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栗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栗子》,歡迎大家分享。
《栗子》
栗子以良鄉的為最有名。良鄉縣在河北,北平的西南方,平漢鐵路線上。其地盛產栗子。然栗樹北方到處皆有,固不必限于良鄉。
我家住在北平大取燈胡同的時候,小園中亦有栗樹一株,初僅丈許,不數年高二丈以上,結實累累。果苞若刺謂,若老雞頭,遍體芒刺,內含栗兩三顆。熟時不摘取則自行墜落,苞破而栗出。搗碎果苞取栗,有漿液外流,可做染料。后來我在嶗山上看見過巨大的栗子樹,高三丈以上,果苞落下狼藉滿地,無人理會。
在北平,每年秋節過后,大街上幾乎每一家干果子鋪門外都支起一個大鐵鍋,翹起短短的一截煙囪,一個小力巴揮動大鐵鏟,翻炒栗子。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結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做糖炒栗子。煙煤的黑煙擴散,嘩啦嘩啦的翻炒聲,間或有粟子的爆炸:聲,織成一片好熱鬧的晚秋初冬的景致。孩子們沒有不愛吃栗子的,幾個銅板買一包,草紙包起,用麻莖兒捆上,熱呼呼的,有時簡直是燙手熱,拿回家去一時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窩垛里保溫。
煮咸水栗子是另一種吃法。在栗子上切十字形裂口,在鍋里煮,加鹽。栗子是甜滋滋的,加上咸,別有風味。煮時不妨加些八角之類的香料。冷食熱食均佳。
但是最妙的是以栗子做點心。北平西車站食堂是有名的西餐館。所制“奶油栗子面兒”或稱“奶油栗子粉”實在是一絕。栗子磨成粉,就好像花生粉一樣,干松松的,上面澆大量奶油。所謂奶油就是打攪過的奶油(whipped cream)。用小勺取食,味妙無窮。奶油要新鮮,打攪要適度,打得不夠稠自然不好吃;打過了頭卻又稀釋了。東安市場的中興茶樓和國強西點鋪后來也仿制,工料不夠水準,稍形遜色。北海仿膳之栗子面小窩頭,我吃不出栗子味。
杭州西湖煙霞嶺下翁家山的桂花是出名的,尤其是滿家弄,不但桂花特別的香,而且桂花盛時栗子正熟,桂花煮栗子成了路邊小店的無上佳品。徐志摩告訴我,每值秋后必去訪桂,吃一碗煮栗子,認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殘凈盡,他感而寫了一首詩《這年頭活著不易》。
十幾年前在西雅圖海濱市場閑逛,出得門來忽聞異香,遙見一意大利人推小車賣炒栗。論個賣————五角錢一個,我們一家六口就買了六穎,坐在車里分而嘗之。如今我們這里到冬天也有小販賣“良鄉栗子”了。韓國進口的栗子大而無當,并且糊皮,不足取。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曾赴美留學,后任教于南京東南大學和暨南大學。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后遷至臺,歷任臺北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英語教研所主任、文學院院長、國立編譯館館長。
創作
梁實秋出生于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舊式官僚家庭,父親是前清秀才,后曾入同文館攻習英文。他以新月派文藝批評家著稱。梁實秋從1927年開始寫散文,直至1987年病逝絕筆,結集出版過《罵人的藝術》、《雅舍小品》、《秋室雜文》、《實秋雜文》、《雅舍雜文》、《清華八年》等二十余種,涉及小品、雜感、游記、回憶錄、讀書札記等文體。
梁實秋大小品大都是從一己的人生經驗出發,說古道今,談論人物,取材于平凡的日常人生,抒發人生的情趣,體現出一種清雅通脫的襟懷.在幽默詼諧中含蘊了幾分諷刺,又在諷刺椰榆中透出了幾分親切和溫厚。
梁實秋的散文個性鮮明,韻味濃郁。梁實秋自稱他的散文是“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但其行文從容不迫,言簡意賅,留有余味。梁實秋認為散文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簡單”,他的散文大都篇幅簡約,語言精練,體現出一種由博返約的境界。此外,梁實秋的散文談古說今,中外逢源,廣征博引,文采斐然。說理融于形象的比喻,帶有亦莊亦諧的情調,富于理趣。這種含笑談玄、妙語解頤的文字,在《雅舍小品》里俯拾皆是,與內涵的閑情逸致一道造就了“雅舍體”溫文容與、雅健老到的獨特風格。這在40年代文壇獨樹一幟,延續和發展了閑適派散文的藝術精神。雖有紳士和名士氣,卻還是讓人讀來感到親切,可品嘗人生諸多況味,獲得生活的真趣與愉悅。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栗子》】相關文章: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吃》05-10
梁實秋 雅舍談吃04-17
雅舍談吃梁實秋11-16
梁實秋雅舍談吃08-07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餃子》01-25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鍋燒雞》02-15
梁實秋:雅舍談吃賞析08-08
梁實秋《雅舍談吃》簡介08-08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由熊掌說起》01-25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生炒鱔魚絲》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