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蘆花蕩》課文理解
這篇小說的人物描寫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鮮明,很有傳奇色彩,如文章開頭先寫環境的險惡,再寫老頭子的業績,文章結尾部分先把老頭子的決心寫成難以置信的大話,再寫他出奇制勝的英雄行為。倔強的性格,曲折的情節,富有傳奇的情趣。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你什么也靠給我,是他的豪言壯語,為民族抗戰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勇敢悠閑,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為他具有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對鄉土、對同胞的感情。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
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對鄉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t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以葦塘里的負責民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槁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來的。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老頭子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上系了一只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枯木樁子的水區,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挨打,張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個個成了被綁的困獸。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里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為老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蓮蓬,只顧剝著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個,能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位傳奇式的英雄。
景隨情移,情景相生。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件,但決沒有凄凄、慘慘、戚戚的描繪,就連那個女孩子受傷后的幾聲呻吟,也被輕輕一筆帶過去了,作品要高昂濃重地表達出來的,是一種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情緒。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小說一開頭,就有一段精妙的景物描寫: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可是,敵人侵占著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多么鮮明的愛憎感情!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于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著作者沉沉的情懷。
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里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詩意盎然地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著天邊的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為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至于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于蘆花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離開了具體的斗爭環境那一場跟敵人進行的殊死戰斗,其實不然,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把他們致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俗話說景隨情移,解恨的戰斗必然會在內心萌發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此情此景,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麗了。
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品,而是蘊含了深遠的寄寓在內的。在他的小說里,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絕不是幾顆游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體。
(選自《孫犁作品欣賞》,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蘆花蕩》課文理解】相關文章:
《蘆花蕩》閱讀及答案10-08
蘆花蕩閱讀試題附答案07-02
有關于寫蘆花蕩的優美句子07-21
《離騷》課文理解07-01
《鄉愁》課文理解04-17
琥珀課文理解08-13
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教材理解09-02
《黃河的主人》課文理解09-11
《豐碑》這篇課文的理解分析10-03
《刷子李》課文理解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