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就是根據詩詞內容,找出其中的意象,體會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書法的感情。相信很多人對古詩詞鑒賞都是一知半解,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于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佳節:美好的節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創作背景
此詩原注:“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后來那些富于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里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后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后勁不足。這首詩的后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采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并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王維的簡介
王維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詩人。他字摩詰,號稱摩詰居士,所以也有人會以摩詰來代稱他。
王維的才華,在他少年的時候就已經顯露了出來。他才華橫溢、才思敏捷,又能寫詩又會作畫。所以,王維初到京城應試之時,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愛。
王維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閑的時間修筑了一座小院,用來修養身心。他在為官之時的生活情況是半官半隱的。因為他遭閑暇之時,就會來到這個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閑舒適。
王維的生活一直都是波瀾不驚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時候,這樣的平靜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亂中,王維在混亂中被叛軍所捕。迫于無奈,王維只能在叛軍的壓迫下當官。在此期間他曾寫過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詩,這就成了日后王維的保命符。
叛亂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軍的官,王維應被判刑。但因其弟請求,以及他自己寫的那些詩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維本來心懷壯志,想要建功立業。可是經歷了安史之亂,再加上政局動蕩不穩,使得他漸漸消沉,內心的火焰也漸漸熄滅。他開始吃齋念佛,頗有脫離世俗之意。
他的許多詩描述的就是他在隱居時候的生活,詞句清新自然、淡泊寧遠。而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有很多。他的許多作品都流傳了下來,備受世人的推崇。
王維生平
王維是當代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作是中國詩壇中的瑰寶,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雖然王維在詩歌上有著極大的成就,但是他的仕途卻并不如意。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王維的生平吧。
王維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卒于761年,字摩詰,是唐朝有名的詩人和畫家,有“詩佛”之稱。
王維成名于少年時期,他除了有一副好文采,還善于作畫,對音樂也有著極高的天賦。一時間,王維就成了京城上流社會間的寵兒。王維雖然才華橫溢,但是他在官場上卻并沒有得到重用。直到張九齡執政之時,他才得到了提拔。可惜的是,后來奸臣李林甫當道,而王維傾向于張九齡的政治主張,而備受排擠,終究被擠出了朝廷。王維對官場上的黑暗深感苦悶,但又留戀祿位,不舍離去,就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雖然仕途并不如意,但也沒有什么大的波折。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后,王維也被卷入了波折之中。王維被叛軍所抓獲,不得已投效在叛軍之下。但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常常寫一些思念天子的詩章。在叛亂被平定后,王維因曾為叛軍效力而獲罪。王維的弟弟在叛亂之中有大功,愿以功勞和消籍為兄抵罪,王維才免去一死,僅以降職為懲戒。后來,王維又升至尚書右丞,所以世人又稱其為“王右丞”。
王維晚年看破世俗,無心于政事,專心于參禪悟道,并寫下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成為了唐代山水田園詩派成就最高的人,而他留下的詩,也備受世人推崇。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相關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10-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原文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王維08-29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10-2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簡介08-29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原文及譯文08-2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譯文及注釋02-2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及譯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