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的散文風格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當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小編為你整理了賈平凹的散文風格,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78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5] 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2003年,先后擔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賈平凹于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在賈平凹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現今復雜的社會里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間清晰易見。
賈平凹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在賈平凹的《丑石》、《靜虛村記》、《夜游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賈平凹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賈平凹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賈平凹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著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復,哲理的詮釋過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極富情致和個性。
細膩悠長,令人尋味。賈平凹的筆法如電影鏡頭,推、搖、拉,一個個鏡頭將美景逐一展現。《商州又錄》是賈平凹關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這是一篇帶有傳統文化韻味的寫景散文。賈平凹共分11個段落,這11個段落之間的結構方式散漫、隨意,但其筆調細致,就像是由11幅寫意的素描畫組成的畫卷。如第一部分開頭寫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紅,褪了綠,清清奇奇的瘦;像是從皇宮里走到民間的`女子,淪落或許是淪落了,卻還原了本來的面目。石頭裸裸的顯露,依稀在草木之間。”這段中的“紅”、“綠”、“瘦”營造了一個畫面感極強的意境,不得不讓人細細地去品味。賈平凹善于運用擬人、通感的方式傳遞感覺,如“路是頑皮的,時斷時續,因為沒有浮塵,也沒有賈平凹的腳印”。賈平凹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賈平凹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賈平凹的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靜虛村記》便是賈平凹的一篇散文佳作。回歸自然、追求自然與人的和諧是賈平凹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為了達到自然與人融合這一境界,賈平凹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帶有古典神韻的畫面。靜虛村遠離“繁華”、“熱鬧”的城市,是一個“清靜”的地方。與自然的接近使這里人們極易受到道家“知足觀”的影響。賈平凹們是山野村人,住著茅屋,卻并不覺得“寒酸”;賈平凹們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飯、一個個卻坦然地端著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恬淡超脫、適意自然便是靜虛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學,賈平凹們“厚誠”、“幾乎近于傻昧”,其實,這些平凡到極點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賈平凹們的脈搏和著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動,自然,賦予了賈平凹們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靜虛村記》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見出人的心靈的投射。
語言平實、樸素、大氣,善用白描手法。賈平凹是個注重語言的作家,賈平凹的語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無言”。賈平凹早期創作即十分重視語言的運用,賈平凹認為好的語言的標準一是充分地表現情緒,二是和諧地搭配虛詞,三是多用新鮮準確的動詞。如《閑人》中,“閑人是一個不拘生活小節、性格開朗豪爽、愛打抱不平的人,賈平凹夠哥們兒義氣,傲慢、還有點玩世不恭”。對閑人日常生活,結識朋友的描寫,就仿佛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立在面前一樣。就“‘喂,哥們兒!’賈平凹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著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八經的西服領帶——總之,賈平凹們在著裝上走極端,但卻要表現一種風度”。就這樣一位人物被賈平凹描繪得讓人又喜又恨。賈平凹沒有用什么過分的辭藻來堆砌,賈平凹就用一種平實的筆調來敘述,不刻意美化,也不蓄意丑化。《靜虛村記》中對農村生活的抒寫也是極其平實的,沒有矯揉造作的筆觸,那樣恬靜的生活已經是最好的說明,無須加上不真實的花邊。賈平凹靠白描傳神,構筑起一個樸素恢弘、沉穩深邃的藝術世界。如賈平凹的《延安街市記》對街市上買賣場面的描寫“買賣起來,價錢是不必多議,秤都翹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點……臨走,不是買者感激,偏是賣主道聲‘謝謝’”,寥寥幾筆,便把雖已走進市場仍不脫農民本色的陜北“生意人”的那份厚道和淳樸勾畫了出來。寫得尤其精彩的,是街市一角蹲著的兩個一邊吃著自家帶的饃饃一邊談論著兒女婚事的老人。請看面部細節的描寫:“沒牙的嘴嚅嚅著,臉上的皺紋,一齊向鼻尖集中,嘴邊的胡子就一根根乍[1]起來”,說到開心處,“常常就仰頭笑噴了唾沫濺出去,又落在臉上”,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那神情、那心態不都活脫脫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嗎?
走進賈平凹的散文天地,我們似乎踏進了一片原始森林,風景絢爛,色彩繽紛,有一種野性的神秘和古樸的韻味,其中的山水花草,無不涂抹著一種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讀賈平凹的散文,常常會被一種不可捉摸的謎性情緒所困擾,無法明確而清醒地把握其主題和內容。賈平凹作品中所描寫的對象——人、事、景都呈現出強烈的主觀感覺色彩,有一種別樣的風韻深藏在字里行間。
【賈平凹的散文風格】相關文章:
賈平凹散文風格01-10
賈平凹散文的藝術風格05-11
賈平凹的散文是什么風格的01-15
賈平凹的散文11-18
賈平凹小說的語言風格07-06
賈平凹早期散文11-05
賈平凹散文特點11-03
賈平凹散文好句01-07
賈平凹散文 精選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