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和做課文原文臧克家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說和做課文原文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農民詩人”臧克家的作品,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和做課文原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和做》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味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
2、夾敘夾議的寫法,敘述中的抒情、描寫和議論,前后文的過渡和照應
3、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欣賞,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導寫作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生講述交流搜集的資料,引出聞一多,臧克家。
二、了解聞一多,臧克家。(課件)
聞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回國,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詩集有《紅燭》《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激情。1943年后,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一二一”慘案發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最后獻出寶貴的生命。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稱其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臧克家(簡略了解)
三、檢查預習情況(課件)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地殼 仰之彌高 兀兀窮年
校補 鍥而不舍 瀝盡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蟻排衙
函寄 目不窺園 迥乎不同
漂白 警報迭起 氣沖斗牛
2區分下列形近字
霄,宵 炯,迥 赫,赧
鍥,契,挈 暇,瑕,遐
四、理清課文 整體感知
1 放聲朗讀課文,思考:(均有課件)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以此為脈絡,文章可分為幾部分?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連綴的?
明確: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第一部分(1-7)記述前期聞先生作為學者方面的“說”和“做”。
第二部分(8-20)記述后期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兩部分之間用了七、八、九三個段落過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結,第八、九段開啟下文。這樣連綴緊密,脈絡清楚,過渡自然,把兩個方面的情況簡明地并列提出,給讀者以深刻印象。
3.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作為學者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5作為學者聞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古典新義》
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6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是怎樣說的?(引用原文)
“ 此生別無……講個痛快﹗”
“另函寄上……請傳觀。”
7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確: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
目的:爭取民主
總結提問:這篇文章為什么取標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略
五 作業布置
1,讀一讀,寫一寫
2,《作業本》1-4題
第二課時
一 賞析臧克家詩作《有的人》,緬懷聞一多先生導入
二 復習上節課延伸提問:(課件)
聞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為什么有這種變化?
明確:前期為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取得累累碩果。后期投身民主運動,做爭取民主的戰士,無所畏懼視死如歸。原因及共同點: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他卻是始終的言行一致。
三 重點研讀第一部分,賞析生動形象,精煉含蓄的語言。
1 先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再講一講喜歡的理由。(教師大力鼓勵,引導,賞識評價)
2 學生圈點勾畫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詞語,討論解決。
3 教師提出如下句子或詞語讓學生討論:
見課本練習二
4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請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寫聞一多挑燈夜讀的情景。
5 歸納本文語言特點(課件)
明確:語言生動形象,富于感情和詩意:
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運用成語或四字短語:使結構整齊,有節奏感。
運用對句: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
四。小結
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為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五 課外拓展。
賞析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感悟聞一多先生作為卓越學者的精彩語言和作為大勇的革命家的風范。
六 作業布置
1《作業本》閱讀理解
2 課外讀《紅燭頌—紀念聞一多烈士》(聞立鵬)
作者介紹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水縣(今浠水縣)下巴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家學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五歲時即進入私塾學習,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
1912年,聞一多十三歲時,便以鄂籍復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大學前身)。清華是美麗的,但恰恰是令中國人感到恥辱的庚子賠款辦的。民族的遭遇和命運,似乎已注定了他要承受這種煎熬。
在這樣的煎熬里,聞一多將自己沉浸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在那里找到了心靈的呼應和慰藉。他在讀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時種下了關心百姓疾苦的思想種子;他在品味屈原的冤郁絕望中,感受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職責和豪情。
1919年五四戶外爆發時,遠離城中心的清華園還處于平靜之中。但是這個平靜第二天就被打破了。5月5日清晨,懸掛在食堂門口墻上的一幅手書的岳飛的《滿江紅》,吸引了清華師生的眼睛。“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手抄這首詩激勵清華師生的正是聞一多。
數日后,他與其他同學一齊,從清華園徒步入城,發表街頭演說,宣傳反帝愛國思想。那年5月17日,他在家書中寫道:“國家育養學生,歲糜巨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今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
這時的聞一多年僅21歲,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與個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猶豫地選取了前者。
【說和做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說和做課文原文臧克家06-16
說和做課后詞語11-13
小學課文太陽課文原文11-09
勸學的課文原文01-17
課文《蠟燭》原文07-28
課文《燕子》原文06-11
《恐龍》課文原文03-15
課文《橋》原文04-27
《馬》課文原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