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到季羨林散文
九十八歲的季羨林老人,帶著等身的著作,和綿綿的為人的風格,于2009年7月11日離世。
我是今天看了新浪的年度盤點里面,關于季老的專題,寫一點緬懷季老的文字。
季羨林是誰?“未名四老”之一,“北大副校長”,“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種種頭銜。還有聲音稱他為“國學大師”、“學術泰斗”、“國寶”,季老對此力辭,不予承認。
也許,稱他為文化老人,他更樂意接受。
季老生于上世紀初的1911年,經歷了風云變幻的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歲月。畢業于清華大學。學術方面研究古代印度語言、吐火羅語、佛教史,古代中外交流史,等等。他翻譯有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煌煌9萬余行。季老還通曉12國語言。
季老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沒有邁克杰克遜那么多的粉絲。他是小眾的大師,研究的不是顯學,甚至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學。但是他是一個學者。
在網絡的虛擬社會,名人明星的方方面面都被顯露,被觀察,被評論,被放大。有人褒揚你,也有人批評你。有人歌頌你,也有人中傷你。但我看不到對季老說三道四的'文字。即使是為長者諱,為尊者諱,為死者諱。也不能如此的徹底。這一片對季老的毫無保留的愛戴,我想是有原因的。
也許是季老的學貫中西,著作等身,也許是季老筆耕不輟、焚膏繼晷?
我所知道的,是遠遠不止這些。
季老為人清簡,一件中山裝穿了幾十年。80多歲還在燕園里騎著那輛破自行車。許多北大的學生都有回憶到季老平易近人的點點滴滴,比如幫同學看行李等等。季老凌晨4點即起,散步朗誦,嚴謹守時,生活規律而治學嚴謹。即使在動亂的十年里,依然保持自己學者的良知和操守。他的弟子錢文忠說過,該堅持的和該堅守的,他一樣也沒有丟棄。
錢文忠還講述了季老去看望前輩學者的故事。說他挺直上身坐在沙發一角,畢恭畢敬的對前輩學者說新年賀詞。語言神態,恭恭敬敬。讀之,令人動容。
季老走了,留下豐厚的學術典籍留待少數學術的精英去學習、鉆研,發揚光大。留下豐厚的散文作品,給文學愛好者、給大眾欣賞、品讀,讓我們深入他的內心,他的思考,他經歷的二十世紀的往昔歲月,他對后來者的諄諄期盼,深深囑托。
還有,我們緬懷季老,一方面是學習他留下的著作,更重要是學習他的做人。他是學術的大師,散文創作的大師,更是做人的大師。
清華園有你這個學子,幸甚!北大有你這個老師,幸甚!吾輩有你這個榜樣,幸甚!中國有你這樣淡泊而熱情的學者,幸甚!
在如今喧囂浮躁的年代,還有多少人本著良心寫誠實的文字?突然很想看看季老“句句真言”的《牛棚雜憶》。
【做人做到季羨林散文】相關文章:
季羨林教我學做人美文08-07
季羨林散文朗誦10-31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讀后感11-19
季羨林《赴瑞士》散文07-22
季羨林散文描寫摘抄01-26
季羨林散文欣賞之漫談散文01-30
聽雨季羨林經典散文11-25
季羨林散文讀書筆記11-11
愛讀季羨林經典散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