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黃庭堅《幽蘭賦》的藝術價值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黃庭堅 幽蘭賦
導語: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的黃庭堅《幽蘭賦》家喻戶曉,《幽蘭賦》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也是文學史上寶貴的財富。
黃庭堅《幽蘭賦》內容簡介
《黃庭堅幽蘭賦》主要內容是關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于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
黃庭堅與幽蘭賦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生于北宋仁宗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卒于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終年六十一歲。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
據葉縣檔案館現存資料載:黃庭堅自幼聰慧,讀書數過即能成誦。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舉進葉縣尉,職掌地方武裝,維持地方治安。神宗熙寧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教授北京國子監。留守文彥博愛其才,留再任。
黃庭堅的詩在宋代影響很大,開創了江西詩派。他與張耒、晁補之、秦允俱游蘇軾門下,號為“蘇門四學士”其成就則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他又能詞,亦善書法,行、草、楷書自成一家,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蘇、黃、米、蔡”,為北宋四大書法家。
黃庭堅雖然有才華,但在封建社會里,在昏庸的封建統治者的階下,因性情耿介,不阿庚奉迎,不附炎趣勢而懷才不遇,不能發揮其才能,不能施展偉大的抱負。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屢遭小人嫉妒排擠,幾次受誣陷被貶,由京畿到邊陲、疲于奔波。雖然,他一生時運不躋,處境困厄但卻始終不渝地,一絲不茍地砥礪自己的筆峰,終于攀上了藝術的光輝頂峰,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事業之樹常青,藝術之花永紅。黃庭堅的藝術成就不但受到后人的尊崇,就連當時的徽宗皇帝也極為贊賞。皇帝詔之為吏部員外郎,就因為愛其才。宋徽宗趙佶雖然做皇帝不是塊合格的料,但對書畫卻很有天賦,造詣很高。黃庭堅的書法受到這樣一位皇帝的青睞,足以說明他的書法水平。
據《宋史、黃庭堅傳》載:黃庭堅在葉縣任職期間,曾多次游覽臥羊山,并留下摩崖題字以紀游。《幽蘭賦》原文,系唐人韓伯庸的應舉之作。顧名思義,幽,偏僻也,蘭,草名。一種名貴的稱為“君子蘭”。這篇賦,是贊頌生地偏僻、不被人們見賞的蘭草,它雖然不被人們理睬,但不卑不餒,仍繁華茂盛、姿態端方,含芳吐秀、香氣馥郁,不為世塵污染,顯出“君子”的品格。它以幽蘭和蕭艾對比,歌頌了忠正廉潔的賢臣,貶斥了弄權作弊的小人,是一篇寓意有深意的文學作品。
黃庭堅所書《幽蘭賦》碑每通高2.08米(不包括碑跌),寬0.60米,厚0.18米,字為行書。由于這是黃庭堅在晚年歷盡坎坷而受到皇帝的愛憐、提拔、奉皇帝敕詔而書,其誠惶誠恐的心情及凝聚的力量可想而知。他的書法既重于動態變化,又長于側險取勢,用筆縱橫奇倔,以長橫長豎,大撇大捺見功力。全篇氣勢雄渾,用筆騰路迭宕,逸趣橫生,橫筆奇倔而富有彈力,豎畫遒勁而深藏豪放,充分體現了黃書雄渾、奇逸、健壯縱恣的特點。
清同治已巳年間(公元1869年),有位彭澤人歐陽霖來葉任知縣。他在臥羊山看到了黃庭堅的摩崖題字。出于對黃庭堅這位先賢名家的敬崇和同鄉的親切感情,遂在臥羊山建祠一所,名黃文節公祠,作為對黃庭堅的紀念,同時,輾轉索來黃庭堅留世珍品《幽蘭賦》幀,命工刻石立之。這套碑的第一通為短序,序曰:吏部員外郎臣黃庭堅奉敕敬書于績熙殿中。
《幽蘭賦》碑,原立于縣城北十來華里的臥羊山黃文節公祠內。臥羊山是一座平地突兀的小山包(現已被采石削平,僅余痕跡耳),據老年人講,當年滿山怪石,遠遠望去,猶如群羊遍布,有的像低頭啃草,有的象臥著休息,有的象引頸咩叫,有的象抵架追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故名。此山包東南約一華里處,又有一個更小的山包,上有一塊巨石,形狀活象一只獵狗,頭朝著臥羊山張望,似警戒著“羊群”,因名“警羊山”。相傳,古代神人黃初平叱羊化石于此。當然這是個牽強附會,無稽之談的神話故事而已。由于平地突兀一個山包,山石奇特,風景優美,又有神話色彩,臥羊山遂成一個寺廟櫛次嶙比,善男信女如織,游人如潮之地。古代,臥羊山麓有一條北去汴洛京津,南達荊襄湖廣之要道,黃庭堅又是位歷史上的名家,此碑又是奉皇帝敕詔而書,故為一件稀世之品,歷來受到珍視。以前,文人名士、巨富豪商、達官貴人,多以有此碑拓為榮,因而,賣此碑拓成為臥羊山寺院僧眾的主要生活來源,他們的足跡遍及全國名城商阜。
一九四二年前后,國民政府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魯蘇豫皖邊區黨政分會主任的湯恩伯踞葉,他以搶救淪陷區失學青年,培養抗戰勝利后四省建設人才為名,經國民政府中央政府教育部的批準,在葉縣南關外為一所“魯蘇豫皖邊區學院”。他為裝璜門面,假裝斯文,毀掉臥羊山廟宇,將《幽蘭賦》碑遷至學院內。日寇陷葉之時,《幽蘭賦》碑幾乎毀于兵燹。葉縣淪陷后,又被日偽漢奸、葉縣日偽縣長趙明堂掠至他在城東關建立的青幫“家廟”內(今糧油供應站院)。解放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對這件文物的保護。1948年,陳賡將軍在葉停留時,曾專以觀賞此碑,并指示當時的縣長范離要保護好這件歷史文物。1963年,政府將此碑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幽蘭賦》碑自東關移存葉縣文化館。
《幽蘭賦》碑,不僅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豹斑,也是中國人民歷盡劫難的見證,更是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見證。近幾年來,國家已先后將其編入《中國名勝大辭典》、《海辭》、《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等書。這套碑刻本來知名度就較高,經諸書籍的宣傳介紹,更是聞名遐邇,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
附:黃庭堅書《幽蘭賦》碑刻全文
吏部員外郎臣黃庭堅奉敕敬書于績熙殿中。
陽和布氣兮,動植齊光;惟彼幽蘭兮,偏含國香。吐秀喬木之下,盤根眾草之旁。雖無人而見賞,且得地而含芳。
于是嫩葉旁開,浮香外襲,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入握稱美,未遭時主之恩;納佩為華,空載騷人之什。光陰向晚,歲月將終。芬芳十步之內,繁華九畹之中。亂群峰兮上下,雜百卉兮橫叢。況荏苒于光陰,將衰敗于秋風。豈不處地俏幽,受氣仍別!蕭艾之新苗漸長,桃李之舊蹊將絕。空牽戲蝶,拂花芯之翩 ;未遇來人,尋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徑,且任榮枯。冪輕煙而蔥翠,帶涉氣而紛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見知之久無,及夫日往月來,時占歲睹,遇達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見取。橫琴寫操,夫子傳之至今;入夢為徵,燕姞聞之于前古。生雖失處,用乃有因,枝條嫩而既麗,光色發而猶新。雖見辭于下土,幸因遇于仁人。則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氣流而自遠。芊眠茂宛,靡迤秋坂。紉而為佩,騷人之意何深!間以在衿,楚客之情已罕。薄秋風而香盈十步,泛皓露則花飛三田。豈眾草之敢陵,信有慎乎伐剪。既徵之而見寄,愿移根于上苑。
【黃庭堅 幽蘭賦】相關文章:
淺析黃庭堅《幽蘭賦》的藝術價值08-23
黃庭堅墨竹賦碑08-22
幽蘭閱讀題目及答案10-12
幽蘭·流水·夢·離騷詩歌08-24
黃庭堅名言07-09
黃庭堅清明07-27
黃庭堅墓06-08
黃庭堅悟09-28
黃庭堅名詩07-04
黃庭堅題跋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