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及賞析【精】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
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明代:陳繼儒
桐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蟪蛄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桐樹一作:梓樹;蟪蛄一作:草蟲)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注釋:
桐樹花香月半明,棹(zhào)歌歸去蟪(huì)蛄(gū)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zēng)。
棹:船槳,此指船。蟪蛄:蟬科昆蟲,初夏鳴。魚罾:魚網。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賞析: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飄香。詞人駕一葉扁舟,駛過曲折的`柳灣和掛著魚網的茅屋,聽棹歌聲遠,蟪蛄幽鳴,愈顯出夜色靜謐柔美。下片以設問句點出有一池荷葉的橋邊,從竹林中透出燈火和讀書聲的地方,正是詞人結廬之處。畫意濃郁,詩情蕩漾,將讀者引入優美淡雅、動靜諧處的意境。全詞清新柔和,流麗自然。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2
浣溪沙·感別
劉辰翁
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為伊憔悴得人憐。
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
劉辰翁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抒寫男婦情別的詞。“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兩句點明離別時間和地點,時間是“欲雪天”的寒冬季節。地點是“竹籬斜閉”的鄉野居處,周圍是疏落點點的樹林,描繪出一幅冬季萬木凋謝的蕭颯景象。樹林、雪天、竹籬,對客體的單純描繪,“自清妍”,則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主體審美觀照。蘇軾有詩句云:“江云有態清自媚”,劉辰翁詞的“自清妍”似乎受到了蘇詩的影響。妍,即美的意思。但蘇軾詩句是用來襯托他貶官黃州時的狂放態度,而劉詞卻是為反襯出離別時的心緒:居處清者自清,妍者自妍,但都不管人間離別,作者以此無情反襯出有情之悲。而且這兩句還用輕淡的筆墨畫出疏麗的畫面,為離別設景,這在其他離別詞中還不多見,格調很是高遠。
時間、地點表明以后,主角出現了。“為伊”句妙在一篇雙關,男女之情思共述。主語雖自然是女方,但“伊”與“人”實際上又皆指男方。“為伊憔悴”一句顯然是從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千古名句中(《蝶戀花》)變化而來。這句表明:女子因男方離別而悲哀傷身,形容憔悴,然而卻更引起男方的無限愛憐之情。
“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兩句,上句主語為男方,下句主語為女方。“欲與”雖然換筆寫男方,但仍綰合女子,“那人”、“素手”即是素手者,女子潔白晶瑩之手也。而且兩句與上片文氣銜接:何以“欲與攜手”?正是緊承上片“得人憐”的具體表現;眼看就要分“手”,這里卻偏偏寫緊握素手,依依眷戀之情,溢于言表。“粉淚”低垂的是女子,“君”則指男方。淚灑情人之前,一則承接上兩句,感其憐愛與楔手的情思,二則開啟結句離情的表達。
總之,“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三句,主語在男女方交轉換,錯落有致,筆法多變,但每句都一筆雙綰,兼寫對方;同時,文情層層推進,因果相連,細密完備:因憔悴而得憐,因得憐而攜手,因攜手而粉淚低垂。詞句直率樸實,非但不覺粗糙,反而顯出感情的`深沉與細膩。
結尾“相逢”一句,才知這次離別,原是男女雙方別后重逢而又告別在即,他們心理上經歷了由長期離之恨,轉而重逢之喜,即又跌入更長離別的無限痛苦。重逢之喜反而加深了重別之悲。“恨恨總無言”一句,正是這一心境的生動寫照。無言之恨正是恨的極致,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這首詞的特色在于:以通俗白描的語言,寫出細膩委婉的離別心緒,以淡雅簡練的筆調,寫出深沉真摯的男女情愫,這代表了劉辰翁一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即善用于運用、淡語、輕語寫出情致宛然的意境。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3
浣溪沙·雨濕清明香火殘
宋代:朱敦儒
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干。
脫籜修篁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
譯文及注釋
雨濕清明香火殘。碧溪橋外燕泥寒。日長獨自倚闌(lán)干。
清明時節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殘留的香燭紙錢上,橋下溪水碧綠,橋外燕子銜濕泥筑巢。白日漸長,獨自一個人寂寞的倚著欄桿。
香火:香燭紙錢.用以祭祀鬼神。燕泥寒:燕子銜濕泥筑巢。日長:春分后,夜短日長。
脫籜(tuò)修篁(huáng)初散綠,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與誰看。
剛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發著嫩綠之色,剛掉落花瓣的新杏,還未散發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與誰一起觀賞呢。
籜:竹皮,筍殼。修篁:美好的竹子。篁:竹.褪花:花瓣掉落。與誰看:與誰一起觀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明時節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殘留的香燭紙錢上,橋下溪水碧綠,橋外燕子銜濕泥筑巢。白日漸長,獨自一個人寂寞的倚著欄桿。
剛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發著嫩綠之色,剛掉落花瓣的新杏,還未散發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與誰一起觀賞呢。
注釋
香火:香燭紙錢.用以祭祀鬼神。
燕泥寒:燕子銜濕泥筑巢。
日長:春分后,夜短日長。
籜(tuò):竹皮,筍殼。
修篁(huáng):美好的竹子。篁:竹.
褪花:花瓣掉落。
與誰看:與誰一起觀賞。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在北宋滅亡的時候,作者流落江南之時創作的,此時的作者正值中年,滿腔愛國熱情的作者,看到眼前的美景,想到滅國之痛,寫下這首用江南清明之美景來襯托對故國(北宋)滅亡之悲情的作品。
賞析
這首小詞寫于南渡后的某個清明節。全詞以生動樸素的語言勾畫了江南清明時節如畫的風光,抒發了遠離家鄉的孤獨感和憂時傷事的苦悶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時節江南特有的'風光展開畫面。“雨濕清明”,既點明了時間,又描狀了江南一帶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特色。“香火殘”,指清明掃墓時焚燒的香燭紙錢被雨水打濕后的情狀。“碧溪”,寫江滿溪碧青色的春水。“燕泥寒”,說南來的燕子正啄著帶寒意的泥土準備筑巢。詞人面對以上這些風物,不由得件件觸起深沉悲涼的感慨。由清明掃墓而聯想起自己逃離家鄉客居江南,無法祭掃先人之墳;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聯想起自己四處飄零無以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聯想起國事的暗淡艱難。透過歇拍“日長獨自倚闌干”的背后,可以想見詞人心中蘊含著多少辛酸沉痛的潛臺詞啊!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與詞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種深沉動人的韻。
下片寫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緒。首句描畫出剛脫了筍殼的修長的新竹青翠欲滴,散發出一片耀眼的綠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蝶戀花》)句意,狀寫新近褪落了嬌艷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綠而酸,清新可愛。這樣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顏開啊!然而詞人筆鋒陡轉,以反詰句“江南春好與誰看”收結全詞。既與上片歇拍孤獨愴然韻心境相呼應,又表達了自己失國亡家、憂念時事而無心觀賞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時代的印記。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詞作的可貴之處。這首詞如同這一時期其它同類題材的詞作一樣,如“獨倚危樓,無限傷心處。芳草連天云薄暮”(《蘇幕遮》)’“東風寂寞,可憐誰為攀折”(《念奴嬌》),“秋風又到人間,葉珊珊。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相見歡》),以真性情寫真景物,將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相交融地交織成渾然一體的境界,思想性和藝術性均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4
原文:
浣溪沙·縹緲紅妝照淺溪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譯文
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中,天空云氣稀薄,稀疏的小雨下個不停,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送君地在何處?在戲馬臺西。
干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行人斷腸之處,青草是那樣凄涼迷離。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縹緲(piāo miǎo):高遠隱約的樣子。紅妝:一說為隨行女仆,一說為彩云。
君:指顏、梁。顏即顏復,宇長道,顏淵四十八世孫,賜進士出身,官至中書舍人兼國子監直講。《宋史》有傳。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經學,工小楷。蘇軾在徐州曾與二人交游,并有詩。古臺:即戲馬臺。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縣南,相傳為項羽所筑,又名掠馬臺。
廢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涼而模煳。善住《送中上人歸故里》詩:“野花秋寂歷,江草晚凄迷。”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全詞大半寫景,寫景卻栩栩如生,或視、或聽、或聲、或色,描繪一幅真切動人的送別場景,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進一步通過寓情于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別的情意。
寓情于景。這是這首詞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全詞大半篇幅寫景,有點潑墨如云的勁頭。
上片先寫在戲馬臺西送別友人時的眼前景物:遠處,隱約見到一個女郎的盛裝映照在淺淺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氣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著,路面上泥濘倒也無多。
而隨著詞人在郊野上行進的腳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來干涸的池沼已經漲滿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樹林深處傳來了黃鶯的啼鳴,前方還有撲入人的視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這種種景物只有“紅妝照淺溪”略具美感,而因“縹緲”充其量帶有幾分朦朧美,其余基本色調則是灰暗、荒涼。所以盡管詞中對有關情事僅略予點明——“送君”、“行人腸斷”,見出送別之意,對抒情主人公觸目傷懷,感極而悲的情緒,還是可以深切體認的。質言之,詞人是借蕭瑟、凄涼的秋景,來寫傷別之情。
詩中有畫。這體現了詞人在創作中的一種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來自對唐代詩人與畫家集于一身的王維詩、畫作品的深入體悟,也與詞人持有詩畫一律、詩詞一體的藝術見解密不可分。在這首詞創作中,詞人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功能,運用白描手法,將遠近、高下、隱顯、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畫幅,繪出了一長幅秋景圖,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例子。
對面著筆。這可以從末句“行人腸斷草凄迷”看出來的。詞人說,面對一片凄涼而模煳的衰草,友人會極度傷心的。單就這一句而論,可以說是情景交融,而從表現別情的角度來說,則是從對面著筆。當然,寫友人離別的悲傷,乃是為了深一層地表現詞人自己的悲傷,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5
原文: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漸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
勞人只合一生休。
譯文
已經習慣了天涯路遠的奔波,沒必要再添加無謂的要愁。天又冷了,眺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來臨。不要因為滿心的愁緒醒來而又去登樓遠眺。
一生勞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馬。就連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話我的形單影只。要勞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此詞為平韻四十二字體。
浪愁:空愁,無謂地要愁。宋楊萬里《無題》:“渠儂狡獪何須教,說與旁人莫浪愁。”
漫:副詞,休、莫、不要。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蕭蕭:形容馬嘶鳴聲。代馬:北方所產之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邊塞地區。曹植《朔風詩》: “仰彼朔風,用懷魏都。愿騁代馬,倏忽北徂。”劉良注:“代馬,胡馬也。”
寂寂:形容寂靜。牽牛:天牽牛星,俗稱牛郎星。此謂天上的牛郎尚與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作者卻難以與妻子團聚,故而這人間的“寂寂”連牛郎也為之發笑。
勞人:要傷之人,這里為自指。《詩經·小雅·巷伯》: “驕人好好,勞人眺眺。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高誘《淮南子》注: “‘勞,要也。’‘勞人’天要人也。”
賞析:
此詞當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個七夕,其時納蘭性德身處牧場,有感于分離而作此詞。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納蘭性德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常至昌平、延慶、懷柔、古北口等地督牧。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6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里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仿佛隨著春意終結,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艷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注釋
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后用為詞調。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銅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纖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歷初二、三時的月亮。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曉:清晨時分。
水花:荷花。春休:春天結束。
梧井:井,即露井,無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賞析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冷不收”是詞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凄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里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月明池閣”,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凄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凄慘景象。“水花紅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艷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創作背景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或作“紗”。相傳是由西施浣紗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鵑》、 《浣紗溪》、《掩蕭齋》、《清和風》、 《換追風》、《最多宜》、《楊柳陌》、《試香羅》、《滿院春》、《廣寒枝》、《慶雙椿》、《醉木犀》、 《錦纏頭》、《霜菊黃》、《頻載酒》、《減字浣溪沙》。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見唐詞,仄韻始自李煜。《金奩集》入“黃鐘宮”,《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過片多用對偶。
上片“波面”三句寫景。言園內水池中波光微漾,看上去恰似銅鏡上的花紋一樣。然而深秋月夜池水陰冷沁人肌膚,因此不敢伸手去收拾整理這面“銅鏡”。池邊聳立著的石筍在月光中倒影水中,這倒影與月牙之影,好象一位佳人在池邊手理絲鉤釣魚消遣一般。清冽的月色下,池塘樓閣顯得更加寂靜,秋夜的寒氣也就顯得更為濃重。
下片“江燕”三句因秋而興愁。言詞人見到燕兒南歸,知秋已更深矣,因此呢喃的燕語,詞人聽來就象是在與他話別。此是燕歸,也是人歸也,所以觸景生情,陡生愁心。詞人又見池中紅荷枯萎,恰似春盡時的落花一般,更使他感到時不再來的悲哀。最后見西風掃落梧桐黃葉,更添一重愁心。此非葉愁,實是詞人愁老之將至,青春不再重現之愁也。下片全從詞人自身之愁而加諸外物:燕、花、葉,使之皆含愁情。
《海綃說詞》云:“‘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纖鉤’是月,‘玉人’言風景之佳耳。‘月明池閣’,下句醒出,《解蹀躞》‘可憐殘照西風,半妝樓上’, 半妝謂殘照西風。西子西湖,比興常例,淺人不察,則謂覺翁晦耳。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7
原文:
浣溪沙·楊花
[明代]陳子龍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搖灑落于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光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釋
百尺章臺: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注釋。“章臺”,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上片“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是對柳如是處于名妓生活的寫照。這里明寫楊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語意雙關。“百尺”,指柳如是當時居住高樓,名望甚高,難以攀折。“撩亂飛”,”思緒撩亂紛紛之意。“重重簾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為豪華。“弄春暉”,指舞弄著“春色”,正在走紅。整個兩句,描寫柳如是當時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華生活。對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據的年少書生陳子龍來說,自然既存愛慕之心,又”憐惜之意。遂”“憐他漂泊奈他飛”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為周道登玩弄于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風塵,漂泊的命運猶如楊花柳絮,引起陳子龍的憐惜與同情;加以對柳如是深情相愛,但由于自己生計尚不富裕,家”嫡妻把持,無法將柳如是救出水火,結為鸞風,在這無奈之中,只”像楊花一樣,任他隨風飄蕩了。
下片“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這里將柳如是的未來生涯,繼續比作楊花柳絮,作動態的描述加以警告。此處“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軟風”,指柔和的微風。就是說,不須要強勁的.風,即可輕輕地將花下的絮球吹到樓邊墻角,了它殘生。這里”著深刻的含義,作者向他的戀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學士競相追逐的繁華似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簾幕弄春暉”的盛況),還須想到日后年老色衰,漸漸為人所棄的暗淡日子里的悲慘處境。上片一個“弄”字,下片一個“殘”字,上片渲染“春暉”,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后,遙相唿應,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后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結,含蓄”致,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就是說,我的這一番心事,是很少”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語重心長,含情脈脈,其中蘊藏著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于此處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語情懷;還是人在咫尺,心懷天涯之事?又,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戀情堪慮的心事,還是事業抱負的心事?都未明言。所”這些,留給讀者去品味吧!
陳子龍在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豐富真摯,筆調高雅蘊藉,非大手筆莫能為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實感及其文學才華。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8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古詩簡介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翻譯/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搶先玩起了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
⑴浣溪沙:詞牌名。
⑵淡蕩:舒緩蕩漾之意。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爐:香爐之美稱。沉水:沉水香,一種名貴的香料。
⑷夢回:從夢中醒來。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鈿: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⑸海燕:燕子的一種,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勝的游戲,參加者多為青年婦女與兒童。一名斗百草。
⑹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⑺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參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鑒賞
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山枕”謂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9
宋代: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采桑子
宋代:晏幾道
春風不負年年信,長趁花期。小錦堂西。紅杏初開第一枝。
碧簫度曲留人醉,昨夜歸遲。短恨憑誰。鶯語殷勤月落時。
水調歌頭(管待李參政壁勸酒)
宋代:魏了翁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人間袢暑難耐,獨有此清涼。龍卷八荒霖雨,鶴十州風露,回薄水云鄉。欲識千里潤,記取玉流芳。石蘭衣,江蘺佩,芰荷裳。個中自有服媚,何必錦名堂。吸取玻璃清漲,喚起逍遙舊夢,人物儼相望。矯首望歸路,三十六虛皇。
江城子(重陽)
宋代:李處全
一番風雨一番涼。炯秋光。又重陽。瀟灑東籬,渾學漢宮妝。今日且須開口笑,花露,鬢云香。
潑醅新取淡鵝黃。趁幽芳。趣飛觴。落帽當時,□發少年狂。萬事破除惟有此,塵外客,醉中鄉。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0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同是瀛洲冊府仙。只今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喚起封姨清晚景,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鑒賞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設文學館。唐太宗為網羅人才,設置文學館,任命杜如晦、房玄齡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于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閻立本畫像,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詩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萊、方丈。“冊”,冊封,特指皇帝的詔書。該詞起句便見不俗,將此日參加中秋宴會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張孝祥《鷓鴣天·送陳倅正字攝峽州》亦有句:“人物流冊府仙。”
“結社”,組織團體。“結社多高客,登壇盡小詩。”(唐·許渾《送太昱禪師》詩)次句巧妙地將“結社”二字拆開,一作“聊結”,一作“社中蓮”,由此又將今朝宴會比之于晉慧遠集高僧名儒結白蓮社于廬山東林寺。廬山白蓮社數百人中,其間譽望尤著,為當世推重者,號社中十八賢。晁補之于《白蓮社圖記》亦有記載。
第三句作為上片結語,是說當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興,坐上十八客酒興更高。“胡笳”,國古代北方民族一種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之。蔡琰歸漢后,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寫下《胡笳十八拍》流傳于今。“按拍”,擊節,打拍子。今宵按拍賞音,不禁撫今思夕,感慨萬端,自是豪飲痛醉一場。
換頭用“封姨”對應時節,切合“十八”。“封姨”,古時神話傳說中的風神,亦稱“封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異志·崔玄微》)詩文中常作為風的代稱。由于中秋季節猶有余熱,詞人便在此時召喚風神送來涼爽,清滌晚暑,以助酒興。
接下一句說酒后更有品嘗,以切“十八”,并扣題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鞏《荔枝錄》:“十八娘荔枝,色深紅而細長,閩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蘇轍《干荔支》曰:“紅消白瘦香猶在,想見當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賞月,賞月當有瓜果供奉,該詞故有“荔子薦新圓”句。“新圓”,指中秋圓月。
荔子自然圓,中秋月更圓,新朋老友中秋團圓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詞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結,說今宵賞月尚可再延長三夜至十八。“嬋娟”,。這是詞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見詞人填詞用事的高強本領。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③夕陽: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⑤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⑥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⑦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⑨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2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著窄袖薄羅衫。”此二句謂把寒冷除夜里濃郁的閑情收起,那優關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刻燭,在蠟燭上刻度數,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采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仿佛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3
浣溪沙·閨情
李清照〔宋代〕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譯文
貼花如繡的臉龐莞爾一笑,就像盛開的荷花。頭上斜插的鴨形發飾就像真的要飛一樣,襯托的臉頰更加美麗、更加生動。眼波流轉,一下就讓人猜到應是在思念著誰。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只能用這半張素箋把幽怨和思戀寄給心上人。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曲調輕松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余》作“偎”。寶鴨:鴨形發式,或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
香腮:唐代溫庭筠有“鬢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這里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宋王安石《春夜》:“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鑒賞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主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采用了比擬、襯托、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屬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個階段。前者以閨怨相思為主,后者則多表現出消極絕望的情緒來。但這首詞與這兩種風格都顯然不同,應該屬于詞人最早一批描寫純真愛情的詞作。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添往,落到筆端,也豐富地體現了女性細膩的心思。
“繡面芙蓉”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注添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為多,此處即是說面上繪注芙蓉。芙蓉一笑而開,變靜為動,看詞頗為無理,實則更顯注情。本來芙蓉帖飾是靜止的,但因為少女一笑,紅顏暈開,落到人眼里仿佛連芙蓉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詩里最注體現,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詞真實幻、難以屬說的美妙意境。再則,“秀面”“芙蓉”“笑”“開”兩兩相對,主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開極注力地襯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之一字,既指芙蓉花開,少女顏開,主可暗指少女的情竇初開,為全詞統帥。
“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寫少女的美貌。她主貼花飾,主戴寶鴨,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眼波才動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顯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可能注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情不對,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來:“不會被別人發現了吧?他會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這種手法也見于唐詩,皇甫松《采蓮子》中就注“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并沒注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這卻很可能,特別是很難為情,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情深注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把上下兩闕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詞的意味還保留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說主是女性思維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箋即是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才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種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連起來是說,雖然我這么喜歡你,但你總也不來看我,只好以書寄懷。信上寫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約重來”這一句是說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來幽會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期待。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的捕捉上,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處青春愛情之中,情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詞矛盾,實則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動時復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添往與追求。
鑒賞二
這首言情小調通過對一個女子的情態的幾個側面摹寫,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她美麗動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現出人物大膽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心底的細膩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兩句“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是一副似對非對的偶句。“繡面芙蓉”形容這個女子姣美的面龐宛如出水荷花,光艷明麗;“斜飛寶鴨”是說她把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頭飾斜插鬢邊,對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飾妝點;正如古人所說的“粉黛所以飾容,而顧盼生于淑質”,這兩句表示詞中女主角天生俏麗,再加以入時的華飾,就必然產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開”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動態描寫打破了靜物寫生,起到了能將詞中的女子從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開”字在這里用得尤為精巧。詩詞之妙,在于煉字煉句,使一詞一句的含義達到極大的'豐富;即如這個“開”字,無疑是指芙蓉花開,但其深層意思未嘗不可以表示詞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錮的愛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來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句神來之筆,便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證。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彎流動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著她內心的喜悅與怕人發現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會被猜,這便是生活的真實;作者捕捉到這一真實,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恰當地表現出來,更添了幾分韻味。
下片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前兩句“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是一副較為工巧的對偶句,摹寫出這樣的情景: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的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遺;終于她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舞動一只彤管,把滿懷思念、嬌嗔與幽怨傾瀉給自己深深系戀著的人。結句“月移花影約重來”寫的是實況?是希冀?還是幻影?無從考定。但這確是一幅絕美的流動著的畫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雙雙,傾訴著生死相依的情話。
這首反映愛情的小令,詞語鮮明生動而不失其樸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禮教重重包裹的那個時代,只要不帶任何世俗偏見,便會發現易安筆下的這個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愛,她對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摯、熾烈、大膽;從而也會驚嘆這首詞多么質樸深刻、生氣盎然。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譯文
在高高的專門送別的章臺旁繚亂飛舞,在重重的簾幕前的春天陽光中翻騰,可憐啊,它這樣無境止地飄泊,但又有怎樣的辦法不讓它飛揚。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飄搖灑落于花叢陰影下,又被溫熙的和風吹拂到華美的高樓的西邊,如那在天涯飄泊流離的旅人一樣,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釋
①百尺章臺:典出韓翔的愛情故事,詳情參見韓掬《章臺柳》及妻柳氏《楊柳枝》(本書第十二輯)的注釋。“章臺”,原系漢長安的街道名,多設歌樓妓館,遍植楊柳,唐宋詩詞中卻成了秦樓楚館的代名詞,吟詠中常用之。
②重重簾幕:喻指陳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礙。“春暉”,指春光。
③“憐他”句:眼看楊花(喻柳如是)隨風飄零,卻又無可奈何。
④“淡日”句:意為楊花之飄零,使天空迷蒙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陽是在花影中滾動。
⑤ 玉樓:華麗的樓房;亦指仙人居處。東方朔《十洲記·昆侖》:“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樓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間的情意。
賞析:
作者:佚名
陳子龍與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緣,時在公元1635年(明崇禎八年)間。由于子龍之妻張氏的不容和其它種種原因,兩人只得分手。于此前后,凡關涉楊柳之吟詠,大致是陳子龍抒露此段情愛之作。這闋小令即借詠物以寫情,是對分手之初的內心復雜難言之苦澀的自我咀嚼。難言每與無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類心境時遠較長歌當哭更為不堪。
詞人在此小詞中表述了相思、阻隔、無望之哀,更濃重的是對“他”的憐愛憐惜。倘若沒有一種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緣,分手不會有太難磨滅的痛苦。既是紅粉知己,又是兩情投合,卻無力永成連理;更何況明知所愛者際遇哀苦,飄泊不能自主。難以預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將會落得怎樣的命運安排時,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雜摩蕩,最無法言語以傳。“憐他”句的動人處,正在于從“理還亂”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層,傳述了難以盡傳的心靈悸動。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滾殘花影”、“吹送玉樓”都是飄泊無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歸宿,但可以肯定,她不會墜落于混溷,她能自愛、自立、自強的。“澹日”兩句的意象選擇是嚴格的,字面明寫,句外有暗示。“殘”和“送”均系被動,身難由己,然而絕無自暴可能。這種判斷來之于對“心事”從另一角度言,其實不是單方面的,乃是他倆情緣中結撰起來的,他人不知“我”能知。詠物而寫人,固不大易,寫人而傳神魂、寫心靈,又得句句不黏不脫于“物”,自更難乎其為。王士禎早年學詞遍和過“湘真”之作,體驗甚細,在《倚聲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對陳子龍詞贊嘆無已,他用“不著色相,詠物神境”八字評此詞,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水滿池塘花滿枝。
亂香深里語黃鸝。
東風輕軟弄簾幃。
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
玉窗紅子斗棋時。
譯文
春水溢滿了池塘,花兒在枝頭綻放。那香氣襲人的百花叢中,黃鸝鳴聲婉轉。東風輕輕軟軟的撩動著簾幃。
春天白晝漸長,可惜春夢太短。醒來后只見煙霧迷蒙的楊柳低處,燕子雙雙飛舞,令人無限羨慕。百無聊賴,只好在窗前以紅子斗棋,獨自游戲。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正體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亂香深里:香氣襲人的百花叢中。亂香,即花叢。
語:指黃鸝的啼叫聲。
黃鸝:也稱“黃鶯”、“黃鳥”,鳴聲婉轉。
弄簾幃(wéi):吹拂著窗簾和幃幕。弄,拂弄,吹拂。簾幃,簾帳,帳子。
交飛:雙飛。
柳煙低:形容柳葉低垂的輕柔之態。柳煙,柳樹枝葉茂密似籠煙霧,故稱。
玉窗:裝飾華麗的窗子。
紅子:指紅色的棋子。
斗(dòu)棋:下棋游戲。
賞析:
此詞以極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與閨怨。詞中共包含六個畫面,其中有四個畫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兩個畫面是一般閨閣生活的掠影:一為做夢,一為下棋。這六個畫面完美、和諧地組合成一個特殊的意境,使本詞具有詞淺意深。語短情長的藝術魅力。
上片寫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動,心魂為之搖曳,為之陶醉。“水滿池塘花滿枝”,是從視覺上觀察到春天的到來的'。春水初漲,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亂香深里語黃鸝”是從聽覺和嗅覺上體味到春天的存在的。花香而亂,說明是百花飄香;“亂香深里”,即百花叢中。黃鸝在飄香的百花叢中歌唱,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氣息和聲音。“東風輕軟弄簾幃”,是從觸覺上體察到春天的溫柔的。輕軟的、多情的東風不時拂弄著簾幃,撫掠著女主人公的鬢發,這自然又是春天的溫暖和柔情。如此種種,無不撞擊著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會使她產生細微而曲折的心理反映。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種和耕耘愛情的季節,如今她卻是孤身一人,面對這撩人的春光,自然會觸發對愛情的向往與回憶,會感到悵惆。
詞的下片寫這個女了沉浸于相思之中。“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意思是說既然春心已經萌動,那么只有到午夢中去會心上人,以療愛情的饑渴,可是春夢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無蹤影,唯見雙燕交飛,煙柳低垂。燕雙飛,使人想到自身的獨守空閨,徒添相思;煙柳低垂,又使人更生離愁,“垂楊只解惹春風,如何系得行人住。”說明這短短的春夢不僅沒有給人以精神的補償,反而惹得愁恨倍增。最后女主人公不能不采取現實的可行的辦法來排除這相思的困擾:“玉窗紅子斗棋時。”借斗棋以排遣無限相思之情,正如同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其間蘊含著深重的感傷與幽怨。
此詞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極大,具有含蓄蘊藉,意境朦朧的美感,讀后使人感覺意猶未盡,余韻深長。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17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01
《浣溪沙》原文賞析09-1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5-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9-15
浣溪沙原文賞析08-23
【精】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6-28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薦】07-02
《浣溪沙·春情》原文及賞析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