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學實錄
《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
師:首先我們觀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生:《侏羅紀公園》。
師:這部影片大家非常熟悉。我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億萬年以前的動物,現在人們是怎樣知道恐龍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可以通過化石。
師:好,化石。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化石沒有?請看到過的同學介紹一下。
生:暑假的時候,爸爸帶我去博物館參觀,我看見了恐龍化石。
師:有些同學看到過,有些同學卻沒有看到過,不要緊。老師這兒有幾塊化石,展示給大家看看。(教師出示化石實物:5500萬年前湖北江漢魚化石和4~5億年前震旦角石。)
師:有同學會說太遠,看不清楚。這也不要緊,下面我們再觀看幾幅化石的圖片。(教師展示化石圖片課件:樹葉化石、龜化石、猛犸化石、鸚鵡嘴龍化石。)
師:有位詩人也和我們一樣看到了化石,他詩興大發,吟詩一首,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化石吟》。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誦這首詩。讀完了詩歌,大家說一下題目中的“吟”字是什么意思?
生:贊頌、贊美、吟詠。
師: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詩人去吟詠、贊美呢?讓我們一起朗讀,在詩中尋找答案。
生:詩歌第三節“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詩歌第四節“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生:我認為詩歌第六節中的“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這幾句最能突出詩人對化石的贊美。
師:詩人對化石的贊美之情貫穿著全詩。是的,各種各樣的化石是地球地質史和生物史的見證者,它們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師:詩人不僅對化石洋溢著贊美之情,還充滿著好奇之心。從哪些詩句你可以感受出來?
生:在詩歌的第一節,詩人提出了四個問題。
生:詩歌的第二節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兩句,也是詩人提出的問題。
師:從詩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都能感受出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下面我們一起深入地品味一下。
師:請同學們齊讀詩歌的第一節,注意讀出詩歌的語氣來。(教師范讀第一句。學生齊聲朗讀。)
(1)怎么沒下巴、怎么嘴長牙、怎么沒有腿、怎么不開花──連用四個問號,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什么樣的心情?(學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
(2)你看到化石的實物以及圖片的時候,產生過和作者一樣的疑問沒有?(學生說有。)
(3)你能不能像詩中的語句一樣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采用男生女生接龍比賽的形式。)
女生1:最早的大象為什么毛很長?
男生1:最早的鳥兒怎么不會飛?
……
師:有人說“問號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很多問題,就是拿到了一把把鑰匙。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用鑰匙打開科學之門,繼續研究。
師:不僅詩歌的第一節體現了詩人對化石的好奇心,第二節中也有這樣的句子。我們首先看第一句,請同學們齊讀,注意讀出語氣。(學生齊讀:“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1)“萬載”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很長的時間。
(2)逝去萬年、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遙遠世界會重現嗎?
生:不會。
生:我認為會。人們可以把化石組合起來,再運用電腦等高科技手段復原遠古的世界。(很多學生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
(3)詩人站在化石旁,他并沒有借助高科技手段,他看到了逝去萬載的世界嗎?
生:看見了。
(4)從哪些詩句可以表現出來?
生:從詩歌的第三節“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可以看出。
生:還有詩歌第六節中“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
(5)“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詩人用詩意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遠古的世界。(教師展示課件中一幅遠古叢林的圖片。)同學們心目中遠古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像詩人一樣用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下面請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熱烈地討論。)
生:遠古世界是個美麗的世界,海水是蔚藍的,陸地上到處生長著綠色的植被,高大挺拔、直入蒼天的樹木隨處可見,林間是如茵的綠草,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兒。
師:這位同學運用“如茵的綠草”、“五彩繽紛”等詞語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遠古世界。
生:我心目中遠古世界的情景與他們不一樣。從課外書上我了解到遠古的自然氣候有時候也非常惡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很頻繁: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來,天色越來越黑,像蒙上了一層黑色的幕布一樣。火山又開始噴發了,一條火龍從山頂竄出,森林燃燒起熊熊大火,林中的各種動物們驚恐地四處逃散,有的來不及逃的,就和樹木一起被火龍吞噬了。
……
師:第二節的第二句同樣也體現了詩人的好奇之心。(學生朗讀“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1)詩人聽到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沒有呢?
生:聽見了。
(2)從詩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
生:從詩歌的第二節“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兩句表明化石蘇醒了,并開始向詩人講述了。
生:第七節寫到“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最能體現詩人已經聽到了化石的述說。
(3)化石會向詩人訴說怎樣令人神往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4)這并不難,我們和孫悟空學個法術,把自己變成一塊化石。至于要變成哪一塊化石,你可以從老師剛才展示的化石實物或者投影的圖片中選擇,也可以是你在生活中見到的化石實物或資料圖片。(再次展示課件中的化石圖片。)
師:選擇好了嗎?記住,現在你就是一塊化石了。把老師當作詩人,向我講述一下你的經歷和遭遇。
(5)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交流,做準備。
(6)請學生發言,講述化石的故事。
生:我是一塊菊石,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至2.5億年前的中生代海洋中,是一種介于章魚和貝類之間的動物。那是一個酷熱的夏天,我和我的伙伴們一起沉入海底最深處避暑并且玩耍。在沙里鉆來鉆去,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比賽跑。我們玩得多高興……玩累了,我們倒在軟軟的沙子上睡著了。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我好像被一種奇怪的聲音驚醒了。周圍也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搖動,難道會發生什么事情嗎?一種不祥的預感襲上心頭。晃動越來越劇烈,災難來臨了!劇烈的地震光顧了全球,海底火山爆發,一陣陣的巨浪掀起,橫掃整個海洋。就在那一晚,我掉進了無底的深淵。不知過了多少年,待我再次感受到陽光時,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塊化石。
師:逝去萬載的世界不能重現,詩人卻看到了;沉睡億年的石頭不能說話,詩人卻聽到了。詩人有什么秘訣呢?
生:想象。
師: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展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齊讀。)
師:我們不僅要把這句話記在腦海中,更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心靈的長空中翱翔。
拓展閱讀:《化石吟》整體把握
《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并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么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么關系?作者為什么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么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贊嘆大自然的高妙嗎?“嘆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贊嘆,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里,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發的疑問。
最后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化石吟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化石吟》教學實錄03-24
《化石吟》公開課教學實錄04-16
化石吟課堂實錄04-02
《化石吟》教學04-18
化石吟教學04-19
《化石吟》教學實例04-17
化石吟的教學案03-24
化石吟經典教學案04-11
化石吟 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