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
《記承天寺夜游》以語言洗練、意蘊深幽、文化含量豐富而被譽為“神品”。全文雖僅有84個字,但字里行間又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文本解讀容易,解讀出作者欲掩藏的內容就不容易了,這對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是一個挑戰。其中牽涉到有關蘇軾的人生際遇、人格形象、哲學思想等問題,不是幾節課就能夠說清楚的。這又需要老師對于蘇軾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對教師的學養積淀又是挑戰。
扛著鋤頭鐵鍬站在一座金山面前,怎么不叫人激動。
我處理這篇文章,重點抓了以下幾點:
一、以“尋張懷民”為切入口,聯系寫作背景進行文本分析,推理演繹被作者小心隱藏的當夜復雜煩悶的心境。
二、通過對“欣然”、“為樂”的辨析,理解作者故作笑顏表現了他夜游以及之后寫作的目的在于排解心中的苦悶。
三、通過對“月光”之空明的描寫和“竹、柏”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苦悶的化解,并探討作者之所以能夠實現自我超脫的原因。
四、從“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把握作者自信自尊、超然不群的精神面貌。
教學中一層層剝下去,讓學生逐層推理、感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分析推理的快感,但對于能力相對偏弱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比較難以跟上思路的演進。甚至有的同學在同學已經清楚推理了為什么尋張懷民同游暗示了作者心中苦悶的.整個邏輯過程后,依然茫然不解。固然有思維的能力和惰性的問題,但如何讓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跟著把腦筋動起來,或者至少達到與之能力相應的低層級目標,卻也是應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思考的。
遇到真正的好文章,就像玉人得到了一塊好玉料,欣喜、激動、不安,又難免遺憾。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2
1、文言文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這三個方面是:文言文要重視知識的積累;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要注重審美鑒賞。在這一節課里,我覺得這三方面我都做到了。
2、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我覺得有不少值得我繼續發揚的。
(1)教者這一方面:①課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學生平時對“閑”的理解巧妙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蘇軾閑的特殊心境。②課堂設計以“閑”字一線貫穿,又環環相扣。對“閑”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每一步都緊密相連。③目標明確,層次清楚。④注重教學整合度。目標整體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容綜合。⑤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注重學法指導。⑥重視自身的親和度。在教學中,我態度可親,幽默風趣,充滿關愛、及時激勵。⑦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感悟反思。
(2)學生這一方面:①參與度。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學生參與活動的面達百分之九十以上。②合作度。合作學習真實有效,每個小組四個成員都積極合作討論。③興趣度。學生對課堂活動很感興趣,爭相搶答。④開放度。我有意識的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探究和創造的空間。⑤掌握度。這一節課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情況良好。
3、上完這一節課,我知道這一節課的教學也留下不少遺憾,值得我好好深思后加以改正。
(1)課堂容量太大,有不少的知識點不夠時間給學生好好吃透。特別是寫景美的欣賞,學生一下子還沒想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我呢,就給學生分析了,搶奪學生的思考。還有,品味“閑人”給的時間不夠,學生還不能充分的.透徹的理解,我就幫忙分析了,不該!
(2)不注意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如果有難題需要學生解答,應該先設計有思維梯度的問題,層層推進。如在學生思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時,看到學生一下想不出來,我應該由淺入深地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逐層思考,水到渠成。
(3)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很想多一點時間給學生反復朗讀體味,但看到時間緊,就沒有做到,很后悔,以后不管怎樣,也不能輕視朗讀。我應該在學生每次讀完后都給予點評知道,甚至應該范讀文章。
(4)知識的上下聯系不夠,沒有和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這個知識點原先在哪里出現過,要引導學生聯系。學習散文的方法框架怎樣?要幫助學生構建起來。
(5)缺乏脈絡清楚的板書。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3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識記和誦讀,常用小組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當同學們展示完課文內容后,我對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
一、文言識記與積累方面
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肯定離不開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掌握了些什么。當教師努力落實文言知識的時候,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而當教師極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時,教學又有浮于表面之嫌。我注重了兩點:一是準確掌握課內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與賞析。我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進行組與組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說得相當多。但我感覺有的學生識記的很快,不牢固,忘記得也快。尤其是翻譯課文,展示的時候運用自如,可在加強反饋是出現的`錯誤很多。這就是說,講和練有點脫節,不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完全轉變成自己的能力。而在要求學生說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
二、文言文誦讀方面。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小組自由放聲朗讀、小組聽讀,小組有感情朗讀、組長讀、組員譯。各組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并茂朗讀;最后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后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
三、文言文體現一種新理念,即將文言文上成“文言”。
我在教學中嘗試兩種新教學手法,一是采用字形辨析法,讓學生感受文字的原始魅力,如在分析“睡”“寢”“行”“止”時,我向學生展示了這幾個字的篆書體“睡”“寢”“行”“止”,從而簡潔而直接地了解到了他們之間的區別,也了解了作者在文中用不同詞語的用意,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真實心境;二是采用反譯法,即學生根據譯文進行文言表述,學生表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地方,老師以此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
“好事多磨”,要想自己的課堂有所突破,還需要今后的不懈努力。它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自身的不足之處,讓我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4
“共同備課工作坊”結束了,感覺還不錯。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在黃州期間寫的一篇散文小品。這篇短文僅用84個字就巧妙地勾畫了一幅月夜景色圖,用淡淡的月景訴濃濃的愁情,似從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蕩,煙波生色。教讀此文,歷來不會忽視這樣幾個問題:賞析月色,理解“閑人”,感受蘇軾的人生態度。在呈現的這堂課上,我的努力方向與此相同,只是在如何讓學生更自然、更容易、更真切、更深刻地達成這些目標上費了些腦筋,其中自己比較滿意的設計有:
教學結構完整、嚴謹。我一直認為,設計一堂課猶如構思一篇文章,要做到線索明晰,結構嚴謹。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我安排了兩個關鍵詞:黃州、蘇軾。首先,導入時,我引用了蘇軾自己的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讓學生感受“黃州”在蘇軾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給學生以“黃州”是蘇軾的福地的印象。在教學環節“悟閑愁”之前,我又為學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關于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落魄經歷,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黃州本是蘇軾的受難之地。最后在學生讀懂了“閑人”的豁達之后,再次以蘇軾在“黃州”的政績作結,生發學生的人生感悟。這一結構也為學生把握蘇軾的人生態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教學環節新穎、巧妙。為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緊扣一個“閑”字,主要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知文意—品閑情—悟閑愁—懂閑人。這使得整個教學流程環環相扣,層層遞深,把對文章的理解條理化,簡單化了,達到了化整為零的效果。其中之巧還體現在背景資料的適時出示上。在日常的備課中,我一直堅持先要“裸讀”的原則,即不借助任何課文以外的資料,讓自己沉浸文中,先要捕捉到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初讀此文時,我相信很多人包括學生的第一感受就是:蘇軾好有閑情雅致,好清閑啊,文中的月色寫得太美了,太妙了。根據這種初讀的體驗,我首先設計了“品閑情”這一環節,其中包括了對月色的賞析。是不是“閑人”的內涵僅止于此呢?此時出示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資料是適時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遞深,既而再通過“悟閑愁”來理解“閑人”的更多內涵。這要比一開始就讓學生了解這一點要有益得多。
當然,更值得反思與總結的還應該師本節課的.遺憾。
我希望自己能夠切記:一節課45分鐘,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結果就是全面平庸。選擇價值點、興趣點深入挖掘,方能成就精彩課堂。我想本節課嚴重拖堂應該也與此點沒有處理好有關。
正確的理念踐行得不夠。很同意張老師的說法:評價一堂課的標準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學”為主。本節課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為著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橋梁,課堂上聽到的最多的還是老師的聲音,學生的精彩展現得不夠,。我想對于我來講,要將理念變為思維方式,轉化為行動,還有更多的問題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總的感覺,此次比賽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說一句:本想收獲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感謝所有給我幫助的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于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后,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于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
誦讀──積累──感悟──拓展
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競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并茂朗讀;最后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后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只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勝利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沛,在各局部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身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6
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我便開始進行課堂構思,即以文言為重心,開展字詞類教學,培養學生的文言基礎。在字詞教學的基礎上,賞析寫月句,感受蘇軾面對挫折和逆境的豁達樂觀,培養學生正確面對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對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我盡可能在這堂課上體現一種新理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在完成基礎訓練中發現問題。學生自主翻譯作為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完成內容的理解。通過展示發現學生表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地方。
這堂課從最初設計到最后的呈現,感想良多,下面就選擇其中最深的三點談談:
1.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
2.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個學生,我堅信“沒有學不好語文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支持者和幫助者,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層次上有差異的學生,把目標注視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發展。再通過激發競爭意識讓學生相互質疑,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注重知識的拓展和遷移,把文本只作為一個“例子”。要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挖掘學生潛在的語文能力。這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握好拓展的“度”與“法”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閱讀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準確地確定拓展遷移的方向和范圍,使學生望語文而生情,望語文而生趣。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舍得舍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閑人”的內蘊……但在40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之處就是教會了學生知人論世的賞析方法。不足之處是我的語言運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揚頓挫,影響了表達效果,而且教學評價語言單一,評價學生時表達感情缺乏真實感。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彌補不足。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7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執教《記承天寺夜游》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力爭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導入法。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古詩文中寫月亮的名句,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所寫的月景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誦讀法。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問法。在教學過程中,多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相互釋疑,舉手回答,教師只作適當點拔,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法。小組討論文重點字詞、課文翻譯及寫景句子作用。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很主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些是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當然,這節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朗讀方法指導不到位,讓學生翻譯課文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多,應該在積累詞語和翻譯課文時,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在走近蘇軾的環節中,學生對蘇軾的了解還很表面,課前應該布置學生盡可能地尋找關于蘇軾的資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蘇軾的心境。另外,本人來自方言區,普通話咬音不準,表達欠缺。本人所在學校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運用多媒體,對課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區的學生水平和本人所處地區的學生差異,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氣,造成課堂心理緊張,這也是個人心理素質、教學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教學中應精于備課,讀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積極發揮自己的內涵與睿智,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靈活機動,善于駕馭課堂,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公開課時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應毫不怯場,善于臨場發揮,懂得調節現場氣氛,注意說話的藝術,同時,注意個人的儀態風度,令教態更親切,對學生更具親和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8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全文語言高度凝練,短短的84個字,作者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時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抒發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文言文的教學首先應該引導學生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去理解、去把握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意圖。鑒于學生在初一年級(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文言篇目,積累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經驗,再加上本篇課文篇幅較短并且文意比較淺顯,學生又已做了較為充分的預習。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這次活動的主題,將重點放在鑒賞作品上。從授課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積累的文言文學習經驗,充分利用課下注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去發現并合作(同學間的友情提示、同學給老師進行友情提示)去落實字詞、去疏通文意、運探究重點問題,品賞課文重點內容,窺測作者復雜的情感世界。
古文朗讀是學習古文的重點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如:聽老師配樂范讀,學生模仿老師自由朗讀,自由讀,抽學生個別讀并點評,學生教讀,學生齊讀等形式。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來實現課前的設想。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朗讀、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學,這是值得我注意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佳作,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作者蘇軾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對字里行間的解析來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我設計的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重點突破難點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將課文中寫景的名冤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景也”進行多角度賞析來體現重點。因為這是文中的一段寫景名句,作者用短短的18個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空明澄澈,疏景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這一句是文章的一個美點,也是教學的一個關鍵點,對它品得越深,悟得越透,文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就越好把握。
如何引導學生領悟景中之妙呢?我的教學是:請學生自主發現并朗讀美句,從讀中去悟;請學生品修辭手法,從修辭角度去鑒賞散文的語言美;從分析景物特色入手,引導學生去感悟月色之美;從探尋寫作手法入手,去體會作者寫月不見月(側面描寫)、動景與靜景相結合的寫法的精妙運用;讓學生充分調動想象,去再現庭院月色畫面,實現對文中美的立體建構。這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重點段落進行多層次鑒賞后,由學生瞬息萬變主總結寫景散文的一般鑒賞方法,從而形成閱讀、鑒賞寫景散文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析“閑人”閑情來突破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啟發同學們從分析張懷民這一人物入手:由同是被貶之人的'張懷民引出兩個“閑人”,并結合寫作背景感悟“閑人”“閑情”。從而要學生理解且掌握閱讀文學作品,要透過作家的生平去窺測作家的內心世界,去和作家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家的創作意圖,這又一散文鑒賞的方法。
這個兩個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適合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認知規律。從課堂教學反饋的效果看,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思維,通過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究,授課班級的學生都能夠深入蘇東坡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逆境中憤懣、曠達自適、自我排遣的心情。充分說明這個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文學傷口的教學肩負著傳承祖國優美文化傳統,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的重任。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結合我平時語文教學的經驗,以及蘿軾除了唐宋八大散文大家這一稱謂外,他還在我國詩歌創作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加之蘇軾文中所刻畫的月色又是誘發詩人創作靈感的重要素材,所以我在教學安排上,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學生詩歌創作的欲望,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詩歌創作的積極評價,以及對他們創作的詩歌進行配樂誦讀,既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又點燃了他們創作的火花,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了對學生的文學熏陶和感染這一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實說明同學們創作的小詩月色意蘊濃,構筑的月色畫面美,表達了思想感情深沉,使課堂教學形成了高潮。
這篇文章蘇軾將自己的情感與景物描寫渾然一體,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單純簡單的課文分析探究,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我設計用powerPoint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課件的展示,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蘇軾筆下的承天寺的美景感受更加直觀,如果僅僅通過語言的表達是很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不過在準備與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味的通過課件的展示,就會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畫面的束縛。所以,在設計時,盡管我選用的都是非常美的月夜圖,但我還是把幻燈控制為十張,這樣一個適度的量上。教學的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也是很成功的:課堂上,同學們既有直觀的感受,又有想象的空間,效果非常好。體現了對多媒體適時、適當、適度,貼近教學的需要,凸顯了對教學資源的整合。
為了能更好的使學生進入情境,我還使用了音樂伴奏朗讀課文來營造氛圍。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我選擇的是樂曲《平湖秋月》,溫婉優雅的旋律非常切合課文的內容與主題,本來在準備過程中思考是否應該采用和月有關的音樂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怕時間太長,而《二泉映月》又過于凄涼,所以最后選擇了《平湖秋月》這首名曲。從教學來看,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教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里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給學生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參與的空間;就更多一次實現需要的滿足。這節課我充分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我看來,教學的出發點首先是活生生的學生,其次是教材,教師只是中間的搭橋者。重要的不是教師對課文的解讀,而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在害又在于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從與同學們合作學習、探究的效果看,這一初衷已經實現,且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有人說得好:教學的藝術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現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在準備和教學過程中,仍然還有一點點遺憾:由于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高規格的全省的課堂展示,加上臨時抽課、備課時間短,面對眾多的教學教學專家、臺下黑壓壓的教師我還是有些誠惶誠恐。
對文學作品,特別是文言散文的閱讀鑒賞,應該是我們初中階段第一個語文教師永遠探究的話題,我作為一外語文教育戰線的新兵,還需各位老師和專家不吝賜教。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9
教學內容:《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一、積累詞匯,熟讀成誦。二、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三、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讀、大聲朗讀等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采取了學生自主疏通,小組合作解決疑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并及時靈活引入材料:如蘇軾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其一不夠放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如“閑人”的理解等較有深度的問題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解決,教師介入太多。以致學生對“閑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課堂教學過程缺少創新,需要大膽革新。融入新的教學方法。
其三教學過程中只考慮中上層學生,缺少對學困生的指導。沒有顧及全面。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0
12月4日,我講了《記承天寺夜游》一課,后來認真的回顧了自己的教學過程,作如下反思: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三個環節,即知人論世、誦讀感悟、品評賞析。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反復朗誦,深入體會,直至領悟他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論世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作者的生平、經歷、境遇等都會在文章中有所體現,并形成作者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個性,決定著文章的特殊主題。
“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作者自身的經歷與境遇離不開社會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況下針對什么東西寫作,也就是把文章與寫作的時代背景聯系起來考察。文章的思想內容不可能不打上時代的烙印。
所以第一步,我詳細介紹了蘇軾常識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學生對蘇軾的了解更深了,并且知道蘇軾號東坡居士的原因,“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的道理。
二、誦讀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分文章七分讀”。可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要使自己以及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必須加強朗讀。
誦讀《記承天寺夜游》,對于深刻地理解作品,陶冶情操,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都顯得至關重要。所以在教這一課的時候,我采用了很多的誦讀方式,如第一步可“不求甚解”地朗朗出聲地誦讀,讓學生們首先讀準字音和讀出節奏,在讀中整體感知。第二步自由讀,結合注釋了解大意,在讀中培養語感。第三步低聲慢吟地誦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讀,反復地讀,占了這一節課的相當大的比重。通過多讀,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基本上能熟讀成誦,同時學生們也提高了整體感悟的能力。
其次是想象入境。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 記承天寺夜游有一句寫景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我讓學生們想象一下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曵、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三、品評賞析
這一點也主要在誦讀過程中來進行的。為什么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刻,面隊承天寺這輪空明的月亮,面對豁達的蘇東坡,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說的還不錯,這不僅加強了對文章重點的把握。同時,深切的感受到明月不老,經典永遠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遠年輕!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大家會想到蘇軾,想到他的豁達從容!
但遺憾的是自己的課堂語言比較粗糙,前后教學環節的銜接不太順暢,而且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1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于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后,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于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
誦讀──積累──感悟──拓展
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并茂朗讀;最后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后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成功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分,在各部分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分。
反思二:
在文言積累方面,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立足課內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我覺得這兩個環節是成功的,我把學生分成兩大陣營,進行分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說得相當多。有點感覺不是的是學生不能像經常一樣自如興奮,而在要求學生說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我想我完全可以讓一部分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讀,而我僅讓學生說出而已,這在教學處理上過于淺顯。
反思三:
在感悟文本,領悟作者情感之一環節上,這是我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焦點。一直以來,我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且有時許多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可能是由于本節課前面讀的鋪墊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品讀環節的設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于是學生對主題的解讀便異彩紛呈,讓我大為滿意。這也引起我的深思:解讀文言文主題雖然很難,但只要我用心體會、領悟,努力尋我突破口,這個頑疫是可以突破的。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2
一。 成功之處
1. 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由于這篇文章短小(84字)自認比較容易駕馭,且又是中考必考篇目,所以我選取這一課來講授。我從吟月詩句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進行題解,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所蘊含的信息。“記”交代了文體,“夜”交代了時間,“承天寺”交代了地點,學生對課文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讓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后讓學生誦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積累重點詞語,至此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賞析、詩句積累、布置作業。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做到了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2.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在這節課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指導學生誦讀,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回答耐心傾聽、思路不對時耐心引導,不急于求成,始終以微笑面對學生,并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18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 不足
1、 誦讀不夠。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應以讀為主,在讀中了解,在讀中領悟。但我卻對誦讀重視不夠,只是在初讀時提出明確要求:讀準字音、準確斷句,之后就忽略誦讀,不能把誦讀貫穿到底。只就問題而分析問題,沒有通過誦讀來引領學生走進作者意境,領悟作者內心世界,所以導致在探究、賞析時時間不夠。今后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誦讀,在譯、賞、探環節中也體現誦讀,引學生進入情境,深入到問題之中。
2、備課不細,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導致學生時間不夠。在探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蘊含著復雜感情,及對“閑人”含義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對這重點、難點突破不夠,草草收尾。分析其原因就是備課不細,設計內容過多,在教學中不能靈活運用,靈活把握,只想把課文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3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余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干凈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范。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了解背景,初步感知。為了避免閱讀的隨意性,讓學生少走彎路,我課前向學生布置了搜集提蘇軾資料的作業,導學鋪墊。這些資料告訴學生蘇軾被貶黃州后的文學成就,“黃州成就了蘇軾,蘇軾又成就了黃州”。學生通過思考得出許多發現:一是蘇軾文學才能高,二是他心胸曠達,能夠做到身在逆境依然有所作為。為下面的理解蘇軾的感情打下鋪墊。
二、以讀促感,二度感知。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經典美文,學生在反復吟誦中感受到作品的張力,體會到了文言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加深了理解,陶冶了情操,培養了能力,提高了素養。這樣的朗讀把學生推向了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情境。
三、以問導思,理解人物。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設計彈性問題,有助于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發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體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品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設置“為什么蘇軾被貶黃州還能欣賞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透過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個有著怎樣人生態度的蘇東坡?”黃州是蘇軾最重要的人生驛站,被貶的苦難如重錘敲擊著他的心靈,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達樂觀人生觀的塑造,達到了自己創作的巔峰!
總結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與學生的認識規律相符,通過這一課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月夜美景,還感悟到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分析過程中,學生愉快的合作學習,多角度的展開思維活動,并且學會了辯證的看待問題,與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利于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發展的。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4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以自然山水為主題,課文均為文言文,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除了學習文章寫景的方法,品味詩文優美的意境,還必須了解作者的情感,這是深入領悟景物意蘊的一把鑰匙。景是情的載體,情是景的靈魂。
學習本課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豁達樂觀心態。
學情分析:
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詞語,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思考問題的能力較弱,本課要求在了解蘇軾遭遇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經歷后對文中“閑人”一詞的理解可能難度較大。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識記常用的文言詞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4、領悟作者簡潔精妙的寫景抒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以至成誦,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寫月色的語句,體會其清幽寧靜的意境和表達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品讀“閑人”含義,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時豁達樂觀的心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文章對月色的描寫并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閑人含義,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心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懷,留下了諸多吟詠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舉一些嗎?它們都表達了怎樣的情懷?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記承天寺夜游》,體會大文豪蘇東坡面對挫折時的微妙復雜的心境。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1、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節奏。
2、自主學習后同桌討論交流疑難字句(圈點勾畫),教師提示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疏通文意。
重點字詞:戶 欣然念無與為樂者遂至相與空明 交橫
蓋 閑人
四、合作探究(每個大組討論一個問題,第二大組討論第2、3題)
涵泳品味寫景的妙處
1、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由積水想見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寫出月色之清,夜風輕拂,竹柏疏影橫斜搖曳生姿……作者輕筆點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潔空靈、清麗淡雅的月色圖呼之欲出。
體悟作者思想情感
2、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設置此環節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從被貶官的.郁悶,到見月色入戶的“欣然”,到無人同樂的失落,再到尋張懷民的喜悅,懷民亦未寢的心有靈犀,賞月的閑適,暫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 ,感悟人生哲理表現了作者的曠達胸懷。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
這個問題對學生很有難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時間:元豐六年(被貶官已經四年,有職無權),第二聯系最后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和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樣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的想到閑人的兩層含義:被閑置的人和具有閑情雅致的人,同時理解了作者在面對人生逆境時的曠達胸懷。
表現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自 ,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五、課堂背誦及小練習
六、課堂小結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樂者少,蘇東坡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他的才華橫溢,更在于他堅毅、豁達的性格。請以“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敘事: 尋友賞月
寫景:(積水)月色(藻荇)竹柏 ------比喻 抒情、議論: 閑人 曠達胸懷
教學反思:
這節課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從字詞文意到品賞體悟,緊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學生學有所得。自學質疑、小組討論的方法教會學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論世的方法則教會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練習鞏固的環節則針對學生的基礎較差的現實,通過不斷的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領會到蘇軾寫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不足之處是背誦沒有當堂完成。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常用文言詞語“欣然”“念”“空明”“蓋”等,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
領會本文借月抒懷、情景交融的特色。
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面對逆境時的復雜心境,學習他樂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優美的意境,感悟作者復雜的情懷。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投影一:課題)
開場白:進教室前,我就聽說同學們非常優秀,據說有以下的光榮傳統:一是坐得直,二是笑得美,最突出的就是上課發言積極、響亮了。看到大家這么好的精神狀態我也很興奮,對我們一起上好這節課充滿期待和信心。先請同學們欣賞美妙的《月光曲》,靜下心來,開啟今天美妙的學習之旅。
1.同學們,望著這輪明月,或許你會想起神七飛船的整裝待發,或許你也會想起嫦娥奔月的浪漫傳說吧,或許你還會想起文人雅士對月亮的深情詠嘆。此刻,你能想起哪些詠月名句呢?
指名回答。
2.你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剛才有同學提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什么意思?(月亮)這句話是誰寫的呀?
3.蘇軾何許人也?(出示蘇軾圖像)指名回答。
讓我們重溫一下對蘇軾的了解。齊讀。
(投影二:蘇軾簡介)
4.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詠月抒懷的佳作——《記承天寺夜游》。(手指事先板書好的課題引讀)
請大家把書打開到第127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師:首先我為大家朗讀課文,請注意字音和節奏。(投影三:課文)
2.同學們,剛才老師讀得怎么樣啊?說不定有好多同學比老師讀得還好呢。下面請大家自己朗讀,然后請同學給大家朗讀。
3.指名朗讀,并對其他同學提出聽讀要求。學生評價。(只讓一生讀)
提示:字音讀得準嗎?節奏把握得好嗎?
4.(在學生發現朗讀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朗讀古文不僅要讀準字音,把握好節奏,還要能理解課文的意思。現在就請同學們借助文下注釋,弄清課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5.老師把同學們理解這篇課文時可能碰到的疑難問題做了一個整理,請看大屏幕,你們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下面給大家30秒鐘時間準備,馬上進行搶答比賽。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同學發言最踴躍。
解釋詞語:(1)“欣然”(2)“念”(3)“遂”(4)“空明”(5)“交橫”(6)“蓋”
翻譯句子:(1)“相與步于中庭”(調換語序)(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調換語序)。
師:是不是按照字面順序翻譯下來的?
明確:古文和現代漢語在語序上時有不同,需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將倒裝的成分調前來。
評價:幾個組的表現都不錯。下面還有不少挑戰在等待大家哦,繼續努力。
(投影四-六:比一比)(出示句子翻譯和調序后的句子)
6.我們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齊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三、精讀課文,細析悟情
(一)明事件
1.課文中的“閑人”是誰呀?
蘇軾為什么自稱是“閑人”呢?(板書“閑人”)“閑人”體現在文中哪些詞句上呢?(“還有嗎?”)
由學生說出理解,一一肯定。
A.閑職、“解衣欲睡”:無事可做。
B.“念無與樂者”:寂寞孤單。(此時,他想找朋友做什么呢?)
C.“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D.欣賞月景。
2.在寂寞、無聊的夜晚,本無事可做,猛然覺察到月色的美麗,終于找到了一件令自己高興的事來做,什么事呀?(“夜游”)
(二)賞月景
1.蘇軾在夜游時看到了怎樣的美景啊?齊讀。(投影原句)
2.都有哪些景色呀?
明確:月光、積水、藻荇和竹柏影。
3.真有“積水”和“藻荇”嗎?
明確:積水、藻荇不是真的。
4.為什么不直接寫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橫”呢?(投影改句)比較一下,看看哪一種寫法更好。(投影七:比一比)
提示:只剩下了“月色”“竹柏影”,沒有了“積水”“藻荇”。
讀一讀,討論,明確:原句(1)用比喻,形象生動。(2)有恍然大悟的幻覺之美。(聯系《幼時記趣》“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5.我們一起讀一讀,細細體會其中美妙。誰能背出來?一起試試?
6.小結:生動的比喻描繪出月下景色的空明(板書:景:空明),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亦真亦幻、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三)悟心境
1.流連在這樣的美景中,作者發出了什么感慨呀?——(領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聲“閑人”,蘊含了多少情感!請補全這句話,填寫上表達情感的詞語
一聲“閑人”,多少!
自己讀一讀,醞釀一下。
(投影八:試一試)
2.學生討論。
指名有感情地完整讀出這句話,并談談理由。(還有什么情感呢?)如所填詞語相似,則不需要說明理由。
注意及時板書。
A.無奈、落寞、憂怨等。
提示:講述蘇軾當年作為“閑人”的處境:當時,作者被貶黃州已有四年了。四年前,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作者獲釋出獄后,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做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官。
引導討論:同學們,你覺得蘇軾愿意做這樣的閑人嗎?(本有兼濟天下之志,經世報國之才)一聲“閑人”,多少——?(心有不甘,心生抱怨)
明確:抱怨、不甘等。
引導: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B.豁達、閑適、自得等。
提示:(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而現在只有他二人能夠領略。其他人呢?他們都能像蘇軾這樣從容地欣賞美景嗎?一聲“閑人”,多少——?(A.仕途平步青云者:案頭堆滿公文,腦里堆滿公事;B.其他官場失意者:滿腹憂怨,無心賞月)
(2)“一切景語皆情語”,空明的月景烘托了作者的心情。(心無雜念,胸無塵俗)由此,又可見:一聲“閑人”,多少!
(3)蘇軾不禁還有些(拍胸脯)——(自得)。
3.這些復雜的情感(板書“情”)交織在一起(畫圈,板書“交織”),交織在文中的哪一個字上?(板書“閑”)
4.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也和張懷民一樣,成了蘇軾的知己。我想,如果能夠穿越時空,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蘇軾說吧,談感受,悟情感,道體會,說什么都行。你最想對蘇軾說些什么呢?
在下面,對著蘇軾大聲地說吧。
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投影九:穿越時空的對話)
5.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蘇軾,懷揣他的一腔復雜的心情,再讀一遍課文。
要不要配上音樂?老師給大家提供3段,你們自由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
(朗讀前分別給出激昂、悲涼和舒緩的三段配樂,由學生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并說出理由。)
(投影十:讀一讀)
樂美讀也美,真讓我陶醉呀!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蘇軾對人生豁達、灑脫的情懷在他的諸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初一學過兩首詞:
《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盡管因思念親人而傷感,仍然高唱對離人的祝福。
《浣溪沙》“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即使人至暮年也不哀嘆衰老。
2.再來讀一篇與本文題材類似的文章,看看蘇軾的心境如何。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床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②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③,退則死法④,當恁么⑤時也不妨熟歇。(蘇軾《記游松風亭》)
【注釋】①木末:樹梢。②意謂:心里說。③死敵:死于敵手。④死法:死于軍法。⑤恁(nèn)么:如此,這樣。
思考:
(1)蘇軾認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妨礙自己歇息,即使是在。
(2)夜游承天寺令本來沉悶的心情得以舒展,在本文中能借用來表現變化后的心情的句子是。
(投影十一:鏈接閱讀)
4.結束語:蘇軾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
是逆境,使他心境紛雜,但他最終都如處天堂。
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創作高峰,也練就了他曠達樂觀的胸懷,中華文明的天空也因此多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學習本文,品讀蘇軾,領悟到很多道理(手指投影,引讀),如:如果我們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的心境吧;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應對生活中的磨難,把挫折當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墊腳石,擁抱一個詩意人生吧。
(投影十二:悟一悟)
板書設計:
事:夜游
閑人景:空明
情:
教學反思:
經過學校全體語文老師共同出謀劃策,市教研室周仕龍、王曉東兩位專家的精心點撥以及課堂實踐的反復調整后,才有了這么一個教學設計。作為授課者,我從中的收獲最大、最多。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感謝,課后我將上課的感受反思如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上課伊始,播放美妙的《月光曲》,營造月夜優美意境,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說一說所知道的詠月名句。
走近作者,引出課題。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過蘇軾的一首詞《水調歌頭》,自然會想起其中的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而引出蘇軾,重溫一下對蘇軾的基本了解,并引出本文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老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學生自由朗讀后,指名朗讀,并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由學生互相評價。
疏通文意,質疑問難。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弄清課文大意,找出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大家討論解決。如果是由老師逐字逐句串講,單調、枯燥而又費力、低效,而由學生自己梳理字面意思,提出疑難互相解決,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老師把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可能碰到的字義和句意的疑難問題做一下整理,再由學生補充其它問題。然后給學生短暫的時間準備,隨即進行搶答比賽,幻燈顯示題目后根據學生回答顯示答案。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學生齊讀課文。
品味語言,賞析美景。學生齊讀出蘇軾在夜游時看到的美景句,然后說出分別有哪些景色。當學生說出有月光、積水、藻荇和竹柏影后,故作神秘地問:真有“積水”和“藻荇”嗎?把原來的寫景句直接改寫成“庭下月色空明,竹柏影交橫”,只剩下了“月色”“竹柏影”,沒有了“積水”“藻荇”。讓學生討論哪一種寫法更好,明確原句用比喻形象生動,有恍然大悟的幻覺之美。在賞析關鍵詞句時,適時采用“改一改”“刪一刪”“添一添”“換一換”的做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詞句和修改后的詞句對比,也容易突出原詞句的妙處所在。
身臨其境,提升意境。出示美圖,讓學生再次齊讀寫景句,體會其中美妙。并鼓勵學生立即背誦,及時消化。至此老師小結一下此處語言之美和月色之美:生動的比喻描繪出月下景色的空明,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亦真亦幻、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這里老師用優美的語言進一步提升了美的意境。
體會情感,感悟心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領悟作者流連在這樣的美景中發出的感慨。讓學生補全這句話:一聲“閑人”,多少!填寫上表達情感的詞語。這個感嘆句的表達,能夠促使學生走近蘇軾的內心,設身處地地以蘇軾本人的口吻發出感慨。有感情地讀出來,很有感染力。經過學生討論交流后,指名有感情地讀出這個感嘆句,并談談理由。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希望學生能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對作者的心境形成自己獨立的認識,暢所欲言,并提供足夠充分、合理的依據。當學生的見解比較單一、膚淺,無法形成新的突破時,老師適時啟發,將學生的感悟逐步引向深處。
學生往往最先感受到的是無奈、落寞這類情感,也能結合蘇軾當時的處境來說理由。如果學生談不到抱怨、不甘這類情感,則引導:蘇軾本有兼濟天下之志,經世報國之才,你覺得蘇軾愿意做這樣的閑人嗎?一聲“閑人”,多少——?如果學生談不到豁達、閑適、自得這類情感,則引導:“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而現在只有他二人能夠領略。其他人呢?他們都能像蘇軾這樣從容地欣賞美景嗎?此處還可提示:“一切景語皆情語”,空明的月景烘托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又可見:一聲“閑人”,多少!
創設情境,口語表達。學生已經對蘇軾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此時創設情境,設計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讓學生對蘇軾說一段話。利用這個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梳理在課文學習中形成的閱讀體驗,而且讓學生饒有興致地參與到口語表達訓練中來。課堂教學中既有能力拓展訓練,又緊緊扣住文本,放得開,收得住。
自選配樂,美讀情讀。再一次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朗讀前分別給出激昂、悲涼和舒緩的三段配樂,由學生選擇符合課文意境的配樂并說出理由。學生的正確選擇也證明了他們對課文意境有了真正的把握。這最后一次課文朗讀借助配樂也實現了整個朗讀教學“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讀、情讀”的目的。
聯系舊知,拓展延伸。跳出文本,聯系七年級學過的蘇軾的兩首詞,進一步體會蘇軾對人生豁達、灑脫的情懷,對蘇軾的文學風格形成系統的認識。
勵志人生,感悟哲理。齊讀一段既充滿人文情感,又富有感召力的結束語,能激發學生去學習蘇軾樂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鏈接閱讀,鼓勵深思。課后鼓勵學生拓展閱讀蘇軾的其它作品以及有關蘇軾的作品。并推薦一篇與本文題材類似的文章——蘇軾的《記游松風亭》,印發給學生,布置思考題,作為課外作業。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反思08-04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精選)06-13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2-22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07-17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1-04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反思05-23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08-07
記承天寺夜游 教學反思05-29
記承天寺夜游 反思08-29
【薦】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