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老舍讀后感
《養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又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同名另有介紹如何養花以及養花的注意事項。
成功的文學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字面之外還有一層意思,也就是古人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達這種意思,是我們在閱讀時體味到的。
這篇散文的題目是“養花”,全篇也沒有一處離開養花。但是,在字里行間,我們又聽到作者另一個聲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簡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贊歌,洋溢著對美的事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作家只字沒有提到這個意思,可是每個字又都包含著這個意思。
這篇散文因為有了這樣的弦外之音、韻外之致,才會讓人感到味之不盡,富有魅力吧!
這種弦外之音是打哪里來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傳出來的,它是作者的心聲,它不是硬塞進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類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心靈中沒有的東西不可能流淌于筆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這般打心眼里熱愛新生活,若是他沒有那樣一顆善良、美好的心靈,他是發不出這樣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愛美好的東西了。他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難過;搶救風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他感到說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會感謝起花草來,因為它們給了他快樂……散文中流露出的'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顆美好的心。
所以,文學創作塑造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創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開給人看。以抒情為主的散文、詩歌尤其是這樣。只有美麗的心才能唱出美麗的歌。藝術的修養離不開人格的修養。陸游說寫詩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吧。
《養花》寫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面對朋友隨隨便便講出來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瀉出來的,看不到一點刀斧痕跡。
然而,它又很講究結構、講究布局。全篇不離養花,層次十分分明,或談養花的愛好,或談養花的辛苦,或談養花的快樂,或談養花的憂傷……有對比,有變化。最后一段,寥寥數字,畫龍點睛,明確題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有功夫,卻又似乎不見功夫,自然天成,這才是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啟下句(過渡句):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
【養花老舍讀后感】相關文章:
老舍《養花》讀后感11-27
老舍作品養花讀后感08-17
老舍養花讀后感范文07-17
老舍《養花》的讀后感05-19
老舍《養花》讀后感范文03-05
老舍的《養花》讀后感10-26
老舍《養花》讀后感作文06-26
老舍文章《養花》04-13
老舍《養花》讀后感(1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