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浣溪沙》教案及訓練題
導語: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其中蘇軾所寫的浣溪沙就是其中之一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蘇軾《浣溪沙》教案及訓練題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理解詞人情感主線。背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
理清借景抒發人生哲理層次,體味描寫的精妙
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培養樂觀曠達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并出示“學習目標”:
明確: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其背景介紹(結合幻燈片);教師配樂范讀全詞(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1、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 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幻燈片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幻燈片出示總結)
3、 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幻燈片出示問題)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樂范讀全詞。
全體學生初讀全詞: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
四、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發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
1、子規——布谷鳥;白發——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幻燈片提示)
2、 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游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 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朗讀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布谷)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下闕轉入抒懷:——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 (幻燈片出示圖片)
3、 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反復誦讀、抓住特征、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后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全體、個人朗讀全詞。
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 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后答:“平靜、寧靜。” (出示幻燈片)
2、 教師緊跟著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么樣的人生
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出示幻燈片)
3、 教師再設置疑點:“那么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著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著。” (出
示幻燈片)
九、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 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啟發。
2、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 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出示幻燈片)
十、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出示幻燈片)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 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十一、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十二、拓展練習: (出示幻燈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現的畫面,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1、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對美好晚景的戀惜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美好事物的留連,對時光易逝的悵惋,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希望。)
布置作業:
1、 背誦默寫全詞。
2. 積累蘊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教學反思:
我對傳統詩歌教學模式有自己的困惑。傳統的詩歌教學基本是一種誦讀加教師解讀賞析的教學,詩詞學習課堂,由教師范讀或聽朗誦錄音開始,接下來分析詩詞內容,這中間也有叫學生來賞析,但基本是教師把自己對詩歌的解讀講解給學生,然后再以誦讀結束。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意境的體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等情況,教師都不能清晰地知曉掌握,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或者說根本不可能發揮全體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效果總是不如人意。
有了網絡教學平臺,就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我想在傳統誦讀的基礎上,利用教學平臺,讓每個學生對詩歌的真實理解得以展現,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還是擦邊膚淺,那都是他個人的解讀,他在試著走近詩歌。如果在主觀理解的基礎上,他能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點撥和指導,那么他接下來的進一步鑒賞也必將會成為他個人的主動思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里,學生一直是處在一種主動自發的狀態中,學習效果就比只聽教師賞析要好。
上這一課的指導思想有些亂,是兩種教學思想在沖撞,既希望學生在課上充分發揮自主,想讓他們放開來談,適當加以引導推進,又沒有擺脫自己的舊觀念,總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結論給學生,拉著學生往自己的設計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導什么、學什么和還需掌握什么,這兩點在課上體現的不明顯。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體現充分。
對于整合后的語文教學,不同文體的教學有什么特點,自己認識不清。比如帶思辨性的散文、文學色彩很濃的小說和科學知識偏重的文章的教學,在虛擬和現實課堂里教學的呈現方式和古代詩歌教學一樣嗎?如何充分的發揮虛擬和現實課堂相連接和優勢,達到古代詩歌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個“宋詞學習”的教學設計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結合的優勢,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獲,我現在還沒有想明白。
《浣溪沙》閱讀訓練
1.有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2.詞的上闋,通過寫雨中的蘭芽、沙路和子規營造了怎樣的境界?(3分)
3.蘇軾詩詞中常有哲理性的句子,“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題西林壁》)。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也富含哲理。請說出這句話所蘊含的哲理。(4分)
4.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意象構成的?請簡要敘述。(3分)
5.白居易《醉歌》中寫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蘇詞和白詩都寫道“唱黃雞”,兩者表達的感情一致嗎?請簡要分析(5分)
6.下面對蘇軾的《浣溪沙》一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寫景,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松間沙路潔凈無塵,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
B.瀟瀟暮雨子規啼一句寫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的啼叫聲,正所謂鳥鳴山更幽,突出了環木糙住
C.下闋轉入抒懷,門前流水尚能西句,寫詞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無再少,因此為時光流逝、人生短暫而嘆息。
D.全詞情景交融,恬淡優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語言,充滿人生哲理的議論,表現了詞人執著生活、呼喚青春的情懷。
7.黃雞的本意是:,詩中是指:
8.發揮想象,描繪“山下蘭芽短浸溪”所展現的畫面。(2分)
9.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10詞的上闋描寫了“蘭芽浸溪”、“沙路無泥”、“暮雨規啼”三幅畫面。請你展開想象,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畫面。
11.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懷,請結合全詞內容,試從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點,談談你的理解。
12.從所積累的古詩曲的名句中(課內外不限),找出與“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來,寫在下面。
參考答案
1.同意。蘭芽溪水,沙路無泥,蕭蕭暮雨中傳來杜鵑的啼叫,作者來到一個遠離塵世、潔凈如洗的地方。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作者描寫了蘭芽溪水、沙路無泥和蕭蕭暮雨中傳來杜鵑的啼叫,塑造了一個清新、潔凈、幽雅的境界。(3分)
3.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通過富含哲理的這一句,全詩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4分)
4.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幽美、潔凈的山林雨景圖。(2分)描寫了蘭牙、溪水、松樹、沙路、子規等意象。(1分)
5.不一致。(1分)白居易《醉歌》詩中“唱黃雞”是“嗟老嘆衰之詞”,感嘆人生苦短,表現了“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2分)蘇軾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他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貶謫期間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2分)(意思答對即可酌情給分)
6.C。
7.指黃雞報曉。代指時間,時光流逝。
8.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9.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10.“蘭芽浸溪”,三月間,山下的蘭草剛冒出短短的嫩芽兒,芽兒浸在蘭溪里,顯得生機盎然,充滿活力。
11.句意:(就是下闋的翻譯)哲理:人可以青春長在,不必為光陰流逝、人生衰老而嘆息;作者的情感:作者當時正是政治上失意處于逆境之中,本詞表達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豁達的胸襟。
12示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他詩詞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題意即可)
【蘇軾《浣溪沙》教案及訓練題】相關文章:
蘇軾《浣溪沙》閱讀題及答案01-09
蘇軾《浣溪沙》教案設計06-05
浣溪沙蘇軾背景04-23
浣溪沙蘇軾原文01-28
《浣溪沙》蘇軾原文【經典】08-18
浣溪沙蘇軾原文11-23
浣溪沙蘇軾的古詩01-25
《浣溪沙》蘇軾原文07-15
蘇軾浣溪沙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