常登閣游憩,并于元豐五年(1082)賦詩一首: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為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后,“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在快閣還嵌一塊黃庭堅手書的箴言,及著名的戒石銘:“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在泰和有許多關于黃庭堅的傳說故事。
“山谷認母”的傳說:某年盛夏,黃庭堅在快閣午睡,睡夢中,見一個老婦人送酢魚、酢肉給他吃。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醒來,但仍然覺得余味在口。他步下快閣,走出東門,來到望仙橋邊,只見翠竹叢叢,感到十分涼爽,便停下腳憩息。這時,聽到一老婦悲戚的哭泣聲,他就往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看見一老婦,滿頭白發,雙眼紅腫在墓前啼哭。身邊的一只小竹籃里裝有小半碗酢魚、酢肉。老人沒有理會黃庭堅,只管一面哭,一面拿著三根線香,幾張紙錢插上墓墳。
“老人家”,黃庭堅湊上前,叫了一聲。
老人抬頭看了看黃庭堅,沒有做聲。
“老人家,墓里是你家什么人?”老婦人見黃庭堅是個文質彬彬的書生,便告訴他:“墓里葬的是我唯一兒子。仁宗慶歷五年(1045)八月十五巳時歿,今日正好是兒子三十七年忌日,特地準備了一些他生前愛吃的酢魚、酢肉來祭掃。”
黃庭堅一聽,感到十分奇怪:“自己正是仁宗慶歷五年八月十五巳時生,今年剛好三十七歲,同年同月同日同時,一分不差,一死一生,竟有這么湊巧。他生前喜歡酢魚、酢肉,我也喜歡這些東西,嗜好一樣。而且剛才夢中還吃了不少,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黃庭堅接著問到:“你兒子生前是干什么的?”
“出身進士,得罪奸臣,受屈而死。”
“他給你留下了什么?”
“只有一箱書。”
“能帶我到你家看看嗎?”
“那怎么行呀,我家竹籬茅舍,破破爛爛,孤寡一身,玷辱煞人呀!”
“沒有關系,我家也在農村。”
老婦人經不住黃庭堅糾纏,只好帶他回家去。她從樓上把書箱搬下來,并交給黃庭堅一把生銹的鑰匙。黃庭堅把書箱打開了,里面裝的盡是一些四書五經,以及文字抄本。他翻到箱底,只見一份朱卷,有幾處還被蛀蟲蛀了。仔細一看,感到十分奇怪!這朱卷與自己考進士時的'文章相同,筆跡也一模一樣。他看看老人,又看看四周墻壁,感到莫明其妙。老婦人看到黃庭堅那疑奇的神態,便解釋說:“我兒子死后,有好多人想開箱子,都開不動,可是現在你隨便一開,箱子就打開了。正中了我兒臨終時說的‘三十七年后,有人來開箱’的遺言。莫非你······”說到這里,她看看黃庭堅的容貌,仔細抬頭他的聲音,好像離開三十七年的兒子,如今又站在面前,感到十分親切。
黃庭堅見老人出言不俗,談吐文雅,相貌也很親善,是個教養有素的老人,又聯想到這一系列的前前后后,感到十分巧合。他想,她一個孤寡老人,無依無靠,十分可憐,我應把她帶回家去贍養。最后征得老人同意,就把她帶回家來,因為家有老母,便認做前世娘,并自題像贊云:“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黃庭堅奉母至孝,每餐必上好菜,老婦人過意不去,對黃庭堅說:“百姓生活尚感困難,我有粗茶淡飯即可。”自此,儉約如故。
黃庭堅在母親的感染教育下,以生民為念,率大小官員,布衣菜根,節衣縮食,以賑饑民。
后來,黃庭堅在泰和任期已滿,奉命調移山東德平,老婦戀土情深,不愿隨同。黃庭堅便置備田園,修理快閣,讓老母在快閣安度晚年。
大蒙籠山懲貪官:有一天,黃庭堅審案完畢,準備下堂,小吏來報道:“大蒙籠山民不服王法,有意與官府作對,朝廷下達的銷鹽任務,無法攤派下去。”黃庭堅一聽,大為震驚,說:“食鹽派銷有利于民,山民百姓為何拒買?其中必有蹊蹺”下堂后,他叫來師爺,問明情況,決定親自上大蒙籠一趟。第二天一大早,黃庭堅一身商人打扮,帶著兩個隨從前往大蒙籠。
上大蒙籠的路途十分艱險,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叫“清風源”的山村(在橋頭鄉)。他見一家正升火做飯,進門一看,屋子里空空蕩蕩的,幾個臉黃肌瘦、衣不遮體的小孩縮在一角,眼瞪瞪的瞧著他,廚房里一個中年婦女正往鍋里大把地放野菜。婦女見來客,熱情端上白開水招待,難為情地說:“家里已好長時間沒有鹽了。”黃庭堅走進廚房指著大鍋的野菜問道:“你們就靠吃這些野菜過日子嗎?”婦人唉聲嘆氣地回答說:“今年歉收,打下的一點谷子早叫他們征走了,我們村里大多數人家斷糧啊!”
黃庭堅聽后,心里十分難過。即叫隨從把自備的一點干糧分給那幾個孩子吃。正在這時,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喧鬧聲。黃庭堅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連忙走出門去,只見幾個壯丁拖著一個被捆綁的老漢往前走,一群山民在前面擋住去路,不準他們抓人。一個里正模樣的人,氣勢洶洶地驅趕眾人,眼看雙方有動武之勢。
黃庭堅連忙上前,攔住眾人,大聲喝道:“且慢,請問為何抓人?”那里正厲聲說道:“他目無法紀,不但不買派鹽,還聚眾鬧事,謾罵官府,誣告鹽法是什么‘催命法’,你說該抓不該抓?”
黃庭堅聽罷,心想果然有此事,又見里正如此蠻不講禮,便正色道:“有理也不是講不清的,光天化日之下隨便抓人,觸怒民眾,你們擔當得起嗎?”
里正見來人竟敢頂撞,非常惱火,大聲訓斥道:“你是什么人?吃著井水管河水,還不快滾!不然連你也一塊抓了。”說罷便想動手。說話間,一個隨從沖上前去,伸手擋著里正喝道:“大膽!竟敢侮辱堂堂知縣黃大人,還不趕快跪下!”那里正一聽說是知縣黃大人,嚇得渾身發抖。“撲通”一聲跪在黃庭堅腳下,連連磕頭:“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老爺,罪該萬死,請老爺恕罪!”
黃庭堅不想與他糾纏。厭惡地說:“起來吧,以后不準狗仗人勢,欺凌百姓。”說著便親自給老漢松綁。那里正見狀,從地上爬起來灰溜溜地躲到一邊去了。
山民們見是知縣黃大人到,趕快跪下磕頭感恩。黃庭堅扶起大家,拱手道:“諸位父老鄉親,本官今日特為銷鹽之事到此。現朝廷推行鹽法,鹽乃民眾生活之必需。據說你們抵制銷鹽,對抗官府,不知情由從何而起,望諸位就實相告,本官好秉公辦理。”
過了一會兒,剛才被松綁的那位老漢上前施禮道:“老爺恕罪,并非小民有意對抗官府,抵制銷鹽,實在是沒法子呀!以往我們這里有米,可是私商販鹽,鹽貴如油,我們買不起。現在官府派鹽,雖說便宜,可米全被征了,哪還有錢買鹽呢?望老爺明斷,我等感恩不盡。
黃庭堅邊聽邊默默點頭。
一位老婦拖著孫女兒上前訴道:“老爺有所不知,里正等借銷鹽之機,敲詐勒索,欺凌百姓,逼得我們好苦啊!”一青年漢子也上前說:“衙役不分情由,強行派鹽,我等買不起,就今天牽我們的牛,明天又來趕我們的豬,搞得山民雞犬不寧,百姓怨聲載道啊!”數字泰和黃庭堅聽后,怒視里正道:“果有此事?”
里正無法狡辯,只一個勁地磕頭:“小人有罪,小人有罪,聽候老爺發落。”于是,黃庭堅限令里正三天之內把勒索山民的錢糧和牛豬如數歸還百姓。并且對百姓們說:“從今日起官府執行鹽法,一律自由買賣,決不為難百姓。”山民們聽后拍手稱快。
從此,大蒙籠生產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只要一說到黃庭堅,個個贊不絕口,稱他是為官清正、體察民情的“黃青天”。
后來,泰和人民深感黃庭堅的清正廉潔,親民愛民,就把泰和縣城廣場西南面的一條道路命名為“山谷路”,以紀念這位清官、好官。
黃庭堅的故事 4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老人、涪翁,出生于公元1045年,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英宗年間中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后以修實錄不實之罪被貶。在文學方面,他是北宋著名詩人,由于出于蘇軾門下,被稱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其著作有《山谷集》、《山谷精華錄》,詞集有《山谷琴趣外篇》;并擅長書法,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庭堅小的時候,由于刻苦好學,其才華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故事表現出來,至今傳誦不衰。
黃庭堅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叫黃庶,進士出身,是個詩人。因為他在政治上沒有如愿,便專門從事文學創作,崇尚杜甫風格,內容樸實,語言凝練。他的舅舅叫李常,既是一位博學多識的學者,也是一位詩人。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下,黃庭堅自幼開始讀書。他記憶力很強,對于經書,他只要讀上幾遍就能背誦,故史書說他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背誦五經,而且能詩會文。
在他七歲那年,父親送他到私塾讀書。有一次,他對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在家時,父親教我讀經書,說的是要學六經,實際上教給我的只有五經;現在,我來上學,先生也說要教六經,可在課程安排上,仍然是五經。還有一經到底叫什么?為何不讓學呢?”
老師回答說:“所謂六經,是指《易經》、《書經》、《詩經》、《周禮》、《樂經》和《春秋》,但一般教學生讀書,就是讀前五部經書,因為《春秋》是部編年體性的歷史書,比前幾部難讀一些,故一般不去讀。”
黃庭堅又說:“既然《春秋》列人六經,就應該讀,也應該教,否則,就不成其為六經了!”
老師見黃庭堅說得振振有詞,而且很有道理,感到他非同一般孩子,便答應了他的要求,教他讀《春秋》。不料,他讀得興致勃勃,只用了十天的時問,就全部讀完了。老師驚奇地稱贊他說:“真是個神童啊!”
從此,黃庭堅的神童稱號聞名鄉里。
舅舅李常對黃庭堅的自幼好學早有所聞,如今又聽說他有神童之稱,心中更加高興,便決心親自前來看個虛實。
李常來到后,見黃庭堅正在讀書,便順手于書架上拿過一本書來,從其中找出幾個問題,讓他回答。結果,黃庭堅都一一答了出來,而且準確無誤。李常又抽出一本,提了幾個問題,黃庭堅依然對答如流。李常一連抽出七本,提出很多問題,都沒有把黃庭堅難住。
李常高興地稱贊他說:“好,好,你學得這么快,進步這么大,實在是我沒有想到的!”
這一天,李常帶黃庭堅到郊外去玩。江南的'田野上,稻苗青青,油菜飄香,微風拂面,令人格外舒暢。正在這時,忽聞一陣笛聲,悠揚婉轉,聲音悅耳,引得蜂蝶狂舞,百鳥爭鳴,給景色如畫的原野增添了無限生機。
李常順聲望去,只見一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任牛馱著慢慢行走,神態很是自由自在。他又回頭看了一眼黃庭堅,時而在油菜花上捉蝴蝶,時而跑著捉蜻蜓,喜笑顏開,十分快活。于是,他把黃庭堅叫住說:“魯直,如此美景,難道沒有詩嗎?”
黃庭堅說:“詩是有的,可是,今日既然跟您出來,也是機會難得,如果請舅舅命題讓我來作,不是更有意義嗎?”
李常心想:這孩子不但學習刻苦認真,而且還十分明白事理,善解人意,這分明是有意讓我高興啊!
為了體諒孩子對自己的那份孝心,也正好借此考考他的作詩能力,李常便順手一指,對黃庭堅說:“就以那吹笛的牧童為題吧!”
其實,黃庭堅也早就覺得那牧童是今日詠詩的最好題目,現聽舅舅一說,正合自己的心思,遂朗聲吟道: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意思是說:牧童騎在牛背上,走過前面一個小村莊,一陣微風吹來,將那優美的笛聲吹過小溪,小溪對岸的人們都聽到了。此時此刻,長安不知有多少人,正在勾心斗角,用盡心機,為了名利而在奔波追逐,機關算盡,可他們都比不上牧童的悠然自得。
李常聽后,心中萬分感慨,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觸景生情,能寫出這樣的詩句,表明這孩子的文學功底已相當深厚;然而,他又猛地省悟道,當年自己學識淵博,但多次考試總是名落孫山,心情是何等苦惱?而現在想想,即使考中了,做了官,又能怎么樣呢?就連韓愈、歐陽修那樣有才學的人,當在官場上遭到誣陷,被貶降職的時候,心情又會好到哪里去呢?倒不如從此以后,放棄仕途,一心專做學問,自食其力,就像那牧童一樣,生活是何等悠閑?頓時,他覺得心情特別開朗。
想到這里,他心情激動地對黃庭堅說:“好孩子,你詩作得好,意境更好,該不是專為安慰舅舅而作的吧?要這樣,那就應該是:知我者,是魯直了。”
舅舅說完,高興地笑了。
黃庭堅也笑了。
黃庭堅的故事 5
有一天,黃庭堅的舅舅李常來到他家,見黃庭堅正在伏案攻讀,便想試一試外甥的.才學。他看到院內有一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系為題,吟出上聯:“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黃庭堅見舅父又來考試,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
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黃庭堅的故事 6
黃庭堅和蘇東坡經常在一起吟詩、填詞、奕棋、聯對。有一次,他們在一棵大松樹下下圍棋,突然一顆松子掉在棋盤上,黃庭堅即景出了上聯:“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蘇東坡舉目四望,看見遠處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樹下垂釣,便脫口對出下聯:“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長。”又有一次,兩人外出游玩,傍晚時分來到一條江邊,正值晚霞輝映江心,金波蕩漾。
黃庭堅出句道:“晚霞映水,漁人爭唱滿江紅。”蘇東坡用“朔雪”對“晚霞”,均是景色;又用“普天樂”對“滿江紅”,都是詞牌名,對出下聯:“朔雪飛空,農夫齊奏普天樂。”
黃庭堅的故事 7
黃庭堅從小便展現出過人的才華。他的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宋皇佑三年(1051年),七歲的.黃庭堅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皇佑四年(1052年),八歲的他作詩送人赴舉:“萬里云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黃庭堅的故事7個】相關文章:
黃庭堅一生的故事10-24
黃庭堅的簡介08-17
蘇軾黃庭堅04-10
黃庭堅名言09-30
牧童黃庭堅02-06
黃庭堅墓06-08
黃庭堅清明04-06
黃庭堅生平02-17
黃庭堅悟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