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課文的主要內容
《燕子》這篇課文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接下來小編搜集了燕子課文的主要內容,歡迎閱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燕子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燕子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表現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詳析每段的內容
【詳解第二段】課文富有濃厚的春天的信息,而表現春天氣息的方式有很多,這篇課文的景物有靜態與動態兩種形式,無論是課文中的動物還是植物,都富有春天的顏色,而且各種色彩的配合,是靜態的一幅春景圖。一句”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打破了這幅靜態的春景圖,有了”細雨、微風、燕子“的到來,畫面開始活動起來。我們一起想想,在這幅春景圖中,以”黃色、綠色、青色“為主色調,以”各色鮮花“為輔助色彩,用燕子的”烏黑光亮”色煥活春的色彩。足見,作者是繪畫高手,以暖色調繪圖,以黑色(本色)點亮畫面,如此,第二段的畫面感開始鮮明起來。
【詳解第三段】則是春景圖中的主體,即“燕子”。課文的題目是燕子,自然重點也是燕子,第一段將燕子“輕快、活潑、機靈”的特點陳述出來。毋庸置疑,課文的后幾段一定是圍繞燕子的這幾個特點來寫,關鍵在于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穿插第一段】找出燕子的特點“輕快、活潑、機靈”。此處,可作為學生寫作訓練的一個例子,即要描寫動物、植物或者人物時。學生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可以模仿作者對物體的外在描寫和特點,因為燕子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動物,所以外形描寫是略寫,但要注意用詞,抓住“一身、一對、加上”等詞,既沒有重復地使用量詞,也不是相同的寫法,注意在略寫作文某一部分時,注意變換寫法,不重復使用相同的詞或者相同的寫作方式。
【回歸第三段】可以看出,課文的第一段是總段,第二、三段都是分別體現燕子“輕快、活潑、機靈”的特點。第二段以后就開始詳寫燕子“輕快、活潑、機靈”的特點。特別是第三自然段,以課文中的分號為標志,將這段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抓住燕子”斜、掠、唧唧、一轉眼“等詞。可以發現燕子斜著身子,所以這是縱向飛行的燕子,”掠、一轉眼“兩詞,體現出燕子的輕快。”唧唧“一詞,將畫面中縱向飛行的燕子點亮了,賦予春天最活潑的”唧唧“生,這也許就是春天的聲音吧。分號的后半部分,抓住”橫掠、偶爾、沾“等詞,體會這是橫向飛行的燕子,與前面縱向飛行的燕子形成對比,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橫向飛行的燕子還是縱向飛行的燕子,他們都離不開課文第一段提到的”輕快、活潑、機靈“,尤其是”機靈“一詞,表現的非常明確,可以通過”偶爾“”尾尖“”沾“等詞,凸現燕子的機靈,非常輕快。最后一句更是神來之筆,用”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在春景圖中,我們沒有看到燕子掠過水面的畫面,但是蕩漾的波紋告訴我們,燕子已經”輕快、機靈“地飛過了湖面,頗有“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味道,這就是中國的意象。這句話與分號前面的”一轉眼“一樣,都體現出燕子”輕快、機靈“,通過對第三段的分析,燕子輕快、機靈、活潑的特點儼然展現在讀者面前。
【詳解第四段】與第三段正在飛行的燕子形成對比,這是“幾對燕子飛倦了”,與剛才“斜飛、橫掠”的燕子狀態不一樣,是“倦”,以靜為主。所以,春景圖的主體——燕子,是兩種狀態,有動(第三段)有靜(第四段)。倦怠的燕子,停在電線上,像是五線譜上的音符(強調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這里,作者將“飛倦的燕子”定格,以“藍藍的天空”為背景。我們可以想象,黑色的五線譜和音符,在藍色的背景下演唱春天的贊歌,不論是色彩(視覺)還是聲音(聽覺),都春意盡出。
課文簡介
《燕子》是鄭振鐸寫作的散文。這篇散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本文收錄在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1課及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2課,由梓君朗讀。
作者簡介
鄭振鐸,我國現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國內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對中國的文化學術事業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貢獻。
人物生平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區乘涼橋),曾在廣場路小學、溫二中、溫州中學就讀。
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現北京交通大學)學習。
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并開始發表作品。
1920年與沈雁冰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文學周刊》與《小說月報》,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小說月報》主編,上海大學教師,《公理日報》主編。
1927年旅居英、法,回國后歷任北京燕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暨南大學教授,《世界文庫》主編。2月,鄭振鐸與葉紹鈞、胡愈之等人發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會”,公會積極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后的革命活動。“四·一二”政變后,他與胡愈之等人致信國民黨當局,強烈抗議屠殺革命群眾,為此險遭逮捕。5月,乘船到歐洲避難和游學。在法、英等國家圖書館里,遍讀有關中國古代小說、戲曲、變文等書籍,并研究了希臘羅馬文學,譯著了《民俗學概論》《民俗學淺說》《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等專著,還創作了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中的大部分作品。
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中文系教授。
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此書圖文并茂、史料豐富、眼界寬闊,充分肯定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1934年,又出版了《中國文學論集》、《佝僂集》等論文集,以及借希臘神話題材歌頌現實的革命斗爭的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
1935年春,鄭振鐸到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
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與胡愈之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周刊》。
1949年后歷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全委、主席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49年2月,鄭振鐸繞道香港進入解放區。7月,參加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后改名為作協)的常務委員。
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53年2月22日,任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決定正式成立,新中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個文學研究專業機構——中國文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7年,他編集出版了《中國文學研究》三冊,書中基本上包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在中國文學研究中所涉及的各個領域、專題,反映了他在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958年10月17日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突然失事遇難殉職,年僅60歲。
人物軼事
鄭振鐸的初戀并不順利,那時,他正在北京讀書,北京的福建同學組織抗日聯合會,經常聚會。他自然是每會必到,到則必慷慨陳詞。當時,全國女子高等學府——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以戰國“四公子”自詡的女高師“四公子”中,就有3個是福建籍。其中,有一個叫王世瑛,出身于有錢人家,家里既有恒產,又代代做官,她的父親此時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這樣的小姐,居然也參加愛國活動,還擔任了校學生自治會主席,而且長得很漂亮,在愛國學生運動中,鄭振鐸對她很有好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覺得只要幾天不見王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來。有時,他正好有關于學生運動的事,便闖進女高師紅樓去,當時,因五四運動的沖擊,女高師當局已被迫放寬了原先如同監獄看守般的門衛制度。遺憾的是,由于王世瑛的猶豫和她父母的反對,鄭振鐸長時間處于無可奈何的痛苦中。
【燕子課文的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課文《燕子》主要內容11-03
課文燕子的主要內容02-24
燕子課文主要內容10-27
燕子的課文主要內容10-23
燕子專列課文主要內容10-27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內容10-28
小學課文燕子主要內容10-28
燕子主要內容11-19
燕子課文原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