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翻譯賞析
《勞勞亭·天下傷心處》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處,不遣柳條青。
【前言】
《勞勞亭》,是由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其所作年代殆已不可切考,似為作者漫游金陵時作。詩中雖有送別之意,卻無送別之人、之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此詩前兩句以極其洗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將送別詩意推到了高峰;后兩句則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兩句,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為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另辟詩境,別翻新意,從而振起全篇。
【注釋】
⑴勞勞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江南通志》:勞勞亭,在江寧府治西南。
⑵知:理解。
⑶遣:讓。
【翻譯】
天下最讓人傷心的地方,是那行人送別的勞勞亭。春風也知道離別的痛苦,不肯讓柳條生長出嫩芽。
【鑒賞】
勞勞亭的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南,是古時的送別之所。李白另有一首《勞勞亭歌》,從其中的“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古情不盡東流水,此地悲風愁白楊”四句,可以想見亭周圍的秋季景色;而寫這首絕句時,春風初到,柳條未青,應當是早春時節。不過,詩人要寫的卻不是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它除了在語言、風格上顯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藝術美外,其妙處在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此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詩人以極其洗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單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楚辭之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者,唯別而已矣”。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別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過,這首詩的得力之處卻非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后兩句。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指出天下傷心之地是離亭,也就是說天下傷心之事莫過于離別,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么話好說,沒有進一步盤旋的余地了。如果后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別翻新意,另辟詩境。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文心雕龍之物色篇》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詩思往往是與聯想俱來的。詩人在構思時,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聯類越廣,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王之渙的《送別》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也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但就詩人的聯想而言,只不過因古時有楊柳送別習俗,就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系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而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了一起。如果說王詩的聯想還是直接的,那么李詩的聯想則是間接的,其聯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勞停驛歐陽修翻譯賞析12-05
民勞詩經原文及翻譯07-23
李白《謝公亭謝亭離別處》翻譯賞析01-24
李白《洗腳亭·白道向姑熟》翻譯賞析09-06
李白墓原文翻譯賞析08-20
《春日憶李白》翻譯賞析09-08
李白《妾薄命》賞析翻譯09-05
李白《于闐采花》翻譯賞析01-22
《李白墓·采石江邊李白墳》翻譯賞析01-20