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點,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篇一: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癡”,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圖”為例,引發學生對雪的感悟,說到對古詩的記憶,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遠的意境、孤高的情懷讓世人贊嘆,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帶著“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這個問題聽完視頻朗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句子“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緊接著又用一個問題“用一個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課的核心詞語——“癡”。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癡”是癡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從而就激發了學生一探究竟。
接著一讀文,找“癡”行,初悟癡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癡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癡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二讀文,品“癡”景,再悟癡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能否去掉了?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盡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于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三讀文,議“奇遇”,三悟癡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這個特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詞語來理解作者。當然這個“金陵人”的發現也是破費工夫的。請學生把目光鎖定到酒后話別這句話,問他們能不能發現什么問題,大家都沉默不語,這時,我換一種方式——如果我問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順德人,行嗎?學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把視線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讓學生說說金陵的歷史地位,以及見解張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再聯系《紅樓夢》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至此,學生較容易理解作者所說的“癡”了。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著老師的節奏,用一課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篇二: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反思如下:
1、成功的地方在于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
2、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說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 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理解會更深。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篇三:
在設計《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想通過遞進式的朗讀,來不斷加深學生對文章語言的品味,來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疑,在讀中體悟。“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同是,為了避免一味朗讀帶來的枯燥乏味,我設計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并且將朗讀穿插在文章的討論理解之間。對文章的理解,結合學生自身的體會,避免過度拔高,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學中,我也注意到了教師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新課改過程中,有一種趨勢,那就是淡化教師的'角色,認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是學生的舞臺等等。我認為這樣的觀念是偏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一定是主角,但一定要占重要的地位;教師的語言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起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幾個問題的設計。一是提出“作者為什么偏要在清早到湖心亭去看雪?”二是“作者是真的癡,還是別人覺得他癡?”這兩個問題,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在課堂的討論中,學生暢所欲言,講出了很多頗具見解的想法,讓老師也感到新鮮。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5-28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10-19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7-02
【熱】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5-08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薦】10-08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推薦】06-26
【推薦】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8-25
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熱】10-18
【熱門】《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8-18
有關《湖心亭看雪》教學反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