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李白詩歌浪漫主義形成的原因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節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詩歌浪漫主義形成的原因,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在李白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只有對形成的原因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李白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內涵。李白積極浪漫主義創作風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一、唐朝的政治、經濟全面繁榮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氣象是李白積極浪漫主義詩風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礎。
唐朝是我國封建時代最強盛和通知時間最長的王朝,前有“貞觀之治”后有“開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特定的時期孕育著特定的風氣。政治上的開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國逐步形成并孕育著一種樂觀、自信與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李白就是生活在這個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與交融的偉大時代。可以說李白積極浪漫主義風格正是盛唐氣象的反應,更重要的是當時詩歌是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下形成的一種新潮流的產物,而李白也正是在這種文化乳汁的哺乳下步入了高峰,成為這種新詩歌的優秀代表。
二、文學已有的成就是李白積極浪漫主義詩風汲取的營養。
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形成與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著必然的深刻的聯系。初唐全面輝煌的社會帶來了文學的盛世,而作為封建正統文學主要形式的詩歌更是迅猛的發展并且呈現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景象,造就了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的繁榮首先表現在數量上,三百年間詩作近五萬首,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間遺存總和還多出兩三倍。這一時期詩壇的詩人更如群星燦爛,社會性極為廣泛,這使得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很高的境界,詩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前所來有的發展,形成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紀元,李白抱著批判、繼承、推陳出新的創作態度,繼承前代浪漫主義的創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風格,反映了時代的進取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同時他尊重傳統,學習前人,又勇于創新,善于從多方面來學習并吸取精華,這不僅對他的詩歌的思想內容有著深刻的影響,并且對他詩歌的語言風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陳子昂掃蕩齊梁詩風的文學改革對李白影響極大,李白在《贈僧行融》中曾贊揚陳子昂“峨眉史懷一,獨映陳公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學主張正是陳子昂文學革新的深化。所有這些已有文學成就李白都是兼收并包、廣為接納,并加以批判地繼承,轉化為自身積極浪漫主義詩風吸取不盡的給養。
三、李白的個人經歷,使他成為積極浪漫主義偉大的旗手。
李白出身于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商人家庭。他從小”誦六甲,觀百家”,喜擊劍游俠。他的少年時代生長于道教氣氛濃郁的蜀中,環境對他的儒道信仰影響甚大,后來他又學習縱橫術。就是因為他少年時代受到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也使他的詩中有了那種奔瀉而出的感情和奮發昂揚的氣勢。在26歲時,李白開始踏上游歷生活,并多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天寶元年,李白奉召入京,這一時期是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但不久后,就被權貴們所詆毀,仕途再受打擊,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大事,希望建功立業的心情并無減退。安史之亂起,李白以為報國時機已到,入永王幕,慷慨從軍,后卻被定為反叛罪,被迫離開長安。他雖然極端痛苦,但總是在那里掙扎、抗議、奮斗,仍然表現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傲骨!在這一時期他揭露現實的作品越來越多,反抗精神也愈加強烈。
獨特的經歷造就了獨特的思想,而獨特思想又造就了詩人獨特的性格。他們既有區別又有相通之處,在李白身上是不同程度地體現著。這就導致了李白思想的積極與消極、入世與出世、求仕與隱居思想行為的交織與融合。天地之道,得之于心,然后吐之為文章,這就是李白的詩歌.
拓展:
李白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且李商隱與杜牧并稱為“小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葉堡鄉),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長安元年夏歷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愿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詩歌浪漫主義形成的原因】相關文章: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06-18
淺析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09-03
李白詩歌成就的原因10-30
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08-17
浪漫主義的詩歌11-01
浪漫主義詩歌08-02
李白浪漫主義的詩句10-19
李白浪漫主義詩句05-25
李白的個性形成07-13
從時代背景看李白詩歌風格形成的因素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