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
文言文教學的主要出發點是:要重視知識的積累,要以誦讀為基礎,要注重審美鑒賞。在這一節課里,我兼顧到了這三方面。
一、從教學上看
1.課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學生平時對“閑”的理解巧妙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蘇軾“閑”的特殊心境。
2.課堂導學詳細,目標明確,層次也較清楚。
3.注重教學整合度,目標整體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多樣,教學內容比較綜合。
4.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注重學法指導。
5.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學會感悟與反思。
二、從學習上看
1.學生的參與度較高,課堂活動真實有效。
2.學生的合作學習比較深入,能積極探究共同的問題。
3.學生對“月”文化很感興趣,積累較豐富,能有自己的感悟。
4.掌握了本文字詞知識,學習并體會到情景交融寫法的.作用。
三、從不足上看
1.課堂容量較大,有個別知識點給學生的時間過少。
2.對寫景的欣賞,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啟發得不夠。
3.品味“閑人”、“閑景”、“閑情”,可以放得更開一些,讓學生結合個人的理解,自由去感悟,能自圓其說即可。
4.有些問題的設計,思維梯度顯得不明顯,造成好生“吃不飽”。
5.朗讀指導不到位,主要是在節奏的把握上不夠細化。
“得失寸心知。”好的方面可以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宜盡快改進。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2
一。 成功之處
1. 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由于這篇文章短小(84字)自認比較容易駕馭,且又是中考必考篇目,所以我選取這一課來講授。我從吟月詩句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之后進行題解,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所蘊含的信息。“記”交代了文體,“夜”交代了時間,“承天寺”交代了地點,學生對課文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接著讓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后讓學生誦讀課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積累重點詞語,至此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整體把握、賞析、詩句積累、布置作業。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節,做到了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相扣。
2.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在這節課中,我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指導學生誦讀,參與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學生一起分析、探討問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回答耐心傾聽、思路不對時耐心引導,不急于求成,始終以微笑面對學生,并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18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之中,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 不足
1、 誦讀不夠。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應以讀為主,在讀中了解,在讀中領悟。但我卻對誦讀重視不夠,只是在初讀時提出明確要求:讀準字音、準確斷句,之后就忽略誦讀,不能把誦讀貫穿到底。只就問題而分析問題,沒有通過誦讀來引領學生走進作者意境,領悟作者內心世界,所以導致在探究、賞析時時間不夠。今后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誦讀,在譯、賞、探環節中也體現誦讀,引學生進入情境,深入到問題之中。
2、備課不細,時間安排不合理
在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對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不周導致學生時間不夠。在探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蘊含著復雜感情,及對“閑人”含義的理解分析不到位,對這重點、難點突破不夠,草草收尾。分析其原因就是備課不細,設計內容過多,在教學中不能靈活運用,靈活把握,只想把課文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3
教授文言文要注重學生的朗讀和積累。我先由多張月夜美景圖片的連播配樂,創設情境導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吟誦描寫月的詩句,以舊帶新,引出本文寫月的別具一格,使學生初步了解文章是寫月之作,為后面理解寫景句做了鋪墊,又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對理解文章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是如此。我在教這一課時,以讀為基礎,采用了多種的誦讀方式,由淺入深的體會:首先,我讓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準讀音,聽出節奏和停頓,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斷句很準確;再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要求學生:把握好朗讀節奏,讀出韻味來;在學生有了朗讀體會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展示讀、評價讀、創設師生競讀,多種互動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使學生讀出韻味來,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調。接下來,譯讀課文,即結合課文注釋,譯讀全文。要求學生: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譯文。學生們有的看注釋,有的查找工具書,有的相互討論,有的舉手問我……充分展現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不出所料,學生對字詞句的含義或重點句翻譯游刃有余,問題迎刃而解。于是學生在輕松愉悅之中,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理解了文本。緊接著品讀賞析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的妙處。學生不但分析出月景的特點,修辭手法的效果,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理解,使我意外。可能是由于本節課前面的鋪墊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品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于是學生對主題的解讀便異彩紛呈,達到了預期目的,也自然而然的引發學生思考,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教學設計的拓展環節,我還是以文本為基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擴寫課文,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事實證明,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覺得本節課是比較成功的,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略有遺憾的因為麥克太短,為了達到聽覺效果,學生面沒有照顧全。在設計上,如果趁熱打鐵,及時指導學生背誦的話會更好。但設計不能貪多,課堂時間有限,我已達到了我自己的預期目標。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我會積極總結得與失,并爭取今后做的更好。請領導、老師們給予指正。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4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干凈利索而又極富表現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對于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來說,本文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那么如何教授這篇呢?可以抓的突破點比較多,如從敘事的簡潔、寫景的高超還是情感的抒發角度都很精妙,但如何講才可以講出詩文的味道,我陷入深思。尤其前些日子進行了教學能手的培訓,專家老師那些生動的充滿智慧的語言還在叩擊我的心靈,于是我想,能否用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來講這篇神品。當我看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映潮老師認為學習好古詩文的方法有三句話: 與詩人相遇,和詩人同行,對詩人說話時,我頓悟了。
作為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覺得思路清晰是第一亮點。本節課的教學我采用于老師三句話作為整體思路,首先與詩人相遇,熟悉作者蘇軾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后點出本文寫作的時代背景。其次,和詩人同行,這個版塊的設計主要通過吟讀、譯讀、賞讀、悟讀來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景的獨特和作者“閑人”的情趣。最后對詩人說話,這里通過說話訓練“蘇軾,您是一位 ____的人”,“蘇軾,你的寫得真美,美在_______”來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及寫作特點,尋找美點。這樣思路清晰,既全面把握了,又深入分析了寫法,我覺得還是可取的。
其次,朗讀教學也是文言詩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即吟讀、譯讀、賞讀、悟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有不同方式的朗讀環節,從而把朗讀落在實處。這個“四讀”環節的設計,各有不同的朗讀重點,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從整體感知內容,再到細化分析字句的含義,再到重點欣賞寫景名句,最后悟讀出詩人的豁達樂觀的胸襟和氣度。這樣以讀促教,高效的達到了我們文言詩文教學的目的。
第三、適當適時的補充作者的有關背景知識,從而使教學水到渠成,學生理解不再生硬,從而使課堂更加的靈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大量閱讀了關于蘇軾在黃州的有關,尤其是余秋雨的《蘇東波突圍》和林語堂的《蘇東波傳》。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一口氣就把關于他的介紹全部展現,而是分散在教學過程中,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突破教學難點,例如為了很好的理解“閑人”的含義,我補充一個資料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幫助學生理解。最后的小結也是余秋雨《蘇東坡突圍》中的原話,讓學生學會一種真正的豁達和成熟,從而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這個設計也讓我很有收獲,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收獲了很多,至少更加清晰了理解了黃州與蘇東波的關系,還有讓自己也真正感受到了一種成熟和豁達,真可謂“教學相長”。
我在執教《記承天寺夜游》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無論是讀、悟、還是說,都是學生在活動,同時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
最后,還想說我們教師在充分備教材的基礎上也要充分的備學生,因為這是外班學生,所以之前不能很好的熟悉,沒有叫出學生的名字,沒有很好的針對性的讓學生來朗讀,略顯美中不足。其次,我很注重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師生互評,但發現學生評價的語言單一,組織能力遜色,聽的多,說的少,個別學生參與性比較差。最后,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
“教然后知不足”,每上一節課,自己就會反思許多,也會進步提高許多,現在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帶著對新課程的思考與實踐,揚帆啟程!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5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全文語言高度凝練,短短的84個字,作者描繪了在承天寺夜游時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時抒發了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文言文的教學首先應該引導學生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去理解、去把握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創作意圖。鑒于學生在初一年級(七年級)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文言篇目,積累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經驗,再加上本篇課文篇幅較短并且文意比較淺顯,學生又已做了較為充分的預習。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這次活動的主題,將重點放在鑒賞作品上。從授課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積累的文言文學習經驗,充分利用課下注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們去發現并合作(同學間的友情提示、同學給老師進行友情提示)去落實字詞、去疏通文意、運探究重點問題,品賞課文重點內容,窺測作者復雜的情感世界。
古文朗讀是學習古文的重點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如:聽老師配樂范讀,學生模仿老師自由朗讀,自由讀,抽學生個別讀并點評,學生教讀,學生齊讀等形式。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來實現課前的設想。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朗讀、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學,這是值得我注意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佳作,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作者蘇軾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通過對字里行間的解析來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我設計的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重點突破難點呢?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將課文中寫景的名冤屈“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景也”進行多角度賞析來體現重點。因為這是文中的一段寫景名句,作者用短短的18個字,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空明澄澈,疏景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這一句是文章的一個美點,也是教學的一個關鍵點,對它品得越深,悟得越透,文中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就越好把握。
如何引導學生領悟景中之妙呢?我的教學是:請學生自主發現并朗讀美句,從讀中去悟;請學生品修辭手法,從修辭角度去鑒賞散文的語言美;從分析景物特色入手,引導學生去感悟月色之美;從探尋寫作手法入手,去體會作者寫月不見月(側面描寫)、動景與靜景相結合的寫法的精妙運用;讓學生充分調動想象,去再現庭院月色畫面,實現對文中美的立體建構。這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重點段落進行多層次鑒賞后,由學生瞬息萬變主總結寫景散文的一般鑒賞方法,從而形成閱讀、鑒賞寫景散文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析“閑人”閑情來突破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啟發同學們從分析張懷民這一人物入手:由同是被貶之人的張懷民引出兩個“閑人”,并結合寫作背景感悟“閑人”“閑情”。從而要學生理解且掌握閱讀文學作品,要透過作家的生平去窺測作家的內心世界,去和作家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家的創作意圖,這又一散文鑒賞的方法。
這個兩個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適合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認知規律。從課堂教學反饋的效果看,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思維,通過與學生一起共同探究,授課班級的學生都能夠深入蘇東坡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逆境中憤懣、曠達自適、自我排遣的心情。充分說明這個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文學傷口的教學肩負著傳承祖國優美文化傳統,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的重任。為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結合我平時語文教學的經驗,以及蘿軾除了唐宋八大散文大家這一稱謂外,他還在我國詩歌創作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加之蘇軾文中所刻畫的月色又是誘發詩人創作靈感的重要素材,所以我在教學安排上,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學生詩歌創作的欲望,同時通過對學生的詩歌創作的積極評價,以及對他們創作的詩歌進行配樂誦讀,既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又點燃了他們創作的火花,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了對學生的文學熏陶和感染這一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實說明同學們創作的小詩月色意蘊濃,構筑的月色畫面美,表達了思想感情深沉,使課堂教學形成了高潮。
這篇文章蘇軾將自己的情感與景物描寫渾然一體,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單純簡單的課文分析探究,在準備這堂課的時候,我設計用powerPoint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課件的展示,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蘇軾筆下的承天寺的美景感受更加直觀,如果僅僅通過語言的表達是很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不過在準備與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味的通過課件的展示,就會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畫面的束縛。所以,在設計時,盡管我選用的都是非常美的月夜圖,但我還是把幻燈控制為十張,這樣一個適度的量上。教學的.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也是很成功的:課堂上,同學們既有直觀的感受,又有想象的空間,效果非常好。體現了對多媒體適時、適當、適度,貼近教學的需要,凸顯了對教學資源的整合。
為了能更好的使學生進入情境,我還使用了音樂伴奏朗讀課文來營造氛圍。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我選擇的是樂曲《平湖秋月》,溫婉優雅的旋律非常切合課文的內容與主題,本來在準備過程中思考是否應該采用和月有關的音樂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怕時間太長,而《二泉映月》又過于凄涼,所以最后選擇了《平湖秋月》這首名曲。從教學來看,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教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在人的心里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給學生多一些參與機會;多一點參與的空間;就更多一次實現需要的滿足。這節課我充分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我看來,教學的出發點首先是活生生的學生,其次是教材,教師只是中間的搭橋者。重要的不是教師對課文的解讀,而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在害又在于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從與同學們合作學習、探究的效果看,這一初衷已經實現,且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有人說得好:教學的藝術始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現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在準備和教學過程中,仍然還有一點點遺憾:由于第一次參加這樣大規模、高規格的全省的課堂展示,加上臨時抽課、備課時間短,面對眾多的教學教學專家、臺下黑壓壓的教師我還是有些誠惶誠恐。
對文學作品,特別是文言散文的閱讀鑒賞,應該是我們初中階段第一個語文教師永遠探究的話題,我作為一外語文教育戰線的新兵,還需各位老師和專家不吝賜教。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于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后,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于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
誦讀──積累──感悟──拓展
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競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并茂朗讀;最后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后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只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勝利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沛,在各局部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身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7
對于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識記和誦讀,常用小組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當同學們展示完課文內容后,我對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
一、文言識記與積累方面
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肯定離不開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掌握了些什么。當教師努力落實文言知識的時候,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而當教師極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時,教學又有浮于表面之嫌。我注重了兩點:一是準確掌握課內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與賞析。我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進行組與組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說得相當多。但我感覺有的學生識記的很快,不牢固,忘記得也快。尤其是翻譯課文,展示的時候運用自如,可在加強反饋是出現的錯誤很多。這就是說,講和練有點脫節,不能把課堂上的知識完全轉變成自己的能力。而在要求學生說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
二、文言文誦讀方面。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小組自由放聲朗讀、小組聽讀,小組有感情朗讀、組長讀、組員譯。各組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并茂朗讀;最后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后在閱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
三、文言文體現一種新理念,即將文言文上成“文言”。
我在教學中嘗試兩種新教學手法,一是采用字形辨析法,讓學生感受文字的'原始魅力,如在分析“睡”“寢”“行”“止”時,我向學生展示了這幾個字的篆書體“睡”“寢”“行”“止”,從而簡潔而直接地了解到了他們之間的區別,也了解了作者在文中用不同詞語的用意,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當時的真實心境;二是采用反譯法,即學生根據譯文進行文言表述,學生表述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學生沒有掌握的地方,老師以此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
“好事多磨”,要想自己的課堂有所突破,還需要今后的不懈努力。它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自身的不足之處,讓我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8
教學內容:《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一、積累詞匯,熟讀成誦。二、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三、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新課標要求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讀、大聲朗讀等方法,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采取了學生自主疏通,小組合作解決疑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并及時靈活引入材料:如蘇軾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其一不夠放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如“閑人”的理解等較有深度的問題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解決,教師介入太多。以致學生對“閑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課堂教學過程缺少創新,需要大膽革新。融入新的教學方法。
其三教學過程中只考慮中上層學生,缺少對學困生的指導。沒有顧及全面。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9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執教《記承天寺夜游》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力爭在課堂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情景導入法。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古詩文中寫月亮的名句,學生很快融入課文的所寫的月景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誦讀法。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文言文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整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準音,把握節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問法。在教學過程中,多處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相互釋疑,舉手回答,教師只作適當點拔,以達到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討論法。小組討論文重點字詞、課文翻譯及寫景句子作用。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學們的表現很好,很主動,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些是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當然,這節課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朗讀方法指導不到位,讓學生翻譯課文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多,應該在積累詞語和翻譯課文時,再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在走近蘇軾的環節中,學生對蘇軾的了解還很表面,課前應該布置學生盡可能地尋找關于蘇軾的資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蘇軾的心境。另外,本人來自方言區,普通話咬音不準,表達欠缺。本人所在學校教學條件差,幾乎沒有運用多媒體,對課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區的學生水平和本人所處地區的學生差異,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氣,造成課堂心理緊張,這也是個人心理素質、教學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先進經驗。
2、教學中應精于備課,讀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積極發揮自己的內涵與睿智,努力開發多方面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3、上課時大膽放手,靈活機動,善于駕馭課堂,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公開課時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應毫不怯場,善于臨場發揮,懂得調節現場氣氛,注意說話的藝術,同時,注意個人的儀態風度,令教態更親切,對學生更具親和力。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0
《記承天寺夜游》以語言洗練、意蘊深幽、文化含量豐富而被譽為“神品”。全文雖僅有84個字,但字里行間又給人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文本解讀容易,解讀出作者欲掩藏的內容就不容易了,這對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是一個挑戰。其中牽涉到有關蘇軾的人生際遇、人格形象、哲學思想等問題,不是幾節課就能夠說清楚的。這又需要老師對于蘇軾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對教師的學養積淀又是挑戰。
扛著鋤頭鐵鍬站在一座金山面前,怎么不叫人激動。
我處理這篇文章,重點抓了以下幾點:
一、以“尋張懷民”為切入口,聯系寫作背景進行文本分析,推理演繹被作者小心隱藏的當夜復雜煩悶的心境。
二、通過對“欣然”、“為樂”的辨析,理解作者故作笑顏表現了他夜游以及之后寫作的目的在于排解心中的苦悶。
三、通過對“月光”之空明的描寫和“竹、柏”意象的分析,體會作者苦悶的化解,并探討作者之所以能夠實現自我超脫的原因。
四、從“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把握作者自信自尊、超然不群的精神面貌。
教學中一層層剝下去,讓學生逐層推理、感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分析推理的'快感,但對于能力相對偏弱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比較難以跟上思路的演進。甚至有的同學在同學已經清楚推理了為什么尋張懷民同游暗示了作者心中苦悶的整個邏輯過程后,依然茫然不解。固然有思維的能力和惰性的問題,但如何讓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跟著把腦筋動起來,或者至少達到與之能力相應的低層級目標,卻也是應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思考的。
遇到真正的好文章,就像玉人得到了一塊好玉料,欣喜、激動、不安,又難免遺憾。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1
在惠州永漢中學趙榕深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在初二(5)班上了一節匯報課,教學內容是《記承天寺夜游》一文。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所作,文中通過對承天寺景色的描寫表現出蘇軾坦蕩、曠達、堅守人生的生活信條,讓我們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時,更要感受到他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
一、積累詞匯,熟讀成誦。
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
三、深入文本,體悟情感。上完公開課以后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基本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因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采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在文章的翻譯這一塊我采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教師要舍得舍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閑人”的內蘊,但在40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挖掘,來教學。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復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2
今天是到初中學段的第一節公開課,提前的確是很重視,也很緊張。提前準備的一些東西,當然課堂上也沒有用到。比如,提前準備了為什么找張懷民,還有今天的時間是十月初九,和課文的時間接近,這樣的季節去夜游,對于閑人,閑情逸致的理解和把握等等。
初中語文不同于高中,大部分需要我們去細細解讀文本。初中生,正在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和高中生比起來,很多知識儲備還不夠。在針對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要的就是細致,細致,再細致。
本節課的教學,評課老師提出了一些很值得思考和借鑒的地方。比如,“閑人”這個詞語的'探究。文言文的學習,重要的就是學習“文”和“言”之間的聯系。另外,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不夠簡潔,學習目標應該簡單明了的給學生指引方向。拓展延伸部分,對于初中生而言,給對比閱讀蘇軾的《定xxx》有點難度。拓展延伸,需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度,控制在適當的難度范圍。依托于文本,和文本有聯系,又高于文本。
作為一個青年教師,剛剛接觸初中語文,還有很多要學習和進步的地方。以后一定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慢慢成長,不驕不躁。語文,是文火出功夫,不斷學習和更新的科目。那么語文教師,更是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和課堂技巧的總結,需要厚積薄發。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3
辛苦準備很久的《記承天寺夜游》上完后,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聽課老師的較好評價,課賽評委們也給出了如下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運用,又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挖掘的知識面廣、深,充分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很好。讓學生提出異議,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將材料進行理解,空間較開放。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學給人需要的境界。”領導的錯愛讓我很是惶恐,在認真做完課堂實錄后我靜下心來反思了一下這堂課,現將收獲整理如下:
其實這堂課我自己也還算滿意,打磨過很多遍,真正上的時候因為學生的參與和投入讓我也能放下所有顧慮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課后很久我仍處在課堂上那種高漲的熱情中。
不得不說,學生給了我很多驚喜,首先是“明句讀”部分學生的質疑與解疑讓我很驚喜。為了踐行我教學設計中利用加標點的方式來疏通文意的想法,課前我并未布置學生預習,但這篇文章學生其實已經在之前早自習上齊讀過多遍,有的學生已經會背了,所以課前我還擔心學生很簡單地就完成了加標點的任務,卻靜不下心來仔細推敲,達不到“曉文意”的目標,但學生的表現讓我很是驚喜,他們在加標點的時候我就簡單地檢查了大家掌握的情況,沒有我預想中的順利,最可喜的是他們還主動將自己的困惑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四個問題都是極有價值的:“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間要不要停頓?“解衣欲睡”后面似乎應該打句號?“尋張懷民”后面語意未完,應該打逗號?“水中藻荇交橫”和“蓋竹柏影也”中間應該是逗號吧?明確了共性問題后學生小組討論自己解決,解決的效果也比較好,大家依次明確:“夜”字前加逗號是為了停頓表強調;“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戶”是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語意未完應該是逗號;“尋張懷明”一句是承接“念無與樂者”想要去找,而后面是已經找到,分別是兩個完整的語意,所以中間應該是逗號;“水中藻荇交橫”用了比喻,而“蓋竹柏影也”一句則點明了比喻的本體,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間應該打逗號。因為我的學生基礎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本能地就有畏難情緒,四個文意問題的解決為后面的課開了好頭,學生發現問題是他“跳一跳”能夠到的,他們便來了興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學生對文本主題的理解也讓我很驚喜。設計這環節時,思前想后,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最終我只拋出了一個主問題:“賞空明之月的是個什么樣的人?”結果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和我預設的差不多,很多學生拿到這個問題便直奔著“閑人”二字去了,將文中其他信息一概拋到腦后,巡視學生小組討論情況時我發現了這個問題,于是我立即補充了一個要求:盡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個句子都用上。這樣一來,學生又回到文中從頭細細分析,其實這對后面“閑人”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最終得出了蘇軾是一個“愛月、有詩意”的人,一個“重情義”的人,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一個“幽默”的人,一個“隨緣自適”的人等評價。并且深刻地解讀了“閑人”二字所蘊含的心境。學生都有話可說,舉手的人太多,但因為后面我還有一個借蘇軾的詩詞來揭示他心境的環節,不得不盡快結束了這一輪發言,這點讓我很遺憾。如果是常規課里,我一定會盡量讓每個舉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哪怕的發言并不夠精彩或獨到,我始終覺得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就是在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在我“堅持”拖了幾分鐘堂的情況下劃下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宣布下課時,我留意到很多學生眼中都閃爍著兩簇小火花,那是一種有所獲的表情,而這也才是我這堂課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課畢和聽課老師們交流,大腦風暴般的討論后,我又有了很多收獲。就我最擔心的學生一來就直奔“閑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本的問題,老師建議我可以倒過來處理,讓學生回到文中進一步尋找閑人的證據。這種處理很機智,比我要求學生要全面得、認真地分析每一句文本要好。一位非語文老師的課賽評委告訴我,他從我這堂課中得到了一個感悟就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這一點和我近期看書的心得不謀而合。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中,老師的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準確、恰到好處、帶有啟發性和激勵性的評價才是有效的評價,而有效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交流,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我平日的課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勵學生,或者鼓勵停留在表面,沒能及時地抓住生的閃光點,以后要注意。
最后說說這堂課帶給我的兩個思考。一、如何幫助學生簡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讀”一部分我沒有重講文意,學生很歡愉地學了。“析美文”時我讓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句中讀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了一遍便再無人舉手。我反思到這可能和學生對文言文沒有信心有關系,他們其實有些抗拒字詞的`翻譯,因為不確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開放一些的問題就沒有出現如此的情況。二、如何點評學生的回答?最近聽了很多老師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課堂語言太羅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總擔心學生沒有聽清,所以習慣性地會重復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話語,這種機械的重復不僅沒有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很多本來答問題就不夠自信,聲音很小的同學也因此養成小聲習慣,他們都等著我再幫他們重復一遍。想來,這還真是個致命的習慣,在整理教學實錄的時候我就關注了一下本節課的點評語言,較日常課堂要簡練些,重復學生話語的情況要少些,但是鼓勵性的話語還不夠。
總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找到遺憾再去彌補才會提升。這堂課里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蓋竹柏影也”一句中的“蓋”字的挖掘還只停留在驚喜這個層面,其實“蓋”字也有一種閑適的情愫在里面,正在因為閑,才會突然發現“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對于文本的解讀一點點在加深,對教學的理解也一點點在積累,我愿意多借助一些公開課的平臺來打磨自己。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4
《記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是蘇軾在被貶于黃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寫的。這篇僅有84字的短文,寫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無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張懷民,兩個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創造了一個
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凈悠閑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胸懷。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和初二年級的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這一課分為四個步驟講解的。 一、多讀課文,理解成誦。二、涵詠品味,共賞佳色。三、深入文本,體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難釋疑。上完公開課以后我覺得,本課的教學思路整體上效果不錯,教學步驟清晰,教學環節齊全,教學安排科學,整個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和發揚的。
一、目標明確。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以王老師的高效課堂五步教學法為依據,導入后我利用多媒體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出示給學生,先讓學生直觀認識本課的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為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打好基礎。
二、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
因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采取了多種方式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誦讀過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觀看視頻朗讀。讓學生聽讀后再練習有感情朗讀、齊讀。最后熟讀成誦的目標。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品詞、析句、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讀。在反復吟誦中感受到文言語句的豐富之美、意韻之妙,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越讀越感到自己真正進入了角色,真正體味到了語言文學的魅力。如果說教師的朗讀是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的朗讀訓練就是與文本的直接對話。學生在朗讀中快樂地走進了文本,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條學習目標。
三、新課標中要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的主體是學生。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就充分考慮了學生這個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這一塊我采取了學生自主疏通,老師點撥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學生自學完以后,我再出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字詞部分采取搶答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參與面比較廣,平時不愛答問的陳廣、莫科等學生也參與其中了。
四、一節課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的關注點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師要舍得舍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閑人”的內蘊……但在40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么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就選取了蘇軾借景抒情這一點做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重點分析賞月的詩句,抓住能表達人物心情的詞語,通過對此知識點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蘇軾復雜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 學習一篇文章,把握課本知識是必然的
但是也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在后面增加了對作者進行評價的部分,為了讓學生對蘇軾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特意為學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對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落魄經歷,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黃州本是蘇軾的受難之地。最后在學生讀懂了“閑人”的豁達之后,再次以蘇軾在“黃州”的政績作結,生發學生的人生感悟。這一結構也為學生把握蘇軾的人生態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雖然本課的教學在整體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還有幾個地方自己覺得沒把握好,覺得挺遺憾的。
一、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把“閑人”這個詞向學生解釋透徹,如果能解釋得更到位,相信學生對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將更深。
二、 要掌握好課堂時間
每個環節要分配好時間,我在上課時讓學生翻譯文章時花的時間多了,所以結束時有點倉促,指導學生背誦也是流于形式了,以后在這方面要把握好。
三、作業部分如果能放到課堂內來完成就能體現學生的水平,會覺得這堂課更加完美一些。
四、有些學生還是有點拘謹,放不開,老師也生怕完不成任務沒有作很好地引導。
正確的理念踐行得不夠。評價一堂課的標準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學”為主。本節課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為著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橋梁,課堂上聽到的最多的還是老師的聲音,學生的精彩展現得不夠。我想對于我來講,要將理念變為思維方式,轉化為行動,還有更多的問題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總的感覺,本次教學讓自己進步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多反思,總結一些經驗,讓學生學得更好,學得更輕松。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5
“共同備課工作坊”結束了,感覺還不錯。
《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在黃州期間寫的一篇散文小品。這篇短文僅用84個字就巧妙地勾畫了一幅月夜景色圖,用淡淡的月景訴濃濃的愁情,似從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蕩,煙波生色。教讀此文,歷來不會忽視這樣幾個問題:賞析月色,理解“閑人”,感受蘇軾的人生態度。在呈現的這堂課上,我的努力方向與此相同,只是在如何讓學生更自然、更容易、更真切、更深刻地達成這些目標上費了些腦筋,其中自己比較滿意的設計有:
教學結構完整、嚴謹。我一直認為,設計一堂課猶如構思一篇文章,要做到線索明晰,結構嚴謹。在本堂課的設計中,我安排了兩個關鍵詞:黃州、蘇軾。首先,導入時,我引用了蘇軾自己的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讓學生感受“黃州”在蘇軾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給學生以“黃州”是蘇軾的福地的印象。在教學環節“悟閑愁”之前,我又為學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中關于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落魄經歷,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黃州本是蘇軾的受難之地。最后在學生讀懂了“閑人”的`豁達之后,再次以蘇軾在“黃州”的政績作結,生發學生的人生感悟。這一結構也為學生把握蘇軾的人生態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撐。
教學環節新穎、巧妙。為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緊扣一個“閑”字,主要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知文意—品閑情—悟閑愁—懂閑人。這使得整個教學流程環環相扣,層層遞深,把對文章的理解條理化,簡單化了,達到了化整為零的效果。其中之巧還體現在背景資料的適時出示上。在日常的備課中,我一直堅持先要“裸讀”的原則,即不借助任何課文以外的資料,讓自己沉浸文中,先要捕捉到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在初讀此文時,我相信很多人包括學生的第一感受就是:蘇軾好有閑情雅致,好清閑啊,文中的月色寫得太美了,太妙了。根據這種初讀的體驗,我首先設計了“品閑情”這一環節,其中包括了對月色的賞析。是不是“閑人”的內涵僅止于此呢?此時出示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資料是適時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遞深,既而再通過“悟閑愁”來理解“閑人”的更多內涵。這要比一開始就讓學生了解這一點要有益得多。
當然,更值得反思與總結的還應該師本節課的遺憾。
我希望自己能夠切記:一節課45分鐘,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結果就是全面平庸。選擇價值點、興趣點深入挖掘,方能成就精彩課堂。我想本節課嚴重拖堂應該也與此點沒有處理好有關。
正確的理念踐行得不夠。很同意張老師的說法:評價一堂課的標準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學”為主。本節課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為著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橋梁,課堂上聽到的最多的還是老師的聲音,學生的精彩展現得不夠,。我想對于我來講,要將理念變為思維方式,轉化為行動,還有更多的問題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總的感覺,此次比賽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說一句:本想收獲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感謝所有給我幫助的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04-11
記承天寺夜游 教學反思05-29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反思05-23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1-09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反思01-28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12-22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精選)06-13
記承天寺夜游 反思01-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推薦)06-14
(推薦)《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